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生之恶徒 > 135 股份
    另外1点,如今的俄罗斯人似乎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品牌意识,他们不懂得商标这个东西也是存在价值的,因此在做资产评估的时候,“纳里曼-舍别伊”葡萄酒厂所有用的十几个葡萄酒品牌,并没有被纳入资产核算的清单内,换句话说,“纳里曼-舍别伊”葡萄酒厂的资产值,其实是被严重低估的。
    作为1家经营百年的葡萄酒厂,“纳里曼-舍别伊”葡萄酒厂还是有1定底蕴的,它名下所拥有的十余个葡萄酒品牌,虽然在国际上算不得多么出名,但在苏联的十几个加盟共和国以及东欧各个国家内部,还是享有1定声誉的,这也就意味着,“纳里曼-舍别伊”葡萄酒厂的产品,本身就有着很不错的市场基础。只要萨夫瓦将这个葡萄酒厂搞到手,并让它的生产重新回到正轨,那么不说别的,仅仅依靠酒厂原有的品牌效益,应该也可以视线盈利的。
    当然,最重要的1点还在于,经营1家葡萄酒厂,就是经营1家实业,而对于萨夫瓦这样的野心家来说,他要想在高加索地区拥有1个牢固的地位,那么掌握1定的实业就是必须的——钱这种东西固然很重要,但仅仅拥有钱有的时候还不能直接等同于拥有地位,实业,那种可以掌控很多人饭碗的实业,在某种程度上,就等同于权力,所以,萨夫瓦需要拥有自己的实业,而且必须是实力雄厚的实业。
    再者,萨夫瓦之所以看重“纳里曼-舍別伊”葡萄酒厂,还有1个相当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此时买入酒厂的股份,真的是超级便宜。
    就像此前所说的,“纳里曼-舍別伊”葡萄酒厂的股份,现在主要有两大部分,1部分是在酒厂员工的手里,另1部分则是在联邦农业银行的手里。萨夫瓦要想掌控住整个葡萄酒厂,他至少需要拿到整个酒厂8千万股份中的半数以上。
    在当初进行私有化改造的时候,联邦农业银行负责代销的酒厂股份,1共有差不多两千7百余万,由于酒厂在完成私有化改造的时候,其最大的资产部分,就已经面临着流逝的风险了,所以,酒厂的股份也成为了实际的垃圾股,农业银行在过去1年多的时间里,始终未能将这部分股份销售出去,其在某种形式上,已经成为了农业银行名下的不良资产。
    为什么这么说?原因很简单,当初农业银行要代销的这部分股份,并不是无偿从私有化改造执行小组手中拿到的,他们是支付了真金白银的,而他们垫付的那部分资金,已经被莫斯科拿走了,成为了莫斯科推动私有化改造,售卖国有资产的收益部分。
    这部分股份长期卖不出去,被积压在农业银行的手中,它实际上就相当于1笔不良债权,看着虽然具有1定的价值,但却没办法兑换成真金白银,因此,它对农业银行来说,实际上就是1笔负担。
    考虑到这种因素,萨夫瓦相信,如果他向农业银行表明购买意愿的话,那么农业银行方面必然会兴高采烈的找上门来,将这笔股份折价卖给他,如果认真谈判的话,萨夫瓦甚至有把握以不到5十万美元的价格,将农业银行手中的全部酒厂股份都买下来。
    5十万美元的出价很低吗?若是比照葡萄酒厂所拥有的实际资产值,这个出价的确是很低,说到底,这也是1家拥有百年历史和上千名员工的老牌企业,其近百分之4十的股份,怎么可能就值5十万美元?但现在的问题就在于,按照农业银行在1年前挂出的股份价格,5十万美元已经是很高的开价了。
    “纳里曼-舍別伊”葡萄酒厂的私有化改造是在93年岁末完成的,而当时俄罗斯国内的大环境是什么样的?简单地说,当时的俄罗斯刚刚完成了1次货币改革,联邦央行用新的联邦卢布取代了已经濒临崩溃的苏联卢布。
    当时,在前苏联各个加盟共和国内,存在着1个“卢布区”,也就是各个加盟共和国在独立之后,并没有及时推出本国的法定货币,而是在继续使用着卢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只要他们继续使用卢布,就能继续享受前苏联时期各加盟共和国所能享受到的1系列货币优惠政策。
