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入慕之宾 > 第八十二章 耳目(下)
    我不由地停下了步子。
    倒不是巷子窄,她挡了我的路,而是她说的确实引起了我的兴趣。
    “你叫什么名字?”我问。
    见我开口询问,她双眸一亮,忙答道:“我……我叫兰音儿!”
    “你说,你识字?”我问。
    她连忙点点头。
    “读过些什么书?”
    “我父亲从前是教书先生,蒙学里的几样全都读过,还会念些诗赋。”她说罢,有些不好意思,“不过我不会作诗。”
    我说:“你父母呢?”
    “去年旱灾,全都亡故了。”她说着,眼泪在眼睛里打转,“亲戚想把我卖了,我就逃了出来。”
    “你家里还有什么人?”
    “还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她的声音愈发哽咽,“都被卖了……”
    “在这街上流浪了多久?”
    她掰着手指,稍稍算了算,答道:“快一年了。”
    “我看街上的乞儿都是成群结队的,也有吃有住,你怎么不跟他们凑一起?”
    她露出不屑之色,道:“跟他们凑一起,便是入了他们的帮派,日后只能在这街上混日子。那不是正道,我不走。”
    我有些哂然。这年月,很少人会提什么正道,尤其是食不果腹的人。
    “不是正道又如何。”我说,“你找地方做活,也不过是为了有吃有住,与加入那些帮派区别何在?”
    “自是区别大了。”兰音儿眼睛睁得圆圆的,“我还要去把我的弟弟妹妹都找回来,若陷在那等地方,我又如何去找?
    ”
    心头被什么触了一下,
    我想起了兄长,还有那几个我并不熟悉的庶出弟妹。
    沉默了一会,我看着她:“道德经、南华真经之类的,你读过么?”
    ——
    我并非卤莽之人,将兰音儿留在身边之前,我将她带去了秦叔那里。
    一个月之后,秦叔将她的身世查清,倒是与她自己说的并无二致。
    “人倒也机灵,不过品性如何,无人可作保。”秦叔对我说,“娘子要将她留用,还须谨慎才是。”
    我沉吟片刻,道:“她的弟妹,秦叔能找到么?”
    秦叔道:“乡里的人牙子,喜欢在一个地方做买卖,只要找到她的家乡,顺藤摸瓜当是不难。”
    我颔首:“此事,便交给秦叔了。”
    秦叔很是诧异:“娘子要为她做这事?”
    我笑了笑:“秦叔不是担心知人知面不知心么?我父亲说过,人心向来不可揣测,不到真正的关头,亦无从窥测。不过世人所求,无非一个利字,只要拿住了真正在乎的东西,利益不悖,便不必担心出卖。再说了,我已经一无所有,甚至还是罪籍,比这兰音儿也好不到哪里去,又担心什么卖不卖的。”
    秦叔看着我,长叹一口气,终究没说什么。
    有一件事,我特地问过了秦叔。
    就是关于当年先帝让父亲查杜行楷的。
    秦叔没有否认。
    “当年国公确实将此事交到了在下手上。”他说,“发现娘子与齐王之事的,也是在下。“
    这事,
    时隔多年之后提起,我已经觉得心中无波无澜。
    沉吟片刻之后,我问道:“父亲知道之后,怎么跟秦叔说的?”
    “他没说什么,只告诉在下,此事万要保密。”他说,“隔日,他就将娘子送去了洛阳。”
    我张张口,道:“杜行楷……”
    “杜先生自尽,是为了不连累齐王。”秦叔道,“当时的圣上恨极了他,国公也是无法。”
    这也是我早知道的事。
    我点了点头,没再多问。
    ——
    我让兰音儿带话给秦叔,务必盯着太上皇和景珑之间的来往。
    不料,景珑很快就在我面前出现了。
    景珑的父亲琅琊恭王,是先帝的二弟。他的母亲,也就是景珑的祖母刘婕妤,在青霄观里也有灵位。
    身为嗣王,青霄观里办祈福的法会,景珑自当来拜一拜的。
    “阿黛姊姊。”
    见礼之时,他看着我,脸上露出笑容。
    我也微笑,念了声“无量寿福”,道:“贫道已经出家,法号玄真。”
    “那便是玄真姊姊。”景珑仍满不在乎,笑嘻嘻道,“孤方才路过含英馆,想起姊姊爱吃那里的酪樱桃。当下正是时节,孤便去为姊姊买了些来。”
    说罢,他从内侍手中拿过一只食盒,递给我:“姊姊尝一尝好不好吃。”
    这模样,倒是跟小时候那贪吃贪玩的样子别无二致。
    我让身边的兰音儿接下,施礼道:“多谢殿下。”
    说罢,我亲自将他引到殿内。
    景珑在刘婕妤的牌位前跪
    下,恭恭敬敬地叩拜进香。
    不过,他没有马上离开,倒是像十分喜欢听这法会一样,规规矩矩坐在蒲团上,一直坐到用膳。
    用膳的地方,仍在斋宫之中。景珑不像太上皇那样,所到之处都是大排场,连用膳也要召来所有女冠围观。斋宫里有供贵人们独自用膳的清静地方。
    我将他引到一处敞亮的厢房,两面开窗,外头是雅致的园景。
    “姊姊与孤一道用膳如何?”景珑道,“多年不见姊姊,上次在太后宴上与姊姊相遇,也不得说上话。”
    他说话时,双眸熠熠生辉,颇为真诚。
    我看着他,思索片刻,让随行女冠去将我的午膳取来。
    景珑露出微笑,忙上前将案席摆好,让我像小时候在宫里用膳时一样,与他隔案对坐。
    “姊姊这些年好么?”他问我,神色间有些愧疚,“孤在国中听说上官家之事时,姊姊已经到宫中出家去了。后来兵祸横生,孤忙于平乱,竟是不能抽身到京中来探望。”
    我笑了笑,说:“我若不好,当下怎会坐在此处与殿下用膳?都过去了,不必执念。”
    景珑看着我,想了想,道:“姊姊日后有何打算?”
    我说:“能有什么打算,当一日和尚敲一日钟,当道姑又何尝不是。”说罢,我话头一转,“不若说说你。如今,你可是朝中的红人,听说,圣上要将你留在京中,担任兵部之职?”
    景珑的脸上却没有得意的神色
    ,反问:“姊姊觉得,孤留在京中好么?”
    我讶然:“这是你的事,为何问我?”
    景珑神色认真:“因为孤想知道,姊姊如何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