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 168.第168章 大市场

168.第168章 大市场

 热门推荐:
    第168章 大市场
    总的来说,这次出行一周,还算满意。
    首次来华中重镇,周围的乡土人情,也大致了解了。
    和北方相比,确实有很大的不同,和东南沿海,西南风土也大相径庭。不知道是不是错觉,金尚倒是觉得本地人的性格,和豫西、三秦、川北等地有点类似,爽朗且不拘小节,知大义且顾全小节,容易意气用事,好面子,知晓其性情后,特别好拿捏,可一旦闹起别扭,就很不好哄了。
    这样的作风,在时下的经济氛围中,很难诞生出真正顶尖的企业家和大富翁,可是,起步阶段很容易得到乡人提携,抱团取暖,异地打拼的成功率很高。
    不止是在京城,长三角,珠三角甚至东南亚一带,金尚也听说过一些鄂北老乡在当地建的“纺织镇”,“制鞋城”,“成衣一条街”之类地方,但凡有哪个同乡在外地站稳脚跟,准备做大做强,就会带上家里的一票穷亲戚一起去打拼,然后越做越大,人也越来越多,最后形成了规模。
    这样的模式,好处显而易见,迈出第一步,积累第一桶金相对轻松,可坏处也不可忽视,那就是很难转型为现代化的大型公司。
    上至财务人事,下到门岗大爷,都是拐着弯的亲戚,很容易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而抱团内斗,山头林立,精力都浪费在内耗上了,什么开拓业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就无从谈起了,老板天天平衡七大姑八大姨的关系都忙不过来,哪有闲工夫再创辉煌?
    吃过晚饭,外面蚊虫肆虐,金尚陪着李乐平在顶楼阳台纳凉,点上两盘蚊香,夜风徐徐,倒也不觉得燥热,反而有一股难得的惬意感。
    一老一少从本地风俗习惯,人情世故,历史文化,一直聊到经济发展,施政举措,得失利弊等。
    国家大事,古今中外,李乐平的兴趣一点都不少,可见平日和村里的小老头也没少瞎侃。
    月上中天,看着时间也不早了,李乐平才停下了兴致勃勃的话。
    “小金,明早就走吧?”
    “嗯!吃了早餐就出发,上午有时间,去汉阳逛逛,下午去看看本地的旗舰店,买下来有一段时间了,还没仔细看过,这次是个好机会……”
    下次来,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正事要紧,就不多留你了。萱萱也说了,最近公司发展到了紧要关头,几千万上亿的投入,确实得盯着点。”
    李乐平脸色稍微肃穆了一点,
    “你这孩子,从小就聪明,不需要听人劝。但是,聪明不代表人性的选择就一定会对,如果事有不协,该认输,还是得认,沉没成本再高,错了就不要执迷不悟。”
    “嗯!我明白!年轻,有重新来过的机会。”
    “这就对了!几千万上亿的投入,成了肯定不得了,败了,一般人家肯定是一辈子无望翻身了。咱们这样的家庭,还不至于一蹶不振,也就是多过些年的苦日子。”
    伤筋动骨是肯定的,离家破人亡的程度还有点距离。
    真要是没办法,金尚也只能化身“文抄公”,当个“两界搬运工”,不管不顾,好好捞一笔再说。
    “明天,让李亢开车带你们去汉阳逛一逛,那地方虽然也没啥可玩的,到底比云梦县城热闹多了。年轻人到底还是喜欢大城市的喧嚣,只有我这样上了年纪的,才中意山水之间的田园牧歌。人间烟火,这里才是咱们扎根的地方啊……”
    感慨了几句后,两人各自回房休息。
    金尚躺在床头,默默地思索着。
    如李乐平这般,以家中长辈的身份,和自己肆意攀谈,这还是第一次。
    小时候,金尚和金时两人相依为命,管家老边也只是做好分内之事,从不逾矩。
    父子两人相处的方式,更像是忘年交,年纪相差较大的兄弟。
    如此这般的长辈谆谆教诲,上次,还是上辈子吧!
