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穿越古代落地生根 > 第642章 赞叹自己英明神武
    有人好办事,一个月后,来领红薯的人家超过了300户。
    虽然这红薯种子现在是免费发放的,
    不过也是有条件的,收成后,得了百斤红薯种子,要还200斤新鲜的红薯做为酬谢。
    当然,衙门也约定,亩产定然超过千斤,若是不超过千斤,定然不收报酬。
    同时,还约定红薯必须按照官府交给的办法种植。
    这个事情会有衙门里派专人监督跟指导。
    老百姓更高兴了,衙门能这么尽心,还高产,别说是多给100斤回来,就是多给200斤,他们也愿意呀。
    他们可实在是太想吃实实在在的粮食了,整日里不是菜叶子就是叶子菜的,吃得一个个葱心绿。
    黄皮蜡瘦的,没个人样儿。
    这段时间老百姓眼瞅着长了点肉,看着没那么吓人了。
    这多亏了每人三斤米的功劳。
    陶瓷窑很顺利的盖起来了,最近已经烧制了不少的土陶碗、瓦片、坛子这些出来。
    这些初期的试验品,都便宜卖给了县里的老百姓,真的是象征性收费。
    山上种上了油桐、柑橘、毛竹这些。
    至于修梯田这个事儿,慢慢来,不着急,人手不够。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不过让赵明庚感到满意的是,红岭县的老百姓在逐渐的往回迁移。
    别的不说,最近来衙门里赊牛的老百姓,已经达到了两百户之多。
    这说明什么?说明至少已经开出来了2000亩荒地了。
    有了农耕,老百姓的生活就有了保障。
    赵明庚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以衙门的名义在进行运作,当然,他垫付的银钱,未来也是要从衙门的账上还回来的。
    远在京城中的皇上,接到查事听子的密报,那叫一个美,
    他就说,把他外甥跟赵家人放在这偏远地区,就是能给他意外惊喜。
    旋即,又想到了赵家的其他人。
    还好有个荣富海是个冷静的,把皇上的想法给打消了。
    “皇上,老奴听说,赵家最有钱的,是荟萃阁的东家,其他人可是没那么财大气粗的。”
    就这么一句话,皇上也记起了之前查事听子传回来的信息,
    包括王怀景夫妻俩能在莫高县站住脚,靠的也是赵青嫣给的钱。
    算了,若真是调动了其他人,还真未必能有如今的效果。
    就让赵家其他人,先把那些个贫穷的地方给他旧貌换新颜吧。
    “啧啧啧,还真是大手笔。
    没有东升媳妇的金钱支持,还真未必能达到如今的效果呢。
    三年后,想必我那红岭县跟岭北县能变成两个富饶的县城了。
    到那时候再把他们俩调任,让谁去捡那个便宜呢?”
    荣富海不吱声了,先让皇上自己琢磨吧,
    若是再这么瞎折腾,就怕那翁婿俩撂挑子不干了。
    人家忙来忙去的,到底为个啥呢?还不是为了生活稳定安逸。
    荣富海心里暗自吐槽。
    皇上则是看着密报上的数字,赞叹自己英明神武。
    领北县运作得也十分不错。梯田茶园已经全搞定了。
    山上各种珍贵的菌类也得以大量的种植。
    同时,赵明庚跟胥东升两个人一致决定,想把两县之间的红领山给挖通。
    至于挖山,如何消耗山上多余的红土,烧陶,烧砖,烧瓦。
    两边规划好路线,找了相对山体最低的部分进行开采。
    当然,不是直接就那么往中间掏大坑。那种很容易塌方。
    他们准备就采取愚公移山的办法,把大山给挖出缺口来。
    一边挖一边在山上种树,种草。
    避免山体滑坡,同时观察地址情况。
    毕竟,山下面到底是啥情况,他么也不知道。反正他们至少有三年时间,开发这座红岭山。
    在赵明庚翁婿忙活着脱贫致富的时候,赵长庚他们父子那边的植树造林,做得非常好。
    春天开始,每个县城大概又拓展了百亩沙漠。
    还别说,种树固沙之后,仙人球跟仙人掌这植物倒是更容易生根了。
    949
    大司农最近在西北地区,如鱼得水。
    从来都没有如此有成就感过,
    跟着赵家人学会的固沙植树法,被他传给了附近的不少县镇。
    现在西北地区俨然有沙漠变绿洲的趋势。
    被称为沙漠之舟的骆驼,得到了的大量的繁殖,因为骆驼足够多,它们凭借着本能,可以在沙漠中找到绿洲。
    大司农跟赵家人商量过后,居然冒险带着骆驼队,深入沙漠腹地。
    作为县令,赵长庚父子翁婿根本不可能进入沙漠。
    大司农却执意要进去。
    “固沙植树法既然能够在沙漠边缘造林,那一定能在沙漠内部造林。
    我希望可以双管齐下,寻得绿洲,在绿洲中也先种植一些树苗。
    待他日,我们植入到沙漠腹地,也可有更多的生存空间。”
    对大司农的神经病想法,不管是赵长庚还是其他人来说,都是一种冒险,
    先不说大司农的身份如何贵重,重点是,进去沙漠危险重重,万一出点什么事儿,得不偿失。
    既然在外围可以攻破沙漠,为啥非要从里面往外扩展呢?
