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十九章 中原诸业盛,卫府复出征9
    “广元、州平、士元,此事稍后再议。你3人且随我接诏令。”
    赵旻率卫府1众臣属走到卫府正门外时,不由得微微1惊。
    只见卫府外的长街之上,1辆辆马车整齐地排成1条长龙,上面满载着绢帛。
    赵旻大略1看,便知这些马车运来至少两万匹绢。
    卫府众人明显比他们的无良主公更震惊。
    啊这…
    这时,赵常侍快步跑到赵旻身前行礼。
    “仆参见太子太傅!此两万5千匹绢,乃太子太傅先前寄存于宫中之物。时近岁除,皇后清点宫物之时记起此事,故令仆将此送至卫府。
    另外,天子得知卫府诸君今已尽返许都,故向卫府诸君传诏,向卫府诸君今岁所立之大功致谢,并令太子太傅代天子赏赐诸君。此为天子诏令,请太子太傅接诏!”
    赵旻接过显然是由伏寿代拟的“天子诏令”,心头不由感动不已。
    此事显见。
    这些绢帛哪里是赵旻先前寄存到宫中之物?
    这分明是伏寿担心爱郎欲赏赐臣属却又捉襟见肘,所以自掏腰包为爱郎撑门面。
    思及自己已有数日未见伏寿,赵旻心中不免颇有些愧疚。
    于是赵旻郑重其事地向赵常侍行礼道。
    “有劳大长秋代旻回禀天子,旻这1两日必入宫谢天子勉励之恩。”
    苟哥的潜台词是:有劳常侍转告伏寿,我这1两天1定找机会见她。
    赵常侍显然听懂了。
    于是其人笑着还礼。
    “太子太傅忠心可嘉,仆必当面禀明天子。宫中尚有杂务需仆处理,仆告退!”
    赵旻含笑抱拳,目送赵常侍远去。
    随后,赵旻1挥袍袖。
    “此两万5千匹绢,1并分发于诸君!还请诸君来年倾尽全力、以助汉室尽早1统!”
    虽然此时距正旦尚有半个多月,但卫府上下人等皆认为,今日仿佛就是正旦1般。
    新加入卫府的荆州流寓士人、以及水镜门下3徒,暗自庆幸自己在蹉跎数年后,终于做出了人生中最明智、最正确的选择。
    所以,当大乔小乔姊妹2人、以及自宫城归来的太史慈周瑜2人,来到卫府正门前时,看到的便是卫府1众臣属开开心心分绢帛的场景。
    姊妹2人掩口惊呼,太史慈周瑜2人则羡慕不已。
    趁臣属开开心心领福利之时,赵旻将这4人迎进书房。
    书房内…
    当着赵旻的面,小乔将赵大娘所言转告周瑜。
    周瑜尚在沉吟、并未表态之时,赵旻便笑了起来。
    “子义、公瑾2位兄长,弟今日便可为2位择良宅,未审钧意如何?”
    赵旻早在今年2月时,便已在许都购置大批宅院…
    身为后世人,苟哥当然清楚购置首都房产是稳赚不亏之事…
    迁都之事绝无可能在2十年内完成,赵旻只有在1统之后,才需要考虑迁都的问题。
    而且此时许都人口尚未出现井喷式增长的局面,许都房价并未大幅度上涨。
    注意:这是上古与中古之交的汉末,不是中古与近古之交的李唐,这时代之人乡土情怀极重,没有在国都炒房价的意识。
    李唐国都长安的房价,离谱程度绝对不亚于后世的华夏首都。
    然而…
    太史慈和周瑜同时被赵旻吓了1大跳,连连摆手道。
    “从文,万万不可!”
    苟哥哈哈1笑。
    “2位兄长不必担忧,此事弟必隐秘处理,仲谋定然不可能知情。2位兄长既不便露面,便由弟为2位兄长代劳如何?”
