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始皇家的好圣孙 > 第451章 王翦做出了选择!

第451章 王翦做出了选择!

 热门推荐: 亏成麻瓜从文娱开始
    第451章 王翦做出了选择!
    “多半是没有的……”赵泗摊了摊手看向始皇帝。
    始皇帝闻声略有沉吟,眉眼之中分明有失望之色,只是却也没多说甚么。
    观月而无望舒,始皇帝内心的世界观已经隐隐有所动摇。
    所谓受命于天……始皇帝揉了揉眉心。
    天命?朕命?
    天心?还是朕心?
    始皇帝甚至已经开始怀疑自己的世界观都没有怀疑自家的好圣孙。
    不过,很显然,因为世界观的动摇,始皇帝很显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整理。
    当然,对于始皇帝来说或许要重塑自己的世界观。
    对于阴阳家乃至于各家各派来说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各家各派都不缺少鬼神之说,一方面是因为对于世界认知的不完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时代的影响。
    天星占卜,气象观测……
    因为天文望远镜的出现,各家各派都需要对自家的知识体系进行新一步的更新。
    尤以阴阳家为甚,毕竟就是以阴阳五行吃饭的……天星占卜更是人家的拿手活计,如今出现了一个诺大的漏洞,如何不寻机填补?
    至于视若无睹?故步自封,维持现状,对更先进的事物视而不见?
    这可不是一家独大的时代,但凡有哪一家学派对于摆在脸上的事实而不接受,选择故步自封继续迷信而不吸收新的东西更新自己的思想,其余各家各派自会教他们做人。
    更何况,赵泗都说的很明白了。
    天文望远镜出自匠作局,谁人不知匠作局是赵泗亲自督管的部门,里面多为墨家弟子。
    这说明在天文望远镜拿到太史令之前,恐怕墨家已经对于知识理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更新了。
    指望把天文望远镜毁了以求继续愚人,无异于自取灭亡。
    墨家虽然上层比较没落,但人家的基本盘依旧广泛,还是正儿八经的显学。
    阴阳家可算不上什么显学……
    “听闻大父寿诞,虞姬也为大父备了一副礼物,大父可要瞧一瞧?”赵泗笑嘻嘻的开口说道。
    他如何看不出来始皇帝世界观受到了冲击?
    然而现在并不是向始皇帝科普科学的时候。
    还没办法睁开眼去看宇宙呢,说恁多也无用。
    “瞧一瞧吧。”始皇帝闻声脑子里乱七八糟的天命朕命顷刻之间飞走,点头回复。
    赵泗复命宫人捧着托盘将虞姬为始皇帝准备好的大氅送来。
    始皇帝打眼看去,只见一件深黑大氅,上绣精细,纹龙画鹤,倒是点了点头开口道:“有心了,只是虞姬尚有身孕,日后不必如此操劳。”
    “无甚操劳,其实大氅裁剪皆由宫人所为,虞姬也是从我这里听说大父的寿诞,这才临时起意,哪有嫩多时间重头来弄,只是于裁成的大氅之上绣纹龙。”赵泗开口道。
    “放回府库以为常服所用罢。”始皇帝摆了摆手吩咐宫人。
    “大父不试一下是否合身?”赵泗笑着开口问道。
    宫人刚刚听了始皇帝的命令结果大氅还没来得及转身离去,又听到赵泗开口,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始皇帝的选择。
    “那便试一试。”始皇帝倒是没有拒绝自家好圣孙的建议。
    转而抬手,宫人见状立刻将大氅罩于始皇帝身上,腰间系带一系,端是端庄肃穆。
    和披风斗篷不同,大氅有袖子,能束腰,属于罩衣的一种,可为常服所用。
    “如何?”始皇帝抬手看向赵泗。
    “威严肃穆,使人不敢直视。”赵泗笑着开口。
    “你倒是会说……”始皇帝笑了一下脱下大氅放于托盘之上,只让宫人离去,复于赵泗同行离去。
    观月给始皇帝世界观的冲击固然很大,只不过让赵泗这么一闹腾以后,始皇帝心情倒也平复了下来。
    所谓天命仙神,本就是对于现实的填充,当现实足够丰富的时候,也就不至于在左思右想了。
    临了分别之时,赵泗特意给始皇帝又说了一大段吉祥话,引得始皇帝开怀大笑。
    但也仅此而已了。
    始皇帝一年一次的寿诞就这样子简单充实的度过了。
    充实于连寿诞都未曾懈怠的公务。
    诺大的一国之尊,和往日的区别无非就是一碗孙儿亲手煮的长寿面,以及登高观月。
    只不过一者是前半生都未曾体验过的孺慕之情,一者是这个时代都不曾有人能看到的景象罢了……
    卧床,始皇帝眨了眨眼睛。
    所谓天命,总有人要比自己更加头疼……且让他们焦头烂额去罢。
    始皇帝的寿诞就这么平静的度过了,宫中妃嫔,皇子皇孙送来精心准备的礼物始皇帝甚至连看都没看就直接封存府库了。
    哦,或许日后用上的时候或许会有宫人念叨一句这是哪一年谁谁为陛下准备的寿诞贺礼?
