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烽火青春 > 40.第040章 募捐(下)
    通讯员答应一声,转身跑了出去。 ()不大功夫,冯卫东便急匆匆地走进来。他一进屋便问:“你们找我有什么事?”</p>

    陈耀星让他坐在椅子上,然后说:“我们游击队准备成立一个骑兵排。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p>

    冯卫东马上说:“好啊,我完全赞成。”</p>

    郑紫旺问:“咱们财政上能承受这些支出吗?”</p>

    冯卫东问:“一匹马的价钱是多少?”</p>

    陈耀星说:“六百块法币,折合二百块银元。”</p>

    “一个骑兵排就要三十匹马,总销达到一万八千块法币,折合银元六千块。这么大一笔开销……”冯卫东低下头思考了一下,又接着说:“虽然今年咱们县的收成不错,征收粮款也比较多。但自从全面抗战以来,抗日政府的人员越来越多,开销也越来越大。再加上游击队的费用,政府财政上的负担已经很重了。再拿出这么多钱,其他事情就都不能办了。”</p>

    郑紫旺说:“你就说能拿出买多少匹马的钱吧?”</p>

    冯卫东说:“顶多能买十匹马。”</p>

    郑紫旺:“那就是连一半都不够。”</p>

    “嗯。”冯卫东点点头。</p>

    陈耀星说:“你们看这样好不好?从明天开始,咱们在全县开展募捐活动。要求大家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我想,在当前这种国难当头的情况下,广大群众一定会慷慨解囊,大力支持我们建立骑兵排的。”</p>

    郑紫旺面露喜色:“这倒是一个好办法。”</p>

    冯卫东也激动地说:“咱们今天准备准备,明天就开始在全倒募捐。一边募捐,一边买马。”</p>

    陈耀星:“战马备齐后,再从骑兵营里请几个人,来教我们驯马和骑马。”</p>

    冯卫东说:“不是战马备齐后再请他们来,而是在买马以前就请他们来。因为什么样的马可以作为战马,我们不知道。所以在买马的时候,要请他们帮我们挑马,帮我们把关。”</p>

    陈耀星又说:“我建议,骑兵排里要专设一个女子骑兵班。”</p>

    郑紫旺高兴地说:“好,就按你说的办!”</p>

    陈耀星:“我下午就去跟骑兵营联系,要他们尽快派人来。”</p>

    郑紫旺和冯卫东都说:“好。”</p>

    ……</p>

    第二天早晨,双鹿县各集镇的群众,都在主要街道上发现了两张由抗日政府发布的告示。第一张告示的全文如下:</p>

    双鹿县广大群众:</p>

    为了适应当前的抗日形势,我县游击队准备成立一个骑兵排。但由于抗日政府财政紧张,拿不出这么多钱来买马。希望广大群众慷慨解囊,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如有捐款捐物者,请到双鹿县城“十”字大街东侧来登记。</p>

    双鹿县抗日政府。</p>

    第二张告示的内容是:</p>

    双鹿县广大群众:</p>

    我县抗日游击大队,准备建立一个骑兵排。故从明天起,在县城十字大街西侧,收买年轻、健壮的马匹。如有此类马者,请将马匹牵到县城“十”字大街以西,让骑兵师傅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我们将按市价收买。</p>

    双鹿县抗日政府</p>

    当天下午,冯卫东、刘振祥等政府负责人,来到县城的“十”字大街东侧,准备接收群众捐款。这时,早有政府工作人员在街道北侧的墙壁上,悬挂了一条用粉红纸写成的横幅:此处接收群众捐款。横幅下面放着一张方桌,周围站着十几位等候捐款的群众。</p>

    几位负责人一到这里,群众立刻把他们围在当中。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人说:“我上午就来了。一直等到晌午,也没等到你们,只好回家吃饭。这不,吃了饭就又来了。这一回总算把你们等来啦。”</p>