    这又不是一天两天的工程,这是要世世代代老百姓一起做的事情。
    身为县令,人微言轻,没能顺利阻拦住大司农带人进入沙漠腹地的脚步,
    赵长庚也只好给大司农准备了足够的吃食跟水。
    同时还教会了大司农如何在沙漠取水的办法。
    这方法也很简单,利用昼夜温差的原理,
    把金属器皿晚上的时候放入沙子中,第二天早上,就可以获得到一点水。
    当然,这种方法获得的水并不多,基本能有一两口的水量。
    饶是如此,在沙漠中,也是可以保命的。
    因此,大司农等人,出发的时候,带得最多的,除了粮食跟水外,就是各种金属器皿。
    叮叮当当的,金属相互撞击的声音,有时候都快能盖过驼铃声了。
    进入沙漠惊险万分,赵长庚没办法,只好上香祈祷,希望大司农可以平安归来。
    约定时间以半年为期限。
    并且希望大司农等人按照一定的路线行走,不要走偏了,那样,很难再有见面的机会。
    大司农这辈子最大的梦想,便是去沙漠里转转。
    真正进入到沙漠的第一天,大司农就开始隐隐后悔了。
    别的不说,单纯的一个热就十分的受不了。
    好在带的向导靠谱儿,没进沙漠之前就早早科普了进入沙漠小常识。
    比如,一定要把头脸包裹住,要穿长靴,避免进沙子。裤脚跟袖口、领子这些也要严实。
    沙漠里的毒虫蚂蚁不少。一个不小心真的钻到衣裳里,也够人喝一壶的。
    紧跟队伍,不能掉队,带好帐篷跟雨衣。
    这年头大多数人都是穿蓑衣防水的,那东西又重又占地方,自然是没办法带的。
    赵长庚让人用油布给大司农等人做了不少件的雨衣。
    大司农看到雨衣的时候,
    很是惊喜,他就知道跟在赵家人身后,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货。
    而他这次进入到沙漠腹地的目的,就是想看看沙漠里的植物,是怎么生长的,都是什么品种。
    什么时候能找到绿洲不确定,因此,大司农带了不少的胡杨种子跟草种子。
    950
    大司农相信,只要找到绿洲,他一定会把胡杨种子种下,2-4年之后,一定会在沙漠中长出成片的胡杨林。
    好吧,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很骨感。
    沙漠可不像看起来那么温柔似水,处处都是玄机。
    进入沙漠的第一天白天,大司农就差点热中暑,好在这是第一天,水粮丰盈。
    到了晚上,温度突然降下来,还真有点不适应呢。
    好在有帐篷,睡在里面还行,只是睡在野外,听说沙漠里还有狼,蝎子这些,大伙儿睡得都不是太安稳。
    这一晚上很快过去了,天刚亮,就被向导给喊了起来。
    趁着现在还不算太热,继续赶路。
    至于洗漱这些,别闹了,没那个水,一个个的就脏着吧。
    大司农这人有个臭毛病,就是爱干净,
    别看他整日里跟土地打交道,可是每日睡前必须要把自己给清理干净。
    晚上不能洗澡,第二日一大早不能洗漱,这仿佛已经是大司农的极限了。
    结果到了中午的时候,这些人居然碰上了小型的沙尘暴。
    看到沙尘暴的第一时间,向导大喊赶快趴下。
    聪明的都抱着骆驼趴下了,有个傻子居然吓得骑着骆驼就跑。
    待沙尘暴过去了,那人跟骆驼也不见了。恰好那头骆驼身上带的就是种子。
    进沙漠的目的是啥?还不是就是去种树种草吗?
    现在种子没了,还进去个屁呀。
    原地等待了好几个时辰,也找不见人回来。
    大家推测,那一人一骆驼基本失踪了。
    在沙漠里失踪的最大可能,就是不知道被埋在哪个沙堆底下了。
    才出来一天就丢了一个人,还丢了种子,
    这对于大司农来讲,是挺大的打击,同时,也是对他不听劝告一意孤行的警告。
    经过思考,大司农决定原路返回。
    一行人听到大司农这个决定不觉松了一口气。
    唯独向导很是不甘心。
    “老爷,这不进去沙漠了,我这工钱?”
