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卡雄风 > 第449章德国人的严谨
    保罗连忙通知了自己的总经理沃尔夫冈先生,沃尔夫冈听到中国客人来到,连忙走出自己的办公室,带领众人来到楼下,准备迎接客人。

    沃尔夫冈今年也五十多岁了,他从出生开始,一直就呆在nam,见证了这家百年企业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如今他在欧洲的事业已经基本达到了巅峰,要想再进一步,就必须进军全球市场,而纵观全球市场,如今能够有大量旺盛需求,而且有实力引进nam产品的也就只有中国了,东南亚那泥泞的道路不适合,非洲那原始部落一般的土地更激不起他的兴趣,至于北美,那里市场早已经稳定,没有太大的发展前就,而南美,那里只要能够太平过日子就谢天谢地了,就不指望他们创造太多奇迹了。

    所以,对于来自中国的客人,他非常重视,决定亲自接待,并带领下属制订应对方案。关于西汽这家汽车企业,他本来是没有太深印象的,但是这几年,随着西汽在中国国内市场上的攻城掠地,不可避免地走进了他的视野里来。

    经过研究后他惊奇地发现,原本以为这只是一个代表着落后技术的中国工厂而已,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而且还只是一个地方省辖企业,这种企业在中国没有上万,也有成千,根本不值一提。但是让他感兴趣的是,这样一家濒临倒闭的企业,居然只是在短短数年时间内就混得风声水起,把之前引进的斯太尔技术吃得透透的,开发了7吨军用重型卡车,并打败了来欧美俄三家产品,成为军方主要的重卡供应商。而前后研发时间不过一年多而已,这堪称是人间奇迹,就算是nam全部消化这些技术也就这个水平而已。

    这也就罢了,集中全部技术力量办成一件事或者只是偶然,但是这家公司不甘寂寞,不断创新,在原有的技术上进行各种创新修改,推出一系列适应民用市场的民用重卡,然后还不断攻城掠地,在短时间内成为了国内重卡市场不可忽略的重要力量,这可就相当了不起了。而且,据说日本人都被这家企业打得溃不成军,这就更值得刮目相看了。

    有这样的成就,有这样的魄力,有这样的技术基础,还有庞大的市场份额,这就由不得他不重视了。他通过各种公开资料研究发现,这家企业的一切条件,特别符合他们对合作方 的要求。

    前面说过,德国人做生意特别严谨,这也体现在他们对合作方的高标准要求,这在沃尔夫冈看来,是再合理不过了,如果作为同行,你的产品拿出来,根本不符合他们的一贯高标准,他是根本懒得理会你的,而据德国专家去中国考察回来报告的结果显示,西汽生产的车辆质量虽然与nam的顶级技术不可同日而语,但已经达到了他们能够掌握的技术的极致水平,并且在一些小细节上有自己的创新和理解,可靠程度在中国国内来说已经是远超大多数厂家的水平了。一叶而知秋,从他们的产品上,也能看出西汽确实是用心在做卡车。这样的企业,已经具备了合作伙伴的基础。

    当然这还是不够的,nam仍然会研究这家公司,他们得从种种迹象来观察这家企业值得合作,首先就是信誉,没有信誉的公司,nam是不会接触的,不是因为个性的原因,纯粹就是为了规避风险也不会接触,没有必要浪费那个时间,而从这一点上来说,西汽同样也具备这样的高信誉,这得益于徐星梅,开挂后的她,成为了西汽在销售市场上的一面价值,业内都知道她特别讲信誉,宁可亏了自己人,也要完成对客户的承诺,当然她也不是只知道委屈自己人,准确来说她对所有的合作经销商、代理商也一样有高要求,特别是回款必须及时,说哪天就必须达成,没有什么好说的,曾经有经销商自恃销售量大,公开找她要好处,并且拖欠货款,徐星梅立即果断地中止了与对方的合作,即使面对人身威胁都置之不理。徐星梅在市场上的名声,给西汽带来了绝对的正面效应,行业内部虽然有一些非议,但私下里都对西汽这样重承诺赞不绝口,认为这才是大家学习的楷模。而这些消息自然也作为情报进入了沃尔夫冈的眼眸,他对西汽这样讲信誉印象深刻,潜意识地已经开始不由自主地把西汽列入了合作伙伴考虑对象范围。

