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始皇家的好圣孙 > 第452章 芈兰破防!

第452章 芈兰破防!

 热门推荐: 亏成麻瓜从文娱开始
    第452章 芈兰破防!
    世界上从来没有稳赚不赔的买卖。
    但是和赵泗长时间的相处让王翦愿意相信赵泗的品性和能力。
    赵泗性情敦敏,聪而明,既有宽仁,又非少智无断之人。
    能成事业,又不至于冷血,而自家憨憨的乖孙,恰恰又是赵泗为数不多的至交,始皇帝的亲近和明示,张苍等人经营的赵地,以及……自己身边,站在了人臣权利巅峰的李斯。
    李斯这位和长公子有着严重冲突大秦右相面对群臣滔滔不绝的立储之意都能如此乐观,恐怕,早就做出了选择。
    那么,自己为什么不呢?
    王家一代人臣极致,二代只需坚守本身,三代自有新的昌盛之气……
    至于三代以后,那就太远了,王翦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王翦执笔回复,以太尉的身份,动用了兵事专权的权利,向大秦的上将军,自己的亲儿子王贲下达了指示。
    这是他在自己所剩不多的时间之中,最后能够为王家做出的重要决定了。
    ……
    尔后几日,关于某位不知名上书请立赵泗为储的官员被始皇帝降下了处罚。
    好在,大秦可以以爵抵罪,始皇帝看起来也没有那么生气。
    因此到最后实际的处罚就是削爵位三级,以抵消妄议之罪,降职罚俸,留作以观后效。
    群臣内心稍安,最起码从始皇帝的批复来看,目前来说,大秦的天子还没有抛开长公子自己玩的想法。
    最起码大秦传承的秩序始皇帝心里面是有数的。
    不过冯去疾等人依旧可从中窥见始皇帝对赵泗的亲近和喜爱。
    瞅瞅这批复。
    我孙子德行确实好,但你说的话太夸张了,小小的惩罚你一下,以后不要再动歪心思了。
    还声名势微?
    啥意思?
    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这是始皇帝关于立储之事第一次正面回应,因此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无数人揣测始皇帝的想法,群臣振奋。
    而关于这份出格的奏折以及始皇帝的批复,自然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如此喧嚣的议论也就传到了扶苏名义上的正妻芈兰耳中。
    之所以是名义上,是因为始皇帝一生不曾立后,故子嗣不分嫡长。
    而扶苏,作为始皇帝名正言顺的大儿子,众望所归的储君,实际上也没有所谓的正妻。
    当然,论出身,芈兰毫无疑问是最尊贵的那个,她是昌文君的侄女,昌文君又是楚国嫡系血脉。
    始皇帝一统天下以后几乎斩尽六国王室苗裔,能留下来敬奉宗庙的都是不知道远到哪里去的血脉。
    故而,芈兰作为为数不多的嫡系血脉,自然足够尊贵。
    况且在嫁给扶苏的时候,昌平君和昌文君并未失势,所以那个时候的芈兰算是带资进组,夫妻之间的地位近乎于等同,故而虽无正妻,但芈兰一直以正妻自居。
    后来扶苏再纳女子,也因为芈兰的手段不敢忽视芈兰的意见。
    而扶苏也确实得到过芈兰娘家的很多帮助,甚至扶苏本人也曾经当过昌文君的弟子,所以对芈兰这个妻子也十分敬重。
    当然,娘家的昌盛改变不了芈兰娇贵短视的事实,自打为扶苏生下长子以后,芈兰就常以正妻自居。
    而如今,芈兰算是彻底坐不住了。
    芈兰当然关心扶苏的立储之事,毕竟对于芈兰来说,扶苏继承皇位以后,那她可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后了,自己的儿子当然也将是名正言顺的太子。
    也正因为关心立储之事。
    故而,哪怕先前扶苏归家并未告知芈兰赵泗的身世。
    但是没过去两天芈兰就了解到赵泗的身世。
    对于夫君有一个野孩子这件事吧……芈兰最开始确实有点生气。
    不过芈兰不是纯粹的傻子,始皇帝多次表示对赵泗的喜爱,因此哪怕赵泗并非芈兰所出,但是芈兰也知道赵泗的出现对于扶苏立储或许是一件很大的助力之事,故而芈兰并未闹腾,甚至还想着想办法亲近一下赵泗,不给扶苏添乱。
    真要是能够因为这个莫名其妙多出来的野孩子让始皇帝定下立储之心,将扶苏的储君之位落实,那也是一件好事。
    可是芈兰没想到的是,赵泗居于宫内,居然没有主动拜见过自己这位正室?
