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卡雄风 > 第28章专业守财三十年
    然后姜建平就关心地问了一句,“引进这个486的计算机体系大概要花多少钱?”

    林超涵随口答道,“一套顶配的大概小一万吧,我们这么大厂子,一套肯定不够,如果来个二三十套的话……”

    他报得还是保守了一点,从计算机购买、运输、配套设备,再到使用培训,花销肯定还更大。

    听到这个数据成座的人都沉默了,一二十万块钱厂里不是掏不起,但是也是一笔不菲的费用,如果真来个二三十套,就是一辆5吨重卡的销售价了,掏出来值不值真的不好说。当时一辆最新型号的5吨重卡销售定价也就是20来万。

    随后,会议室里众人经过了一番激烈的辩论,林焕海和郭志寅是坚决引进派,而包括陆刚和几位主任则提出了质疑意见,尤其是财务科科长罗关根简直是誓死反对,在他看来,这是可耻的浪费,毫无意义的支出,对职工福利和厂里财务里的极大背叛。

    罗关根激烈地反对这笔支出,也让林焕海很头疼,讲真,厂里的财务状况极其不佳,而且预算都是紧巴巴地,这一二十万块钱听上去对一个大厂来说不算什么,但也是从牙齿缝里扣出来。但是林焕海也是站在了悬崖边上,别无选择,一切能够提高设计效率的事他都必须要做,他甚至大怒之下拍了桌子,“不引进486,我们就会完蛋球!”

    最后,一直没表态的姜建平拍板了,虽然他也听不大懂什么286和486,但是不引进486西汽就会亡这句话他是听懂了。

    “就引进486,小超,我们不懂这个,这个项目能不能你来牵头来负责?”姜建平这句话一锤定音。

    林超涵揉了揉脑袋,自己名义上还是一个实习生好不好,这样重用好么?他真没有一点被重用而兴奋的自觉,反而是真怕这事沾身脱不掉。

    “姜叔,呃,姜书记,”林超涵觉得在会议上还是对姜建平保持点尊敬比较好,“其实要引进486是并不难的,难的是可能需要我们去北京购置,在省城,我想要找到配套的计算机商家不太容易,而且型号可选性不强,要知道,计算机这东西,硬件配置很复杂,我也不是很懂,还有软件、培训、运输什么的,一大摊子事,这个我可能干不来。”林超涵这话说得有点言不由衷了,其实在中国,计算机发发展历史并不短,从1953年我国就成立了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在1958年,就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安装调试,在原子弹和氢弹研制中计算机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在文革中计算机的研制也都没有放松,到80年代更是完成了中国第一台巨型计算机的研制,在80年代,随着国外集成电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中国也开始跟进这个潮流,微机生产和应用逐渐开始,直至90年,国产的486机也已经推出,直至在1994年,中国的计算机应用已经进入有组织有领导的发展信息化阶段了,甚至成立了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统一领导信息化建设,在90年的时候,计算机装机台数已经50万台了,到1995年更是达到330万台。像中关村这样的地方已经开始发展起来了,计算机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已经不算得什么稀罕玩意儿了。很多组装机都卖得很好,商家虽然没有后来那么繁荣,但是已经开始活跃起来了。

    对于现代计算机能够做什么,大家听林超涵一通吹嘘,就算是姜建平有点没搞明白,但不妨碍大家听出其中的意义和重要性,别的不说,光这一招,就能够在全国同行和兄弟厂家面前树立起一个标杆,以后所有的零配件供应商都要采用西汽制订的统一标准型号和名称,那多带劲。

    而且,这次7吨重卡的任务太紧,只要对时间进度和提高效率有帮助的事情,都要去尝试,哪怕下血本也得去做,何况听上去感觉还不错。

    林超涵这么说的意思其实也很明白,他是不想接这个碴,你想想一个刚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子,何德何能,去负责计算机引进这个项目?实际上林超涵嘴上说得漂亮,就算真搞回计算机,建立起整个体系、标准化设定,然后加上计算机使用操作培训、应用,整个过程的艰苦程度是不言而喻的。

    想明白了这一点,大家都有点不怀好意盯着林超涵,想不到这个小子这么滑头啊,碰到难题就想退缩,厂子花了那么大代价把林超涵从北京弄回来,还指望着年轻人冲一把,居然敢临阵退缩——竟然没人觉得林超涵其实是不情不愿从北京被拉回来的,厂子里付出什么低价,是林超涵自己付出了代价好不好。