    另一位群众也说:“是啊。我也在这儿等了老半天啦。”</p>

    冯卫东坐到桌子前面,把笔和帐本放到桌子上。</p>

    刘振祥站在旁边,向周围的人问:“你们都是来捐款的吗?”</p>

    “是啊。”大家都说。</p>

    刘振祥又说:“那就一个一个地过来登记吧。”</p>

    “好。”那中年人听后,来到桌子前面。</p>

    冯卫东问:“你叫什么名字?”</p>

    中年人说:“我叫林庆会。”</p>

    冯卫东将他的名字记下后,又问:“哪个村的?”</p>

    “刘王庄。”</p>

    “捐献多少?”</p>

    “三十块法币。”林庆会说着,从衣袋里掏出钱来,交给刘振祥。</p>

    刘振祥接过钱来,递给郑紫旺。郑紫旺点过数后,将钱放进抽屉里。并在刘庆会的名字后,记上钱数。刘振祥又对大家说:“凡是捐过钱的,不论多少,我们都要张榜公布,予以表扬。”</p>

    旁边有一个年轻人小声说:“我没那么多钱,少捐点可以吗?”</p>

    刘振祥说:“当然可以。捐一分钱我们不嫌少,捐一百块钱我们也不嫌多。不论多少,都是你们的一份心意。”</p>

    那年轻人马上说:“我身上就带着五块法币。我全部捐出来。”说着,掏出钱拿在手里,并来到桌子前面。</p>

    刘振祥一边接钱,一边大声说:“谢谢这位同志的倾囊相助。不论多少,只要有这份心,我们就感激不尽。”说完,将钱递给郑紫旺。</p>

    郑紫旺接过钱,拿在手里,向那年轻人问:“哪个村的?”</p>

    年轻人回答:“我是上官镇的。”</p>

    “叫什么。”郑紫旺又问。</p>

    “我姓叶,叫叶大伦。”</p>

    郑紫旺将他的姓名、住址记下后,又说:“下一位。”</p>

    这时,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大爷,在一个小伙子的搀扶下走了过来。他走到桌子跟前,大声说:“我捐五十块‘袁大头’。”</p>

    老人说的“袁大头”,就是民国初期发行的一种银元,上面刻有袁世凯的头像。这种银元含银量比较高,所以价值也比较高。老人一边说一边从衣袋里掏出一个小布袋,递给刘振祥。</p>

    刘振祥接过小布袋,抖动了两下,里面传出“哗啦哗啦”的声音。他连忙将小布袋交给郑紫旺。郑紫旺接过小布袋,将里面的银元倒到桌上,数了数,不多不少,正好五十元。郑紫旺面露喜色,兴奋地问:“老人家,你叫什么名字?”</p>

    老人说:“我叫余老恩。是马湾镇村人。”</p>

    “老人家,谢谢您!”郑紫旺说着,便开始登记余老恩的名字和住址。</p>

    余老恩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我的儿子刚从北京回来。他对我介绍说:‘日本人在北京横行霸道,无恶不作。他们凌驾于我们中国人之上,不拿中国人当人看。’我听了十分感慨,这就是一个亡国奴的境遇。所以我看到咱们政府贴出的告示后,就决定把我的积蓄全部捐献出来,支持咱们的抗日队伍。让他们早日把日本鬼子赶出去,还我尊严,还我自由。”</p>

    这时,郑紫旺已经登记完毕。他激动地站起身来:“老人家,你说得对。只要我们中国人团结起来,大家一条心,就没有消灭不了的敌人。”说着,他把自己的凳子递给老人,说:“老人家,你坐。”</p>

    余老恩连忙说:“不不,还是你坐。你们这是公事。我不能耽误你们为抗日队伍募捐。这是我们当前的大事,大事之中的大事。好了,我不耽误你们了。孙子,咱们走吧。”说完,便又在那个小伙子的搀扶下,走了。</p>

    刘振祥:“请下一位过来登记。……”</p>

    ……</p>

    这天下午,他们一直忙碌到傍晚,直到看不清记帐了,才停下来。共接收捐款五千多法币,六百块银元,还有一千六百多枚铜钱。他们决定,明天继续进行募捐。</p>

    本书来自 品&书#网 /book/html/32/32540/index.htm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