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穿越五十年代:从走出小山村开始 > 第367章 遗容
    来到老宅,老宅的大门上已经提前贴好了“春联”。
    这是怀山县这边的传统,如果家里有人去世,过年的时候不得挂灯笼、放鞭炮,可以贴春联,不过春联要紫纸黑字,一直贴三年。
    因为此时距离周李氏去世还没过七天,院子里的人非常多。
    周李氏的棺材就摆在堂屋中间,有人正跪在棺材前哭,是周李氏的女儿。
    周王氏搬了了木凳守在堂屋门口,给进来的人递黄纸。
    两个月不见,周王氏的精神萎靡了不少,脸上的皱纹也多了。
    周兴然先来到周王氏跟前拜见:“奶奶。”
    “阿然来了。”周王氏看见周兴然,点了点头、没有笑,递过一打黄纸,“带着媳妇、孩子进去和你二奶奶告个别吧。”
    周兴然接过纸,带着一家人进去了。
    堂屋里此时乱糟糟的,除了棺材与哭灵人,堂屋两侧靠着墙还摆满了稻草,有些人正坐在稻草上低声聊天。
    这稻草是给守灵、哭灵人用的。
    不管夏季、冬季,人直接坐在、睡在地上,容易受潮气生病,铺上一层稻草会好上很多。
    守灵、哭灵是一件体力活,守灵、哭灵的人累了,可以靠坐在稻草上休息一下。
    冬季还会在稻草上给守灵人放一床被子。
    周兴然一家四口进来后,屋里的人认出他来,都站起来打了个招呼。
    周李氏的大女儿看周兴然想要直接去烧纸,拦了一下:“不急,先看看你三奶奶的遗容吧。”
    她说完又对着林嘉琦点了点头,这是示意林嘉琦一起上来看。
    接着将视线滑向了周宁瑾、周宁瑜,嫁人后,她很少回梨乡沟,只在过年的时候过来看看亲娘,还总与周兴然一家碰不上面。
    所以她与周兴然一家并不熟悉,知道周兴然有三个孩子,可此时眼前只有两个,无法一一对应姓名。
    林嘉琦适时揽过两个孩子:“这是我女儿宁瑾,这是我小儿子宁瑜,大儿子宁璋出国了,没办法回来,等下让宁瑜多烧份纸,替他哥哥尽孝。”
    周兴然十一月才收到周宁璋报平安的信件,收到信后立马写了回信,寄出去了。
    当时在信中提了一句周李氏的病情,这封信周宁璋可能都还没收到。
    周李氏死的突然,他们一家慌慌忙忙地收拾行李赶回来,没时间跟周宁璋写信。
    就算写了,等周宁璋收到的时候,估计周李氏的坟头草都一丈高了,还是等葬礼结束再写信告诉他吧。
    周李氏女儿神色柔和对两个孩子说:“宁瑾、宁瑜,过来看看你们太奶,这应该是最后一面了。”
    四人上前,来到棺材旁。
    棺材盖就放置在棺材上,五分之四部分已经盖好了,只余最上面一块空着,让人正好能看清周李氏的面容。
    周李氏换上了寿衣,是李琴美和周李氏女儿给换的;白发梳的一丝不苟,是周王氏给梳的。
    因为天冷,尸体并没有什么味道,周李氏除了面容苍白,看着就跟睡着了似的。
    周兴然在心中幽幽叹了口气,在车上听王学义说了,周李氏这几个月卧床不起,过的十分痛苦。
    即使家人照顾的很好,可她在床上吃喝拉尿,依旧无法避免产生怪味,周李氏意识清醒时常因此哭泣。
    在睡梦中离世,没有受苦,这对周李氏来说也是一种解脱吧。
    看完遗容,周兴然带着林嘉琦和两个孩子给周李氏烧了纸、磕头告别。
    尸体不会在家停留太长时间,一般是三五天,如果死在夏天,天气过于炎热,甚至会在当天下葬。
    梨乡沟富贵,周兴然、周兴文五兄妹更是一个比一个有出息,借着拜别周李氏来攀关系的人不少。
    这些人并没有做什么过分的事、也没提过分的要求,反而规规矩矩的磕头、烧纸,周家人也不能把他们赶出去。
    当然,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来蹭席吃的。
    周家有钱,做的席面菜硬、量大,随便随上一两毛钱,就能吃上一顿丰盛大餐。
    这些占小便宜的人虽然讨厌,可面上功夫极好,让人抓不到错处。
    因天气寒冷、拜谒者多,周家决定让周李氏停满七天。
    顾燕就是在第七天晚上赶回来的。
    周兴文一边伤心周李氏,一边为赶不回来的女儿担心、着急,所以她决定再守一晚周李氏,是伤心告别,也是赔罪,希望周李氏不要怪罪顾燕。
    看着突然出现的顾燕,周兴文猛地起身一把抓住:“你可算回来了,赶紧给你太奶磕个头,你知不知道…”
    话还没说完,周兴文眼泪就落了下来,止不住呜咽。
    跟着进来的夏成益害怕周兴文打顾燕,连忙过来阻拦:“千万不要责骂孩子,都是我的错,我带着她回来晚了。”
    “我们没接到消息,不然一定赶回来。燕妮在南方赚了一笔钱,不舍得花,念着家里人,给每个人都买了礼物。”
    “高高兴兴的回到平城,想着让燕妮跟她舅舅一起回来,结果刚回去,就接到消息,兴然一家都回老家奔丧了。”
    “燕妮当时急得直掉眼泪,立刻买了回来的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