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罪臣之女要翻身 > 第四十六章 造水车
    “那简单!本官将你的名字刻在荣誉榜上,以后凡是在这所学里授过课的先生都可以上榜,让后代子孙永远记住你们的名字。”
    “果真?”所有匠人炯炯有神地看过来,他们不过是讨口饭吃的手艺人,真能成为榜上有名的人物?
    “这是当然,今日你们造出了水车,造福了一方百姓,明日本官就在水车旁立个碑,让周围的父老乡亲都记住你们的贡献。”
    所有木匠都激动起来,再看那三个学徒,顿时觉得他们眉清目秀,可爱多了。
    “多谢大人抬举,无论是真是假,我等一定尽心尽力造出水车。”
    今年大旱,他们也是苍梧县百姓,自然不想看到百姓因缺粮而饿死。
    这一夜,洛媱只浅浅睡了两小时,一大早就被村民的嘈杂声吵醒。
    天刚微亮,村民们已经自发组织上山砍木头砍竹子了,妇人们做好了一天的饭食,提着篮子下田干活,孩子们要么在家做家务,要么带着弟弟妹妹守在村口。
    他们要去看大水车。
    等洛媱起身,里长家的婆娘给她煮了两个鸡蛋,加了蜂蜜,把家里几个孩子馋得流口水。
    木匠们一人得到一个包了菜的饭团,围在门口吃得津津有味。
    这里老百姓一天只吃两顿,洛媱与木匠们算是特殊待遇了。
    洛媱把鸡蛋分给几个孩子,自己把汤喝了,问里长家的婆娘,“大娘,我们这里不产蔗糖吗?”
    整个岭南可是甘蔗生产地
    ,按理来说不缺糖才是。
    “蔗糖是什么?”
    洛媱怀疑这时候是不是甘蔗还没引进,便比划着问她:“就是一种笔直的植物,一节一节的,长得像嫩竹子,但外皮是黑的,有很甜的汁水。”
    “哦,您说的是蔗啊,那是冬天里才有的,孩子们都喜欢吃,可甜了。”
    “那怎么没人把甘蔗汁熬成糖浆?”
    “这个……”妇人无法理解,那蔗汁长在蔗里,怎么弄出来,还能熬成糖?
    洛媱小时候的零嘴就经常是红糖和麦芽糖,制作过程都不难,而且做成红糖块,经久耐烦,也很好运输。
    “大娘,你们这里的糖价如何?”
    “那得看是什么糖,蜜糖二十文才一两,还有外地来的饴糖,听说要一百文一斤,老贵了,我们可吃不起,我们家家户户吃的蜜糖都是山里找来的,不比外面卖的差。”
    “确实清甜,只是这野蜂蜜数量有限,也就只够自家吃的吧?”
    “从前也来过一个养蜂人,是外地来的,有一年不知怎地被自己养的蜂蛰死了,那后来,大家就更不敢随便上山找蜂巢了。”
    岭南的十万大山里藏着无数珍宝,可山里太危险了,这个钱不好赚。
    不过甘蔗就不一样了,可以大量种植,加工工艺也简单,做好了绝对可以成为苍梧县一大特产。
    洛媱默默记下这件事,交代大娘:“大娘,等地里的甘蔗熟了,让里长去县衙告知我一声。”
    大娘疑惑地问
    :“这东西家家户户也就种几分地,过年添个零嘴,真有用?”
    “当然,能赚大钱!”
    “哎哟,那我得跟大家说说,让大家赶紧补种一些。”
    “行,多种一些,到时候就以你们下坑村为试点村。”
    大娘不明白什么叫试点村,但种蔗不难,也不占用上等良田,她一个人就能完成。
    洛媱趁着还有时间,把榨汁机的图纸画了出来。
    她想到的是手动压榨机,有点像一把凳子,利用杠杆原理压榨出果汁。
    不过给木匠看过后,说这种榨汁机力度不够,一次只能压出一点蔗汁,效率不高。
    于是几名木匠在去河边的路上讨论起来,最终给洛媱想出了一种滚筒榨汁机。
    用两根粗壮的树干反方向滚动挤压,一次可以放入多根甘蔗,而且不用手动调整位置,效率可以提高很多。
    洛媱实在佩服古人的智慧,他们对自己专业领域内的知识非常精通。
    要不是信息传递太慢,也没什么机会信息共享,他们的技术可以提升的更快。
    这让洛媱更加坚定建立一所职业学校的心思。
    她可以慢慢来,先从培养工匠开始,再将专业慢慢扩展到其他领域。
    手里有了人,要做事也就方便多了。
    到了河边,已经有村民扛来了木材,粗细都有。
    “大人,也不知您要的是多粗的木材,里长就吩咐我们都砍了一根。”
    洛媱自己也不太清楚,木匠们也需要边做边摸索,便让他们把
    木材先留下。
    做水车的木材用料不多,反倒是通水的竹管需要不少,几个村的村民合力砍竹子,半天时间就给弄来了上百根竹子。
    洛媱感慨:也就岭南这十万大山经得起这样造啊,就地取材太方便了。
    这个朝代,朝廷只给百姓分种植的土地,山是没有分的,山里的东西大家可以自取,山里的猎物也可以凭本事去猎取。
    可是这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却不是普通人敢进的,就是最专业的猎手也不敢深入森林,只敢在周边活动。
    木匠们开始干活,下坑村那三个想当学徒的孩子就跟在一旁递递工具,学着给树木剥皮,切割。
    洛媱特意看了他们使用的工具,凿子、刨刀、墨斗、锯子等,一整套下来费用可不少,这也是木匠们代代传承的传家宝。
    这时候的铁器密度不够,而且管制太严,想要造出一把好的锯子都不容易。
    洛媱看着他们忙碌,自己也没闲着,坐在河边的大石头上写信。
    信是写给楚晏的,想从他那里打听一些铁矿的事情。
    张家兄弟被送到了矿山,也不知道能熬多久,她得尽快将人救出来。
    如果能顺便了解到矿山的情况,那就一举两得了。
    洛媱的野心不大,她就想平平安安地当个县令,给老百姓解决一点迫在眉睫的困难,尽可能快乐地活下去。
    仅此而已。
    她还在信中附了一张水车构造图,是木匠们不眠不休讨论出来的定稿,
    洛媱觉得没什么问题,就算有小问题,凭借着工匠们的经验也能调整过来。
    干旱并非苍梧县一个县的事情,整个岭南多多少少都受到干旱影响,水车的建造就是当下最紧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