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美味小厨娘:田园种夫记 > 第四百二十一章有人来给你说媒
    先不说豆苗,即便是豆花,今年也十三了。如果赶早的话,也够得着说人家了。

    一路走回去,赵氏伤感了一路。

    豆花见她如此,少不得好言劝慰,又在家里多住了两天,多陪一陪她。

    两天过后,带着赵氏给她和豆苗做的新衣裳和好吃的饼子,豆花启程回新安府城去了。

    她这趟回去,豆苗少不得埋怨:“咋回去了那么长时间?这都月中了。”

    豆花是上个月月底回去的,这个月月中才回来,竟是在家里待了足有半个月。

    “这不是最近家里事儿多嘛,我就多住了几天。”豆花说着,便把赵氏给豆苗做的新衣裳拿给了她。

    “娘说了,让你得了空就回去,别一直都在这边。”豆花又道。

    豆苗“嗯”了一声,“知道了”。

    她心里也盘算着,是该回去一趟了。

    她从二月初来了这边,就从来都没有回去过。算一算,已然有小半年了。

    但是新铺子开张,要忙活的事儿实在是太多,她每天都忙的筋疲力尽的,也顾不上别的了。好在经过这半年,铺子也算是稳定了,在这新安府城,也算是站稳了脚跟。

    “家里还有啥事儿?”豆苗又问豆花。

    豆花想了想:“没了,最大的事儿就是大姐夫和大姐去任上了。”

    不过说完这话,豆花猛地又想起一件,笑着与豆苗道:“还有,我在家的时候,瞧见有媒婆上门,来给你说亲呢。”

    毕竟豆苗今年十五了,来上门说亲的,并不是多么奇怪的事。

    豆苗对这事儿却一点都不感兴趣,“嗤”了一声,拿着东西又回了隔壁的流香阁。

    豆花这一走半个月,宋锦元每天下了学都会来瞧瞧他回来了没有,但每次都是失望而归。盼了半个月,这下总算是把豆花给盼回来了。

    “才刚刚回来,这个月底我就不回去了。”豆花笑与他说道。

    “那我也不回去了。”宋锦元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她,一双眼眸里面写满了思念。

    只要豆花在,那他就在。豆花在哪里,他就在哪里。

    自打宋锦元来到新安府城上学,宋老太太便每个月都盼着他回去。然而这个月,她的盼望注定要落空了。

    月底,宋锦元没回来,但红莲的母亲陈夫人来了。

    宋老太太言说膝下孤独,又十分喜欢红莲,便将她接来自己身边住着。这一住,就住了好些念头。期间,红莲也会回家去,但大部分时候,都是她的母亲陈夫人过来看看她。

    陈夫人这一来,陪着宋老太太寒暄了一阵子,随后少不得要和自己女儿说说体己话。

    “最近老太太咋样?有没有说啥?”陈夫人向红莲问道。

    红莲思索片刻,摇摇头:“没啥事儿,还是先前那样。”

    宋老太太待红莲,那真是没的说,完全把她当成是自己的亲孙女。红莲在宋府里面,享受的也是正经小姐的待遇。且又碍着老太太的面子,即便是宋安修和米氏,也断然不会说她一句不是。

    宋安修和米氏都不怎么喜欢红莲,奈何老太太喜欢啊,他们也没别的办法。她想要留着红莲在身边,那就留着好了,左右不过是多养活一个人罢了,他们宋府还能养得起。

    “那老太太有没有说你表哥啥话儿?”陈夫人又问。

    闻言,红莲不禁笑了起来:“那可就多了,老太太成天都念叨着表哥。”

    “说啥了?”陈夫人追问。

    “那可就多了,不过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无非就是念叨他什么时候回来,什么时候来看她。”

