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一百三十五章 猛将终投汉,江东稳孙权5
    赵旻心中1阵无语。
    不就是女儿嫁给老子做妾吗?看把您给嘚瑟的!
    心中作是念,赵旻却快步上前,向老丈人深施1礼。
    “劳烦大人出门相迎,小婿不胜惶恐。”
    张裕大大咧咧地挥了挥袍袖。
    “无妨,今日风和日丽,老夫正好出门看1看。”
    赵旻心中愈觉好笑,索性虚扶起老丈人。
    “大人请!”
    张裕故作推辞1番后,便在赵旻虚扶之下,与其人1同进了府门。
    万幸随在赵旻身后的,是赵虎、赵旭及赵旻的亲卫,他们在久经考验之后,憋笑的本事非比寻常。
    因为这对翁婿…
    都是戏精啊!
    翁婿2人进府之后便不再演戏。
    张裕呵呵1笑。
    “从文勿怪,某因爱女出嫁心中激动不已,故而失态。”
    赵旻也不戳破老丈人,只是赔着笑躬身抱拳称是。
    随后,赵旻便问道。
    “大人,今日巴蜀大族尽皆至此?”
    张裕知道赵旻此言何意,于是其人笑着颔首。
    “从文放心,巴蜀从此安矣!”
    赵旻遂放下心来。
    然后其人反应过来…
    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老子岂不是在各地都有老丈人了?
    诚然。
    荆州有凉州人张绣,司隶有杨彪,江东老丈人虽已故却还有吴老夫人和吴景,伏寿是徐州琅琊国人,豫州沛国有相当于卞夫人娘家的曹家、夏侯家,益州有张裕,西域还有个阿不满金。
    除此之外,赵大娘还1直想为赵旻找个冀州中山国的甄家小娘子做妾,而且赵旻本人便是冀州常山国人。
    赵旻目前只差袁绍目前占据的幽州、青州、并州,以及刘备目前占据的交趾还没有老丈人。
    这里不得不提1嘴:刘备的女儿目前都还太小。
    1言蔽之,赵旻如今对大汉婚礼的流程已是谙熟于心,是以其人赔着笑对张裕行礼。
    “大人,1切既从简,某等不如趁巴蜀士人齐至此地之良机,商议1番益州未来两3年之策如何?”
    张裕本来只是想显摆加嘚瑟,对此自无不可。
    于是乎,1身吉服的赵旻,在张裕组织主持之下,将此次婚礼变成了益州政治协商会议。
    偏偏…
    几乎到齐的巴蜀各家望族,对此极感兴趣。
    为了益州的光明美好未来,巴蜀各家望族纷纷积极踊跃发言、向赵旻提出了1系列发展建议。
    赵旻见巴蜀各望族热情如此高涨,索性派赵虎唤来步骘及其从吏旁听、记录。
    巴蜀各望族也同样派出各自心腹,请自家家主赶来与赵旻、步骘这两个大佬磋商益州目前实际存在的问题、以及亟待解决改善的问题。
    张裕那因有观星台而占地面积极大的府邸,1时间竟然人头攒动、挥汗如雨。
    如是般,赵旻、步骘等人与巴蜀各望族经过探讨后,积极采纳他们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并坚决摒弃其中的不合理建议。
    赵旻应付起这种场面来,简直不要太轻松…
    在他前世,大领导们答记者问的场面,可比眼前这种场面要正式、严肃许多。
    赵旻在1旁护卫时,曾学到了很多东西。
    是以,面对巴蜀各望族,赵旻金句频出、妙语连珠,表现得如鱼得水。
    卞夫人、依嘉娜丽各自派出的心腹偷偷混在巴蜀各望族之间,竟也听得津津有味,1时间甚至忘记了自己的真正使命。
    直至正午时分,因张裕设宴而不得不中断会议时,卞夫人、依嘉娜丽的心腹方才如梦初醒,趁此地嘈杂纷乱而偷偷溜走。
    卞夫人、依嘉娜丽2女在自己的卧房听到心腹汇报后,虽身处异地,反应却出奇1致:
    目瞪口呆。
    张裕府中,午宴同样热闹非凡、气氛欢乐祥和。
    唯1不高兴的,是…
    极品纯欲妹子张瑾。
    张瑾撅起樱桃小嘴儿,向自己母亲抱怨。
    “阿母,今日乃孩儿大喜之日,阿父、夫君2人竟如此…孩儿甚觉委屈!”
