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山海变 > 第110章 赤叶长葛(1)
    天空变成了深青色,淅淅沥沥下起雨来,平武城的外城城墙只有三人高,却十分厚实,黑黝黝的巨石上苔痕斑斑,覆满了深深浅浅的绿。

    “这个时候出关?”守关的野熊兵校尉把手中的通关文书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斜着眼睛看了看张望,目光又在乌桕身上停留了片刻。有那么一会乌桕以为他会突然翻脸扣下这支古怪的商队,但是他终于还是挥了挥手。巨大的木轮在泥泞的地面上滚动,兵士推开了沉重的木闸。

    “你们这样的人我见多了,”那校尉把灞桥的通关文书交还给张望,“带着家眷跑过去,再也不回来。浮玉蛮子虽然今非昔比,但是蛮子就是蛮子,你们若是投了过去,再有什么不妥,我们可也没有好办法,如今大伙儿可都是吃着浮玉的粮食呢!”

    “哪里会有这样的事情!车内是在下的侄女,我们这一次去木莲,不仅仅是为了通商,也是为了给她治病!军爷辛苦辛苦!”张望拱手道谢,顺便把一个小小的布囊放入那校尉的手中。

    那校尉用手掂了掂,脸上浮现出了一丝笑容,冲旁边一个甲扭盔歪的中年士兵喊道,“老范,这几天下雨前面路不好走,你去送一下这位大人。

    “明白!”这老范匆匆跑来,嘿嘿笑着,嘴里一个豁口,是门牙少了一颗。他嫌闸门开得太慢,忙跑过去帮着一起推门,踏得泥水四溅,周围几个乔装的赤铁军慌忙躲避。

    穿过厚厚的门洞,眼前豁然开朗,通往赤叶的官道平整开阔。顺着大路前行不远,就遇到了青水分支的清浅溪流,溪水并不深,上有许多石桩,那些赤脚麻鞋往来的平民和小贩就凭借这些石桩踏过青水,动作极为熟练自然。乌桕这一行有车有马,只能再绕一个大弯,走架在溪水上的平缓木桥。

    “这边走这边走,”老范殷勤地跑在众人之前,引着马车上了由粗大圆木搭起的木桥上,这些木桥极为原始,浮玉的百年松木被纵向劈开,平面向上,用木钉榫接,再用铁索固定,下在溪流里支撑的,还是木桩,被流水冲刷多年,已经腐烂,出现细小空洞。

    “不知道大人刚才给了多少?”老范冲着张望咧嘴,很好奇的样子。

    张望笑笑,道,“见到他叫你出来引路,我就知道给多了。”

    老范露出一口黄牙,道,“先生果然是走南闯北的大商家,这一句话就被您给看了出来!刚才您给的总有这个数吧?”他比出五根手指。

    张望哈哈大笑,点了点头。

    “哎,这五两银子可是五口之家一个多月的口粮呀,”老范脸上现出羡慕的神色来,“先生们赶来这里的时机不好,若是在前两个月,这平武的城门大开,那木闸原是从来不关的。若是行商通关,根本不必花这冤枉钱。”

    “哦,那现在为何关上了闸门?”张望显得有些意外,看了一眼身旁的封长卿。

    “大人不知道,近几年浮玉泽那边免税垦荒、人丁兴旺,加上青水通往灞桥的航路越来越顺畅,浮玉和咱们的贸易可是往来不绝,如果都像现在这样过一家商客验一遍文书,这生意也不用做了。”

    “这样原也应该!只是现在又关上了这大门是什么道理?”

    “唉,前一阵子不是大公要用兵扶木原嘛,把整个平武的兵力全部都抽调走了,现在平武城中只有数千守军,虽然这些年咱们和浮玉相安无事,但还是关了闸门,加验关防,说到底,还是信不过这些浮玉的蛮子们就是!”

    封长卿忽地转过头来,问,“刚才我听那军官说什么都吃着浮玉的粮食,这又是怎么回事?”

    “吃人家的嘴软嘛!先生不是本地人,咱们平武城多山水沼泽、森林密布,原本就没有多少耕地,浮玉又穷兮兮的,两家天天打来打去,不亦乐乎。因此别看咱们离着扶木原这么远,以往的年月,可都靠扶木原的粮食过活。要不说这地方清苦,野熊们都待不住,全都往东跑呢!不过最近这十几年,浮玉也开始种起粮来,真是老天赐福、年年丰收!”

    水声激激,老范牵着马儿走在队伍最前,口中发出啧啧的赞叹之声,“这浮玉的粮食川流不息地进入,后来干脆连灞桥都吃上浮玉的稻子了呢!”

    “我知道,浮玉的稻子香得很!”乌桕没有坐车,张望给他准备了一匹小马,他骑在上面摇摇晃晃,听到这老范讲浮玉的稻子,又想起了灞桥街头香喷喷的萝卜糕来,那浓郁的米香,正是来自驰名南渚的浮玉稻,原来这稻子还真是来自浮玉泽畔。

    “这位少爷说的极是,浮玉水好土肥,原来极少种植粮食,这一种出来,简直要把人香一个跟头!”老范的眼睛闪闪发亮,“大人想必没见过那浮玉泽边上的万亩良田,真叫一个壮观!蛮子们有了粮、生活好了,那些末来州的稀奇玩意在浮玉就大受欢迎。青水航道贯通后,东西来得容易,随随便便一面云镜,就能换来一石米,吃饱这样容易,这平武可就更没有人来种粮了!”