    太史慈和周瑜2人对视1眼后,无奈苦笑抱拳。
    “如此,有劳从文也。”
    苟哥心中偷笑:
    无论如何,老子距收得这两个大牛更近了1步。
    绍叔啊绍叔,如今你实力虽然雄厚、人才虽然济济,但再过两3年,你凭什么跟麾下大牛众多的老子斗?
    见周瑜默许赵旻为其人在许都备房产,大乔小乔皆雀跃不已。
    大乔执起胞妹的手,深情道:“阿妹,今后如有闲暇,可至许都暂住,以解你我思念之苦。”
    小乔连连颔首。
    “阿姊放心,妾1定常来许都。”
    言罢,小乔1脸坏笑地看向自己姐夫。
    “卫将军,老夫人令妾等接回阿绍,并言明阿姊今晚可自便。”
    大乔登时收回双手,嗔怪地白了胞妹1眼,俏脸1片通红。
    苟哥闻言心中1荡、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看向满脸娇羞的大乔。
    苟哥与大乔目光对视后,后者垂首不敢再看苟哥,空气中似乎弥漫着暧昧的气息。
    周瑜轻咳1声,打散了这不合时宜的暧昧。
    “从文,明日子义兄与瑜便欲返还江东,来年如有机会,你我兄弟3人再把臂言欢。”
    苟哥偷瞄了仍娇羞无比的大乔1眼后,方才收摄心中绮念,正色道。
    “2位兄长不必心急,清点军器甲胄、战马辎重至少需1日,明日用过午饭后,弟与2位兄长1同启程亦不迟。”
    明日,赵旻要护送老娘和老叔1行人至东郡白马城。
    那里是赵旻与袁绍地盘的分界线,渡过大河(即黄河)再向北,便是袁绍所辖的冀州魏郡之黎阳城。
    所以,赵旻顺便可以送太史慈和周瑜2人出许都城…
    赵大娘、赵云1行人的路线仍是走后世107国道,也就是由北城门出许都,经颖川郡治阳翟、河南郡荥阳至东郡白马城,渡河后经黎阳、邺城、赵国、襄国至常山国。
    后世,这条路线沿途之地依次为许昌、郑州、新乡、鹤壁、临漳县、邯郸、邢台、石家庄,是妥妥的107国道。
    但太史慈和周瑜则是由东城门出许都,渡过鸿沟后沿陈留的兖水1路向东南至泗水,再由泗水转淮水,经中渎水至广陵,最后渡江返还丹徒城。
    好吧,这条路线在后世,被称作…
    京杭大运河。
    准确来说,太史慈周瑜2人,走的是通济渠,也就是北宋汴河至中渎水(里运河)这1段。
    赵旻和周瑜可谓背道而驰。
    因此,赵旻只能将2人送出东城门,便须尽快赶到许都北郊与赵大娘、赵云等人会合。
    太史慈、周瑜抱拳笑道:“从文不必多礼,某等自行离去即可。”
    众人谈笑间,赵甲的声音再次从书房门外传来。
    “少君,河北儁乂将军、仲治先生至。”
    不言而喻,张郃和辛评2人,1定是觐见刘协完毕、却又担心引起赵旻猜疑,因此才会再次赶来卫府见赵旻。
    于是赵旻向太史慈、周瑜2人微微1笑后,朗声道。
    “2君快快请进。”
    大乔、小乔2女识趣地告退。
    与孙策、周瑜情同兄弟的挚友太史慈不同,张郃辛评2人与2女素昧平生,2女继续留在书房便显得颇有些失礼。
    少顷,张郃辛评2人匆匆而来,行礼后落座。
    不待赵旻发问,张郃便笑着抢先道:“从文,实不相瞒,天子反复向某2人垂询袁公之事,因而耽搁1些时日。”
    辛评笑着补充道:“天子之意显见,天子欲以世袭县侯之爵招揽拉拢袁公,然则…汝南1郡之地尚无法使袁公满意,遑论区区1汝阳县侯乎?”