    林超涵被大家的目光盯得有点发毛,他讪讪地说,“其实呢,并不是我不想承担这个任务,实在是这个任务需要有位高权重、遇事果决的人才能担任,小子何德何能呢。”

    真是不打自招,还什么位高权重、遇事果决,分明就是想推卸责任,姜建平愈加下定了推一把的决心,这事林焕海还真不好作主,毕竟涉及到一笔不小的款子,让自己的儿子打头阵,这事万一弄砸了,他还真是不好交待,但姜建平就不一样了,虽然行政一把手是林焕海,但是关键时刻,他的话还是管用的。

    “就这么决定了,下周你去北京,负责带回来486计算机,嗯,至于需要几台计算机,就依你所言,不要太小子家气,至少三十台!”一向不太喜欢作主,遇事和稀泥的姜建平这么慷慨激昂地决定,让林超涵实在是刮目相看,随后他看向林焕海和郭志寅,见这两人竟然好像很有默契,完全不意外的样子。

    突然,林超涵意识到自己是上套了,刚才那么激情洋溢的陈辞,完全是作死,大家就在等他自己跳出来呢。这几个人百分百是早就商量好了的,至于戏作给谁看的,无非就是副厂长陆刚和几个主任,特别是财务科长罗关根,这老罗什么都好,财务这口弄得紧紧的,从不出差错,但就是死脑筋,遇到要掏钱的事往往就像是守财奴,恨不得对方要一块,只付五毛那种,像突然批量采购计算机这种事,罗关根肯定是要极力反对的,也只有让自己这个在别人看来见过世面的毛头小伙子冲在前面,才能让这些老家伙唱双簧,完成对他的心理施压。

    果不其然,一说到钱,罗关根就憋不住了,其实对他来说也挺恼火,莫名其妙地参加一个小会议,听一个小子信口雌黄,但是又莫名其妙要他来充当反派角色唱反调,最后却要他来掏腰包解决问题,真是出门没看黄历啊。

    罗关根不傻,他当然知道与时俱进的重要性,没了西汽,他这个财务科长分分钟落汤的凤凰不如鸡,但是要从预算中抽一大笔,采购他从来没有见过的玩意儿,这完全是对他这样专业守财三十年老财务的极大侮辱啊。

    听到姜建平说要采购三十台,一算账,他想死的心都有了。败家子啊,他不仅在心里哀叹,在面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众人从他的眼里读出那种哀莫大于心死的痛苦,也是面面相觑,这位财务科长在位时间极久,历任各位厂长而不倒,但每一位厂长都对他这种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精神放心不已,觉得他就是厂里的财务守门神。特别是这几年效益不好,罗关根的守财奴属性更是超常发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要不是他的守护,厂里的财政可能早就在各种不必要的开支中崩溃了。并且,罗关根对自己也十分苛刻,甘守清贫,人所共知。所以,罗关根这些年能呆在财务科长的位置上,不是因为他有多过硬的关系,而是因为他的靠谱程度让人心生敬意,不敢动他。

    但也没有想到能守财到这个程度。

    连林焕海都有点不好意思了,其实这个局是他和姜建平、郭志寅商量好了的,站在他们的位置上,能不知道现代科技进步带来的作用吗?但是想想要说服罗关根,他也很头疼,虽然说财务科长换人就他一个命令的事,但是他也是真不敢动也不想动,在厂里这么关键的时候,需要有这么一个让人放心的人在那里钉着。

    罗关根在那里翻着白眼,手里像是拿着一个空气小计算器,在那里反复地虚敲着,30台计算机,采购价加运输费、安装费、培训费、电费、误工费,嗯,多少钱让我算算……

    林超涵吓坏了,赶紧喊道,“罗科长,等等,你算错了,那个什么安装费、培训费可以省的,我自己学一下就可以自己装了,还有那个什么误工费,我保证不会让大家误工的,这省出的时间,足够我们赚回所有采购费还有运输费了。”

    郭志寅附和着说,“对对,我们不要光算成本,还要算收益的嘛。”

    “对哦,”罗关根好像反应了过来,“嗯,这一项费用可以划掉,对这一项也可以划掉,省掉了不少。嗯?你说收益?采购成本摊到研制成本里面去,嗯,增加的这部分应该怎么消化掉?”

    “不是增加成本,应该是削减成本,”林超涵咽了口水,他实在是被罗关根的样子给吓到了,“罗科长,你看啊,虽然表面上看这个计算机采购呢,增加了成本,但是它节省了时间,至少节省上百号人三四个月的时间 ,你算算,这些时间如果摊成钱的话是多少,这样算算,是不是心里会好受一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