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卡雄风 > 第27章标准化起步
    一直到会议结束,林焕海才不紧不慢地又突然宣布了一个决策,在”7吨重卡办公室”之外,再成立了一个“7吨重卡顾问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主要由几个副厂长和分厂领导组成,委员会将有权针对研制中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负责检验研制成果等任务。

    这算是给了几个副厂长一个面子,潘振民和曹海鉴虽然有心反对,但是看着林焕海如此强势地宣布,台下骨干们纷纷鼓掌通过,只好把话咽回到肚子里去了。要是他们反对,一个“妨碍7吨重卡研制”的大帽子扣过来,他们也有得受了。

    散会后,林超涵刚想走,又被王兴发叫住了,随后在旁边的一个小会议室里,包括姜建平、林焕海和郭志寅、副厂长陆刚以及几个主任坐在那里,其他几位副厂长却没有在。

    明显又要是开一场内部闭门的小会。

    “林超涵,你坐过来,有话要对你说。”林焕海开口招呼,林超涵心里嘀咕,这老爸突然怎么就官威十足起来。他老老实实在末席敬陪坐下。

    郭志寅开口问他,“这次,叫你来呢,主要是想让你把你上次跟林厂长提到的标准化的事情再讲一遍。”

    上次在北京的车上,林超涵随口跟林焕海提了一下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的思想,其实这在国外已经是普遍流行,但是在国内,大家接触得比较少,就算听过也是知其然不其所以然。

    林超涵为难地说,“这个标准化设计思想,我也只是略懂些皮毛,你们都是前辈,这有点班门弄斧了。”

    “你什么时候学会这么谦虚了,叫你说你就说。”林焕海一看就知道这小子要翘尾巴了,警告了一句,“你要是胡说八道,有你瞧的。”

    姜建平笑眯眯地说,“年轻人嘛,懂得谦虚是好事,但是要有本事,就要抖出来,不怕货比货,就怕不识货嘛。”

    林超涵有点苦恼地抓了抓后脑勺,这个问题抛得有点突然,他得好好整理一下思路,过了半晌,他才开始边整理思路边说,“其实,关于标准化设计思想,并不是什么新东西,那都是国外成熟的东西了。所谓标准化,是指从材料到设计,再到装配和调试,都有详细的标准文件支撑,比如,材料有材料标准,明确各个牌号的材料需要具备什么机械性能和参数,设计标准明确设计基准、基线选取、设计标注规范和公差选取方法,装配有装配工艺指导书,明确哪个位置的装配顺序和装配参数、调整方法等等。”

    他顿了顿,看了一下在场大佬们的表情,看到大家都很认真,他松了口气,咽了下口水,又接着往下说,“就拿萨森来说吧,这次我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发现,其实我们引进的萨森技术里就有标准设计的影子。目前国内基本上没有统一的汽车设计标准,只有简单的汽车分类标准,因此各个汽车厂为了工作方便都建立自己的企业标准体系,但是这些标准涵盖面不够完整,基本只是对最基础的比如材料标准和装配工艺做比较详细的规定,其他的尤其是企业管理标准基本是空白。”

    他越说思路倒是越开,“萨森技术引进的除了设计图纸以外,其实里面有大量的萨森厂家标准,以及din标标准文件,基本上涵盖了汽车制造工艺的每个方面,同时还有一部分质量管理相关标准,从而建立了最基本的企业标准化体系,足以支撑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如果我们能够采用,这对于西汽乃到整个汽车行业来说都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只要大量的din标和萨森厂方标准被转化成为陕汽厂标准,西汽很快就能在国内独步领先。”

    “具体说到汽车设计方面的标准化,举一个例子,同一个规格冷墩螺栓,a厂家的零件编号是q232,另一个厂家b的编号很有可能是xxt3,同一个轴承,洛轴的叫lz332,哈轴的就叫hz323,而对于使用这些零件的汽车厂来说,这就是问题,同一个零件两个零件号,这是无法做到有效管控的,因此引用萨森技术,对这些零件进行统一编号,比如轴承,81.90004032221,后来轴承国标统一之后都叫30322,但是也都是一对多的一个零件号代表一个规格的零部件,不再混乱,而且在设计的时候可以直接引用,不用再查各个厂家标准确定厂家零件代号,也不存在装车时用错零件的可能,同样的,每个设计人员有自己不同的习惯,比如机械加工工艺,a工艺员习惯用垂直方向做参照系,b工艺员习惯用水平面做参照系,同一个零件设计方法都是不一样的,导致加工的时候装夹方向也是不一致的,到具体加工的时候同一个件需要两种工装都是常见的,所以对于设计方法也有标准详细明确设计的基线,做到无论谁来设计,出来的图纸都是统一规格统一参照的,便于加工实现。”

    “另外标准化重要的一点是零件通用化,比如轴承标准统一之后,你在全国任意一个地方买到的30322轴承都可以确保可以替换坏掉的30322轴承,而不存在装配参数不一致导致车辆故障的问题,这对部队军车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各地后备件库只需储备一个型号的产品即可供应所有车辆使用,甚至直接就地采购同一编号的民用产品也可以实现快速维修,这在以前各个厂家执行自己的企业标准时代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林超涵连口水都没喝,噼里叭啦地讲了一通。大家都没打断他,说到这里,大家都是聪明人,以前也不是没有想过这个可能,但是既没能力也没有动力去推动,想一想,如果要全国标准化统一,这个难度想想就很高。

