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一枕桃花:官场女人也缠绵 > 正文 第二十一章 老夏和孔弼坤

正文 第二十一章 老夏和孔弼坤

 热门推荐:
    +

    第二十一章 老夏和孔弼坤

    臧寒秋和张孝久走出校长室后,臧寒秋便去了夏茂群的住处。臧寒秋知道老夏和孔弼坤说得来话,他们两个人虽然是一先一后,来到沂中,在臧寒秋调入沂中前,老夏就在沂中工作了。老夏是本地人,原来就在乡下农村做民办教师,也是恢复高考之后,考上大学的,毕业后返回家乡,进了中学。

    臧寒秋调入沂中,对老夏的印象一直很好,老夏是个很少说乱话的人,除了认真做他的一份事,私下从来不去对别人说长道短,老夏不爱名利,甚至连教研组长都不愿意承担,其实臧寒秋明白,老夏这个人不是没有思想,只是他过于自卑,总觉得他是土八路出身,上了速程班,也只是镀金,远不能和中教部正规科班出身的老师比。但是他善于揣摩,他的教学方法很独特,因此在沂中教学中,成绩一直领先。

    但是老夏又不是一个愚蠢的人,背后看人看事,却又很精明,当臧寒秋调入沂中,做沂中教导主任的时候,第一次分课,臧寒秋将老夏安排代高中部语文,并兼班主任,老夏却一点也没有推托,而且愉快地接受了高中部的一个毕业班,当时臧寒秋并没有意识到老夏的态度,他还很高兴。因为,老师们都有这样的一个意识,在一所学校,谁担任最高年级的课程,就意味着谁在某校的文化层次和教学方法以及组织教学和管理班级的能力稍强,他原以为老夏会推辞,而老夏却乐意地接受了。

    后来臧寒秋才知道,老夏是多了一个心眼,原因是,那一年国家开始调整高中教学的课程,教育回潮过后的几年中,地方大力开办中学,由初级中学到高级中学,几乎每一个乡级中学都有高中部,但是高中部培养出来的学生,虽很多,最终能考上大学的,比例却很小;高中毕业的学生,回到农村,没有专长,基本上派不上用场,所以国家在开始撤销高中部的同时,改变原来的普通高中为职业高中,目的是培养地方实用人材,这无疑就是表明,职业学生的流向将面向农村,所以,职中的办学方针也是在完成教育改制转轨时期的过渡,并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因而乡镇中学的高中部,因生源的质量和教育方向等种种原因,都偏向工作的简易化。

    因此聪明的学校领导,都把师资投放在初中部,所以当臧寒秋分配老夏代高中课程的时候,老夏就乐意地答应了。

    到一学年后,臧寒秋明白过来,重新调整老夏去代初中毕业班课程时,老夏已经很轻松地在高中部混了一年。

    臧寒秋说,夏老师呀,我是错用你了!

    夏茂群说,你是让我轻松了一年……他笑了,笑得很腼腆的样子,可是在眉宇之间,又有那么的老谋深算。

    臧寒秋说,你别得意,福让你享过了,这学期开始好好拉车。

    到孔弼坤从田荡调入沂中时,这个怪人的出现,一开始臧寒秋觉得孔弼坤有点尾大不掉,又吃不准他到底有多深的水平,就按排他上高中部,闹出了后来的事,等会再说。

    孔弼坤与一般教师职工没有来往,却和老夏沆瀣一气,这让许多人看不出道道来。至于老夏怎样看出孔弼坤夏天躺独板凳的懊秘,谁也不知道,人们只能看到这两个宿儒经常在一起下棋,有时候回棋,两人吵得面红耳赤,可是孔弼坤在喝小酒和吃狗肉时,又总少不了老夏。

    知道老夏和老孔有这一层厚道,所以今天臧寒秋便让夏茂群配合他做好孔弼坤的思想工作。

    孔弼坤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让他代一班初三的课程,并兼任初中部语文教研组长。这两年,高中部已经名成实亡了,生源锐减。初中部才是同级学校比拼的重点,重点看每个学校的升学率。因此每个学校都派骨干教师上毕业班。

    孔弼坤是人所共知的优秀教师,也是当之无愧的学科带头人,可是这个孔弼坤,就是做不好思想工作,为什么呢?

    高人就有高人的古怪,说来,孔弼坤又不是古怪,他对臧寒秋领跑全学校的工作,心悦诚服,尤其是臧寒秋的领导作风,深得大家的喜欢,他没有官腔,对老师对职工一视同仁,特别是没有私心,这点掩盖了臧寒秋的许多不足。要说臧寒秋为人,说到领导能力,较前任的胆量和气魄,真的不可恭维,但是他与人为善,心地光明,已经是很难得。

    前任校长走了之后,孔弼坤他们一心希望臧寒秋能由代理校长,一直干下去,没想到又调来了一个范红雨。

    其实,臧寒秋也是知道,他孔弼坤是在为他臧寒秋争一口气,如果范红雨调入沂中,也能像臧寒秋一样不要三顾茅庐,只要能亲口给孔弼坤说一声,他孔弼坤也不会在分课问题上,给他们的麻烦。可是这个范红雨,一来到沂中,没进校门,就躲在红星旅社,把沂中的要人一个个召见,这让孔弼坤就特别的不高兴。

    臧寒秋没有见到夏茂群,转身出来,便见到隔壁的刘月茹老师,在向他招手,臧寒秋走过去,看到老夏正在和老孔喝茶。他进了屋,刘月茹给他倒了水,三人便坐下来。

    孔弼坤说,臧校长,今年你还是校长和教导主任一肩挑?该分我们什么课呀?

