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鲁荒王:家父明太祖 > 226.第226章 太子朱标如何经略草原
    朱檀正色道:“儿臣从来不相信光凭借利益就可以笼络住敌人。
    如宋朝给辽国金国进贡,有什么用呢?
    最终不还是要被那群虎狼欺凌!”
    朱元璋闻言,这才看向朱檀,问道:“那脱古思帖木儿到底要不要放回草原?”
    朱檀笑道:“儿臣只能说,将他放回草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父皇若是不放心,也可以不放!儿臣大不了在草原上再找一个代理人便是!”
    朱元璋笑笑。
    “咱看脱古思帖木儿那人不错!之前虽然算得上狼子野心,但如今看起来,做人做事也还算恭顺!
    最关键的是,他对大明的了解还比较深,若是再换个代理人,只怕更加不好控制!”
    朱檀笑道:“儿臣也是这个意思!
    脱古思帖木儿毕竟是正牌的蒙古大汗,他若是再回到草原上,只要我们稍微扶持一下,就能再度成为蒙古人的统领。
    扶持其他人,可就要难一些了。
    更关键的是,就算新扶持一名蒙古大汗,只怕也确实如父皇所说,会比脱古思帖木儿更加不好控制!
    他若是统治了草原,只怕要做的第一件事,还是会挑战咱们大明!”
    朱元璋点点头。
    他忽然看向朱标,笑问道:“太子,你说,这草原,究竟该怎么处置才合适?”
    朱标闻言,知道朱元璋是在考教自己。
    也陷入了沉思。
    草原与中原王朝,从千年前,就是个让人头疼的关系。
    中原王朝的一切都会被这些草原狼觊觎。
    从粮食,到工具,再到衣物、百姓.
    草原人喜欢抢掠中原人的一切。
    也因此,让中原王朝对草原部落恨之入骨。
    这么多年来,中原王朝对付草原政权,无非三招。
    第一,修筑长城。
    依托工事,消极防御。
    当然,这种防御效果很好。
    骑兵越不过长城,而长城却可以利用工事快速调兵,抵挡草原骑兵。
    从秦长城,到如今,历朝历代一直在坚持不懈地修这玩意,就足以证明它有多好用。
    当然。
    这样也带来了一个恶果。
    那就是小规模的草原部落完全无法越过长城的防御,进入内地的去劫掠。
    而草原上的苦寒环境,又让他们离不开内地的物资。
    最终导致这些草原部落集结起来,变成了空前统一强大的部落。
    然后继续去攻击长城。
    相当于中原王朝给自己养出来一个实力强大无比的对手。
    第二,如汉武帝、唐太宗和如今的朱元璋一般,训练骑兵,出征漠北。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够解决后患。
    草原人喜欢抢掠,那就灭了他们!
    坏处就是,战争开支太大了
    每次出征,十万大军,便要劳动百万民夫,百万石粮草,千万两白银。
    这样的消耗,以汉文帝、汉景帝两代帝王攒下的家底,再加上汉武帝疯狂搜刮民财,也没有顶住几轮挥霍!
    最终汉朝在汉武帝晚年的时候,险些陷入崩溃,逼得汉武帝不得不下罪己诏。
    第三,便是像西汉、东汉那般和亲,或者像石敬瑭、北宋、南宋一样对敌人卑躬屈膝。
    这样做的好处是成本低,但坏处也显而易见。
    草原狼是养不熟的,一味对这些草原政权施加仁政,最终也没有什么好下场。
    在史书上,更是要落得千古骂名。
    朱标皱眉想着如今大明的情况。
    草原上可以说已经没有任何敌手了。
    虽然还有不少部落活跃在草原上。
    但如今,估计轻轻一招抚,就都会老老实实投入大明的怀抱。
    这样的情况下,在历史上。
    向来都是册封一番,让他们继续安安稳稳过日子的。
    朱标想到这里,心中顿时有了打算。
    他对朱元璋道:“父皇,儿臣以为,现今之计,当以宽厚为主,以礼待之,对蒙古诸部落,如朵颜、福余、泰宁等部落,可封为卫所。
    封赏这些蒙古大部族,许其朝贡,改善其生计。如此,草原之民心可得,亦能使边疆安宁。
    我大明虽强,但草原之事,往往烦扰不绝。是以,不可不深思熟虑!”