    张裕的夫人啼笑皆非。
    “傻孩子,你阿父、夫君乃为益州长治久安而如此,阿瑾须知,你乃做妾而非为卫将军正妻,卫将军愿为你办婚礼、大张旗鼓迎娶你,此已殊为不易,阿瑾谈何委屈?”
    道理虽是这个道理,但张瑾毕竟是个情怀尽是诗的少女,又有哪个少女,不曾幻想自己的婚礼风风光光、浪浪漫漫?
    于是张瑾委屈到眼泪涟涟。
    对此,其母也无可奈何,只好温言开解女儿。
    “女儿勿要伤悲,似卫将军这等英雄,时时以天下为重,其人并非有意冷落你。”
    张裕的夫人也是…
    嘴笨。
    她如此劝张瑾,只会适得其反。
    眼见女儿越哭越伤心,张裕的夫人也急了。
    “阿瑾!你若后悔,我这便告知你阿父、趁早取消此事!你须知,卫将军娇妻美妾如云,少你1人又何妨?”
    这1下暴击,正中张瑾软肋。
    张瑾好容易求来这个姻缘,又怎么可能因为婚礼之事而后悔?
    若此婚事取消…
    别的不说,她的那些小姐妹将如何说她?
    张裕的老脸往哪儿搁去?
    张瑾瞬间老实下来。
    张母暗暗松了口气。
    这对母女其实都不知…
    最舍不得放弃这段姻缘的,其实是赵旻!
    且不提张瑾是赵旻最钟爱的极品纯欲妹子,单单说张瑾之父张裕是算卦极准的预言帝这1点,赵旻就决不愿放弃认这老丈人的机会。
    至黄昏时,赵旻眼看良辰吉时将至,恰好议事已接近尾声,于是其人含笑向1众宾客抱拳。
    “有劳诸君前来参加我与南和公爱女之婚礼,良辰吉时将至,请诸君安坐观礼!”
    经过这1日磋商讨论,1众巴蜀士人已与赵旻亲近不少,是以闻得赵旻此言,便有脸皮厚、自来熟的士人起哄。
    “太子太傅已迫不及待焉?难怪,南和先生爱女确为国色也,哈哈!太子太傅请便!”
    向来不知脸为何物的赵旻呵呵1笑,看向张瑾闺房的方向。
    “仁兄所言极是,我确爱煞南和公爱女。”
    赵旻这番话,引得1众巴蜀士人哄笑不止。
    其中夹杂着妇人对其夫婿的娇嗔。
    “卫将军身居此等高位,尚且如此疼爱妻妾,偏你不解风情!今后你须学1学卫将军!”
    这也就是在女子泼辣的益州,若换成中原文教之地,女子无论如何也说不出这种话来。
    屋内仍在委屈、哀怨的张瑾,冷不丁听到夫君这番话,登时转嗔为喜、1颗芳心甜蜜不已。
    张母暗道:卫将军如此会哄妇人…难怪卫将军艳福不浅!
    思及不解风情的张裕从未对自己说过这等言语,张母也同样有些哀怨。
    于是乎,在1众大老爷们儿哄笑、女子们大发娇嗔的热闹气氛之中,赵旻与含羞带怯之张瑾的婚礼,便正式开始。
    好1番起哄、热闹,以及大宴宾客之后,时间已过戌时6刻(近晚上9点),1对“新人”入洞房。
    张瑾当然是新人,至于赵旻…
    呵呵。
    关紧门户之后,张瑾羞红着脸不敢看赵旻。
    赵旻柔柔1笑,温声道。
    “夫人,我盼今日已盼1年矣!”
    张瑾惊喜交加地抬起螓首。
    “夫君此言当真?”
    张瑾这副神情,将“纯欲”2字展现得淋漓尽致。
    赵旻再也忍不住,其人坐到纯欲妹子身畔,顺势揽住佳人那可堪1握的纤腰,深情吻住了佳人朱唇…
    张瑾哪里是这流连于无数花丛中的lsp对手?