    也不曾表示过对自己的尊敬和亲近,甚至没有主动登门拜访自己的父亲?
    野孩子到底是野孩子,很失礼。
    不过芈兰捏着鼻子还是忍了,毕竟立储之事就在眼前。
    后来赵泗封王的时候芈兰真是差一点就要破防了。
    自家好大儿还没有封王,凭什么给这个野孩子封王?
    然而她还是忍住了。
    因为赵泗封王以后,群臣议论立储之声更甚,包括他特意请教的宫内掌事白应也告诉他,这对于长公子来说是莫大的好事。
    毕竟父子本一体,赵泗封王就是长公子封王,赵泗掌握了赵国就是扶苏掌握了赵国,看似是赵泗封王,其实是长公子立储大势已定。
    于是,芈兰又忍住了。
    后来果然如白应若说,议论立储之声更甚,群臣滔滔之情盈于朝野。
    结果,没立成,扶苏的储君之位没定下来。
    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画风突变,开始同时给赵泗扶苏一起造势了。
    以芈兰的脑回路弄不清楚其中关键,于是再次去询问白应,白应又以事关立储给芈兰糊弄了过去。
    芈兰到底是出身大族,尽管娇贵短视,但也接受过正统教育,因此虽然对于赵泗白得了诺大名声有些不满,也不怎么喜欢赵泗这个野孩子,但还是捏着鼻子认了。
    可是今天!
    芈兰破防了!
    “本宫要一个说法!”芈兰气势汹汹的找到了正在府内办事的白应。
    “甚么说法?”白应听到芈兰的声音躬身行礼以后颇感困惑。
    “先生是不是告诉本宫,父子本为一体?”
    白应闻声点了点头:“臣确实说过。”
    “那朝野何来议论立那野货为储?”芈兰皱着眉头看着白应开口。
    白应一听,就知道芈兰说的是谁了。
    近来朝堂的热议事件就这么一个。
    一位出头鸟上书议论直接立储赵泗,始皇帝给出批复。
    白应看了一眼气势汹汹的芈兰徒自觉得头疼了起来。
    这次试探并非出于白应之手,如果不出意外应该是出自冯去疾之手。
    毕竟白应还年轻,他还能等。
    御史大夫,乃至于在野的王相,都已经到了风烛残年之时,恐怕等不了多久时间了。
    因此,有此过激的试探并不令白应意外。
    他们虽然都是长公子立储的支持者,但却并非一丘之貉,只不过是在支持长公子为储君这件事上保持着高度一致,政见为人处世其实各有冲突。
    各有山头嘛……
    不过冯去疾过激的试探并非没有结果。
    最起码现在聪明人都从中窥得始皇帝的意志了。
    始皇帝直接公布答案了,只需要给出始皇帝想要的答案,长公子立储之事可以说是板上钉钉了。
    但是现在嘛……冯去疾弄出来的破事却是让白应头疼了。
    “我近段时间一直在府内操持,不曾外出,因此不太清楚,您是从哪里知道这样的事情?”白应想了想先把自己给摘了出去。
    芈兰闻声,狐疑的看着白应,许久见白应神情不似作伪,看起来确实并不知情,因此态度放缓了一些。
    “你居然不知道此事?有臣子上书谏言陛下直接立赵泗为储君,群臣已经议论滔滔了。”芈兰开口说道。
    白应闻声皱了皱眉说道:“还有人敢行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或许是因为陛下对小公子的亲近才让他们有借此攀附之心,您知道陛下怎么批复的么?”