    朱元璋闻言,点了点头。
    不枉自己要求朱标多年观政,他对于草原上的情形还是相对熟知的。
    起码这些没怎么受损的大部落,他还一清二楚。
    朱标继续道:“不独是赐以爵位土地,更应当在草原之上播撒仁政,使之知我大明之恩泽!
    不过,从以往诸多王朝与草原往来的情况来看,皆有教训在前!
    这些草原部落并非是一味施以仁政就能安份守己的,所以我们虽然仁至义尽,但也须防备未然!
    儿臣以为,等草原上局势稳固之后,应当施行分化之策,防止某一部族势大成患。
    如发现有部落势力过大,便可以结盟其它小部落,共同制衡,以维我边疆之平衡。”
    说着。
    朱标笑道:“简单来说,就是谁强便打谁!”
    朱元璋点点头,笑道:“接着说。”
    朱标稍作思索,又道:“父皇,除了封赏和抑制之外,对这些草原部落的防御亦不可忽视。
    自古以来,长城便是疆域之屏障,历代修筑,皆有其不凡之用。
    儿臣以为,除了继续修筑长城,还需在边疆操练精兵,建立一支能随时出征,制敌机先的骑兵队伍,此乃远图!
    这支精兵,是必须要时刻保持战力的!”
    说完。
    朱标总结道:“父皇,依儿臣看,这草原虽然平静,却如池水之下的蛟龙,时刻可能翻江倒海。
    所以,儿臣建议,除了礼政并举,赏罚分明之外,还要增强边防,以稳定天下。
    我们必须确保草原上的每一个部落,都感受到来自大明的仁德与威慑,方能真正的稳定边疆,免得未来生变!”
    朱元璋闻言,频频点头。
    朱檀听到,也是一阵微笑。
    老实说。
    朱标这一番政策,其实就跟后世大明制衡草原的政策差不多。
    如朱棣时期,就是对瓦剌和鞑靼,拉一个打一个。
    谁强便打谁!
    而后面,张居正做首辅的时候,便主持九边筑城,有效防御草原骑兵。
    同时,后面干脆将首都都搬到北平去了。
    形成了天子守国门的景象。
    说白了,就是将增强对蒙古的防卫力量,提升到了极致。
    不过。
    这种做法弊端很多。
    而且。国家财政的负担也太重。
    好处不大,却始终劳心费力。
    朱元璋见朱檀满脸若有所思,心中知道。
    这小子只怕未必认同朱标的想法。
    其实。
    朱元璋现在也没有想好究竟该如何对待如今的草原。
    而太子朱标的这一套做法,虽然老套,但却稳妥。
    便是朱元璋自己,也没有办法做得更好。
    甚至朱元璋觉得,这样做才是最正确的。
    眼见着朱檀又有想法。
    他忍不住问道:“老十,这漠北和辽东几乎就是你的鲁王卫打下来的!如何经略北方,你最有发言权!说说吧!咱也想知道,你既然对脱古思帖木儿都有想法,那对于经略草原,应该更有想法吧?”
    朱檀闻言,笑了笑。
    “父皇,儿臣以为,大哥的做法已经十分稳妥,若是大明不出现问题的话,便是几百年,草原人也未必能掀起什么风浪!”
    朱元璋哼了一声。
    “少来那套!哪有千年不朽的王朝!未来大明肯定会经历不少考验!若是那个时候内忧外患齐齐爆发,该怎么办?”
    朱标听到朱元璋的话,也忍不住点了点头。
    以史为鉴。
    历朝历代,强盛的时候,都是不怕草原政权的。
    宋朝除外。
    但是一旦朝代陷入衰退,那时候,少数民族就会趁虚而入。
    如唐朝时候遇到的吐蕃、回鹘等强敌。
    如西晋时候遇到的五胡乱华。
    都是一个道理。
    朱檀笑道:“既然父皇知道这个道理,那儿臣就放心了!儿臣觉得,大哥的想法,还是觉得草原是我们大明领土外的一块地方,并没有把它当做我们自己的国土去经营,也没有将草原人当作我们的子民!”