    也就仅此而已了……
    赵泗日常早起,和虞姬温存片刻以后,照例去给始皇帝请安。
    问安过后,爷孙二人共同享用过早餐以后,接待三公,开个小会,小会开完以后例行开始处理今日份朝政。
    依旧是赵泗先进行分门别类,始皇帝批阅。
    始皇帝忙着批阅,赵泗忙着打开奏折走马观的分类。
    待看见一篇奏折之时,赵泗眼睛眨了一下动作陷入了停顿。
    今日依旧有谏言立储的奏折,这份奏折也是其中之一。
    倘若只是和以往雷同造势的奏折,那赵泗或许已经习惯,但是这一篇奏折,很显然和其他谏言立储的奏折内容区别很大。
    因为……这一篇奏折,内容是夸赞赵泗的美德,认为赵泗颇有储君之风,谏言始皇帝直接册立赵泗为储君的奏折。
    是的!谏言始皇帝越过皇子,直接册封皇孙的奏折!
    “怎得了?”
    久久不曾听到赵泗翻阅奏折的动静,始皇帝放下奏折和毛笔看向赵泗。
    “还是大父亲自过目吧……”赵泗叹了一口气将奏折递给始皇帝。
    始皇帝接过奏折,放眼望去,目光也逐渐沉凝了起来。
    赵泗在一旁审视始皇帝批阅奏折的神情,可惜,始皇帝并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
    赵泗可以肯定的是,上书这份奏折的人,自己肯定不熟,甚至对于名字他印象都不是很深。
    但是,偏偏这份奏折又和自己息息相关。
    “你怎么看?”始皇帝看了许久,将奏折放在一旁。
    赵泗闻声沉吟开口道:“许是储君一直不曾敲定,陛下也仅仅只是回复,却还没有拿出来和群臣讨论,朝臣心急,才有此试探之举。”
    始皇帝点了点头继续开口问道:“那你认为该如何回复?”
    赵泗听到始皇帝的询问揉了揉眉心。
    “我何德何能?像此等荒谬之事,自该回绝,”赵泗摇了摇头。
    不能因为内容和自己息息相关就认为他们是为自己摇旗呐喊了。
    众正盈朝,无外乎所有人的利益都得到了满足罢了。
    本质上还是有些人等不及了,希望更进一步的得到始皇帝的指示。
    始皇帝听到赵泗的回答,说不上来是不是满意,只是简单的点了点头批阅回复。
    批阅以后,顺势放在一旁。
    赵泗除了要分门别类根据轻重缓急整理奏折供始皇帝批阅,也需要分开整理始皇帝批阅以后的奏折,方便回复各部门朝臣。
    因此赵泗不单能够第一时间看到朝野诸臣的动向,也能够先朝野诸臣一步看到始皇帝的答复,窥视始皇帝的心思。
    这份奏折自然也不例外。
    始皇帝的回复很简单。
    先是肯定了对方对赵泗的夸奖,其次表示越过儿子去册封儿子的儿子为储君并非长治久安之册,这样的事情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始皇帝也要坚决杜绝这样的事情。
    最后又表示,虽然赵泗的德行确实不错,可是他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功劳和名声,认为写下这份奏折的人居心不良,因此予以了严重的斥责,并且进行了一定的处罚。
    赵泗看着始皇帝的答复若有所思。
    所以本质上来说,这是群臣再一次试探始皇帝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因此才呈上了这么过激且荒谬的奏折。
    但是他们也得到了想要的答案。
    始皇帝明确告诉了他们,没有绕开儿子去让孙子继位的可能。
    这是君王更迭,始皇帝不会儿戏。
    但是又表达了对自己的喜爱。
    实际上,和韩生,张苍,赵泗自己的猜想一样。
    始皇帝打算同时敲定太子和太孙。
    赵泗眨了眨眼睛,看向一旁埋头理政的始皇帝,心头略微有些沉吟。
    还好始皇帝不是谜语人,可有时候如此直接的表达,也更让人倍感压力,似乎,从始至终,始皇帝对自己的期望都不曾加以掩盖。
    而与此同时……
    皇城之中,三公的办公场所之内。
    被始皇帝亲自抬出来的太尉王翦也收到了来自于自家好大儿的快马传信。
    王翦打开信报,将王贲写下的内容逐字逐句的看完,眉目沉凝的陷入了沉思之中。
    张苍向王贲借兵求援?
