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三国:一切皆可游戏化 > 418.第418章 人才交流
    第418章 人才交流
    这个时代主流,是有条件的话就一妻多妾,只因为医疗水平不够,同时也是希望多一些后代。
    没人能保证妻子生下来的是男是女,如田丰这样,如果不从旁系过继一个孩子,那么他这一脉基本就绝后了。
    只有女子出生的风险还不算,各种夭折更是层出不断。
    尤其那些经常联姻的,可能因为血脉太近,所以频频出现遗传病。
    可联姻是保证家族发展的关键,自然不可能不联姻,所以只能寄望于侍妾所出的子嗣。
    时代的主流就是这样,一夫一妻不现实,风险太大。
    能义无反顾,那的确是用情至深。
    可如同张和这样,平等对待每一个女人,不专宠某人也不冷落某人,比起‘直至八十都专情与十八’这类狡辩而言,这何尝不是用情至深?
    刘备是站在这个时代的角度,来评价张和的行为。
    张和也不反对,毕竟一夫一妻多妾这情况,古今中外基本就没有停过。
    强者占据更多的女人,而弱者不配获得交配权。
    比起幻想穷书生与富家女的爱情故事,不如坦然面对事实……
    身为既得利益阶级,张和自然无条件支持这种制度,并自觉维护。
    “说起来,封儿禅儿年纪也不小,朝中有人建议为他们寻找老师。”刘备突然提了句。
    “儒家那边蠢蠢欲动了吧?”张和不用想也知道。
    “涉及皇子,甚至是太子的教育,谁不是蠢蠢欲动。朕却是头痛,交给谁来教导好些。”刘备有些为难。
    孩子什么都不懂,谁当老师听谁的,最后思想也跟着老师走。
    最怕的就是老师故意洗脑,把好好一个孩子给整废了。
    儒家是典型的双标,而法家是出了名的法外无情。
    偏生就是不近人情这点,让他们去授课,有哪个孩子喜欢听的?
    真就以为以前的皇帝都是傻,只安排儒生给皇子上课。
    可奈何儒家会忽悠,法家遵循自己的底线和原则。
    孩子哪懂那么多,好听的就听,不好听的就不听。
    尤其是皇子,说得不好听还讨厌上了。
    这个时候儒家再茶里茶气几句,法家自动出局。
    “要说人选,愚弟麾下荀攸荀公达,倒是不错的人选。”张和回道。
    田丰别看是孤臣,可他到底是儒家,从学派立场自然是希望皇子倾向于儒家这边。
    荀攸也差不多,问题荀氏本身也是儒家子弟,只是为什么弟子都是法家就另外说。
    儒家的典故,他会说,法家的思想,他也会说。
    要说给皇子授课,他是最佳人选。
    以他为主,安排一个儒家博士,一个法家博士作为助教,辅佐一些农家,墨家之类进行教学,张和觉得至少不会歪到哪里去。
    必要的话,还能找人把课程内容誉抄下来,送给刘备查看,有问题立刻纠正和调整。
    “居然达道推荐,那朕就把公达调过来!”刘备点头。
    之前去集宁的时候,就已经近距离与荀攸接触过,人不错,有才学,治政谋略都不错。
    刘备甚至觉得,在谋略方面,可能荀攸还在田丰或者沮授之上。
    毕竟从政多年,两人的治政能力迅速提升,可谋略方面提升不多。
    所以专门安排沮授到张和那边帮忙,累积一下经验,以后方便提升为太尉。
    太尉不知兵,不清楚军队的发展情况,那就太说不过去了。
    “只是公达可是我的别驾从事,大哥要调过来,那得赔我一个别驾从事才行。”张和说道。
    “哦,那你看中谁,但说无妨!”刘备有些好奇。
    “张松给我,怎么样?他过目不忘,治政一定非常优秀。”张和回道。
    其实满宠或许是最合适的继任者,他在并州的成绩也有目共睹。
    在他的任上,夜不闭户盗匪灭绝,治安空前的稳定。
    问题这货的性格还是很硬,没有软化下来,张和不敢轻易让他上位,免得惹祸。
    张和不怕被他牵连,最怕他自己坑死自己。
    只是他继续这性格,那么再过三年,最多过三年,张和一样会向刘备推荐他。
    毕竟刘备并不独尊儒术,墨家和法家在现在的朝廷,也有一席之地。
    满宠是有才能的,甚至在他的帮助下,大汉的法律能更完善。
    可如何推动落实,还得看刘备的魄力和决心。
    儒家那边的阻力,那肯定的空前的,尤其这满宠一点余地都不给人家的话。
    “子乔啊?这有点难办,尚书台那边似乎也很中意他……”刘备有些为难。
    毕竟张松过目不忘,整理档案资料什么的很快,一个人能顶三四个人用。
    若负责地方的政务,能同意记下来的文书,来发现里面的破绽,从而把问题发掘出来。
    长得不太好是缺点,不过刘备更敬重的才华,这绝对是个尚书令的人选。
    “那么多人在排队,让他过来稍微熬几年履历也好。”张和摇了摇头,“尤其张松的自尊心很强,别人越嘲笑他的外表,就越用才华来证明自己。这样疯狂打脸,怕也没少树敌吧?”
    刘备不置与否,大不了张松可以和田丰一样,当个孤臣。
    不过张和说得对,太多人在排队,尚书令六年内不可能给张松,可总不能让人家六年不升迁。
    尤其他那性格,已经差不多把尚书台过半的同时得罪了。
    “行,就这样吧!”刘备最终点头。
    “谢大哥!”张和拜谢。
    实际他也有私心,六年时间,天下早就一统,到时候自己也不可能继续当什么河北都督。
    以他这个级别的将领,平时基本常驻长安,在朝会的时候作为顾问。
    四平四安将军都解决不了的战争,才会安排他去解决。
    某种意义上来说,一统天下之后,基本不可能再需要他出征。
    要说这样的日子也惬意,不过他不爽,还是想着远征西域。
    到时候真要在域外称王,那自然需要一个班底。
    带谁不带谁,现在大概就要有个准备。
    就具体的政务而言,张松的确是个人才,想要。
    凤雏已经归刘备,卧龙还在就学,过个五六年,直接拐了带去西域,军师就有了。
    荀攸却是有留下来的必要,就如同前面所言,他在朝堂上,能安抚好法家和儒家的情绪。
    直至各种制度和法律落实,朝廷大概都少不了他。
    留在大汉这边,比带走更有价值,于是就推荐给了刘备。
    反正不算诸葛亮,以后贾诩也是要带走的,军师方面他根本不缺。
    张和不愿意留下来多住几天,刘备自然也不拦着他。
    事情敲定之后,张和督促把财帛送入国库,就开始返程。
    随军的财帛基本都留下来,荀攸都给留下来,队伍里面却多了个张松。
    “子乔,以后还要多多指教!”张和微笑着看向张松。
    如今不说一妻多妾,外室养了不少倒是真的。外室的子女权益得不到保证也是事实。所以现在一些地方,也开始保证非婚生子女的权益。
    说到底,就是保证外室的权益。
    大环境下,会有更多人愿意去当外室,于是普通人更难找到老婆,毕竟人家已经不需要找老实人接盘。
    不过这本来也是法律的本质,不管什么时代,都是用于维护既得利益阶级。
    没什么好抱怨的,有本事去成为这个阶级,这就是现实。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