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商户千金 > 第三百九十六章 回信
    董三娘今天特意来找黄夫人商量上京开绣庄的事,本就存着沾黄夫人光的主意。

    小小的湖州府都“藏龙卧虎”,若不是有黄夫人看顾,先不说巧娘子绣庄能不能在湖州府落地开花,就单单程三郎和就江自流两人都能让董三娘吃不了兜着走。

    想在湖州府落脚都这么艰难,更何况是千里之外一朝之都的京城呢?

    黄夫人自然明白董三娘的意思,她也丝毫不在意董三娘想沾她光的打算。

    本就是干姐妹胜过亲姐妹,再说,单湖州府一间巧娘子绣庄的分红就让她吃的满嘴油光,董三娘今天特意来找她说还要在京城再开一间巧娘子绣庄的事,这岂不是特意来给她送入股的机会嘛?

    有官家的那道圣旨嘉奖,董三娘找谁合伙不成?

    黄夫人心里也有几分感动,笑道:“我那几处嫁妆产业利润都不是很好,如今我啊可就指望着你的绣庄呢,才能给我家姐儿攒嫁妆。”

    这当然是说笑,堂堂知府夫人岂会连自个女儿的嫁妆都攒不齐?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你跟我一块上京城,可有和家中爹娘商量过?”

    董三娘摇摇头,“我前几天写了封家信托人带回去,如今还在等爹娘的回信呢。”

    这一趟去京城,无论董思明或是吴氏反对也好还是赞成也好,董三娘自个已经打定了主意,她一定要去。

    阿晦已是她的相公,她没有道理也不能就这样将自个的相公放他一人独自在外面对千难万险。

    她心疼。

    黄夫人点点头,“毕竟是要出远门,怕是董老太爷和吴大娘子会担心,你好好和他们商量商量。”

    董三娘自然答应。

    黄夫人又和董三娘说起了上京要注意的事要带些什么,京城的风土人情等等。

    说到后来,黄夫人自个也有些出神。

    董三娘忍不住朝她看了一眼,“姐姐从京里出来这么多年,也想家了吧?”

    黄夫人低头拿帕子擦了擦眼角,再抬头微微一笑:“怎么会不想?父亲、母亲,家中的兄弟姐妹,魂牵梦绕的地方,平常不提还好,一提起来总难免有些神伤。”

    这说的自然是娘家。

    也是,游子岂能不思家?

    董三娘暗怪自个多嘴,“好在不久的将来,姐姐又能衣锦还乡风光见家人了。”

    黄夫人含笑:“也是,的确是‘衣锦还乡’。”

    她从京城出来的时候有多寒酸落魄,这趟回去就得有多扬眉吐气。

    不着痕迹地摸了摸自个的肚子,黄夫人就越发笑得开怀。

    “这趟回去啊我可得带你见见我娘家人,我母亲早就来了信说想见一见你这个妙人儿。”

    董三娘微微脸红,“只怕会让老夫人失望,不是什么妙人是个蠢人。”

    黄夫人笑得前仰后合,赖嫲嫲忍笑来扶她。

    “夫人小心着些,您如今可不同了。”

    这话里有话。

    董三娘挑起眉毛看向了黄夫人,这才发现黄夫人的后腰处特意多垫了一个迎枕。

    再联想到黄夫人爱惜身材从不贪嘴,可今天从她来开始,她就见着黄夫人吃了好几块点心。

    “姐姐?你这是有了?”

    这下轮到黄夫人微微脸红,“一把年纪了又老蚌含珠,这说起来怪让人难为情的。”

    董三娘由衷的替她高兴,直道恭喜。

    “这下姐姐回去,可真真是打人脸呢。”

    当初黄夫人就是因为生不出孩子在婆家被婆婆看不起,被妯娌轻视,就连下人都能蹬鼻子上脸,这日子过得十分艰辛。

    这回回去,不仅儿女双全肚子里还又有了一个,这下回去怕不是要被人当菩萨般供起来了?

    董三娘替黄夫人高兴的同时,又有些担心。

    “姐姐你有了身子,这回京的路上?”

    黄夫人摸了摸肚子笑道:“这孩子乖巧来得也巧,算起来如今已经有三个月了,只是没满四月怕惊了孩子就没往外说。等回京的时候,这胎也早坐稳了,再说咱们一路上几乎都是水路,不会特别难熬。”

    董三娘这才放心,“那就得辛苦赖嫲嫲了,这孕妇的身子骨重全都要拜托你好好照顾姐姐了。”

    黄夫人再次有孕赖嫲嫲比谁都高兴,“看董娘子说的,这有什么辛苦的?奴婢啊就乐意辛苦!”

    董三娘知道黄夫人有孕,不忍再叨扰她,起身告辞。

    “姐姐你好好歇着,我这就该走了,等你坐稳了胎我再来看你。”

    黄夫人的确有些辛苦,也就不强留董三娘。

    “你回去之后也可以准备起来了,若是有哪里不知道的,只管打发了人来问我。”

    董三娘一一应了,这才告辞。

    黄夫人有孕是大喜事,她回去之后就亲手画了花样子,准备给黄夫人腹中的小娃娃做几身小衣裳。

    正让蓝香帮忙分线,黄莺拿着一封信从外头走了进来。

    “娘子,是老太爷寄来的信。”

    董三娘连忙放下手上刚动了几针的绣绷子,“快拿过来。”

    的确是董思明寄来的回信,对于董三娘决意上京的事董思明和吴氏并没有强烈反对,只希望董三娘能考虑清楚再做决定。

    另外这封信里还夹杂了红鱼写的一封信。

    董三娘若是要去京城,只怕就要错过红鱼的婚礼。

    红鱼伤的重,没有半年绝不能养好,半年之后,董三娘只怕人都在了京城。

    先前写信回去的时候,董三娘拜托董思明向红鱼道歉。

    这会红鱼写的回信里表明了她没关系,让董三娘绝对不要愧疚,只让董三娘千万记得要从京城给她带土产回来。

    董三娘眼睛微红,却忍不住嘴角上翘笑了。

    这就是她的家人。

    “黄莺,这段时间咱们绣庄的账怎么样?”

    如今红鱼养伤,董三娘手边没什么人可用,正好黄莺伶俐就让黄莺学着看起了账本。

    黄莺的确很是伶俐,一开始不会,她就厚着脸皮去找庄夫子。

    庄夫子闲得很,除了给董三娘讲讲京城的事之外无事可做,黄莺好学他也乐意教。

    教了几天,黄莺就上道了。

    再自个看看账本,慢慢就精通了。

    “这一个月,借着官家的光,咱们湖州府的这间绣庄光利润就有三万两银子。”

    董三娘握住了手里的绣绷子,“这么说来,很快我就能把帐给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