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卡雄风 > 第183章理论上的比较
    光是一家还对付不过来,对付三家?

    林焕海很不淡定,军方是打算彻底抛弃西汽了吗?

    这事,还是仲玉华通知他的,在电话里,林焕海当即就提出了质疑。

    仲玉华苦笑着说,“老林,你不要着急,不妨往好里想一下。”

    “这还能往好里想?”林焕海不解。

    仲玉华道,“当然,如果就你们两家比试,你们若是输了,怎么办?毫无转圜余地。部队只能买人家的了,但是如果多几家比试,只要你们不是垫底,也许还有机会。”

    林焕海,“这不是拿我们开涮吗?西汽重卡的意义,领导应该比我们更明白啊。”用现在的话来说,林焕海大概想说有句mmp不知道当讲不当讲了。

    仲玉华一顿好说歹说安抚了林焕海,林焕海心里不痛快,仲玉华焉能不知,但是这是领导的决策,他无法置评,只能从好的角度让林焕海振作起来了。

    林焕海挂上电话,立即再次召开了只有少数人参加的内部会议。

    当听说四家竞标的时候,会场所有人都张大了嘴巴,难以置信。但看林焕海的话不像是开玩笑,半晌,才有人疑虑地问林焕海,“军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啊?”

    林焕海现在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了,在他意识中,只要按期完成部队交给的研发任务,这批订单基本就十拿九稳了,但形势突然急转直下,他心里也没有底了。

    郭志寅替他回答了,“这个事,部队自然有它的考虑,但不管怎么考虑,归根结底,还是要看我们手中的牌是不是够硬。请各位坚信,我们手中的牌足够的坚硬。”

    谢建英点了点头,她对自己亲自参与的整个研制过程了如指掌,心中也是有数的。

    但是大多数人并不乐观,不只是军方有些人对美国货有迷信,西汽自己大多数人心里也是明白的,从全球重型卡车发展来看,美国的重卡还不是最好的,最好的是欧洲货,准确来说就是德国重卡,比美国质量还要好,性能还要优越,至于俄罗斯的,大家最不担心,但是烂船也有三磅钉,俄罗斯的产品一向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军方对俄罗斯的武器装备一向是挺青睐的。

    咱们自己组装起来的东西,有人家好吗?这个疑问挥之不散。郭志寅虽然竭力鼓气,但是大家心里还是打着鼓。

    前段时间的意气风发一下子全没了,有种一下子被打回原形的挫败感。

    林焕海也是眉头紧锁,郭志寅眼见自己无法说服这些人,索性说,“小超,你来给大家讲讲,咱们这段时间的研究分析结论吧!”

    这段时间,郭志寅带着林超涵和厂里那些有英文、德文基础的职工,进行了大量资料整理,他自己则和林超涵进行了大量的探讨,要知道,林超涵之前就曾经研究过世界各国军车的现状,这一次是知识资料的进一步补充和细化,而且是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

    再加上军方提供的一些资料数据,林超涵基本上对自己的对手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

    林超涵道,“各位,就我们手中的资料,我们做了一些粗浅的分析,虽然说,这些分析不足以让我们战胜对手,但是却能够让我们能够更客观地看待这件事件。”

    郭志寅道,“老林,姜书记,还有各位,小超说得对,我们不能神话对手。”

    林焕海听闻,恢复了冷静,点点头,“不错,我们的先辈用小米加步枪解放了全中国,然后又靠两条腿都能跑赢美国的飞机和大炮,在朝鲜战争上,我们就给过美国人深刻的教训,在越南战争上,他们因为我们的警告,不敢越雷池一步。我们这一代人,就是实际的见证者,我们只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谁也不敢小瞧我们,美国人也不行!小超,你就把你研究结果说一说,会议开得匆忙,我还没来得及找你们商量,正好大家一块听一下。”

    “好!”林超涵没有再废话,打开手中的笔记本,里面有一叠纸夹在里头。他抽出其中的一张,在会场展示了一下,“在下最终结论之前,我想让大家先看一下美国gma车型的样子,目前,与我们对标的实际上是第三代gma,第一代美军gma虽然没有实际命名,但是从吨位、用途、战术目的上来看,50年代装备的doge 5吨6轮卡车无疑是gma的祖宗,第二代是925/944中型战术车辆,也就是250的对标车,至于到现在,对标车已经变成奥什喀什的第三代7吨军用重卡gma了,其实gma从吨位、战术应用等等方面跟我们的3180基本上是完全一样的,再准确一点说,其实就是我们原版萨森的军车进化版。”

