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卡雄风 > 第450章不是晚清
    因此,林超涵决定重新描述一遍,于是他用相对流利的德语,将林焕海的意思完整地翻译了过去,沃尔夫冈正听己方翻译的话莫名其妙中,听到林超涵的翻译后才知道是自己的翻译不到位。于是他狠狠地瞪了那个二把刀翻译一眼。

    然后就把注意力第一次放到林超涵身上来,他发现这个中国年轻人同样非常坦然,行为举止同样有一番气度,于是微笑着朝他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听明白了,不会误会。

    于是接下来的翻译,德方聘请的那位翻译被边缘化了,基本上都改用英语交流了,沃尔夫冈尝试了一下,发现他讲英语林焕海大致是能听懂的,有些细节不懂就问林超涵,这样一来,双方交流就愉快得多了。

    林焕海和林超涵不知道的是,直到此时为止,沃尔夫冈依然只是在观察和试探,对这些做企业的德国人来说,掌握一到两门外语对他们来说就是家常便饭,而英语则是国际通用语言,更是不能不具备的必要外语工具。因此,如果连英语都不会,他们就会从心底里鄙视你,对跟你谈生意的欲望就极其之低了。

    林焕海毕竟是做技术出身的,长期查找外文资料那是必须要做的功课,不会一点英语那怎么行呢?德语实际上他会一些,只是不太擅长罢了,正因为他的言传身教,尤其是坚持让林超涵在大学期间既修了英语又辅修了德语,终于现在派上了大用场。对于沃尔夫冈请来如此水平的汉语翻译他也有些诧异的,但当时的确没有细想,后来才回过味来,这些洋鬼子,可没有一个是善茬啊,再怎么严谨认真,这也是资本主义的大本营之一,要是你的基本功不足,只会被人吃得连骨头渣都不会剩一点。

    看着林焕海用勉强流利的英语交流,而旁边的郭志寅虽然德语水平不如林超涵,但也基本能听明白德语的意思,一干出来接待西汽一行人的nam高管略微收起了一些高傲的眼神,实际上,在他们心中还是有着非常浓重的种族主义意识,只不过表面上不会流露出来罢了,但是眼神中无形还是将西汽一行人看作是待宰的肥羊,此时看到对方有备而来,对他们的母语也有人精通,一下子这些高管就收敛起了一些轻视之心,起码不敢当面用德语肆无忌惮地聊某些不应该聊的话题了。

    沃尔夫冈热情地将林焕海一行带领到自己的会议室,他示意了一眼保罗,保罗立即会议,打开了会议室的投影仪,给客人讲起了nam的光辉历程,不得不说,作为汽车行业的同行,西汽一行无法不对nam的历史充满了钦佩,对沃尔夫冈的家族也充满了敬意,总体而言,nam确实是百年的历程,他们从汽车行业兴起的第一天就成立于世,一步步走到今天,成长为世界三大重型汽车生产商之一,这种百年坚持下来的匠人精神,不得不令佩服。当然中间也不是没有黑历史,在二战时间这家公司也扮演了为纳粹提供武器装备制造的反面角色,并且在二战期间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在战后,nam依然是浴火重生,几度轮回,重新站立在了世界之巅。而在这段历程之中,沃尔夫冈的家族的贡献更是功不可没,这个家族自成立之初就一直牢牢把握着nam的经营大权一直传承至今,实在是极其不易。所谓富不过三代,但这话在沃尔夫冈家族好像并不管用,他们至今已经传承五代了,依然与财富站立在一起,殊为不易。

    沃尔夫冈本人则是深谙家族的教诲,那就是“永远要将生意置于一切之上。”在他看来,与西汽能做成生意,那西汽一行人就是上帝,用伺奉上帝的心情来对待西汽一行人,他是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倒是他手下那些高管有些过于骄傲,在整个过程中,几位高管只是保持着礼貌性的微笑,对与西汽一行深度的兴趣极度缺乏。

    林超涵一边给西汽一行人低声地翻译着保罗的介绍,毕竟大家的母语既不是德语也不是英语,虽然保罗尽量用英文进行介绍,但中间免不了还有大量德语元素,若不是林超涵翻译,众人听起来会极其吃力的。

    沃尔夫冈此时已经基本确定,可以与西汽一行进行深度交流了。在保罗介绍完毕后,他又让一名高管,名叫约瑟夫的家伙上去讲述当前nam的各种产品类型。对此,虽然西汽众人事先也研究一些相关资料,但毕竟没有人家介绍的齐全和完整,因此从头至尾都是极其认真的听完,并做了笔记。林焕海低声还和郭志寅交流着心得,他们俩都有点惊讶的是,这些德人介绍的似乎都是些过时的产品,比如当年斯太尔技术的各种衍生型号等等。