    最后,林超涵说,“这次7吨重卡的研制也是一个实现标准化的绝好机会。标准化的最重要意义在于建立起关系数据库,在我们设计时,只要办理入参数,就能查询到对应的资料,不用再去翻成吨重的图纸,效率将会提前一个层次,而且不会出错,虽然前期可能有大量的工作要去做,比如跟各个厂家的扯皮是少不了的了,但重卡涉及到的零件千千万,一个错了,就有可能要推倒重来,如果建立了这样标准的关系数据库,就可以避免类似的问题了。”

    林焕海苦笑着说,“这是临时抱佛脚了,这个标准化我大概听明白了,但是要搞成这样的一个标准体系,谈何容易。萨森的资料我也看过了一眼,七吨重卡只是一小堆资料,要是把整个资料都翻译过来,我们时间恐怕来不及。”

    郭志寅极有深意地说,“为之,则易,不为之,则难。”说着信心满满地看向了林超涵。

    林超涵本来想卖个关子的,被郭志寅这么一说,有点不好意思起来,“其实,建立这个也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难。”

    姜建平奇道,“为什么这么说呢?”

    林超涵一字一顿地说,“其实,这批萨森当中关于标准化系列的资料已经翻译了接近百分之八十了!”

    啊?一屋子人除了郭志寅都惊呆了,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林超涵把目光望向了郭志寅,郭志寅胸有成竹地说,“这件事情,其实并不是从现在才做起来的,前些年引进萨森技术资料时,我隐约意识到这些成体系的标准化资料也许我们未来可以用到,所以,我就做了一些准备。”

    林超涵说,“我帮郭叔来说吧,郭叔真是不知不觉间就干了一件惊天动地泣鬼神的事情,嘿嘿,前两天翻7吨卡设计资料的时候,我意外看到了关于标准化部分的资料,竟然大部分已经有中文译文了。十分震惊,后来跟郭叔请教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前几年郭总一直在安排资料室的四位同事在翻译这部分资料,这部分资料与设计图纸刚好相反,可以译读的英文单词居多,数年的时间 ,这部分资料竟然翻译到了百分之八十,剩下的不是没有完成,而是有些德文单词没有翻译出来,而现在我们只要再组织一次翻译,基本上就能把这部分资料补全。”至于以前为什么德文部分没有翻译出来,这个就是郭志寅的德语也是二把刀的原因了。

    林焕海点了点头,而一边一直坐着没有说话的副厂长陆刚则问林超涵,“小超,那我们应该从哪里开始标准化呢?”

    林超涵胸有成竹地说,“当然首先是要引进计算机技术。我们需要一台,不,很多台486!”

    看着众人有些冒火地眼神,他缩了一下脖子,“没有486,286其实也是可以的。”

    在这满天都是飞机,满大街都是电脑的年代,什么286、386、486、586等都是过去一代人的记忆了。所谓x86,是指早期的cpu型号,ibm最早推出即个人计算机时采用了intel公司的8088和8086芯片作为其cpu,后来逐步升级到80286芯片,然后是80386、80486,我们通常简称为286、386、486等,比如486是1989年推出的,集成了120w个晶体管 1微米的制作工艺,由最初的25mhz提升到33mhz.40mhz.50mhz。在同一时代,其它厂家也在生产cpu,同样冠以386、486等命名。

    在当时,计算机可不像现在这么流行,在大多数中国人的眼中,计算机还是一个很神秘的东西,就算是像西汽这样的制造企业,大家的知识水平普遍领先于当时的中国大众,对计算机也是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

    林超涵突然提到要引进计算机做标准化,在场的大多数人是搞不明白其中关联的,只是各种隐隐很牛很高大上的样子。包括像郭志寅这样一辈子用惯了手绘图纸的人,对引进486是个什么概念,也完全心里没有数。

    但林超涵在学校时已经开始有接触到计算机了,对它的操作原理和用途很明白,当时学校的老师对这个也是宝贝得不得了,反复跟大家强调计算机有多么贵重,叮嘱大家不要胡乱操作,搞坏了光修理就是很麻烦。

    “计算机化必然是未来发展的潮流,这个用计算机做标准化不是目的,目的是标准化后建立起的关系网,方便计算机进行汽车设计。刚才我说的是现在的应用方法,在国外,使用计算机进行直接的图纸设计的方法正在试验中,我们之前所有的设计图纸都是要靠手绘,这个效率极低,而计算机能够瞬间生成计算结果,大大提高我们的设计效率。这个未来我们可以引进这种技术。而现在,我们使用计算机,也能大大方便设计,要在一年内完成任务,就不可能把宝贵时间大量花在没必要的重复低效率劳作上,而是要把人力解放出来做更多创新性、实际的工作。”

    “关于用计算机,我们在学校里也初步接触到了,也曾经做过一些研究,懂得一些基本的使用方法,我们现在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但是操作方法是可以培训的,只要经历一个很简单的适应期,我相信大部分的人就能上手。”林超涵看着在座的各位继续侃侃而谈。

    “计算机搞设计我们之前也确实看到过报道,当时就觉得很是匪异所思啊。”郭志寅不由地感慨一声,“想不到技术已经发展到这么快了。”

    林超涵点了点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林焕海瞪了他一眼,这不是抢他的台词了么,这么关键性的论断应该由老子下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