    芈兰闻声将始皇帝给出的批复回答给白应。
    白应闻声先是沉吟,尔后忽然来回走动,双手一拍,脸上露出喜色。
    “发生了如此的事情,先生如何能够笑得出来?”芈兰眉头皱起。
    “此乃好事,何故不喜?”白应拍了拍手。
    “能够为了攀附赵泗而如此上书,可见已经有人无视夫婿的威望,这样的事情算什么好事?群臣议论滔滔,阿谀奉承之辈徒为赵泗摇旗呐喊,如今赵泗声名满载关内,遍传天下,先生不怕陛下为群臣所动?”芈兰开口问道。
    “您难道认为陛下的意志是可以动摇的么?”白应惊讶的看向芈兰。
    芈兰闻声,似乎想到了一些不好的经历,因此摇了摇头。
    他确实不认为始皇帝这种独断专行之人能够被群臣的意见所裹挟。
    毕竟昌文君昌平君之死历历在目,那可都是芈兰的亲族,而芈兰,本就是那场风波的亲历者之一。
    “这不就对了,陛下的意志是不能为群臣所裹挟的,因此发生了这样的事情,群臣有什么样的议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陛下做出了什么样的答复,方才按照您所说的,我妄自猜测陛下的意思,陛下既然降下惩罚,又言绝无此事,须知长公子储君之位陛下已经心中敲定,只待日后召群臣议论,长公子就可以册为太子,这如何不是喜事呢?”白应开口问道。
    “可是陛下对那赵泗也太过纵溺了一些!”芈兰皱了皱眉头。
    “但是从陛下的回复来看,陛下的心里还是认为真正适合储君之位的人是长公子,否则也不至于如此批复。
    您不用担心,昔日陛下也宠爱自己的幼子胡亥,那个时候长公子刚刚离开咸阳,被陛下贬谪到陇西,群臣也在猜测陛下是不是不喜长公子欲立十八公子为储,于是人心动荡,朝野不安,实际上,陛下却不会因感情用事,陛下之于赵泗之宠爱,无非出于私情,而陛下行事至公。
    况且赵泗再怎么说也是长公子的儿子,陛下的孙子,并不符合储君传承的顺序,哪怕陛下真的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朝野诸公也是不会赞同的。”白应开口宽慰道。
    芈兰一想,觉得白应说的有道理。
    相比较于胡亥得宠的时候,现在的议论还真算不了什么。
    要知道胡亥可是和扶苏一个辈分。
    更不用说那个时候扶苏刚刚触怒了始皇帝,更是被始皇帝直接贬出咸阳,那段时间算是至暗时刻,给芈兰吓得心惊肉跳,甚至连发脾气都不敢。
    有了白应的解释,再加上始皇帝的批复也肯定了这件事,芈兰心中终于安定了下来。
    “原来如此,妇道人家短视,让先生见笑了。”
    “事关己身,故而难免难以自持,这是人之常情。”白应笑了一下。
    芈兰心头安定了一些,准备离去,但看到白应如释重负的神情,鬼使神差的复又开口问道:“先生当真不知道此事?”
    “我近日皆在宫中,您是能够看到的。”白应面色不变。
    芈兰点了点头,心头的疑惑逐渐消解。
    况且,白应行的正立得直,这事又不是自己干的,而是冯去疾干的。
    而且以冯去疾的为人,绝不会太过于显眼令人瞩目,以芈兰的眼力见,就算知道是谁上奏也看不出来什么。
    “夫婿身为长子,苦也,被陛下贬出咸阳多年,陛下又向来不亲近夫婿,我这个做妻子的难免感到心疼,请先生不要责怪我的失态。”芈兰叹了一口气,神情有些哀伤。
    “臣看在眼里,如何不知?”白应开口道。
    “先生您觉得昌意的德行如何,和夫婿比起来怎么样呢?”芈兰忽然没来由的开口问道。
    昌意,当然是芈兰为扶苏生下来的长子,扶苏的嫡长子。
    当然,这个嫡长子是芈兰自认为的。
    “小公子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富而不骄,贵而不舒,不陨长公子之名。”白应开口回答道。
    “您说的太过了一些,他哪里值得先生您这样夸赞?日后还需要您的教导呢。”芈兰掩嘴轻笑,看起来对白应的评价颇为满意。
    白应因此附和几句,芈兰才心满意足的离开。
    白应终于吁出一口长气……
    还好,勉强糊弄了过去。
    嗯……也不算糊弄。
    最起码有一点他没骗芈兰。
    长公子立储的事情,多半是可以定下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