    他扬了扬手中的剪报照片,笑着说,“美国人大概是从萨森那里获得了我们的一些技术参数,从各个技术指标上都号称比我们要先进,数据的确漂亮,但是我们不能被轻易唬到,在实际使用中,那一点的数据差异,不代表什么。我们的数据有大量的设计冗余,这个是他们向我们推销的版本一定是做不到的。”

    “那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在场的人可不会轻易被林超涵说服,有人问道。

    “有区别,最大的区别是自重,gma自重比2190轻了差不多1吨,后面细说区别。gma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有cits,也就是中央充放气系统,并且是可以在车辆行进过程中调节轮胎气压的,这一点就是俄国人都做不到,这个原理晚点再说。再有就是发动机功率略高于3180,而且用了7档艾里逊 hd 4070p自动变速箱,其他的都是一些微小的细节性区别。”

    “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我们3180的设计实际上是主动和gma的上一代中型战术车辆某型战术卡车对标的,但是由于引进的欧洲技术,所以更多的是对标德国同类型车辆,但是在战术使用和技术参数上更主要的还是对标美军军标。这是我们无心插柳的结果,但幸亏如此,我们在技战术指标上,其实是有能力和美军车一较高下的。“林超涵自信地说。

    但还有些话他没有完全放在这里说,其实片面地追求跟美军车对标,是存在一定的弊端的,有些话现在还不能说,要是士气打击没了,还没出征就先输了一半了。

    其实基于当时的技术基础,前面一系列军车的设计有些脱离实际了,当时6*6军车设计并不适合中国当时的要求,尤其是后悬架,双抛物线板簧半独立悬架的方式在空载情况下抓地力差,而重载能力差,总体偏软,再加上当时的平衡悬架底子已经很熟悉,而且产量已经上来了,所以最后决定还是另起炉灶,借鉴原始德国设计,对标gma。而发动机还是用wd615的260马力型号,高于旧款5吨车型的180马力,但是相较gma的v6涡轮增压柴油机还是有很大差距,再加上自重大,所以高速性比gma差了不少,所以后期换装了360马力型号发动机,才有所缓解。

    “说到自重的问题,gma用的是螺旋弹簧半独立悬架结构,变截面大梁,再加上轻量化设计,所以整体自重比较小,而我们3180采用的是少片簧抛物面弹簧前悬架和9片簧平衡轴悬架,自重相当大,仅仅后悬架加板簧就有一吨多,再加上为了套板簧的板簧滑板和垫板,差不多比gma的结构重了1吨,而且大梁用的还是双c形截面直通梁,这点上,我们缺乏轻量化设计思路,所以同样是7吨级越野车,3180的gvw高达25吨,而gma仅为21吨,再加上发动机功率和扭矩的优势还有变速箱,gmar的加速性和高速性能比初始状态的3180是要高一些的。这个我们实话实说。”林超涵,其实没有说的是,根据他的计算,可不是高一些那么简单,简直就是高了一大截。

    “所以,总结一下,3180相比gma的几大劣势:没有cits,自重大,行驶平顺性差一些,毕竟gma是螺旋弹簧悬架,而且是7档自动变速器。这个我们还是要承认差距。”说着林超涵观察了一下大家的表情,看到大家都默默地点点头,但是情绪稍对没那么紧张了后才接着说,“任何事物都有长有短,我们的确是存在一些劣势,但是我们同样也有自己的优势,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设计的车辆可靠性是经过多年实际使用检验的,而且存在升级空间,可以换装发动机和变速箱提高性能;设计冗余大,这一点师从前苏联了,野蛮驾驶和恶劣路况高速行驶可以扛住,虽然公路速度不如gmar高,但是越野速度是基本上可以跟得上野战伴随行动的,这一点gma是不如我们,其实这也是继承了我们老款5吨车的优良传统了的。”

    林超涵补充说,“我们相比gma最大的优势还在于,我们是经过了自己的测试体系全面测试过的,最适合我们自己的国情。这一点,gma先天就不足,而且,他们也没有上过高原,缺乏相关的准备和经验,所以我们和他们对标,不存在代差,只存在细节设计的区别。再说白了,可能临场发挥的运气也很重要。”

    一句话,说得屋子里的众人露出了一丝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