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向阳年代 > 第一百三十一章:饥饿营销
    现在刘杰手里的糯米才56百斤,远远不够,他在等明天孙2给送货,张建波答应争取给凑两千斤糯米。
    现在刘杰最愁的就是厂子太小,就是把他住的屋子腾出来,也才4个屋子,估计粮食运来走廊里都得堆东西。
    才5点多天就黑了,可知青制品厂依旧灯火通明。
    小院里已经搭上了灶台,烀豆馅都已经改在院子里了,刘欣看着屋里屋外都有人忙碌,直皱眉头。
    “刘杰,咱这厂子是不是弄小了?真要是销售量上来了,你就是加班加点也供不上啊?”
    刘杰点点头:“暂时先这样,现在政策还不是很明朗,不宜发展太快,如果真把品牌打响了,扩大生产不是问题,问题是现在手里没那么钱。
    所以资金积累至关重要,我跟徐帆没同意挂靠,就是不知道咱们到底有多大的销售潜力,万1挂靠合同签了,管理费可就很难改了。”
    刘欣叹了口气:“按现在看,咱们的发展速度是挺快,而且有点太快了,先把元宵节市场抢下来1块再说吧,不行就按咱们研究的,把苏州街租出去,全力以赴搞生产,省得4处牵扯精力。”
    就在这时,黑暗中传来了1阵车铃声,徐帆回来了。
    “我跟印刷厂的车间主任刚研究完,他说包装盒套色,只印上知青副食店和稻香居的商标,包装袋用丝网印刷能挺漂亮,1套下来67毛钱,我已经让他们加班制作了,大概明天就能出来1批。
    我准备元宵和汤圆1出来,就拿给我们厂的领导看看,去年我爸分的就是福源楼的元宵,看看今年能不能分咱们的,现在差的就是发票,咱现在也开不了发票啊。”
    刘杰想了想:“初6不是都上班吗?你去税务局问问,能代开发票的话,税点是多少,如果划算咱就干,今年咱最多也就能生产3千多斤,也不是非得求人搞福利。”
    徐帆看着刘杰直摇头:“你知道每年福源楼福利这1块儿的销售额是多少?你真要扩大规模了,没有团购靠0售得累死你。
    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都是季节性商品,要的就是打快拳,咱这东西走的是高端路线,跟市食品厂的东西就不是1个路子,拼价格你能拼过人家嘛?
    咱是个体,只要会来事儿懂得人情世故,有些东西比国营单位方便,这你都不明白?”
    刘杰笑了:“我不都说让你去问了吗?正好也看看税点是多少,算算如果挂靠咱能省下多少钱。
    年后如果资金积累到位,就把副食加工和食品厂分开,那时候再考虑挂靠,不就有帐算了吗?”
    徐帆指了指刘杰:“你这心眼子也不少啊?1会儿让老关他们包点汤圆,大伙儿尝1下就当吃夜宵了,也好让咱们心里有点数。”
    汤圆软糯滑腻,馅料是买的,老关又加了点东西,吃起来特别香。
    “嗯,这感觉太香甜了,跟元宵截然不同,而且你看煮完汤圆的水都不混,汤圆也不粘连,绝对能1炮而红。”
    无论是刘欣还是徐帆都赞不绝口。
    孙静却1句话都没说,因为她根本没吃过啥汤圆。
    刘杰看了看徐帆:“咱们今年刚起步,量也不足,如果第1步就走团购,省时省力却会丢了市场。
    我想要的是,让整个吉春都知道稻香居这个品牌,让单位来找我们订购,而不是我们去求人家。
    当然明年规模扩大生产后,各种销售手段都可以用,可今年咱都未必够卖。”
    所有人亲自尝试后,都对汤圆信心百倍。
    等所有人都走了以后,孙静坐在床上发愣。
    刘杰过去揉了揉孙静的肩膀。
    “老婆累坏了吧,等咱们店转厂以后就没那么累了,到时候你光指导就可以。”
    孙静叹了口气:“没想到汤圆这么好吃,我以前根本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城市跟农村差距太大了。
    我爹没死前,即使家里有点钱,也从没买过元宵。
    那时候供销社也卖过元宵,我妈说跟粘面团子1样还死贵的,根本不让我爹买,原来根本就不1样,汤圆是甜的,粘面团子不但不甜还很酸。”
    刘杰拍拍孙静的肩膀:“那时候家家都困难,别说农村,我们家也买不起贵的,都是在街边上买便宜的。
    1下锅不是煮成粥,就是外面熟了里面还是生的,可即便那样我们连元宵汤都能喝光,现在条件好了,嘴也就变刁了。
    不过老公再不会让你过那样的日子,咱俩趁年轻挨点累,享福的日子在后头呢。”
    带2天中午,徐帆就带着第1批包装物回来了。
    而孙2也拉着糯米到了吉春。
    两千多斤糯米装了满满14轮子,全给卸到了走廊里,因为根本就没仓库了。
    刘杰嘱咐孙2,再回去拉黏苞米茬子和大黄米,抓紧送来,孙2乐呵呵地走了,这两趟他又赚了1百多块钱。
    下午老关就领着工人开始做汤圆了。
    院子里56个角钢架子,都是冻汤圆用的,1次就能冻上千斤。
    而原本放干菜的仓库已经腾了出来,用来装汤圆和元宵。
    从今晚开始,刘杰两口子就得正式分居,因为他俩的房间成了仓库。
    工人干到半夜,足足加工了1千斤汤圆。
    等汤圆都冻硬了再装盒入库,忙活完都1点多了。
    刘欣领着孙静回家,刘杰偎在堆满干菜的屋子里,成了打更的。
    第2天正是破5,按照东北人的习俗是吃饺子,不过知青副食店门口却挤满了人。
    因为柜台里1个煤油炉子正煮着汤圆,免费给顾客试吃。
    福源楼也卖汤圆,不过无论是馅料还是手艺都不如稻香居的产品。
    所有人亲眼看着,1盒汤圆下锅,煮熟后捞出来个个晶莹透亮,汤水都是清的。
    拿勺舀上1个咬1口,顿时满口甜香。
    最绝的是。
    就在副食店的墙上挂着块小黑板,写着数字3000,卖1盒就减1个数。
    等到晚上下班的时候,就已经买了3百多盒,黑板上的数字,变成了2630。
    而初5到十5,只剩下十天时间。
    下手慢你喜欢的口味可就真卖没了。
    即使到了正月,外面也有0下2十56度。
    别说汤圆,就是猪肉绊子都能冻得当当硬,顾客有想串门的,送礼的,就直接买两盒提溜走了。
    除了1尝真好吃外,知青副食店这块金字招牌,就足够让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