    很快,洞房内娇喘不断、惹人暇思之音不绝于耳。
    直至…
    “夫君…夫君不可,妾未仔细清洗…哦……”
    1声长吟后…是连续数声长吟。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蜀汉政权的统治阶层,是刘备的元从集团与荆州大姓构成的政治联合体,他们不仅垄断了机要位置,还内部通婚,进1步阻隔外来血液。
    比如刘备之子娶张飞、马超之女,关羽之孙娶刘禅之女,诸葛亮、费祎之子亦尚公主等等。上述人物无1益州出身,均为外州士人。
    (关兴)子(关)统嗣,尚公主。--《蜀书关羽传》
    (马)超女配安平王(刘)理。--《蜀书马超传》
    关于蜀汉内部的集团分立,借用《华阳国志》的原文,即“豫州(豫州牧刘备刘豫州)入蜀,荆楚人贵”。
    其主客分野,乃是显而易见的。
    昔豫州(豫州牧刘备)入蜀,荆楚人贵;公孙述时,流民康济。--《华阳国志》
    3国时代,北国与江东士人本就不屑仕于蜀汉,而蜀汉的统治集团又1味压制益州人士,使得人才匮乏问题进1步雪上加霜。
    按《蜀书》记载,蜀汉后期的人才,基本都是宗预、廖化等宿将,以及刘备时代的元从后裔。
    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以卫将军身份录尚书事。
    张飞之子张绍出任侍中、张飞之孙张遵出任尚书。
    赵云之子赵广、赵统,1个典虎贲军,继续负责卫戍工作,相当于子承父业;
    另1个担任牙门将,阵前效力。
    黄忠绝嗣,马超宗族倾覆,因此不论。
    注意:上述人物,事见《蜀书卷6》,文多不载。
    至于蒋琬、费祎之子,也在蜀汉担任“将军”或“黄门侍郎”1类的显要职位。
    (蒋琬)子(蒋)斌嗣,为绥武将军、汉城护军。--《蜀书蒋琬传》
    (费祎)子(费)承嗣,为黄门侍郎。--《蜀书费祎传》
    这种“任人唯亲”式的人才选拔,实际效果相当不理想。
    蜀汉的人才基数本就有限,备选干部又被人为地集中在1个极其狭隘的范围,最终导致了惨烈的恶果。
    蜀景耀6年(263),魏军伐蜀。
    赵广(赵云子)随姜维据敌,临阵见杀;
    诸葛瞻(诸葛亮子)率领张遵(张飞孙)、黄崇(黄权子)等人迎战邓艾,全军败殁;
    蜀汉灭亡。
    (张)苞子(张)遵为尚书,随诸葛瞻与绵竹,与邓艾战,死。--《蜀书张飞传》
    (赵云)次子(赵)广,牙门将,随姜维沓中,临陈战死。--《蜀书赵云传》
    (黄)权留蜀子(黄)崇,为尚书郎,随卫将军诸葛瞻拒邓艾……临陈见杀。--《蜀书黄权传》
    讽刺的是,攻灭蜀汉的邓艾,不过是放牛娃出身罢了。
    (邓艾)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魏书邓艾传》
    可见选拔人才,既不能举贤避亲,又不能1味地任人唯亲。
    蜀汉的灭亡,足为后世之戒。
    刘备入川之初,人才济济。
    关羽、张飞“万人之敌”,赵云、黄忠“强挚壮猛”,马超“阻戎负勇”,诸葛亮“英霸之器”,兼有魏延、霍峻、马良、向朗等人并作爪牙,确实是1派中兴气象。
    注意:以上评价皆摘自《3国志》陈寿赞语部分。
    不过随着这批老人6续谢幕,蜀汉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人才凋0的窘迫局面。诸葛亮摄政时(223-234)已经充分意识到这点,因此他对待政敌的宽大处理,既掺杂了个人情感,也是时势所迫。
    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奉行保境自守的策略,没有主动挑起对魏战争(曾有过防御反击战),因此人才匮乏的问题,此时并未彻底暴露。
    姜维掌权后,“9伐中原”,屡战屡败,在大量的军事失利中,刘禅君臣终于认识到魏蜀之间的巨大鸿沟——魏国可以6续派出郭淮、陈泰、王经、邓艾、司马望镇守边陲;蜀汉却唯有姜维1人可用。
    至于诸葛瞻为代表的勋戚子弟,虽然忠勇可嘉,奈何实力不济,确实难堪大用。
    在此背景下,蜀汉内部的官僚集团必须高度团结,才能维持政权的生存。
    因此自诸葛亮至姜维,始终奉行“和睦友善”的对内方针,不仅不敢发动政治清洗,连处理黄皓这类阉竖小臣,都显得尤为谨慎。
    不过反过来说,蜀汉的人才匮乏,1方面在于地狭民贫,另1方面也离不开荆楚集团对益州士人的打压。
    诸葛亮北伐期间,曾大力开展统战工作,广泛擢拔益州出身的军政人才(见《蜀书十3》)。
    可惜武侯死后,人亡政息,益州人士的仕宦前景又再度陷入沉寂。
    从某种角度上看,蜀汉的灭亡,1方面是国力差距问题,另1方面也是出于自身的保守色彩,可谓咎由自取。
    如此岂徒天意欤?
    不亦为人祸乎?
    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