    臧寒秋说,不不,范校长不是来了吗,你是知道的,我还是副职,为人作嫁衣,至于教务工作,范校长新来乍到,一时没有腾出手来安排,还是让我先占着这个位置,我已经找了老夏,老夏也在这,现在就正式来找你,也是代表范校长的意思,你们都是沂中的骨干,让我分课程,还是不能让你们俩轻松,二位还是上毕业班。

    夏茂群听罢,只摇头说,臧校长开恩,就饶了我吧,我是个土八路出身,又上了年纪,知识老化,家庭又在乡下,还是让新分配来的大学生上吧!

    臧寒秋说,至于能不能饶你,这不是我的事,谁叫你有这个能力?我若是埋没了你,不举贤,日后让范校长考察出来,这怕不好向范校长解释!你上了年纪,是你的长处,教书是靠经验,至于你的家庭问题,范校长已经有了考虑,张后勤不是特地把胡老师调走了,让你一个人独住?这以后再说。

    好了好了,老夏你就不要添乱了,就这样定下来,还是三丙。

    臧寒秋看一眼刘月茹说,刘老师还在实验室,没有别的要求吧?刘月茹点点头,臧寒秋便开始和孔弼坤说话。

    臧寒秋和孔弼坤,是既互相尊重,又没法左右的那种关系,当然除了职务关系,他们没有一点需要勾通的。

    臧寒秋在沂中和孔弼坤同事的时间也算较长,八四年臧寒秋从海安调沂阳任教务工作时,第一个留下印象的就是孔弼坤。那时的孔弼坤三十七八岁,也是个人高马大的汉子,但这并不是在众多教师中,能一下子突显出来的形象,同样也是孔弼坤夏天中午躺板凳的习惯,使臧寒秋感到此人古怪。不过臧寒秋并不想去研究他此举的内涵,反而觉得他有点做作,更有点不伦不类,从感情上,他不愿接近这样的人,但工作上又注定要接触每一个教员。在分课时,臧寒秋遇上了棘手的问题,同样就是上面说的,老夏的那个时候的问题。

    高二班谁也不愿上班主任,那个时候,新教改已经过了两三年,高中部学生特别的难管理,尤其是没有希望升学的学生,男女生开始谈恋爱,说不定什么时候会闹出点乱子来,因此,高中部的教学工作可以不重要,但管理工作一定要派有经验的教师担认,优秀的老师又都派在初中部毕业班,便安排新来的孔弼坤担任高中部的班主任。

    孔弼坤接手后,只在一周的时间里,高二乙班的学生便被拢络住了,再也没有和伙食房闹事的,也没有上课溜出去谈恋爱的。

    这是学校很大的欣慰,因为就是在上个学年,高二出了那起事,一个女生直到怀孕了,家长找到了学校,学校才知道。现在由孔弼坤上马,一切秩序正常了。

    有一次臧寒秋安排了高二乙班的公开课,他带着十四名语文组的老师听孔弼坤的语方课,谁知孔弼坤却令他哭笑不得,整整一堂课下课,孔弼坤让学生齐读了《土地》三遍,而教师一字未授,黑板一片空黑。

    事后,孔弼坤说,你是教导主任,有权带人进我的课堂,但是你违背了当初的允诺,让我主抓纪律,你若一定要听课,不妨听我们周末的班会。

    同周末,高二乙班的班会公开课开始了,因为名声外传,这节课除了十二名班主任参加,还有二十七名科任老师也参加了,临时把课堂变更在实验室里进行。

    这节课说是班主任工作公开课,实际上孔弼坤和其他听课老师一样,坐在听课席上。主持班会的是正副班长,两个班长旁若无人地坐在讲台上,正班长对本周工作做了总结性的讲话,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副班长作了小结,指出奋头目标,安排下周日程,其间还有体委,伙委,劳动委,和学习委,分别发言,整个班会有声有色,让四十余名老师听得非常意外。

    如果说,事后的孔弼坤确实有些目中无人,便是从这时开始的。文人都有些傲气,就像傲骡子一样,总有它的能力才犟!

    当时的臧寒秋就觉得孔弼坤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的管理能力和教学水平都不在自己的下,他想,如果将来自己有机会升任一把手,不管是在沂中还是调出,他一定要把孔弼坤挖到手,用起来。

    可是当他一次把这个想法告诉孔弼坤时,孔弼坤的回答又令他哭笑不得。

    孔弼坤说,如果我想上,这个教导主任的位置怕就轮不到你了!

    孔弼坤这种种不可思议的举措,至今臧寒秋还是没弄明白。他就不如老夏了,所以老夏和老孔才是知音,其实弼坤是不想管别人,才不愿做一丁点的干部,要说做干部,这中学最大的官就是校长,他也并没当回事。同时他又不愿让别人管他,或者说,他是不愿让自己瞧不起的人管,这样的理解,或许能接近孔弼坤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