    当然,即使有信誉那也不能让沃尔夫冈放下所有戒心,德国人这么多年来之所以被号称严谨认真,虽然有一些水分在里面,不是所有德国人和德国企业都那么严谨认真,但在某些方面,有的企业是真的严苛到变态。在nam的情报体考察目标里,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潜在商业伙伴的资信如何,财务状况如何。

    只有拿出令人信服的财务状况,那才能让沃尔夫冈踏实放心地合作。讲真,西汽现在的状况,是真不能让沃尔夫冈放心,西汽的财务状况虽然并不对外披露,但是通过很多渠道,还是能够了解和计算到的,nam的情报搜集系统对西汽的财务状况进行了演算,得出的结论是西汽现在负债状况令人堪忧。准确来说,在他们眼里,西汽一直挣扎在生死边缘,若不是始终有投资方在顶着,恐怕很多款项还没收回来,半途就倒闭了。当然,这里面也有投资新址建设投入过大的缘故。

    对于这个情况,沃尔夫冈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原本像西汽这样负债累累的公司,他是会直接排除掉的,但是考虑到西汽的技术、经营、销售和管理都非常好,而且市场潜力仍然巨大,在可见范围内,西汽生存其实并无大的问题,只要他们欠下的债务不是因为愚蠢的浪费掉了,那就仍然值得考虑,换句话说,西汽仍然有足够的筹码打动他。

    思前虑后,在接到西汽的合作意向咨询后,沃尔夫冈力排众议,决定与西汽正面接触。

    从这一方面上来,沃尔夫冈之所以能够坐到这个位置上,就是因为他的眼光远比其他人更加长远的缘故。

    林焕海一行五人在门卫指引下,下了老马的车,坐着一辆电瓶观光车来到了办公楼前,这里的大片建筑还保留着上个世纪的特色,虽是重工业生产要地,却透露出一股浓郁的人文气息,看得他们直点头,听说德国人一方面会不断钻研新技术,但另一方面却特别恋旧,喜欢将建筑按照过去的模式进行重建,果不其然,要知道这里作为重工业产地,在二战时是饱受轰炸的,慕尼黑据说最惨的时候有三分之一建筑都被炸毁,其它也都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摧残,眼前这些漂亮的建筑都是后面按照过去的模样重建的。

    看到林焕海一行人下车,沃尔夫冈等一干人脸上均露出热情的笑容迎了上去。林超涵自然当仁不让地继续替中方当翻译,而且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只是将自己技术中心主任的头衔轻轻带了过去。

    沃尔夫冈握着林焕海的手,两人互相打量着。

    在沃尔夫冈的眼里,林焕海跟他在照片上看到的差不多,但是要更加精瘦一些,此时的他全身穿着一套灰银色的西装,多年来上位者的气场,不经意间已经抹掉了他身上那种车间工人的气质,在沃尔夫冈看到,林焕海虽然个子不高,但是举止得体从容不迫,言谈间那种自信让人折服。

    但在林焕海眼里,这个沃尔夫冈的热情举止就显得有些刻板生硬,并且身上那种大资本家的气质鲜明,这不是个好相与的主,第一次见面,林焕海就有一种觉悟,后面的谈判不会很顺利,这个沃尔夫冈先生不将西汽榨出血来是绝对不会罢休的。但既来之,则安之,大不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至少目前西汽还是掌握有一定合作主动权的。

    而另外一边,对方的技术中心主任则握着郭志寅的手用英语聊起了天,克里斯蒂安则满脸堆笑地与邹乃德进行寒暄交流,两人用英语都还能对上话,只有法务主管姚锦元有些闲极无聊,只能跟保罗有一碴没一碴地点头示意了。

    沃尔无冈热情地用他的大手拍了拍林焕海的后肩,林焕海见状也不示弱地拍了拍他,沃 尔夫冈有点发愣,反应过来才道,“亲爱的林先生,我们终于等到了你!”

    林焕海感慨,“沃尔夫冈先生,中国有句话叫有朋千里来相会,在中国我们没少和你们打交道,这次我们是专程来跟你们交朋友的。”

    沃尔夫冈身边的翻译显然是个汉语二把刀,听完林焕海这句话后,费尽巴拉地向沃尔夫冈进行翻译,听得旁边的林超涵直皱眉,真是糟糕,如果按这个翻译的意思,西汽这次来谈合作直接将搞砸,因为按他的直译是说,“沃尔夫冈先生,我们中国人经常和你们打架,这次来,是专门就这些事情来进行谈判的。”

    这就像是双方都是流氓混混就打打杀杀的问题进行谈判一样,直译过去会十分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