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权后倾城 > 第一百一十九章:律法
    随着春去夏至,柳府门前那株老梅红霜尽去,空留枯枝在和风细雨中飘摇。
    两鬓霜白的前刑部尚书着布衣长袍,负手立在廊下,虚眯着眼打量蜿蜒而去的青枫大道。他这一生,探案断案无数,却是晚节不保,幸而尚未铸成大错,终究是功成身退。
    可他在朝堂立足了数十载,岂是说退就能退的?
    青花帐顶的小轿沿着青枫大道慢慢靠近,在门前停下。已是刑部员外郎的柳青书自轿中滑出,他正翻看着手中一沓厚厚的文书,并未瞧见檐下的老父。
    “青书。”老父沉声唤道。
    柳青书这才抬首望去,忙整了整身上绿衣,上前拱了拱手。将手中文书交给就近的小子,自己亲自掺了老父进屋去,一面问道:“父亲有事吗?”
    二人入厅上就坐。
    柳镜画的视线上下将幼子打量一番,浊浊深眸中露出些感怀来。“当年,老夫也是从一个员外郎,一步步升至尚书位。从六品至三品,绿衣变紫衣,以为自己终究可以一展宏图,好生意气。”
    他的眼中析出些泪花来,伸手拂过幼子衣襟上绣着那只白鹭。他叹了口气,语气陡然一变,“孩子,咱们离开枫城可好?”
    听老父话中凄寒,柳青书忽的又想起他接手东坡山案子时的的神情,不觉也跟着紧张起来。在细想近段时间发生的大小事件,追问道:“父亲前几日入宫面圣,圣上可是让您去查二妃小产的案子?”
    柳镜画看向幼子的眸中一亮,随即又露出些哀凉来。在那双灼灼目光的注视下,他点了点头。
    柳青书默了一下,笃定道:“既如此,父亲便该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也可还皇后一个清白。”他上前一步,跪倒在老父身前,扶着他的双膝道:“兵部私炮一事,父亲雷厉风行,不输年少。即便真有什么不便,孩儿如今略有小成,可以代劳。”
    老尚书悠悠然地叹口气:“三司有人,你可知道圣上为何要为父来查?”
    柳青书摇了摇头。
    “近年来,朝中官员更替频繁,稍上了年纪的,皆怕哪一日就被年轻后辈给顶下去了。大理寺丞与御史中丞都已年过半百,他两个为了不得罪人,一向以刑部马首是瞻。而如今的刑部尚书王清晨,又是太子举荐之人,此事牵涉中宫皇后,东宫太子又因此受责……”
    有小丫头端上茶来,柳镜画立即住了声。
    柳青书亲自捧了茶递给老父,将小丫头打发下去,接着老父的话道:“太子在朝中的声势如日中天,过半朝臣以他为首。父亲的意思是,圣上有心借此打压太子?”
    他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这句话一出来,自己又立即出言否定,“可太子所行皆为利民之策,与圣上也无冲突,他也……”
    话音陡然而止,一股凉意爬上心头,令他本就似白玉般的面庞再失三分血色,胜过积雪。他抬眉望向自己的父亲,默了半晌后,才有些不可置信地问道:“父亲,难道圣上但真会?”
    双鬓花白的老人微微一点头,叹了一声道:“越是身在高位的人,越是贪恋权位。一旦有一天,这至高无上的权力旁落,谁又舍得?”
    柳青书神色有些怔忪,若真如父亲所言,二妃小产案便不是冲着太子去那么简单?此案的真相也不那么无关紧要,看的完全是圣上的态度?
    那么,圣上要的是什么?
    他望了望父亲那张布满了褶子的脸,那双早已失去斗志的眼满是痛苦的挣扎、悲切的哀凉。即便接到了东坡山的案子,那双眼中也仅仅是担忧,并未出现这样的神色。
    默了良久,他才颤抖着声音问道:“父亲打算怎么做?”
    柳镜画仿佛被这个声音惊醒了一般,一把抓住幼子的双臂,几近哀求道:“你赶紧离开枫城,继续游山玩水,莫再管朝中的事,也别再想着查案断案,离朝堂越远越好。”
    “父亲你呢?”柳青书追问道。
    老父面露悲凉之色,“我此生已经别无选择,你还有得选。”
    ‘咚’的一声,年轻的员外郎双膝落地,垂首道:“孩儿糊涂混了十数年,终明大义,如今父亲却要孩儿装作糊涂?父亲常说断案如执刀,一步错,冤魂铸。不偏颇,不感情用事,唯真相尔。”
    柳镜画眸中微微一颤,一滴泪从眼眶滑落下来。他抚了抚爱子的头,颤声道:“老父终此一生,方才明白,这世间不止有真相。”
    他颤巍巍地起身,将柳青书扶了起来,“律法能惩治恶徒,也能坑害良人。荆国以法治国,可治不了律法之上的人。”
    柳青书只觉得心头一阵冰凉。父亲执了一辈子的法,说了一辈子的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到头了,却是这样一句令人心寒的话?他不知道自己是该苦苦逼问老父一个为什么,还是认同他的话,远离这是非之地?
