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美味小厨娘:田园种夫记 > 第四百一十五章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眼瞅着日头都快升到头当顶了,再多的露水也能散了。上回那么早,这回却又那么晚。

    “无碍。”宋锦元笑看着她,回应了一句。

    在他眼中,她才是最好的风景。有她,足矣。

    新安府城的郊外没有一片桃花林,却有一片杏花林。宋锦元和豆花出了城,便来到了这片杏花林。

    经过了一冬,再被和暖的春风一吹,小草便抽出了嫩芽,伸展了腰肢。远远望过去,绿油油的一片,生机勃勃,很是喜人。

    此时已近晌午,游人大多都去吃晌午饭了,是以杏花林里并没有多少人。

    豆花走在杏花林中,脚下踩着软绵绵的小草,深吸一口气,嗅着杏花林间吹过的香风,顿觉身心舒畅。

    这段时日,的确是忙的不可开交。出来走上一走,心里舒服多了。

    她抬头望着杏花,看着春日阳光穿过满树繁花,淋漓地投向地面,仿佛在豆花眼前,织成了一张密密实实的五彩光帘。

    远处,是一条小河,河边稀稀落落地植着几株垂柳。经年累月,那柳树早已长得粗壮繁茂,密密匝匝的柳条垂入水中,明镜一样的水面倒映着嫩绿的柳叶。一阵微风吹过,柳条随风飘摇,摇荡起水面的圈圈涟漪,亦像是摇起了一场缥缈荡漾的青葱之梦。

    放眼望去,无论何处,春光肆意挥洒。

    豆花垂下眼眸,又回头一看,见宋锦元落后她几步,正望向不远处的小河边。

    如今的他,身量高挑颀长,一双眼眸灿若漫天星辰。乌发红唇,皮肤白皙如玉。

    一缕阳光打在他的侧脸,几个调皮的光圈,在他长长的睫毛梢头,伴随着每一次眨眼而跳动。

    他的唇角含笑,全然一副入了迷的模样。

    豆花也不知道他在看什么,更不知道他为何而笑。

    偶有微风吹过,树梢枝头的杏花簌簌落下,轻飘飘地落在他的衣襟、肩头、发上……

    豆花不禁想起一句诗:春日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看什么呢?”豆花回过神来,浅笑问道。

    宋锦元也转过头看她,脸上的笑容比今天的春光还要烂漫。

    “我在看那河水,真清,就像那年的一样。”

    “哪年的?”豆花微微颦眉,疑惑着问。

    但这话才将将问出口,她便想起来了,脸上的笑意也随之扩散开来。

    还能是哪年?就是前年她过生辰的时候,他带她到水上去过。前头无比欢喜,后头却双双落水,狼狈不堪。

    想起往事,豆花不禁笑道:“好像每年你给我过生辰,都得出点意外呢。”

    听她这话,宋锦元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又抬眼望着豆花:“今年一定不会了。”

    说起今年的生辰,豆花不禁憧憬。今年,又是怎么个过法?又是怎样的别开生面?

    不过现在才二月,离她的生辰还早。

    “走吧,到前头看看去。”豆花提议,率先抬脚。

    宋锦元赶忙跟了上去。

    往前面又走了走,看了看,豆花感觉有些累了,便靠着一颗粗壮的杏树坐了下来。宋锦元与她并肩,坐在了一起。

    豆花抬头望望天上的日头,见已经微微西斜了。

    “有点饿了,咱们来吃东西吧。”豆花说道。

    宋锦元应和了一声,便拿出随身带来的吃食。他先按照豆花说的,在草地上铺了一层布,这才把吃食放了上去。

    两人出来的晚,如果赶着去吃晌午饭的话,定然就看不了几眼春光。因此,宋锦元便带了吃食,打算和豆花一道在这杏花林里吃晌午饭。

    豆花还是第一次在这个世界野餐,不禁想起前世,呼朋唤友,三五为伴,找个风光秀丽的地方野餐,自是趣味无穷。

    时间流逝,如白驹过隙。一眨眼,她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六年了。

    触及回忆,豆花不免微微叹息。

    “怎么了?”宋锦元不明所以,笑问。

    豆花放眼远眺,将数丈春色尽收眼底。

    “都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我就在想,咱们现在所在的这片杏花林,几百年几千年过后,是不是也有人像我们一样,沐浴着春光,席地野餐?”