    陈夫人点点头。

    “不过头几个月,我和老太太出去看花灯,恰恰碰上表哥了,还有那个人。”红莲忽然想起了这事,便和陈夫认说道。

    一听这话,陈夫人顿时来了兴致,又追问红莲,问她当时都发生了啥事儿。

    红莲便把当时的情形和她说了,又道:“那晚回来以后,老太太发了好大的火,还嚷嚷着没表哥这个孙子。”

    陈夫人笑了起来:“老太太这是一心向着你,所以才会这么说的。”

    闻言,红莲也跟着笑,满脸的得意。

    即便这些年她听了陈夫人的指点,收敛了不少,但那张扬的性子,浅薄的见识,依然还没有蜕变完全了。

    陈夫人思索片刻,忽又说道:“不行,这事儿不能拖的久了,我得再给老太太上点眼药。”

    “娘,你有啥主意?”红莲探头问道。

    陈夫人只有一个目的,便是让红莲嫁进宋府。红莲也只有一个愿望,那便是嫁给宋锦元。母女二人的目的都是一样的,自然一条心。

    “等我再想想。”陈夫人笑向女儿说道。

    陈夫人每次来宋府看红莲,都不会立即回去,而是要在这边住上一夜再走。这回,也不例外。

    晚上吃完了饭,她见宋老太太兴致不错,便与她闲聊了一会儿。

    “这日子过的可真是快啊,一眨眼,红莲都在老太太跟前待了这些年了。”陈夫人笑着说道。

    “是啊”,宋老太太随之附和,“我还记得,她才来的时候,就这么高。”

    说着,宋老太太伸出手来,在自己身前比量了比量,又往红莲那边瞥了一眼。

    几年的功夫,她早已经长成大姑娘了。

    “今年过年,只怕红莲不能陪着老太太一起了。”陈夫人又道。

    “这是为何?”宋老太太闻言,看向她问。

    陈夫人脸上依然带着笑,笑着解释:“老太太这是忘了不成?再过了年,红莲可就十五了啊。”

    这么一说,宋老太太恍然大悟。

    十五了,该及笄了啊。

    及了笄,就该说人家定亲事了。

    陈夫人又接着先前的话说道:“这不,红莲还没及笄呢,家里就已经有媒婆上门了,打听的人也不少。”

    宋老太太笑了笑,面上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

    然陈夫人却仍然不罢休,竟是又道:“孩子大了,我这个做娘的心里也是着急,就盼着她能找个好人家,赶紧嫁了算了。”

    说完这话,她呵呵笑了笑,又转眼看着宋老太太:“我说句话老太太可别笑话我,您见多识广,认识的人也多,也是瞧见有谁家合适的孩子,可一定得帮红莲留意着。”

    老太太还没回话,红莲便一副面红娇羞的样子,嗔道:“娘,你说啥呢。”

    “哟,还害羞了。”陈夫人哈哈笑了起来。

    宋老太太也笑了笑,随即点了点头:“行,我帮你留意着。”

    她见的人是不少,但也仅限于以前所交往的内宅妇人。再说她已经不管家事许多年了,先前的那些往来基本上也都断了,还能认得谁?谁家有合适的孩子,她更是不知道了。

    别人家的孩子她不知道,但正好,她这里倒是有个合适的。

    宋老太太早就存了把红莲嫁给宋锦元的心思,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把红莲带在身边将养了这么些年。

    红莲这孩子相貌好,性情也好,把她伺候的妥妥当当的,还会说笑话哄她开心,宋老太太对她,自然是一百个满意。

    何况,红莲是她的侄孙女,倘若真的嫁进了宋家,也能帮衬帮衬她的娘家。如此,便不会便宜了外人。

    尽管她存了这个心思,可因为宋锦元一直都在读书,她竟然把这事儿给忘了。直到现在陈夫人说了出来,她这才意识到,红莲明年及笄,该说亲事了。她要是真有那个想法的话,就该把她和锦元的亲事早早地定下来才是。

    即便锦元现在还要读书,不想这么快娶妻,那也不碍事。反正亲事已经定下了,等到他考取了功名,再娶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