88读书网 > 京华郡主 > 第42章 先皇后之死
    许京华到后殿泡着热水澡就睡着了。

    她这一天又是赶路,又是打点精神应对各路长辈亲戚,又替刘琰操心,实在是累了,最后怎么回床上睡的都不知道,反正一睁眼,天已经大亮了。

    许京华一骨碌爬起来,“什么时辰了?”

    “郡主莫慌,刚过辰时正。”一个宫人过来撩起帐子答道。

    那也有点晚了,这个时辰刘琰都去学堂了吧?许京华赶忙穿上衣服,一边让宫人给自己梳头,一边问:“娘娘呢?没等我吃饭吧?”

    “娘娘用过膳了,正在料理菜地。”

    许京华收拾好了出去,果然在外面菜地那儿找到太后。

    “睡得好吗?”太后一见她就问。

    “睡得可好呢,都不知道自己怎么睡的……”

    太后笑道:“可见是累着了。饿了吧?先去吃饭,我这儿马上就好了。”

    “我帮您吧,您这是间苗么?”

    “不用,一共就这么点儿活,你们干了,我就没事做。快去吃你的饭吧。”

    看来太后是拿伺候菜地当打发时间,许京华就没再坚持,自己去吃了早饭。

    等她吃饱,太后也忙完回来,洗了手坐下。许京华接过宫人送上来的茶,端给太后,然后坐在她身边,仔细打量。

    太后慢慢喝茶,任她打量。

    “是瘦了呀,不过气色还好。您头不疼了吧?”

    “怎么不疼?你们两个迟迟不回来,我气得头疼!”

    许京华嘿嘿笑:“大殿下有一次想您了,跟我说,娘娘不会一生气,自己来抓我们吧?”

    太后忍不住也笑:“你别哄我,这是琰儿说的话?”

    “嗯,是啊,我可不敢骗您,不信您等他回来,自己问他。我还说他呢,出门以后,活泼多了。”

    “是么?琰儿还能活泼?”

    “嗯!不过没我这么活泼。”

    许京华给太后讲了讲刘琰下地帮乡农挖沟排水的事儿,“您不知道,那时候地里淹了水,全是泥汤,他居然不嫌弃,就那么下去了。而且地里都施肥的,水沟一挖,那个臭,我都受不了。”

    太后点点头:“这一点,确实难得。”

    “是啊,那些贵人老爷们,见了我们小民困苦,哪个当回事了?不趁机强占你田地就是好的。大殿下却先想到自己不知足,说跟乡农们比起来,他有什么烦恼,也都不算烦恼了。”

    “那他跟没跟你说,到底有什么烦恼?”

    许京华摇头:“没有,但回来之前,他说已经想通了。”

    太后叹口气,也说不上是欣慰多些,还是忧虑多些。

    昨晚刘琰沉默良久,才说了一句:“娘娘放心,孙儿虽愚钝,却不会信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他们无非是看大势已去,想把孙儿拉过去,竖个靶子,好施‘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之计。”

    这显然还是有人跟他说了什么,但刘琰自己说想通了、不肯提,太后也没法深问,不然反而显得他们好像特别在意、真有什么事心虚一样。

    “娘娘,”许京华听太后叹气,神色也不对,想起刘琰讲的那个拓跋家的故事,心里犯嘀咕,就试探着问,“大殿下会有什么不得了的烦恼吗?”

    刘琰又不是那种贪玩的人,他不愿意回宫,肯定有缘故,而且这缘故肯定与他母后有关。

    太后看向许京华:“你觉得呢?你们一路同行这么久,可看出他有什么心事?”

    许京华答应过刘琰,他们谈过的那些,回来不能说,就反问:“昨日您没问他吗?”

    “问了,也是不肯说。你们呀,一旦长大,有心事就不肯告诉长辈了。”

    “大概大殿下本来就是喜欢藏心事的人吧?您不是说他心事重吗?”

    “是啊。”太后又轻叹。

    “对了,娘娘,”许京华犹豫半天,还是忍不住问,“先皇后是怎么死的啊?”

    太后面色一变:“怎么突然问这个?是琰儿让你问的吗?”

    她语气急切、神情紧张,许京华一颗心瞬间沉了下去。

    “不是。怎么殿下不知道先皇后是怎么死的吗?”

    太后呆了一呆,反应过来时,许京华眼中已有惊惧之色,不由苦笑:“没留神,倒让你诈了一下。”

    许京华见状更加害怕:“娘娘……”

    便在此时,外面来人禀报:“太后娘娘,各宫娘娘来问安了。”

    “知道了。”太后答应一声,回头安抚孙女,“京华别怕,不是你想的那样,等我回来再同你说。”

    太后出去应付各宫妃子,剩下许京华自己惊疑不定地在后殿来回转圈。

    五月的洛阳已经烈日炎炎,一向怕热的许京华,此刻却感觉浑身冰凉——这座宫城到底埋藏了多少可怕的秘密?先皇后的死,会与太后有关吗?不会的吧?

