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鲁荒王:家父明太祖 > 224.第224章 东厂要提前问世?
    应天。
    紫禁城。
    养心殿。
    朱元璋看着手里的战报,哼了一声。
    这些时日,他一直在复盘这场北伐大战。
    如今。
    纳哈出战死,脱古思帖木儿被俘。
    该受到惩罚的敌人,已经都糟了报应。
    但还有一股人马,尚且逍遥法外!
    让他如鲠在喉。
    “这一次,原本脱古思帖木儿是没有胆子敢去支援纳哈出的!哼!吴清臣!晋商!这些混账!
    如果不是他们帮忙,将大批违禁军资送出了九边,送到了脱古思帖木儿手里,他们又岂敢联合纳哈出跟大明作对!”
    说着。
    朱元璋狠狠将奏章摔在地上,猛地站起身来。
    “火炮?铠甲?火铳!好!好啊这么机要的军资他们都能搞到手!这大明的军方,还能要吗?”
    朱标站在朱元璋身边,苦笑一声,道:“父皇,这火炮、铠甲、火铳,地方卫所便能造!
    而那些卫所的情况,父皇想必也清楚。
    确实存在疏于管理的时候!
    倒不一定是所有军方的问题!”
    朱元璋冷冷道:“以前咱懒得跟他们计较!毕竟那时候天下不太平,南北都要打仗!咱得依仗他们!所以即便发现了有不法之事,也只能忍了忍,让一让!”
    说着。
    朱元璋冷笑一声,道:“现在正好!大明的文官被咱杀的胆寒了,不敢贪污了,也轮到这些武将了!”
    很快。
    朱元璋叫来锦衣卫指挥使蒋??,冷冷道:“蒋??!咱命你立刻派锦衣卫下去!给咱狠狠地查!先查军械制造问题!有哪些地方的军械造出来了,却没有入库,账目跟实际情况对不上!只要发现情况不对,上到指挥使,下到具体打制军械的匠户,一概捉起来审问,该抓的抓,该斩的斩!
    第二,对镇守九边的将军也是同理!这一次,流入草原的物资堪称海量!到底是怎么流入进去的,都有哪些人跟晋商勾结!也给咱查清楚!发现有问题的,一概问罪!绝不姑息!
    你记住了!这一次,上不封顶!无论查到谁,不管是六部九卿还是皇亲国戚,绝不姑息!”
    朱元璋说完,余怒未消,又恨恨道:“除了查官,民也不能放过!九边都被这些晋商渗透成筛子了!贪官污吏可恨!这些害虫同样可恨!上一次盐务案原本牵出了那么多晋商,最终他们竟然还有这么大的势力!朕每每想到,便恨的牙痒痒!为富不仁,祸国殃民,勾结异族,出卖祖宗!这些晋商必须全部揪出来,一个不留!
    蒋??!
    那些贪官污吏若有漏网的,咱还能替你说一句情有可原,但那些违背天理良心,坑害大明的晋商若是有活下来的,咱绝不饶你!”
    蒋??听到朱元璋的话,脸色严肃。
    躬身领命。
    他知道。
    自己一个一个揪出晋商的本事或许是没有的。
    但借着查办晋商兴起大狱,牵联更多商贾的本事还是有的,而且很大。
    大不了就是天下震荡,总之,自己严一些没有错。
    宁杀错,不放过就对了!
    朱标听到朱元璋杀气腾腾的话。
    顿时脸色一变。
    洪武大案他也没少参与。
    胡惟庸案和空印案都是他亲手办的。
    深知这其中的厉害。
    案子大小无所谓,但最怕的是什么?
    株连!
    原本跟案子无关的人,最后也被七扭八拐地算成了罪人。
    最终的结果,朝局动荡,天下大乱,相互告发、人人自危!
    洪武朝流的血已经够多了。
    何必还要再雪上加霜呢?
    朱标忍不住道:“父皇!那晋商毕竟是传承近千年的商帮,其势力早已遍布大明各处!
    如北平、南直隶、乃至于浙江,若是真论起来,大批商帮都跟晋商有关!
    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大肆株连,只怕天下震荡,得不偿失啊.
    最关键的是,一定会有大批无辜商贾被牵连进去!”
    朱元璋闻言,哼了一声。
    “商人逐利,逐利便会见利忘义,都是小人!本就该死!牵连便牵连了!哼!