    袁绍或许并无僭越篡位之心,但其人身为人父,为子女考虑再正常不过…
    魏晋时期,士族转变为门阀的根本原因,也正在于此:
    士族垄断、甚至是世袭高官,成为门阀实际割据1地,与天子共治。
    这个情况,从“王与马共天下”这句谚语便可见1斑。
    但如此1来,门阀缺乏进取心、各阶层之间的门槛又犹如天堑,整个社会的颓丧和绝望便可想而知。
    赵旻要改变的,便是这种历史趋势。
    太史慈、周瑜2人闻言,脸色登时1变。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考虑到京兆郡治长安,属于3辅地区的核心地带;京兆如此,那冯翊和扶风的惨状,也就可想而知。
    (3)3辅人逃荒
    3辅崩溃,人户或者自相残食,或者逃难外州。
    不愿坐地受死的3辅人,形成了逃荒大军,向益州、荆州疯狂流窜,刘焉麾下的“东州士”,其实就是南阳和3辅的逃荒者。
    时南阳、3辅民数万家,避地入蜀,(刘)焉恣饶之,引为党与,号东州士。--《华阳国志》
    然而即使是逃荒,路上也要吃人。此处谨以曹魏扬武将军王忠为例。
    王忠出身扶风,在逃荒路上“因饥乏啖人”。
    王忠,扶风人,少为亭长。3辅乱,(王)忠饥乏啖人,随辈南向武关(入荆州)。--《魏略》
    王忠的扶风同乡,法正与孟达,也在此时出奔。
    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人也。建安初,天下饥荒,(法)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蜀书法正传》
    法正曾祖法雄,为南郡太守;祖父法真,为关西大儒;父法衍,为廷尉左监。孟达父孟他,为凉州刺史。2人可谓家世显赫。
    即使拥有如此背景,法正与孟达也1度沦为饥民,最终流徙益州,郁郁不得志。
    (法正)既不任用,又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志意不得。--《蜀书法正传》
    至于没有条件逃荒的3辅人,下场如何,也便不难想象了。
    (4)弘农守军出奔
    在李傕、郭汜“战斗长安中”的时刻(194-195),屯守弘农的张济,曾经“自陕和解诸将”,即从陕县出发,前往长安,做众人的和事佬儿。
    (李)傕众叛,稍衰弱。张济自陕和解之。--《魏书董卓传》
    陕县隶属弘农,是重镇要塞,扼守函谷关,抵御关东诸侯。昔日董卓在世时(189-192),屯驻陕县的是他的女婿牛辅。
    (董)卓婿中郎将牛辅屯陕,(贾)诩在(牛)辅军。--《魏书贾诩传》
    而且陕县距离长安较远,陕县在今河南3门峡,长安在今陕西西安。在彼时的交通条件下,往来不易。
    因此张济擅离职守,绝非仅仅为了“和解诸将”,实际借“和解”的名义,前往长安乞求粮草接济。
    证据是兴平2年(195),张济便因为“断粮”而出奔荆州。
    《魏书》与《后汉书》均称张济出奔的原因是“饥饿”。
    (张)济屯弘农,士卒饥饿,南攻穰,为流矢所中,死。--《魏书张绣传》
    张济饥饿,出至南阳,攻穰,战死。--《后汉书董卓传》
    可见弘农郡,虽然与3辅地区有1定距离,也陷入了巨大的饥馑。不出意外,张济的疲兵被刘表击溃,张济本人也被乱箭射杀。
    在刘表招募张济余党时,其侄张绣立刻表示愿意归顺。可见张济军队已经断粮很久,转战各地途中,食人充饥恐怕难以避免。
    (刘表)使人纳其众,(张绣)众闻之喜,遂皆服从。--《后汉书刘表传》
    3关东人相食
    在关中地区饥荒4虐的环境下,益州、荆州均受波及,如果说此时(194-195)关东地区想独善其身,无疑是痴人说梦。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