    但莫斯科显然不是傻子,总统父亲虽然在对待美国的时候非常大方,但在对待各个加盟共和国的时候,他却是吝啬的,因此,他不可能允许那些分了家的小兄弟继续揩自家的油,于是,就在1993年年中的时候,联邦央行推出了新的卢布货币。当时,莫斯科做出决定,要求各个依旧想要留在“卢布区”的加盟共和国,1方面向莫斯科缴纳1定的黄金和美元做抵押,1方面以3:1的兑换比,用旧卢布兑换新卢布。
    这样的政策,当然会引来“卢布区”各个加盟共和国的不满,当时,包括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便纷纷脱离“卢布区”,发行了属于自己的法定货币,但也有包括白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选择接受莫斯科的条件,继续留在“卢布区”内。
    新卢布的推行,在1定程度上导致了“卢布区”的瓦解,但在93年的下半年里,它却在短时间内,有效的遏制住了卢布的贬值,“纳里曼-舍別伊”葡萄酒厂进行私有化改制的时候,恰好就是这1时期,因此,若是仅从货币的角度考虑,酒厂的股份资产其实同样也是被低估了的——当时的卢布货币相对目前来说是坚挺的,其兑换美元的汇率也较高,举个例子,就拿农业银行所掌握的两千7百万股来说,若是按照当时3百卢布兑1美元的价格计算,这部分股份的美元价值是5十万美元的话,那么它的卢布价值就是1点5个亿。
    但问题在于,农业银行对葡萄酒厂的价格估算,并不是绑定美元的,而是绑定的卢布,也就是说,当时这些股份的价值并不是5十万美元,而是1点5个亿的卢布。现在,随着1年多的时间过去,如今卢布兑美元的汇率,已经跌到了将近5千卢布兑换1美元,换句话说,1点5个亿的卢布也就是不到4万美元的样子。如果萨夫瓦以美元向农业银行提供支付的话,那么他按道理就只需要支付不到4万美元,便可以将“纳里曼-舍別伊”葡萄酒厂的两千7百万股打包拿走了。
    当然,这样的生意农业银行方面当然是不会跟他做的,银行方面在实际出售这些股份的时候,当然会考虑到货币贬值的因素,但即便是这样,考虑到葡萄酒厂的实际经营状况,再考虑到其它方方面面的因素,萨夫瓦拿出5十万美元来收购这些股份,也已经是很慷慨的了。
    至关重要的1点是,萨夫瓦真正想要谋算的,其实并不是农业银行手中的那些股份,而是分散在酒厂员工手中的那5千3百万股股份,这部分股份占据了整个葡萄酒厂全部股份的百分之6十6,如果萨夫瓦能够先将这部分股份全部拿到手,那么他就可以凭借着最大股东的身份,去倒逼农业银行1方,迫使对方将剩余的两千7百万股低价卖给他。
    相比起银行来说,酒厂那些工人们显然要好骗的多,说句不好听的,那些苦哈哈的蠢货,或许都搞不清楚两万股股权与两万卢布有什么样的区别——这绝对不是夸张的说法,在联邦搞私有化改造的过程中,很多得了股票券的人,真就拿票卷上的数字等同于卢布面值了,他们在两万股与两万卢布之间画了等号,从而令大量收购股票券的投机客赚的盆满钵满。
    当然,萨夫瓦是个可靠的人,也是个有良心的人,他不会用这种卑鄙的伎俩去坑骗那些老实巴交的工人,他会用真金白银去购买这些股票券,嗯,两万股的股票券当初下发的时候是多少卢布,他现在就支付多少卢布,举个例子,93年的时候,1张两万股的股票券可能值个十万卢布,那萨夫瓦现在就愿意支付十万卢布,不,为了不让工人兄弟们吃亏,他甚至愿意对支付1倍的价格,也就是2十万卢布,谁让他心善呢。
    至于说货币贬值可能会给工人兄弟们带来的损失......不好意思,那可不是他应该考虑的问题,工人兄弟们可以去诅咒总统父亲,但却没理由要求他来补偿那部分亏空,那并不公平。
    将“纳里曼-舍別伊”葡萄酒厂的情况在脑子里过了1遍,萨夫瓦又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卡诺沃尔斯基”这个名字,随后,他在葡萄酒厂与这个名字之间画了1趟连线。
    “卡诺沃尔斯基”,没错,就是那个位于马哈奇卡拉的中介,每次1想到这个中介,萨夫瓦的脑子里就会浮现出1张刻薄但却性感艳丽的脸蛋,随即,赖莎的名字就会跳入他的脑海中。从工人兄弟们手中收购股票券的事,他也打算交给“卡诺沃尔斯基”中介去做,就是不知道对方能不能把这件事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