    『人呐,到底还是有家老子兜底,更加踏实一点。再自诩为独立自主的人格,偶尔也有心软的时候啊!』
    这辈子,金尚的爷爷,面都没见着,奶奶是神仙中人,见首不见尾,母亲在成长年代,只存在相片里,父亲嘛,尽职尽责,但是说实话,有点半吊子,一家之主,连维持家庭完整都做不到,着实有点拉胯,要不是辛辛苦苦将儿子拉扯大也算不容易,也没让梅杏红真的破门而出,给他个不及格都算抬举了。
    想着过去的陈年往事,迷迷糊糊睡着的金尚,再次睁眼的时候,天光已经大亮了。
    “今天,倒是难得睡了个懒觉啊!”
    虽然有点心事,睡眠质量还是不错的,起床后,精神焕发。
    外面温度已经有点高了,再去锻炼似乎太热了。
    “偷懒一天,也不要紧吧!”
    自嘲地笑了笑的金尚,洗漱完毕后,下楼居然看到李萱正在就豆浆啃油条。
    “诶,今天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
    “曹女士说要出门,准备提前量,免得我赖床……”
    “曹女士?”
    起床气还没消退之下,居然这么称呼自己的母亲?看来昨天被教训的事,已经忘光了。
    还好母亲曹恒不在边上,没听见。
    “你呢?今天居然睡了个懒觉……”
    “偶尔,被子太软,太舒服吧!”
    “嗯!”
    没怎么计较的李萱,现在脑子还不是特别精神,喝了几口甜甜的豆浆,
    “待会早点走,趁着不太热,还能去汉阳那边逛逛。我也有好多年没回来了,不知道附近有没有变样。”
    “你以前经常去玩吗?”
    “江汉码头,汉正街,几百年的繁华之地了,附近不太远的区县,基本都是在那进货。现在嘛……”
    经济中心南移,江汉平原的区位优势,不如以前那么明显,肯定和以前不能比,但也是很不错的地方。
    “听我爷爷说,早些年,那里还残留着四面八方而来的人们构建的‘江湖’文化,和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有些不同,倒像是各种自治团体抱团取暖的产物。你家在京城,应该知道,早期漕运有几股大势力组建而成的‘漕帮’,‘票行’,‘盐船队’之类的,江汉码头也到处是地域码头工、船工团体,车马行等,就连挨家挨户送水送油的,都是有组织的……”
    “我懂!”
    说是送,其实就是收保护费吗,对没有后台的小商小贩来说,钱消灾,也算是找个靠山。
    当然,这些旧时代的残留物,现在都烟消云散了。
    偶尔从一些遗迹和区域地名中,还能看到一些蛛丝马迹,大多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复存在。
    以如今的道德来衡量几十年前,甚至是上百年前的事,肯定有些不妥,即便是本地人,也融入时代的洪流中,对当初的故事,多以感慨为主。
    两人说了会话,吃了点简单的早点后,大概八点多,正在对着地图指指点点,看看哪里还能忙里偷闲去见识见识的时候,李乐平和曹恒带着见过一面的李亢过来了。
    “待会,还是让他送你们一程,有时间到处溜达一下,下午……”
    金尚打断了曹恒的话,连忙补充道:
    “有公司的车接送去机场,不用耽误时间等一整天了。”
    “那……吃过午饭,将两人送到公司书店,你就可以回来了,想去哪里转转也随你,别把车给划了就行了,回来的时候,注意加满油。”
    “好!”
    开着豪车兜风大半天,有什么不乐意的?
    年轻的李亢连忙点头,琢磨着是不是叫几个小兄弟,或者小妞出去潇洒潇洒。
    “如此,麻烦你了!”
    李乐平拉着金尚的手,有些不舍地说道:
    “招待不周,有些不好意思。这年头,愿意陪我这个老头子吹牛的年轻人,不多了。欢迎常来!”
    “这次是我们行程太仓促,太赶了。下次,去京城也可以好好聊聊,到时候……应该不太忙了吧,有时间!”