    宋锦元微微蹙眉,实在想不明白,豆花何以忽然说出如此慨叹之言?

    豆花静默不语,似乎又陷入了沉思。

    宋锦元没再打扰她,只是将带来的吃食全都摆好,把豆花喜欢吃的放在了她面前。

    两人都没出声,四周静悄悄的,只有偶尔吹过的风,拂的枝头杏花沙沙作响。

    然而就在此刻,豆花忽然听见“咔嚓”一声,像是树枝被折断的声音。

    豆花回过神来,下意识地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了过去。

    这一看,她心下一惊,在他们身后不远处,竟然有一个人。

    本来以为只有她和宋锦元两个,忽然又多了一个人,豆花难免觉得不自在了几分。

    豆花和宋锦元都往那人那边望去,那人也抬头向他们这边看了过来,还朝着他们略显歉意地笑了笑,似乎是在为扰了他们的清净雅致而感到不好意思。

    豆花也回之一笑,没说别的话,低头准备吃饭。

    然而有个旁人在场,她又难免觉的心里别扭。

    思索一瞬,豆花便又转身,朝着那人喊道:“老丈,不介意的话,过来和我们一道吃晌午饭吧。”

    在这如画的春景里,既然碰上了,那便是缘分,邀请一道吃个便饭,也是十足惬意的事儿。何况他们带来的东西足够多,够三人吃的。

    那老者闻言,起初犹豫片刻,随即便点头应了下来。

    但他却又说道:“只是我扭伤了脚踝,行动不便,可否劳烦小公子来搀扶一下?”

    “哦”,宋锦元答应了一声,起身走了过去。

    这老者是喊他过去搀扶,而不是喊豆花。为此,宋锦元顿时对他有了好感。

    豆花也和宋锦元一道走了过去,到了那老者跟前一看,见他六十岁上下年纪,须发灰白,身上穿着鸦青色棉布单衣。兴许是因为脚踝受了伤,面容和唇色略显苍白。

    豆花再仔细一看,见他身旁不远处的一块没有长草的地上,写着两行字。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两句诗排列整齐,字迹苍劲。

    恰恰就是刚刚豆花慨叹,所念出的诗。在这两句诗旁边,还散落着一根断成两截的枯树枝。

    老者自然也发现了豆花在看什么,便笑道:“听姑娘吟出的诗,我不禁也有所感染,于是就写了下来。却不料,这树枝脆弱,堪堪折断了,扰了二位的雅兴,实在抱歉。”

    豆花笑着摇头:“无碍。”

    说着这话,她便让宋锦元搀扶了这老者,到了他们先前所在的地方。

    “老丈脚踝受伤,何以坐在此处,莫不是才刚刚扭伤的脚?”才坐下,宋锦元便好奇问道。

    老者呵呵一笑:“三两天前扭伤的,我与家仆经过此处,不料马匹病倒。家仆便将我安置在此处,去往城中寻药医马去了。”

    他如此一说,豆花和宋锦元便明白了他为何大晌午头的会在此处。

    “那老丈和我们一起吃点东西吧,正好等着您的家仆到来。”豆花笑着说道,拿起一块点心放到他面前。

    这老者说不定在此处等了多久了,此时也是真的饿极,向两人道了一声谢,拿起点心便吃了起来。

    等到他稍稍缓过了劲儿,又笑问豆花:“敢问姑娘,刚刚所念的诗句,是自己写就?”

    豆花赶忙摇头:“不是不是,是我从一本书上读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