    太后刚才的神色,好像并不是做贼心虚,而是……而是什么呢?许京华有点说不上来,但先皇后之死,显然并没有那么简单。

    她忍不住发抖,忙坐下来,双手抱臂,让自己别想太多。

    太后匆匆打发了来请安的人,回到后殿,见到的就是孙女这一副大受惊吓的样子,她忙打发了宫人,自己走上前,先唤一声:“京华?”

    许京华回神,看向太后,太后这才到她身边坐下,揽住了说:“别怕,你先告诉祖母,怎么想起问这事的?”

    “就是想起当初,您和我说的时候,只说先皇后在李家谋反后不久就死了,但没说是怎么死的……”

    “不能和祖母说实话吗?”

    太后虽上了年纪,眼睛却没浑浊,看着许京华的时候,眼中还闪着柔和的光。

    许京华定定神,斟酌着说:“我是觉得,大殿下的心事,可能同他母后有关……他那时找到我,见我因为我爹去世而难过,想起先皇后,还说我比他强……”

    她因为答应过刘琰,不敢多说,只能尽量拣不会引起误会的,再修饰一下说出来,“他说他不知道先皇后长什么样子、脾气如何、又喜欢什么……还跟着我吃了几日素食,直到钱公公他们力劝才罢了。”

    太后长叹一声:“我以前同你说过,琰儿的生母是位品行高贵的女子,当初要不是她及时示警,先帝恐怕不会那么顺利,就平定李家反叛。”

    “是先皇后示警的吗?”

    “不错,李式并没有瞒着她,还许诺说,事成之后,就立琰儿为帝,让她做太后。但是文君——闵烈皇后闺名叫做李文君,人如其名,是个才女——文君嫁进东宫虽然还不到两年,却已经明白,先帝是一位明君圣主,有心北伐,真正阻挠北伐、只顾私利的,恰恰是她的父兄。”

    李文君从小熟读经史,对于家国大义,自有一番见解,她见无法劝说父兄,为免酿成无法挽回的恶果,大义灭亲,向先帝告发了父兄的阴谋。

    “大义灭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可又有几人,能承受自己导致家破人亡之痛?何况她当时只有十六七岁……”

    许京华听着都觉揪心,实在难以想象闵烈皇后当时心情。

    “可惜当时我们都没想到这些,李家在朝中实在势大,先帝不敢相信旁人,很多事都交给了当时还是太子的皇上去做。皇上忙得一连多日不曾回过东宫,直到李式父子事败伏诛,建康城的局面稳定下来,他才想起该回去看看文君,可惜……”

    许京华惊得捂住嘴,满脸都是不愿相信。

    “皇上见到闵烈皇后时,她已自尽身亡。”

    眼泪不知不觉掉下来,许京华顾不上擦,追问道:“大殿下一直不知道吗?”

    “闵烈皇后留下遗书,求先帝对她告发父兄一事保密,又请我抚养琰儿,到他长大成人后,再告诉他这些。”

    “他已经长大了啊!闵烈皇后这样、这样……”许京华想不出怎么形容,干脆说,“这样的英雄,怎么可以只说一句‘死了’就算?怎么可以不让大殿下知道呢?”

    “别急,别急,”太后抽了绢帕给许京华擦脸,柔声解释,“这是闵烈皇后的遗愿,她不愿意琰儿因为她而痛苦,从小就背负那么沉重的恩怨。我也同先帝和皇上商量过,先帝本来的意思,是想等琰儿定下婚事,再亲自告诉他这些,谁知天不假年……”

    先帝没等到给刘琰定亲,就病重去世,皇上继位,面对的是千头万绪的朝堂,和百废待兴的国家,一时也没顾上。

    许京华不懂大人那些顾忌,只替刘琰感到委屈,“你们大人就是这样,总拿我们小当借口,什么都不跟我们说,非得等瞒不住了,才藏一半露一半地讲出来!”

    她自己随便抹一把眼泪,侧过头去看着地面:“你们以为这样是对我们好吗?病重不说病重,快死了也说没事,以为日子还有很长,一回头人就没了……”

    不知不觉把自己心事说出来,许京华差点忍不住大哭,好在她还记着这是在说刘琰的母后,又转回头,含着眼泪对满脸怔然的太后说:“如果是我,我娘死得那么壮烈,你们十几年却只给我‘死了’两个字,我会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