    这一次北伐将士回来,不是还没犒赏吗?
    正好抄了这些肮脏商贾的家,给北伐将士们劳军!”
    朱标闻言,顿时苦笑一声。
    国库里如今还存着上千万两银子。
    其中大半都是朱檀贡献的。
    按理说应该是不缺钱的。
    可是,父皇却还是想要抄这些商贾的家去劳军,只能说是,小气惯了…
    当初北伐缺了军资,父皇就想借郭桓案,大肆株连一番,好抄没些资财。
    后来被十弟拦住。
    没想到,这一次借着整治晋商的事
    又要开始了。
    朱元璋看看朱标的表情,就知道他心中不屑。
    忍不住哼道:“太子,你不要觉得咱是为了那点钱!
    咱没那么小家子气!
    咱若是缺钱,多印些大明宝钞便是了!
    其实,咱是看这些商贾,确实都该被整治了!
    晋商只是其中之一!
    其他商贾,论起逐利的本性来,也是一样的!”
    说着。
    朱元璋负手看着殿外。
    “就说闽浙那些商贾吧!哼!他们这些年,便干净了么?
    闽商肆无忌惮地偷偷出海,即便锦衣卫几次打击,也依然断不了他们的航路!
    咱甚至怀疑,如今老十也跟闽商有勾结!
    那长芦盐场的盐,有大批都不知去向,十有八九,就是被老十勾结闽商,卖出海外去了!
    哼!
    上好的精盐,卖出去,怕不是价钱要翻个十倍百倍!
    可是朝廷的法度禁令呢?
    咱说的禁海,在这些胆大包天的商人眼里,跟放屁一样!”
    说着。
    朱元璋又怒道:“除了闽商,还有浙商!那些人更加无法无天!
    锦衣卫调查后,怀疑他们勾结倭寇!
    那些倭寇,本就有当年张士诚、方国珍的余孽混杂其中。
    现在看起来,十有八九也是真的!那些浙商,当年便跟张士诚,方国珍混在?一起,如今,他们的后裔不想着怎样回报咱的宽宏大量,却偷偷联合他们,扰的整个大明海疆纷乱!
    哼!
    那群该死的倭寇就已经够让咱愤恨了,等咱腾出手来非要杀去东瀛不可!
    而这群汉奸则更为可恨!
    他们勾结倭寇,残害同胞,咱已经命蒋??在搜集证据了!
    太子,你以为这天底下只有晋商才该被惩治吗?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这些商贾只要一有利益,便会丧心病狂的不顾一切!
    咱不狠狠治理一番,能行吗?”
    朱标闻言,顿时哑口无言。
    有一些事情他也有所耳闻,只是不像朱元璋知道的那么清楚罢了。
    如今既然父皇已经提到这么多了,他也没有办法再反对什么。
    蒋??正要告退。
    忽然,陈老太监快步走了进来。
    “陛下,鲁王殿下在宫外求见!”
    朱元璋皱了皱眉。“老十?正好,他不找咱,咱还要找他,宣!”
    很快。
    朱檀被带进殿内。
    朱元璋看着朱檀,问道:“老十,你进宫来找咱,有什么事吗?”
    朱檀笑道:“是,父皇!儿臣手中有份名单,是鲁商盐行通过跟各路商行交流,打探到的情报。
    这名单中的人大部分都涉及到大宗的军需物资采购,儿臣以为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都跟晋商有关,想请父皇过目,也建议父皇派锦衣卫去调查一番!”
    朱元璋闻言,倒是有了兴趣。
    接过朱檀递过的名单看了起来。
    一边看,一边点点头。
    “有理!这鲁商盐行确实不错,竟然还能如此打探消息!
    咱没记错的话,你上一次能分析出脱古思贴木儿会带兵前去增援纳哈出,也是依靠这鲁商盐行提供的情报吧!”
    朱檀笑道:“回父皇,正是!”
    朱元璋点头道:“不错!干的不错!”
    说着,对身边还未离去的锦衣卫指挥使蒋??吩咐道:“你先去照着这个名单抓人,有问题的一个也不要放过!”
    蒋??领命离开。
    朱元璋看着朱檀,笑道:“这鲁商盐行看起来能发挥的作用不小嘛!老十,咱打算在里面派些锦衣卫,你觉得如何?”
    朱檀闻言一愣。
    老头子怎么这么喜欢在自己的势力里掺沙子啊?
