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364章 三万倭奴俘虏顺利到达北平!沿途就
    第364章三万倭奴俘虏顺利到达北平!沿途就死了两千多!都丢进海里了!
    沐英说完之后,下边的各委员就开始了准备。
    他们之所以在这个时候会发愁,要怎么去安排从倭奴这边过去的一些俘虏,
    就是因为最近这半年里,还真别说这些个倭奴俘虏们个个是有了一些想法。
    一开始这些俘虏当然是畏惧于大明王朝运过去的武器装备。
    甚至大明的作战方式。
    那是他们没有见过,那是他们这些個土老帽不知道的。
    毕竟这个时候的倭奴比,明王朝还要封闭。
    他们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的冷兵器战争,他们内部之间早就一团散沙。
    甚至为了争夺一个守卫的领主名头,打的是一团乱。
    所以忽然之间面对着大明王朝如此有组织有序的进攻,他们一下子被打得懵了。
    所以有这种底子在,他们自然不服输。
    而此时当倭奴殖民委员会下达了任务到他们这九州州委员会之时,州委员会的主席立刻开始组织,把一大批的俘虏集合,然后先运到汤里集合。
    占领了这里之后,委员会大力发展与朝鲜、与南边的琉球国进行贸易。
    所以他们即便是被俘虏之后,心里边依旧是很不服气。
    所以他们心里面不服气。
    ……
    当然现在还没有叫天津的这个地方。
    要是真的跟我们拼起来的话,你们未必能弄过我们。
    天津卫这个地方是在朱棣靖难之役开始才有的。
    同时还与从大明王朝那边过来的商船进行贸易。
    觉得你大明王朝过来的人也不过如此。
    为什么说这个地方的人不老实呢?
    一来他们本身就以造反起家。
    但是此地的风土人情非常不好。
    大量的大明王朝的商人在此地落驻,把大量的明朝的货物带进来,也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另外沐英后期是调往云南那边,和云南那些土司以及少数族人进行作战。
    原来大明王朝所派过来的人太少太少,很多都是俘虏他们自己人,然后充当伪军在前方替他们打生打死。
    这些个人在人家沐英这个开国的将领面前,怎么会有半点胜算。
    他们虽然被征服,虽然被当作奴隶来使用。
    此时这里已经算是发展得不错。
    他们地处偏僻,文化知识少,所以好勇斗狠,本身就比较悍勇。
    再从对马岛运送到朝鲜釜山港口进行停住,补充了粮食之后,再直接往山东威海而去。
    然而经过这两三年的适应之后,他们才明白。
    习惯了山岭当中的丛林作战。
    因为什么?
    沐英打的那些战,前期跟着朱元璋打的都是大型的作战,有着大规模大军团的指挥能力。
    但是呢,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的是个人的好勇斗狠。
    九州殖民委员会。
    你们这些唐人,一个个不过就是仗着手中的武器厉害一点而已。
    二来常年靠海,他们这里出了大量的倭寇。
    在那里再一次补充,然后再直接到达天津。
    他们打了几十年战,虽然打的都是村战,但个人好勇斗狠的能耐还是相当厉害的。
    还真别说那些个小鬼子里,很多都是精英武士。
    但是这种人他就是不服输。
    但是一心想要的就是复国。
    而这个时候的倭奴这一边恰恰是山多林密,更好适合像沐英这种指挥家来去做仗。
    许多大名就这么被弄死。
    所以在这个过程里面,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应该要怎么反应。
    虽然大量的被派遣到银矿和金矿上去当劳工。
    本身倭奴九州这个地方的人,就与东边那些倭奴人有点不同。
    这是真正的专业对口啊。
    所以陈寒才会推荐沐英前去。
    以及他们打的那些村战,真正的遇到大明王朝这种有组织有规模的战争,是根本不可能有一丁点赢的可能。
    当时这个地方叫做天子渡津之地,所以简称天津。
    但是没有这个地名,还是有一个港口的。
    在那里登岸之后,直接由驻守在北平府的燕王朱棣接收,就可以把他们当做劳工来使用了。