    从前他混混度日,父亲那些言辞凿凿在他耳中是可笑荒唐的,可当他把那些话奉为人生准则,朝着它们一步步迈进的时候。父亲却告诉他,那些话错了。
    究竟是那些话错了?还是律法错了?还是有的人错了?
    他想问,可看到老父眼中闪过的泪花,看到他花白的两鬓,却不知该从何问起。可不问,他那少得可怜的经验,又无法解惑。
    柳青书有些茫然地起身,离了屋。细碎的阳光透过逢春的枝头洒在深绿的白鹭长袍上,将他的双肩压垮,背脊压弯,满身轩昂几近崩溃。他蹒跚着步履出了府门,经过青枫铺满的大道,便是主街。
    主街喧嚣繁华,客商来往不绝,头顶烈日灼灼。可这一切落在他眼中,却似冬日霜降,冷入骨髓。
    撞了人,骂声四起,年轻的员外郎仍是毫无知觉。
    直到迎面过来一乘四人小轿,压弯的轿杆子发出‘嘎吱嘎吱’声响,行人纷纷避让。唯有柳青书仍是双眼茫茫,直行而去。
    打头的轿夫许是头一遭遇到这样的情况,远远的,当先喝道:“何人挡道?”
    他这一声怒喝,倒叫柳青书清醒过来,四顾茫茫,一时也没避让。
    见他身穿深绿白鹭袍,轿夫神色一凝,招呼同伴停了下来。不等轿中人问,便先回:“是柳府公子。”
    一只肥硕的大手撩起帘子,紧接着,身宽体胖的林知府划出轿中,将挡在轿子前头的年轻公子打量一番,蹙眉问道:“柳公子有事吗?”
    “我……”柳青书此时幡然醒悟过来,忙拱手揖礼,“卑职见过林大人。”
    瞧他这幅失魂落魄的样子,周遭围观的人立时哄笑起来。
    林滨蹙了一下眉头,朗声道:“本官正要出城查办一桩案子,柳大人若无要紧的事,可随去?”
    老父的话不由的又钻入脑海中,令柳青书怔楞了一下。尔后方迟迟地应了一声:“是。”
    眼瞧着他这个样子,林滨更觉有事,只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并不点破,只让随后跟着的官差去请了一顶轿子来,一同出了城去。
    十里茶棚已被官差肃清,只剩下掌柜的同几个伙计被限制在茶棚内。知府衙门差役小队长楼云飞一手叉腰,一手按着佩刀,正神色焦急地四处晃动着。
    眼见大队官差簇拥着蓝顶小轿前来,他连忙上前,等轿中人滑出,便恭敬地唤了一声:“大人。”
    林滨见是他,有些惊诧地挑了挑细长的眉头,问道:“你不是负责追拿止戈郡主吗?怎么出现在这里?”
    楼云飞并未答言,只是朝茶棚指了指。
    在几个小二当中,那对白衣夫妇尤为出挑。
    林知府的眉头不由自主地挑了挑,他本能地觉着,遇到这二人,不是什么好事?正欲迈步,却被人在背后撞了一下。奈何他肉多扎实,只是身子晃动了一下,反而是撞他的人踉跄几下,几乎栽倒在地。
    一直处于茫然状态的柳青书这次是彻底清醒过来,连忙将身体板直了,揖礼赔罪。
    林滨自是不会与他一般计较,只是心中更为担忧。道:“柳大人先去凉棚中歇歇罢。”说完,又问楼云飞:“尸体在何处?”
    楼云飞前头领路,一面说道:“在前面竹林里,女尸,死了有好几日了,不好辨认。”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随着去了,留下柳青书一人在原地呆站了许久,一抬眼,看到凉棚中对坐品茶的二人,神色变得尤为复杂。筹措了半晌,才慢条斯理地行了过去。
    按规制,他如今是六品命官,秋拣梅并无官职,不可与他行礼。可柳青书同郡主作揖后,又朝着文弱公子长揖到底,唤了一声:“秋公子。”
    秋拣梅忙起身拱手还礼,指了一旁的位置,请他入座。上下将人打量一番后,笑道:“柳大人平步青云指日可待,如何还这般愁眉不展?”
    柳青书神色复杂地看他一眼,又望了一眼近旁的郡主,垂首应道:“秋公子说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