    可是,自己又很难拒绝他。
    毕竟这是皇帝,老朱又是一个有史以来权力欲和掌控欲极大的皇帝。
    就算自己不同意他的提议,事后他也会弃而不舍,甚至强行将锦衣卫安插进鲁商盐行。
    朱檀有些后悔。
    自己怎么就不知道留一手呢?
    现在不是坐蜡了。
    他无奈看看朱元璋。
    朱元璋眼神犀利的看着朱檀。
    “怎么?老十?有难处吗?还是你觉得这鲁商盐行是你鲁王爷的私产,禁脔,任何人都不得染指,哪怕你爹我?”
    朱檀叹口气。
    这老爷子真是属狗的。
    也难怪会落得一个刻薄寡恩的名声了。
    自己北伐刚立下不世之大功才多久,这就要翻脸不认人了。
    不过朱檀知道。
    朱元璋这也是长期高高在上,大权在握,养成了一种刻薄的习惯。
    说话有些伤人,但他对自己实在是够网开一面了。
    能支持的全都支持,能保护的全都保护。
    自己平日里不遵守礼法,做下许多特立独行的事情,同时鲁王藩都成了独立王国,老朱也向来只是一笑置之。
    朱檀想了想,心中忽然有了灵感。
    他笑道:“哪儿能!爹想在鲁商盐行安插多少锦衣卫,那不是你一句话的事儿吗?”
    说着,朱檀又大方道:“父皇,您看是安排多少个伙计,多少个掌柜,还有账房呢?
    鲁商盐行如今生意做的很大,每年的流水都有几万万贯,接近一万万两银子!
    各地的鲁商盐行,每日里接触的银子都很多。
    父皇可一定要派一些清廉自守的锦衣卫去,否则随便一个人都会造成天大的损失,到时候儿臣给朝廷的银子可就没那么多了。”
    朱元璋闻言,顿时沉默起来。
    皱眉想了想。
    锦衣卫那帮东西只怕也不是什么好人。
    平日里抄家也好,杀人越货也罢,名声向来不怎么好。
    估计贪腐的事情也没少做。
    那鲁商盐行确实如朱檀所说,各处的流水都大的惊人。
    若是锦衣卫当中真有几个不肖之辈,祸害了鲁商盐行。
    损失些银子是小,自己给儿子安插些人手,还帮了倒忙。
    到时候自己丢面子才是大。
    想到这里,朱元璋忽然有些意兴阑珊。
    他忍不住摆了摆手。
    这天底下的人怎么都这么难被自己信任呢?
    文官是如此,武将也是如此,哪怕是自己的忠犬锦衣卫,心中用他们的时候也不踏实。
    是不是应该再成立一个什么机构监察起锦衣卫来啊?
    朱元璋心中忍不住想着。
    他叹口气,道:“罢了罢了,鲁商银行这地方你小子经营的不错,咱还是不给你找麻烦了,万一锦衣卫当中真出什么祸害,咱不成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朱檀听到老朱的话,微微一笑。
    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朱元璋忽然道:“太子,老十,你们说咱再成立一个监察锦衣卫的机构,如何?这个机构不能掌握在文官或者武将手里,否则他们的权力就太大了。也不能再掌握在另一个锦衣卫手里,这样的话就没有什么监察的意义。
    嗯……咱交给太监,你们觉得怎么样?”
    听到这话朱元璋身边的陈老太监耳朵都要竖起来了。
    老祖宗在上,这洪武朝一直都不拿咱太监当人啊。
    如今这算是什么?
    时来运转了吗?
    一时间陈老太监心中喜出望外。
    朱檀则是额头上汗都下来了。
    老朱这是想干嘛?
    想让东厂提前问世吗?
    太子朱标也是眉头紧锁。
    老实说,如今锦衣卫对文武百官的压迫力就已经够强了,不少官员都曾经跟他诉过苦。
    如今说话做事都是如履薄冰。
    朱标对于锦衣卫的高压监视,还是有些不屑的。
    只是如今父皇当政,他也没有什么办法。
    但如果老朱还想继续加压,朱标也觉得有些不妥了。
    他跟大儒宋濂学了许多道理。
    起码水之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还是知道的。
    如果监察进一步加码的话,只怕文武群臣的压力会更大,到时候反而适得其反。
    想到这里,朱标率先站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