    朱元璋闻言,点了点头。
    朱标也是笑笑。
    自己这样想,又有什么错?
    历朝历代,除了元朝来自草原,能够把草原当作自己的地盘经营,其他朝代,可都无法染指草原!
    毕竟这块地方太贫瘠了。
    善于种地的汉人是看不上的,只能过游牧生活。
    可是,一旦过了游牧生活,那不就又变成草原民族了。
    最终还是会成为大明的敌人。
    更何况。
    当初元朝也没有经营好草原。
    即便他们的统治者是蒙古人。
    最终的结果却是将那些生活在草原的蒙古同胞搞得流离失所,沦为奴隶。
    甚至大批活不下去的蒙古人干脆也跟着红巾军一起造反,将元大都和元上都都给烧杀了个遍!
    草原和内地,从来就是水火不相容的。
    能很好的防御住他们已经不容易了。
    朱元璋也是皱眉想着。
    事实上。
    他对于草原还有些想法
    那就是未来安排藩王们带着汉人去草原上放牧!
    如此一来,那些草原是不是就被汉人子民占住了?
    朱檀笑道:“父皇是不是心中想着,未来安排汉人去草原上做牧民?如此一来,草原就是咱们汉人的地盘了?”
    朱元璋被说中心事,微微一惊。
    他没想到,朱檀连这件事都知道。
    事实上。
    在历史上。
    朱元璋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洪武三十年,朱元璋下旨颁布他亲自编订的《三北山河形胜图本》,在草原建十三个卫所让诸王放牧。
    规定事无巨细。
    如什么时候放牧,什么时候产羔,该喂什么样的牧草。
    还指示军人要多养牲口,学会织羊毛,做做毡帽袄衫裤之类,冬寒打围,肉与军食用,皮张解官,要像蒙古人一般饮食,并且对军户养的牲口抽税,给十只本钱羊,内两只给军人用
    朱檀干笑一声。
    这件事,他穿越之前,还是看到过一些的。
    不过,这种做法成本又高,最终效果也不怎么样。
    而且,随着老朱病逝,也就人亡政息了。
    “父皇这种做法,无非是让汉人最后变成蒙古人而已毕竟生活方式变了,利益需求也变了,百十年后,汉人成了草原人,也还是会成为大明的敌人!”
    朱檀笑了笑。
    朱元璋哼了一声,道:“那你觉得,应该怎么经略草原?”
    朱檀笑道:“很简单,那就是把草原也当作大明的土地那样经营!”
    朱元璋皱眉道:“咱不就是那么做的吗?安排汉人百姓去放牧!”
    朱檀干笑一声,道:“这样的话,草原和内地还是没有连为一体,最终还是分裂的。”
    朱元璋哼道:“那你说,应该怎么做!”
    朱标看着朱檀,也是满脸好奇。
    老实说。
    父皇要让汉人进入草原做牧民的想法,已经很震撼自己了。
    十弟这里,显然还有新想法!
    朱檀笑道:“很简单!那就是让草原的生产和生活再也离不开内地,而内地,也对草原形成需求,如此一来,双方循环起来,也就渐渐成为一个整体了!”
    朱元璋忍不住问道:“就凭你那个织机和纺机?”
    朱檀点点头,道:“那只是第一步!未来,我们跟草原的合作还有很多方面!譬如,草原上是不是有矿产?譬如金银矿乃至于煤矿?
    譬如,草原上的牛羊马制品是不是可以再丰富一些?
    羊毛只是其中一项!
    羊肉、牛肉.其实未来大量养殖后,也都是可以供给大明的!”
    朱元璋皱眉道:“这是我们对草原的需求!那草原对我们的需求呢?无非是铁锅、衣服、茶、盐等等了!
    若是他们强大起来,而那个时候大明恰好弱小,到时候他们是不是还能继续抢劫?
    到时候,这种循环不就被打破了?”
    朱檀笑道:“所以,我们要从几方面确保这个循环的安全!”
    朱元璋问道:“哪几个方面?”
    朱檀道:“第一,一定要有一个傀儡!”
    朱元璋点头道:“这个好说!脱古思帖木儿,乃至于他儿子天保奴,如今都在大明学习,日后可以轻易控制!”
    朱檀笑道:“至于第二.就是利益联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