    当这封信到达之后,州委员会安排十分妥帖。
    然而还真就像倭奴殖民委员会那些委员和部长们所担心的,这些个俘虏们还真就开始了造反。
    尤其是九州州委员会那边,当他们把三千俘虏集合在一块准备登船之时。
    在俘虏当中忽然暴起三百多俘虏,抢夺了伪军手中的武器,把伪军四十多人都给砍杀。
    接着就向州委员会的驻地所在的城进行反攻。
    他们喊出的口号是反攻整个九州,把九州夺回来。
    然后再由九州杀向现在的石见国,夺回倭奴人的领土。
    由于这三百人杀出的非常突然,又一下把几十个倭奴伪军给杀掉,激起了这三千俘虏的野心。
    这三千俘虏本身就是从九州各个俘虏营给释放出来的刺头,一个个恨不得脑袋生七八个造反的心思。
    逮着这么好的机会,当然是群起而攻之。
    幸好当时是把他们集中在了海边,没有在城里,要不然的话,就要发生更多的事故。
    估计是杀掉了那些倭奴伪军,给了这一次俘虏们极大的信心,所以他们嗷嗷叫地冲向了九州城。
    但令这些个俘虏们没想到的是,九州城此时城楼上面都已经布置了红衣大炮,虽然只有两门。
    可同时配备的,还有一千多杆火枪。
    那可是大明海军自己镇守的城池。
    当听到了从远处海边俘虏营传来的喧闹声之时,九州城就已经开始了戒备。
    等那些俘虏一个个地提着抢来的武器,想要进攻九州城池之时。
    还没等他们靠近,忽然之间就听到砰砰两声,如雷鸣般的响动。
    接着在俘虏群当中就炸出了巨大的深坑,血腥纷飞,残肢乱跳。
    两发红衣大炮发射过去直接就炸死了三四百号人。
    还没有等他们反应过来,城墙上面就有爆竹一般的火枪声传来。
    冲在前面的那些俘虏纷纷倒毙。
    而爆竹般的枪声并没有停,一下就给他们来了两三轮的冲击,瞬间就瓦解了所有俘虏的信心。
    他们身上本身就没有任何可以防御火枪的装备,又是如此近距离的被人家从高处射击,城外是一片开阔地,躲都没地方躲,成了活靶子。
    到第二天天明,这些蹲在地上放下了手中武器的俘虏,看着边上横七竖八躺着的死尸,
    这才明白,自己的人想要反抗,简直是天方夜谭。
    个人的武力就算再悍勇,你要是连人家大明海军的衣角都碰不到,那又有什么用?
    到了现在他们才知道,原来自己等人所信奉的这点武力,在人家这高科技武器方面,简直就是幼稚的可怜。
    而剩下的这一千俘虏,被九州城内的大明海军包围之后,他们想要再反抗他们想要跪地求饶,他们想要活一条命,
    他们想要喊出来,我们愿意到辽东或者你们的北平去修铁路,都没机会了。
    九州殖民委员会直接下达了格杀令。
    那一千剩余的俘虏就这么被近距离枪毙了。
    其他地方慢慢汇集过来的那些俘虏,看到反抗的下场之后,吓得再也不敢有丝毫的反抗了。
    原本那些俘虏到处串联说什么,大明王朝派派过来的人很少,大部分都是投降过去的伪军,
    那些伪军战斗力非常稀松,可以随意令人处置。
    可是没想到的是,那些伪军虽然武艺稀松,是因为他们没有得到大明的火器。
    而大明海军装配的那些武器,可以直接隔着一二百米就把他们给撂倒。
    那些经过了专业训练,用子弹喂出来的枪手们,非常之厉害。
    所以从这一次反抗事件之后,再也没有了反抗。
    九州委员会这边顺利的筹集到了五千俘虏,然后用两艘大船就运送到了汤里基地。
    而从出云国石见国以及从本来倭奴南朝那边拉过来的俘虏,也很快到达,一次就筹集到了两三万俘虏之后。
    倭奴殖民委员会又犯愁了。
    原本的计划可能是一到两万,可现在送过来居然有三万之多。
    沐英想了想,大手一挥:全送走,即便这一次少运一点黄金白银回大明王朝也可以。一定要先将俘虏给运走。
    当三万多俘虏坐上了去往大明的船队之后,等待他们的命运就非常明显了。
    这三万俘虏漂洋过海,在海上又因为拥挤死了大概两千多。
    大明的海军对待这些死掉的俘虏,处理方法非常的粗暴,直接就往海里丢。
    然后就出现了令人恐怖的一幕。
    在这一支船队的身后边跟着无数的鲨鱼。
    而从船上丢下去的尸体就是他们最好的食物。
    经过了两个多月的转运,终于是到达了天津。
    燕王朱棣早就已经得到了消息,当他听说从倭奴那边给自己运送过来了三万俘虏的时候,他乐得鼻涕泡都要出来了。
    因为他现在最缺的是什么?