    “既然两州商贸往来这样密切,李大人还要收缩关防,这是为什么?”封长卿十分奇怪。

    “咳,平武城最多时候有六万野熊,吃喝武备都由灞桥负担,近十几年来都太平无事,又因为代役税的原因,吃空饷军官太多,据说每年赤研大公都在咆哮开销太多。李秀奇大人主掌平武之后,裁汰冗员、重整武备,将野熊兵的规模一缩再缩,到现在,也就不到四万人。平武这地方不好,本也养活不了太多人,本地消耗粮食的大户,主要是这些兵士,如今大军开到了扶木原,那就用不到这许多粮食了。”

    张望有些愕然,“一共不到四万的野熊?那赤研大公调度之下,平武岂不是成了一座空城?”

    “也不能这样说了,这里一贯穷兮兮,后来托浮玉富起来的福,平武靠着商旅中转有了些钱,李候就开始着手编制平武自己的营兵,把那些游手好闲、寻衅滋事的花花大少和地痞流氓都收编了进来,总也还有个几千人吧。”

    “我听说现在平武的营兵统领叫做东野望?这样奇怪的姓氏,难道是个浮玉人?”封长卿插嘴。

    “那又有什么奇怪,东大人就是浮玉赤叶人,还是三代前赤研夺大公攻伐浮玉归附过来的呢,如今这平武城中,浮玉的后裔也占了一小半儿呢。”

    “就是就是,”张望回应的心不在焉,若有所思。

    乌桕的心思却不在他们的谈话上,连过来溪上几座木桥,弯弯绕绕,眼前已经远远出现了一座深林掩映下的赭红城池。一道藤蔓缠绕的残破城墙倾颓在大路上,没有城门,也无人把守,看来这就是当年赤研享攻入浮玉的地方,浮玉旧赤叶城的遗址了。乌桕对这些遗迹旧物都十分感兴趣,曾经在书上读到过的故事一件一件呈现在自己眼前,真是有种说不出的奇妙感觉。

    “我想去看看!”乌桕看着封长卿。

    “那我们在这里稍事歇息。”张望似乎有了新的考虑,同意稍作停留。

    “先生,过了这道墙,就是赤叶城的地盘儿了,到了这里我也该回去了,还有半天的岗要值完,”老范打躬作揖,准备离开。

    “这一路有了你,解闷不少,有些小意思,还请拿好。”张望挥手示意,一名赤铁军士兵从包袱中掏出一锭银放在老范手中,总有二两上下。

    “哎呀,不过是送送先生,怎么这样客气,”老范喜上眉梢,一边推辞,一边把银子收入囊中,“那就告辞了。”他摩挲着那锭银子,转身匆匆而去。

    “封先生,不觉得有些古怪么?”张望看着老范离去的背影,“这一路上车马过于稀落了,平武出关向赤叶方向的商旅很少,就是从赤叶前往南渚的行人也极为稀少。”张望紧皱着眉头。

    “是啊,我也觉得古怪,”封长卿掏出酒壶,抿了一口,“浮玉的稻子一年三熟,按理说箭炉行营大军云集,白安作战还在继续,灞桥今夏不会从扶木原得到粮食,这浮玉稻正应该源源不断运往灞桥才对,哪里有人放着白花花的银子不赚?”

    “除非他们另有考虑,”车帘掀起,露出扬归梦冷玉般毫无血色的面孔来,“最讨厌你们这些人说话拐弯抹角。乌桕呢?”

    “在这里!”乌桕就在车窗边,倏地站了起来,吓了扬归梦一跳。

    “不理他们,扶我下车走走,在这车里闷了一早,真是不舒服!”

    乌桕看了看封长卿,扬归梦的身子虽然经过细心调理,但是由于旅途劳顿,还是没有康复,她此刻要下车走走,想必心中也有一丝不安。他们并未在平武城中多做停留,但少了数万野熊兵,那个城市多少显得有些空空荡荡。一路和他们同行的黄牙商排在他们后面过关,现在还杳无踪影,不知道是不是被平武的关隘拦下了。

    “先生、先生!”是老范,不知怎地又跑了回来。

    众人一时觉得十分紧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老范跑得气喘,停了片刻,才道,“诸位都是好人,也不是我多嘴,”他的目光在扬归梦身上盯了半天,没有挪动,“如果不是必要的话,能回到平武还是回去吧,刚才忘了说,这平武的关隘是东大人封的,而赤叶方向,已经半个多月没有商旅来到平武城了。平武的大粮商们前阵子趁着米贵,往灞桥倾销粮食,现在一个个粮库空空,都在抱怨赤叶不履行早已拟定的交易。他们是什么人,在平武和赤叶都有通天的手段,现在空了仓库,又不敢前往赤叶讨要,唉,我劝诸位还是跟我回去吧!”

    张望脸上勉强挤出一个笑容,道,“都走到了这里,也不方便回去了,再说,我这侄女的身体却等不得。”

    老范想了想,叹了口气,道,“早看诸位大人也不是行商的样子,平武的关口最近几天就没有往赤叶放过商旅,是我多嘴了。诸位大人保重。”

    夏天的小雨在阳光下即行蒸发,带着潮湿和温热,张望和封长卿看着老范的背影渐行渐远,而乌桕则扶着扬归梦,看着张望和封长卿略显僵硬的身影。

    “小传箭,别睡了!来看这红色的城!”扬归梦转身喊着。

    雨水蒸腾的雾气渐渐消散,那座挺拔的暗红城池逐渐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