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向阳年代 > 第一百三十二章:炒作
    从知青副食开业至今,卖啥都供不应求。
    你想买可口的拌菜就得赶头午,下午去兴许你爱吃的就卖没了。
    至于散状打糕啥的那就得碰,根本就不是天天有。
    所以别说在西关和江北,就是东关和江南,知青副食店的名头也已经家喻户晓。
    刘杰1宿只睡了4个小时,1大早就站在大棚里看。
    听客人咋评价,也看看徐帆这主意到底行不行。
    没想到效果还真不错。
    要是照这么卖,估计都没到元宵节,元宵和汤圆就已经卖光了。
    这段时间副食店下班都挺早,到4点半就下班,目的就是调顾客的胃口。
    边往厂子走,孙静边问道。
    “当家的,你明天开学了吧?就别天天往厂子里跑了,你也看见了,现在副食店卖的挺好,苏州街和江南大棚还没送汤圆呢,我估计都不用到元宵节就能卖光。”
    刘杰点点头:“我知道了,我这个月末就得回中心校,在1中补课也没几天了,真得抓点紧。
    我不在你们几个就受点累,啥事儿没法做决定就给徐帆打电话。”
    刘欣嗯了1声:“你就放心吧,咱这儿这么多人呢,你就消停地补课。”
    元宵和汤圆快做完了,按照老关的估计,大概能做4千多盒,准备明天就开始加工散状和米糕了。
    刘杰1看厂子运行正常也就放了心,正好徐帆过来,俩人交代了1下,把该送的礼大概估算了1下,刘杰就骑车回家了。
    连续几天蹲在厂子,刘杰造得蓬头垢面的,回家取了内衣先去了澡堂子,洗完澡刮了脸,这才看着有点儿人样了。
    潘洋看着刘杰1脸心疼。
    “我听你老姨说,她要让你们副食挂靠到工会去?你咋不同意呢?”
    刘杰笑了笑:“妈,我让徐帆明天去税务局问1下代开发票的税率,我得估算1下1年的税是多少,然后才能决定挂靠交多少管理费合适。
    另外我现在就那么两个门店,去掉员工开支每个月剩不多少,我想把食品厂搞起来再去找我老姨,那样她也有面子。”
    刘源点点头:“你这么想也对,在商言商,何况你那还是股份制,咱既要保护股东的利益,又得让你老姨那里交代过去,所以啥事儿稳当点儿好。”
    简单吃了1口,刘杰就早早躺下,不1会儿就睡着了。
    第2天去1中,刘杰已经不得不刹下心学习了,因为已经初6,再有半个月他就得返校,这中间还有个元宵节。
    他真正能安心学习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高1的课他补得差不多了,高2还有点问题,高3理科几乎不会,他对7月份的高考感觉很渺茫。
    教室里静悄悄的,刘杰的注意力全在刷题上,都不知道张老师已经在他身后站了好长时间。
    课间休息的时候,张成芳把刘杰叫到了走廊里。
    “刘杰,老师跟你说句实话,以你现在的成绩,考上大学的可能性很小,你唯1的希望,就是国家对知青的特招政策,所以你选择从前进公社走指标生是对的。
    不过老师也希望你能有个思想准备,真要是落榜也不要气馁,现在还有成人高考、电大职大,都可以让你实现大学梦。
    你这段时间在做啥老师知道,其实你现在做的这些远比高考更重要,社会实践,包括你在乡村的工作,1样能帮助你快速成长。
    你父母逼着你高考,更多的是种期待,希望你有个高起点少走弯路,可往往逆境中走出来的人,人生才更完整。
    剩下的这段时间,你可以把重心从理科转移到政治和历史上,结合你下乡时的经历,多看1下当下的时事,争取在文科考试中独树1帜,可能有意外的收获。”
    刘杰立刻明白了张老师的意思。
    针对知青考生和应届生。
    国家教育部有不同的录取分数线,如果自己政治语文考试突出,很有可能特招。
    刘杰乐得连连点头,赶紧回教室看书去了。
    重心转移也不等于放弃理科,1样得学,只是多加了担子而已。
    放学后刘杰还是回了厂子。
    孙静1见他回来直皱眉。
    “你咋又来了?不是告诉你专心学习吗?”
    刘杰笑了:“这么大的摊子哪能不惦记?今天卖得咋样?”
    刘欣拉着他去了仓库。
    刘杰1看满仓库的汤圆居然少了1半。
    “我给苏州街送去了5百盒,都放在户外的大铁箱子里冻着呢,今天也卖了1百多盒,用的就是徐帆说的那个路子,江南菜市场也进了7百盒,你说咱还能剩多少?
    现在老关他们已经加大力度生产散状和米糕了,否则汤圆断档咱就没啥卖的了。
    另外孙2把黏玉米和大黄米也送来了,老关说明天开始做8宝糕和烤糕,争取弄出十几个品种,要我说干菜别再进了,占地方不说还卖得慢。”
    刘杰点点头:“也行,咱们厂就这么点地方,实在是没处放货。”
    没1会儿徐帆也过来了,1听刘杰需要时事材料,说自己明天就给他送来1堆。
    徐帆说已经跟电台和报社的记者联系好了,准备在正月十5当天采访知青副食店,跟他研究谁出面答对记者。
    刘杰和徐帆肯定不行,最后决定让刘欣出头。
    刘欣咧着嘴嚷道:“凭啥是我啊?我知道记者会问啥啊?万1说错了不是给咱知青副食抹黑么?”
    刘杰哈哈大笑:“你不给社会主义抹黑就行,记者能问啥徐帆大概都知道了,她教你咋回答你记住了就没问题。
    上广播上报纸不是好事么?能提高咱知青副食的知名度,以后你就再不用站门外发传单了。”
    果然徐帆拿出1张纸,上面记着采访问的问题。
    徐帆都已经详细做了解答,让刘欣照着背下来就行了。
    刘欣看着密密麻麻的1张纸都要哭了:“卧槽,这咋干个体户还得背东西?不是新闻透明吗?这咋还弄虚作假?”
    刘杰推着刘欣去1边背采访稿,把孙静拉到了自己身边。
    “你记得按时吃药,别着凉,我这几天得抓紧把时事类的资料看完,没时间老过来。”
    孙静点点头:“放心吧当家的,你注意照顾好自己,厂子这面还有徐帆姐盯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