    大半个月后,演唱会结束,进入下半年的繁忙期,今夕文化的各项准备工作铺开,负责筹备的金尚,也能放心将大部分事务交给属下去做了。
    拎着大包小包,拖着行李箱,两人和曹恒、李乐平挥手告别后,坐车离开,顺着原路往汉阳而去。
    “这地方,是个很有情趣的地方,适合生活……”
    “但是,立业有点难,对吧?尤其是年轻人……”
    这里没什么产业,哪怕是大学生返乡,也没什么好工作,最后也只能去个相对稳定,但没啥成长空间的小部门干活,什么理想,抱负,不用提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率不断加深,像这种小而巧的县城,只有被不断吸血的份。
    当地有李乐平他们家这样的大土豪坐镇,再引进几家上规模的工厂,差不多能稳住局面,可绝大部分三四线小县城,是没有这样的条件的,除了待开发的土地和人,什么资源都没有,既然没有钱做启动资金,也没有吸引外部投资的能力,只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了。
    去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大城市打工就是必然的选择,留恋乡土的,还会回来反哺老家,大部分出去了,就不会再回来了。
    现在还不明显,以后……
    唉!
    都不用仔细思考,每年看着京西那么多全国各地的打工仔,金尚就能想到地方上是什么样,可真的见到,还是蛮多感慨的。
    “就比如我,母亲最后能同意在京城买房,多半也是知道,我这个名校大学生,是不可能再回云梦这个小县城了。见过了大海的辽阔,谁愿意在小池塘里窝着?即便强压着我回来,能干啥?天天给牛马洗澡梳毛,给猪窝冲大便,又或者去和供应商谈合作,抛几个媚眼,让大腹便便的老伯心怒放,返利放松一个点?”
    这些事,不是大学生也能做,村子里那么多初中毕业生,随便跳出一个来,不会比李萱干得差。
    真要是那样,辛辛苦苦读书十多年,为了什么?
    “你……想得挺清楚啊!你堂弟还听着咧,就不怕他回去乱说?”
    “你会说吗?”
    “不会不会!”
    迎着堂姐的问题,正在开车的李亢连忙摆摆手,
    “我可不敢得罪你,谁知道你会在什么时候给我小鞋穿?”
    金尚笑了笑:
    “你堂弟是不是有把柄捏在你手里?”
    “也不算把柄吧,就是黑历史有点多,不想社会性死亡,该忘记的还是要早点忘记。”
    “萱姐,我又没说要咋滴,你别老拿那些事来吓我,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不好么?再说了,你都去京城了,还老提那些干嘛?”
    “不提就不提,你小子,嘴巴最好严一点,别让我听到什么!”
    “看你把人家吓的!”
    这老李家的人,相处方式也是奇特,看似关系不错吧,互相坑人的传统,也着实让人叹为观止。
    “下个月演唱会,来京城看吗?”
    “要去要去!我可是求了老爷子很长时间,才弄到票。”
    “这么难?”
    “你是不知道……”
    李亢愤愤不平地说道,
    “那一天,全村的小伙子大妹子,都堵着老爷子家门,说尽了好话,就为了一张票,都加到三千一张了,没松口。”
    “那你们村有钱的还真不少。”
    “其它人的演唱会,不值这个价,戴义琴不一样。”
    李亢冷哼一声,
    “当初豪车开进家门,老爷子都没那么得意过。说什么‘我家不缺这几个钱,门票来之不易,不卖’,他缺的是钱?缺的是面子!一辈子都不服老,最怕被人说不行。别人买不到,他有,尾巴就翘天上了。”
    “呵呵!”
    对此,金尚也只能微笑以对。
    如果就京城地方五万人次,三天连场,也许还不会这么紧缺。
    可放大到全国,总共十五张票,确实有点不值一提。
    这是销售范围扩大,互联网加持第一次显现威力。
    再烂的商品,放大到接近十亿人的市场中,都有可能恰好满足某个人的需求而卖出去,更何况,顶流歌星演唱会的门票,本来就是稀缺资源,抢手是必然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