    大司农没好气地白了向导一眼,“少不了你的。”
    他堂堂大司农,现在都能放下面子往回走了,你个向导还担心那么点小钱,实在是太过分了。
    等待无果,众人起航,往回走。
    走出去一天的时间,回来的路上却走了大概有两天的时间。
    因为,他们遇见了狼。
    沙漠狼,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这只队伍,护卫有十人。
    跟着大司农一起来算是专门做农业研究的有四人,同外加上十几个农家汉子,专门负责干体力活儿的。
    看到狼,除了护卫们,其他人顿时就有些麻爪了。
    最后还是大司农高呼,杀一只狼给赏银十两,这才算是激起了那十几个庄稼汉的斗志。
    好在他们碰上的这个狼群不是很大,才有十几只狼。
    经过殊死搏斗,终于把狼全灭了。
    庄稼汉子伤了七八人,大司农的助手伤了俩。
    到了第四日傍晚的时候,负责沙漠附近巡逻的老百姓看到狼狈归来的队伍,很是吃惊。
    大司农一行人出发得可是相当的高调。
    这附近就没有不认识他们的人。
    951
    有人高喊了一嗓子,“大司农他们回来了。”
    哗啦啦,附近的人都围上来了,一个个的,看热闹就看呗,还非得叨叨。
    “大司农,你们这才出去几天就回来了?
    难道那绿洲离咱们这里如此近吗?那是不是咱们也能进去看看了?
    绿洲长啥样的,好看不?”
    “大司农大人,你们这是碰上啥了,咋这么些人受伤呢?
    不是带了护卫吗,还带了那么多的武器,咋就受伤了?
    咋感觉你们好弱呀。”
    “你们这回来的速度也太慢了吧,哈吾勒昨天就回来了。他把种子都带回来了。
    就是人遭了不少的罪,说是碰上沙尘暴了,然后跟你们走散了。”
    各种问题中,大司农等人听得最真切的话,就是哈吾勒回来的消息,
    “啥,刚才谁说的,哈吾勒回来了?”大司农问道。
    刚刚说这话的老百姓点了点头,
    “是呀,哈吾勒昨日回来后就把骆驼送回到了县衙里,现在估计他还在家里睡觉呢。
    说是吓着了,昨晚上发了烧。”
    得到确切答案,大司农等人的心算是放下来了。
    若不是因为他的一意孤行,怎可能才进去一天,就把一个鲜活的生命给留在了沙漠中。
    没成想,阴差阳错的那小子回来了。回来就好。
    大司农也不会有那么深的愧疚了。
    否则他都会感觉无颜面对哈吾勒家人。
    赵长庚听说大司农回来了,很是意外,这也太不靠谱儿了吧,
    信誓旦旦地说进沙漠找绿洲,结果,就这,前后四天三夜就没戏了。
    虽然心里鄙夷,面上赵长庚稳得很。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咱们明明能从外围包围那个沙漠,为啥非要深入腹地呢?
    再说了,咱们各县各地都在治沙,早晚有一天,咱们会把这沙漠攻下。”
    赵长庚说得慷慨激昂,实际上是在用激昂的语气掩饰憋不住的笑声。
    大司农见赵长庚并无鄙夷之色,心下稍安,这次真是丢人丢大发了。
    不过,只要他不吱声,旁人谁敢哪壶不开提哪壶?
    想明白的大司农,顿时身上少了尴尬之色。
    吩咐人赶快给他准备热水沐浴更衣。
    “大人,您还是先回之前住过的房间,热乎水一直有。”
    赵家人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便是到哪儿都要重新修个洗浴房。
    大司农最喜欢的便是赵家的洗浴房,
    只要拧开水龙头,就有温水流出,就能洗澡了。
    冬天自然这水需要丫鬟小厮烧,到了这夏天,水箱里的水,在外面放上一天,到了晚上洗澡的时候,水温刚刚好,那叫一个舒坦。
    洗漱过后的大司农跟赵长庚讲述了进沙漠的经过,一边讲一边感谢哈吾勒骑的骆驼,是专门驮种子的。
    这个借口,简直完美。
    很好地给他的胆小跟放弃做了掩饰。
    当然了,他老爱怎样怎么样,没人敢笑话他,这大司农就是有点想多了。
    赵长庚更是赶快叫人摆酒菜,招待辛苦了几天的大司农。
    有了这次教训,大司农便不敢再叫嚣着要进沙漠了。
    952
    不过,大司农的这次冒险进入沙漠的事情,也给赵长庚提了个醒,沙漠边缘竖起了牌子。
    沙漠凶险,莫要轻易进入,内有狼及各种毒虫。沙尘暴、龙卷风等意外不知何时来临。
    你的任性,全家的灾祸。
    大致的意思便是如此。
    关于沙漠有各种传闻,甚至有传闻说,在沙漠的之中,有一个神秘的地下城,在那里有数不尽的财富。
    哪怕是得到一件,也够这辈子吃用不尽的了。
    每年都有数百人进入沙漠后消失的。
    所谓的消失,就是再也没回来过。美好的猜想也有,通过沙漠,进入到另外的国度,在那边安居乐业。
    这可能吗?也许有。但是那种幸运儿又能有几人呢。
    旁的不说,就大司农这四天三夜的经历,足以说明,进入沙漠九死一生。
    看来,植树造林还是得加大力度。
    如果能够征服整片沙漠,那什么传闻都将不复存在。
    只是赵长庚这么伟大的愿望,真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实现。
    大司农回来后,歇了几天,也想明白了,他老头子就是个种地的,何必非要去玩冒险呢。
    好奇害死猫,还是老老实实地种地吧。
    只是依旧有点不是心思,最后把视线转向了胡杨种子,他进不去沙漠,难道还不能在沙漠外育苗吗?