    缺的就是稳定的劳工。
    可是北平府目前这鬼天气啊,一到冬天冷得彻骨。
    这不仅给他劳工的价格大大增加。
    同时也不利于用各种威逼手段,强迫那些人去修铁路。
    但是作为一个本身就是铁腕手段的人来讲,这种矛盾令他非常痛苦。
    于是他就向朝廷求助。
    本来他也是想如果能从南洋招一批工人来的话,按照公价付钱,那是当仁不让。
    但又想到从南洋那一带过来的工人,肯定不适应北方的酷寒天气,所以他也在犹豫着要解决这个问题。
    以至于听到了陈寒他们说,直接可以从倭奴那边给他调派俘虏,不用工钱随便造的时候,他心里面真的是乐开了花。
    因为他知道倭奴那边过来的人,的确可以随随便弄死,即便死一大批又能怎么样?
    死一批再送一批来也就是。
    所以当燕王朱棣带领着五千大军接收了这三万俘虏之后,立刻将他们给押送了过去。
    而这些俘虏到达了北平府之后,已经是快要到十月份了。
    就算是后世,十月份北平也开始转凉,更不要说慢慢进入到小冰河时期了,更冷。
    即便倭奴那边的纬度也是和东北差不多,但是九州那边不一样。
    九州更靠近南边一点,所以倭奴那边的人一到,还真有一些立刻就病倒。
    然后还来不及,到达工地上就死了十好几个。
    还真就应了那句话,像对待这种人,根本就不需要去同情。
    所以他们病倒了,死了直接就地掩埋,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人权而言。
    对待这些人,陈寒给燕王朱棣来了一封信,说不需要同情,随便弄,随便死,死多少就给他运多少。
    所以给了一些预防针之后,燕王朱棣面对这些死掉的俘虏,马上就地掩埋,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同情。
    把他们给赶到了工地之后,虽然给了一些棉衣,虽然给了几顿饱饭给他们吃,但第二天就要开始干活。
    修铁路最苦的是什么?
    最苦的就是从各地把采挖出来的石头,打成小碎块铺在枕木下面。
    因为这才是最耗费人力物力的,也是最容易产生疲劳而死的。
    当然这他们这些个俘虏还没有尝试到南方那边去修铁路。
    到南方修铁路还要打隧道,打隧道死的人才多呢。
    北方修的铁路一路平坦,要修隧道的地方还是少,除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搭桥也会死很多人,因为要建很多桥墩子。
    当然即便是到了近代,也都会说,桥墩子底下都埋着很多冤魂,因为会死很多人。
    所以燕王朱棣才不想用大明王朝的子民。
    即便是给大明王朝的子民再多的钱,其实也不值人命重要。
    等到半个月之后,燕王朱棣就惊喜地发现。
    在高压的威逼之下,这批三万人的俘虏进展还是相当快的。
    从山海关那边往内地修,那一段路是相当之难走。
    可是在这些俘虏填了五六百条人命下去之后,山海关往内地最难走的那十五里地的铁路修成了。
    虽然填进去五六百条命,但对于朱棣来讲不算什么。
    而接下来就方便许多。
    燕王朱棣也是秉承着陈寒的要求,没有给这些俘虏任何好脸色。
    估计这些俘虏做梦都没有想到,原以为到达了明朝之后,至少日子会过得好一点,可是居然是来修路的。
    可他们更加不敢跑。
    九州那边死了那么多俘虏,那还是在倭奴本土,都没办法跟人家镇守九州城的大明海军对抗,更别说到了这茫茫的大明北方。
    大明有多少军队镇守在这里呀?
    你跑,往哪里跑?
    甚至为了防止他们逃跑,每两个人的脚上都绑着脚链的。
    想跑?
    动得很难动弹。
    燕王朱棣每每骑着高头大马,站在山坡上用望远镜看着那些修铁路的俘虏,都是微微冷笑,“好啊,真好,用死了都不需要付抚恤,也不需要付工钱,
    只需要管饱就行,太好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