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卡雄风 > 第184章血统
    “小超,说的不错!”姜建平第一个带头鼓掌,他对技术不在行,但是他天生是一个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看到会场气氛没有那么焦虑了,就给林超涵鼓掌,其他人也跟着鼓起了掌 。

    林焕海看着林超涵侃侃而谈,心里颇为骄傲,但面上却是不耐烦地摆了摆手,“就是做了点案头工作而已,有什么好鼓掌的。接着说。”

    “gma的比较优劣势,我已经说完了。”林超涵双手一摊,表示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可是,刚才林厂长说了,还有欧洲和俄罗斯的竞争对手要进来,小超对这个有没有研究呢?“有人问道,倒不是故意刁难林超涵,而确实是希望能够听到一些有用的东西。

    林超涵点头道,“的确也花了点时间进行了小小的研究。首先说俄罗斯,大家知道,我们的设计技术和理念,以前都是师承前苏联的,苏联的技术有其独到之处,不仅高度讲究实用性,还有一些值得称道的设计。现在,苏联是没了,但是他们留下的遗产特别丰富。他们的军用卡车卡玛兹系列,仍然非常有看点,如果把军用卡车比作是运动员的话,他们绝对是重量级的选手。”

    “所以,我们目前面临的俄罗斯军车对手,应该没有什么意外,就是卡玛兹系列。”林超涵断言道。

    “卡玛兹是个好东西!”郭志寅点着头,“我曾经在国外展会上见过他们的卡玛兹军车,其性能仍然极度强悍。”

    “相比分析他的性能,我更关心究竟是哪拨人来倒腾俄罗斯的军车。”林超涵比较奇怪。

    “没什么好奇怪的,如果没猜错的话,就是乌拉尔厂自己在做这个生意。”林焕海断言说,“俄罗斯不受巴统组织限制,这几年,中国的军机合作都在找俄罗斯。我们在航空这一块,的确是基础太薄弱了,我们不得不找俄罗斯。但是汽车行业差距没那么大,这块市场俄罗斯还打不进来。不过,俄罗斯现在的经济困难,很多工厂处在半倒闭状态,只能勉强维持生存,乌拉尔厂肯定也一样困难,与中国合作,对他们来说是好事,只要有人牵线,俄罗斯人一定会愿意卖给我汽车的。”对这一点,林焕海已经是看得很透彻了。

    “那就说得通了。”郭志寅点头道,“他们肯定很急切地想进入中国市场。不过,以俄国人的尿性,我很难相信他们能把这笔生意做好。”俄罗斯人是世界比较奇葩的民族,在市场头脑和经济发展方面,他们的脑筋思维和中国人完全不在一个位面。曾经有中国人在俄罗斯,买了一套工艺品,是俄罗斯套娃,一模一样的共有五个,他看了后,问一个值多少钱,对方回答说4美元,然后这人就挺喜欢这玩意的,想便宜点把五个一起买走,然后问工艺店的老板,能不便宜一点,比如15块美元,就能一块拿走,谁知道俄罗斯听了十分生气,说,不对,我们买一个套娃是4块钱,买五个套娃则应该卖25元美金,中国人听了也非常生气,一般只有说买五个一起能便宜点,怎么一起买更贵呢?中国人不理解,俄罗斯人也不理解。在中国人看来应该薄利多销,在俄罗斯人看来,好东西就应该越多越卖贵,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不欢而散。

    因此,在林焕海等人看来,跟俄罗斯人做生意,恐怕讲感情牌比死磕要好,喝酒比吃饭要管用。他们的线条比较粗犷奔放,虽然性格中也有狡诈阴狠的一面,可以做朋友,但不能纯粹用生意人的逻辑去谈。

    但这个并不是军方拒绝和俄罗斯人做生意的理由,实际上,军备交易本来也是政治因素大过商业因素的。而是说,有珠玉在前,军方未必看得上俄罗斯的军车。当时从前苏联时期到俄罗斯时代,现役的车辆型号kamaz 系列,和3180相比除了多了cits以外,就是自重大,特别大,号称越野载重12吨但是gvw高达28吨,所有底盘零部件都是傻大黑粗,大量的设计冗余和加工冗余,零件表面粗糙度高,最大的优点就是抗造,比3180还抗造,然而其发动机仅有191kw,所以行驶速度和加速性还不如3180来的快,唯一值得称道的是设计使用海拔据说达到了4500米。