    多些优质种苗,也能早日攻克了沙漠。
    嗯,这同样是位有理想的人。
    赵明庚这边治理红岭县倒是红红火火。
    只是总是自家先贴粮食支付工钱,没这道理。
    于是,赵明庚去拜访了知府大人。
    “下官此次前来,主要是为了红岭县的未来发展。
    您是咱们这地界的父母官,也是知道红岭县的情况有多糟糕。
    如今,下官找到了适合红岭县发展的法子,可再好的法子,也得有人去做。
    故下官雇佣了许多的百姓。
    老百姓别的不缺,缺的是粮食,下官倒是倾尽了多年的继续,暂时先替县衙支付。
    可下官还有一家子的人要养,总不可能为了衙门的事情,散尽家财。
    大人,您看看这账单要不要先给下官报了。”
    赵明庚说完便把手里的账单给递了出去。
    知府大人虽然没去红岭县转悠过,赵明庚翁婿俩过来上任后的所做所为他也是有所耳闻的,
    当然了,他还从在京中任职的同年那里得了消息。
    这赵明庚乃是睿王的叔丈人,且跟韩小郡王关系极其亲厚。
    想必他的同年不会传假消息过来,那赵明庚翁婿俩人,便不能随便得罪了。
    只是看着赵明庚的、账单,他的脑袋都大了。
    “你确定要这些银钱?”
    知府大人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赵明庚点头,“大人,您也知道在下官来红岭县之前,这里才有多少人,而今红岭县人口已经过万了。
    有这么多人口的根本原因,在于下官一直在用精米支付工钱。
    每日每人可得精米3斤。
    所找工人数从最初的百人,到现在的万人每日,前后一月有余,下官的家底子已经空了。
    即便按着糙米价格,一斤也要8文钱。更何况下官的精米质量,卖上20文钱都不为过。”
    说着赵明庚把手里拎着的米袋子递到了知府大人的面前。
    “大人打开看看,这样的精米,大人看着值不值20文钱。”
    知府大人打开米袋子,看到里面白花花的大米,比他见过的贡米不遑多让。
    “你居然拿这么好的米做工钱发放?”
    知府大人感觉他碰到了傻子。
    赵明庚点头,“不然呢?没有重利,那些个老百姓会回来红岭县吗?
    只有他们回来了,红岭县才有未来。
    如今,以县衙名义办的烧陶作坊,已经开始有了收益,老百姓开垦的农田已经超过了三千亩。
    且还有更多的趋势。
    下官特地调来了高产粮种,想必今年红岭县便能摆脱老百姓肚饿的命运了。
    大人咱们先不说这些,就下官支付的这得好米,按照10文钱一斤计算,不多吧?
    大人还感觉下官要的银钱多吗?
    下官支付的粮食价格远远超于下官账单上所记录的12000两白银,同时,下官又以官府的名义,替百姓们购买了黄牛。
    每头牛的价格在16两银,目前已经超过300户老百姓认领了,
    当然了,这个牛的费用,已跟百姓签下协议,两到三年内还清县衙,因此,大人,这牛钱是不是也该先还给下官了。
    不然下官可真的要没米粮下锅了。”
    赵明庚再次说道。见知府大人有犹豫之色。
    “哎,下官感觉很不适合当这父母官,真的是垫付不起这费用,想要马儿跑,哪能不给草?
    若是大人为难,那下官就上书到朝廷,给韩小郡王写封信,看看,能不能让从户部直接把这笔款项,先还给下官了。
    只可惜呀,下官为了这红岭县,一个多月,便倒贴了近万两白银。
    就没见当官的还会亏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