    “他们似乎不太想让我们看最新产品。”林焕海皱着眉头,顺带还耐着性子向讲得唾沫横飞的约瑟夫点头微笑。

    “他们大概还以为我们是晚清末年的李鸿章。”郭志寅笑了笑。这里面有个典故,一百多年,也就是清朝末年,当时李鸿章作为清末重臣,曾经到访过德国,在德国,他既受到了人家的热烈欢迎,同时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当时李鸿章受到德皇盛情款待,参观了德国的重工业,并且参加了阅兵,当时,德国人展现了雄厚的工业实力,当他看到满是钢铁构造的车间里大炮钢管一根根地通红地出炉冷却时,当他看到军容鼎盛的德军装备精良时,可想而知,对国内孱弱实力有着深刻认知的李鸿章内心是何等的震撼,他清晰地看到,再过二三十年,中国也不可能达到德国当时的工业水平,要知道,德国当时的钢铁产量超过400万吨 ,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中国和日本加起来也不如德国的零头。

    实际上,中国的钢铁年产量还是在1956年才达到447万吨,比李鸿章预计的时间要更晚上五十多年。而到了2000年的时候,中国的钢铁产量已经达到了1.2万万吨,到而了2007年的时候,中国的钢铁产量近5万万吨,而当年德国的钢铁产量则仅为不到5千万吨,中国已经是德国的十倍,世界第一了。

    此时郭志寅的意思是nam等人可能还是思维停留在十年以前甚至是百年以前,十年前中国引进相对已经落后的斯太尔技术时,德国人等于是将过时的技术卖给中国,而百年前德国人则是连卖过时技术的心态都没有,因为你得中国有一个工业体系能承载下来。

    但是此时的中国,已经建立了世界最齐全种类的工业体系,质量和技术含量如何暂且不论,论工业的完整性,中国已经比德国更全了,也就是说,中国实际上已经拥有了承载更先进技术的工业基础。

    跟外国人做生意不是做慈善,不再能看破不说破了。林焕海听到郭志寅的话后点了点头,他们不是李鸿章,是平等来做生意的。

    所以他在耐着性子听了一半的时候,终于打断了约瑟夫滔滔不绝的介绍,要等约瑟夫一点点介绍下去,不知道何时才能听到他们想听到的东西。

    “对不起,沃尔夫冈先生,我们其实主要想听到一些你们最新技术产品的消息,我们对这方面的合作更感兴趣,不知道能否尽快进到这个环节呢?”林焕海示意林超涵客气地问道。

    沃尔夫冈听了有些愕然,“不知道林先生主要想听什么呢?”

    而被打断讲话的约瑟夫则有些怏怏不快,他心里嘀咕,这些黄种人能懂什么呢,知道我们德国产品有多么伟大吗?最新技术产品成果,这个你们中国人有那个能力驾驭吗?换句话来说,此时,他是觉得“你们也配姓赵?”

    林超涵道,“沃尔夫冈先生,我们其实特别关注g2000、cat3这些款型产品的介绍,不知道能否直接跳到这一环节呢?”

    沃尔夫冈记得在资料上说过,那些基于斯太尔技术的产品西汽已经消化得很好了,有各种各样的产品推出并且还有些创新,再介绍那些老旧技术实在是不合时宜了。于是他就示意约瑟夫,直接进入最新品介绍的环节。

    一看到幻灯片上直接跳入到了最新款产品,西汽一行人的眼睛就瞪大了,目不转眼睛聚精会神地听着约瑟夫的介绍。

    不得不说,nam的技术和理念就是先进,西汽一行人边听边记。德国人就是严谨认真,你说想听最新产品是吧,那好,一款款地来,包括西汽等人主要感兴趣的g2000也都介绍了一遍,当然此时只是讲一些理念和性能,细节涉及不多。但就是这样,西汽众人也从中看到了很多亮点,许多数据,与市面上整理搜集到的资料有一些细微的差异,这些差异倒也不是说nam故意对外撒谎,而是他们自己也在不断调整改进,各种改进后的新指标比最初推出的又要强上许多,而约瑟夫讲的都是一些最新数据,这让西汽众人又涨了一些经验值。

    就是西汽众人特别感兴趣的g2000,也有很多的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