    大家听着林超涵侃侃而谈俄军车的性能,频频点头,想不到连俄罗斯的军车资料都搜集到了,这是不是说明厂里早有一些心理准备啊。但看林焕海的样子又不像,这只能说明林超涵自己有着敏锐眼光了,有这样的儿子,林焕海真是有福气。

    不谈大家在内心的感慨,林超涵接着说,“这些是我们目前能掌握到的一些资料而已,有的是性能是推测的,但是应该八九不离十,具体的可能还要看现场发挥情况。”

    “那欧洲那边的呢?”有人问。

    “实际上我们现在新车的血统也是欧洲的,”郭志寅插话道,“关于这个方面,我如果预料不错的话,欧洲那方面,也是在卖德国车。”

    林超涵索性简单做了个推测,如果所料不差的话,欧洲的重卡都非常牛逼,其中最有可能会被引进来的可能是cat iii民用版系列,根据现有的资料,它们的最大优势在于发动机性能上,无故障率远超中方,甚至也远超gma系列。其它方面大概与gma差不多。所以拿他们和gma同等看待就差不多了。但是去试车,只要国产的发动机能够争口气,不至于闹肚子,应该不会有太明显的差异。

    林焕海白了一眼林超涵,批评道,“研究还是不仔细,什么叫差不多,说差不多就是差得挺远的,回去再好好用功,找些资料研究一下,不能出来丢人。”

    林超涵默默地点了点头,这是他爹,能说什么。

    倒是会场众人为之绝倒,这个林厂长,每次开会都拿自己的儿子树权威,也不嫌腻得慌吗,再说有这样优秀的儿子,大家还巴不得呢,抓点小错就开骂,这要是换了个人,肯定受不了。

    分析完四方车辆的性能,林焕海和众人都仍然面色凝重,但刚开始的焦虑感减少了很多。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虽然所知不是绝对详细,但是可堪一战的信心还是树立起来了。

    有这样的信心,就能去战斗了。

    林焕海道,“现在大家大概知道情况了,他们这三方参与,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压力,但是我们这一年也没有干等着,一直在进步。天道酬勤,我不信军队的领导们会不清楚我们这份努力的价值。没有什么事的话,该回去好好准备应付接下来的大考。”

    姜建平点头,“不错,林厂长说的不错,接下来就是一场大考。具体我们回去好好研究一下,针对高原的情况,制订详细的预案,这个,郭总工,你最有话语权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拜托大家了。”

    郭志寅点了点头,示意理解,要知道高原,他们不是没去过,但是那片土地,永远有你预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一份更周详详细的预案,不仅能帮西汽赢下比试,更是生命的保证。

    “不仅是预案,去参加比试的人选也得好好斟酌一下。”林焕海说。

    郭志寅沉吟道,“去高原试车,一是需要有经验的好手,人宜少不宜多,二是高原跟寒区热带都不一样,不是年轻就能胜任的,所以人选前提是要耐压,三是这次去高原,部队方面肯定也会跟车,我们需要有跟军队沟通比较顺畅的人选前去,我建议,最好都是有经验的人参加。”

    姜建平点头同意,这是老成持重之言。

    但是林超涵却听出了言外之音,这郭志寅大概是不是想让自己去高原了。这些人里面,最年轻的就是自己了,什么不是年轻就能胜任的,不就是说自己么。他刚欲发言反对,但是却看到郭志寅十分严厉的目光看着他,搞到他心里咯噔一下,没有开口。

    会议又讨论了一些细节,就散了。

    会后,林超涵找到郭志寅,问“郭叔,您是不是不想让我上高原啊?”

    “我有说过吗?”郭志寅反问。

    “可是……”

    “没有什么可是。去高原的人选我和你爸他们会来定的,你不用管。”郭志寅这话虽然没有说全,但是很明白是不会让林超涵去高原的了。

    “但是,我……”

    郭志寅打断了林超涵的话,“小超,你不会觉得缺了你,咱们西汽的新车测试就弄不了吧?”

    “没有这个意思啊。”林超涵叫屈。

    “那就是了,没有你,咱们该怎么做还是做。你老实在家里做点研究工作,而且,军方那边对国外正版军车十分感兴趣,你好好研究一下资料,那个仲瑛,你赶紧多联系一下,她手中的资料很重要。而且,说不定她还有事情要倚仗你呢,对不对?”郭志寅说。

    “好吧!”林超涵屈服了,去高原他的动力也不是很大,只是想做点贡献而已,如果不让他去,就不去也没什么问题。这一年,他忙前忙后,神经也崩得很紧,借机休息一段也行。

    “还有一件事情,”郭志寅回头说,“我听沈玉兰说,有一段时间没看到你了,你不去看看人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