    从情理上来说,这件事张苍应该通过始皇帝,而非私下向王贲求助。
    按照王翦一贯为人,他也会将这件事丢给始皇帝让始皇帝自己头疼。
    他是彻侯,是大秦军功爵的顶点,还是半只脚踏进棺材时日无多的老人。
    想要不沾因果,可谓再简单不过了。
    王翦和始皇帝自有默契在。
    因此,王翦本能的也想顺嘴告诉始皇帝……
    然而,在即欲唤人奏给始皇帝的时候,王翦瞄了一眼正在理政的李斯和一旁略显无所事事的冯去疾,终究是止住了自己的动作。
    他是太尉,始皇帝明言关乎平叛之事悉可以自决。
    可是始皇帝却一直不曾督促王贲去往赵地平叛。
    给了自己权利,然后不下达指示……这是明摆着准备让自己去做这个决定。
    所以……
    王翦沉默了。
    对于后半生都致力于明哲保身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很难的选择。
    他如何看不清楚始皇帝对赵泗的亲切之情?
    更何况始皇帝本人也多次公开表示了。
    赵泗倘若是皇子,那可真就是众望所归了。
    可赵泗偏偏不是,他只是扶苏的儿子。
    扶苏众多儿子中的一个,始皇帝众多皇孙中的一个。
    谁都不能否认的一个事实,也是这个时代的固有观念。
    老人终将会死去,不管始皇帝如何能压服天下,但他终将有撒手人寰的一天。
    扶苏作为储君,早晚会继位。
    始皇帝在那个时候还能给扶苏造成影响的,恐怕也只有遗训遗事。
    听不听,全在人君一念之间罢了。
    让王翦去做雪中送炭,以小博大的事情,是必不可能的。
    可是……
    似乎,也并非雪中送炭,以小博大,毕竟始皇帝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布置。
    王翦需要衡量的是,始皇帝的布置究竟稳不稳。
    当然,不管稳不稳,王翦依旧有更稳的选择。
    不沾因果就是,他虽然身在其中,但早就超脱于六界之外,没人可以强迫他做出选择。
    真正让王翦权衡的,不外乎他和始皇帝多年的君臣情谊。
    以及……
    王翦想了想,赵泗这小子,真的不错。
    而且,自家孙儿,和赵泗,是好友。
    他太清楚自家乖孙了……
    若说他有什么远大志向不至于,若说他有什么经国治世之才那是抬举。
    可这小子偏偏也是心若赤子。
    让他为了兄弟私情两肋插刀,自家乖孙恐怕是真敢的。
    王翦陷入了犹豫之中……
    这一下子,就过去许久,直至李斯有事情咨询王翦,才打破了王翦的沉吟。
    “老太尉怎得失神了……”李斯怪异的看了一眼王翦。
    “人老了,自是不比李相这般力壮,因此恍惚失神了。”王翦开口就是万能理由。
    “老太尉哪里话……”
    “新法比以往修的如何了?”王翦开口问道。
    “自是大有进展!”李斯笑眯眯的说道。
    “李相此法新修,倒是另辟蹊径,我看新法不同于商君旧法,李相可比肩商君也。”王翦笑了一下。
    “老太尉言过了……新法十不成一,落成都不知何时。”李斯摇了摇头,不过脸上却带着笑容,很显然对王翦的评价很受用。
    王翦见李斯神情不似作伪,也跟着笑了一下。
    有心情继续研究新法,看起来进展还不少,看样子李相对未来一片乐观嘛。
    于是,王翦也做出了选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