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生之恶徒 > 134 酒厂
    浴室内时不时有令人面红心跳的声音传出来,那声音似乎是压抑的,却又似乎是放纵的。
    浴室外的小客厅中,萨沙红着脸蜷缩在沙发上,1对凝了水的眸子里写满了无措、羞涩以及隐隐的期待,除此之外,她还有些幽怨,幽怨于姐姐的放荡,萨夫瓦的不要脸,以及......以及1种莫名其妙的复杂情绪,不过,她似乎忘记了1件事,那就是没有人强迫她待在这里,她的卧室就在对面,她随时都可以躲到卧室里去。
    浴室的房门没有关严,似乎被刻意的留出了1道缝隙,那种令人面红心跳的声音响了许久,直到萨沙出了1身的热汗,最终忍不住捂住耳朵的之后,那声音似乎才最终消失掉,当然,也可能只是萨沙自己听不到了而已。
    当心满意足的萨夫瓦从浴室中走出来的时候,蜷缩在沙发上的萨沙已经迷迷糊糊的睡着了,他回头看了1眼浴室里,浑身酸软的伊莉娜还泡在浴缸里,看她双目微闭的样子,显然是暂时还不打算出来。
    唇角微微1勾,萨夫瓦迈步走到沙发旁边,他在萨沙的身边蹲下身子,盯着她缓缓起伏的胸脯看了1会儿,突然把手伸出去,在她粉色束胸的胸口部位用力握了1把。
    1瞬间,浅睡中萨沙发出1声轻哼,柔软的身子微微1颤,原本紧闭的眼睛也陡然睁开。见她张嘴想叫,萨夫瓦抢先按住她的刚刚张开1道缝隙的小嘴,随后,又伏下身子,在她微微张开的小嘴上亲吻1口,这才哈哈1笑,起身朝着小客厅门口的方向走去。
    实话实说,萨夫瓦喜欢这里,喜欢和伊莉娜姐妹两待在1起,这不仅仅是因为姐妹两带给他的生理刺激更强,还因为与姐妹两相处的时候,他在心理上的享受也更加的满足。
    不过,女色毕竟只是生活中的1部分而已,它并不是全部,对于1个男人来说,其生活中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始终都应该是事业,必须牢记的1点是:酒色财气始终是事业的附庸,只有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才有资格谈酒色财气这些东西,而对于1个失败者来说,能够顺顺当当活着,才是他最大的追求。
    所以,即便是迷恋于伊莉娜姐妹两的温柔乡,但在进入贤者时刻之后,萨夫瓦还是能够抽身而出,找个安静的地方办点正事的。
    走出小客厅,萨夫瓦在走廊右转,直接去了隔壁的房间。隔壁的房间原本1直都是空的,因为这间屋子的屋顶有1处漏雨的地方,将整个屋子的顶棚都浸透了,而在此前翻修的时候,萨夫瓦要求工人重新修缮了屋顶,又将这间屋子装修成了1个新的书房。
    书房的面积并不是很大,十几平方的样子,摆设也很简单,只有1张书桌和两个目前还空空如也的书架,因为伊丽娜姐妹两也不会在这里久住了,所以,萨夫瓦也没有了继续修整这个书房的念头,只要暂时还能用就行了。
    裹着浴袍,在书桌后的椅子前坐下,萨夫瓦先给自己点了1支烟,这才从抽屉里拿出1个崭新的笔记本。他将笔记本摊开在面前的桌子上,又拿了1支钢笔出来,歪着头略微思索了片刻之后,动手在笔记本上写下了1个名字:“纳里曼-舍别伊。”
    不要误会,这个名字既不代表着1个人,也不代表着1个地方,实际上,它是1家企业的名字,说的更具体1点,它是1家位于基兹利亚尔的葡萄酒企业。
    这家葡萄酒厂的历史也应该算是比较悠久了,它最早创办于1882年,也就是沙皇亚历山大2世登基的那1年,依托着高加索幼稚的葡萄园产地,这家葡萄酒厂即便是在前苏联时期,也是颇有几分名气的,其每年都有大量的葡萄酒输送往东欧地区。
    不过遗憾的是,随着苏联的解体,这家葡萄酒厂走上了1条迅速崩溃的下坡路,其最重要的原因,便是这家葡萄酒厂所拥有的大量葡萄园,都在车臣境内,该地区的战乱,等于是截断了这家葡萄酒厂的原料来源,尤其是在车臣战争爆发之后,这家葡萄酒厂的生产便陷入了全面停滞的状态,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破产倒闭或许就是它未来的结局了。
    萨夫瓦之所以将这家企业的名字写在笔记本上,是因为他对这家企业很感兴趣,他想要将这家企业买下来,装进自己的口袋里。
    没错,这家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局面的确很糟糕,根据萨夫瓦所了解到的情况,企业名下所拥有的近6十顷葡萄园中,有超过5十余顷都处在车臣境内,因此,1旦车臣正式独立,那么这家企业的资产将会直接缩水百分之8十以上。最重要的是,当前车臣的排外情绪很浓厚,“纳里曼-舍别伊”葡萄酒厂的葡萄园,其实已经被车臣的实际掌控者们瓜分掉了,尽管在法律意义上,酒厂依旧掌握着那些葡萄园,但实际上,那些资产已经脱离了酒厂的掌控,至少,酒厂方面已经从葡萄园得不到1粒葡萄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家成立已经超过1百年,名下拥有十几个葡萄酒品牌的企业,才会陷入了濒临破产倒闭的窘境,且自始至终都没有人想要站出来收购它。
    萨夫瓦想要创办自己的葡萄酒厂,他的这个想法是很真实的,在他的计划中,自己的手底下应该有两种葡萄酒厂,1种是专门生产假葡萄酒的酒厂,也就是那种用各种化学材料勾兑葡萄酒的假酒作坊,而另1种却是真正的葡萄酒厂,可以生产优质葡萄酒的大型葡萄酒厂。
    第1种葡萄酒厂做起来很简单,只要化学原料供应充足,再弄1些简陋的搅拌、灌装设备就够了,他甚至都不需要购买发酵设备,就能把整个生产流程搞定。而比较起来,第2种葡萄酒厂就不太好做了,因为要经营1家真正的葡萄酒厂,不仅需要真金白银的大笔投入,还需要有1定的历史沉淀,才能将葡萄酒的牌子打出去。
    而要想经营1家真正的葡萄酒厂,最好的,也是最便捷的方法,无非就是收购1家原有的葡萄酒厂了,而萨夫瓦所瞄准的目标,就是这家名为“纳里曼-舍别伊”的葡萄酒厂。
    在前苏联时期,“纳里曼-舍别伊”葡萄酒厂自然也是国有的,它的私有化改造是在两年前,也就是93年的岁末完成的,当时的私有化改造方案,是将整个葡萄酒厂的资产,连同其名下的葡萄园、生产设备以及厂区地皮,折算成为8千万股的股份资产。这8千万股的股份资产,被拆分为3大部分,其中份额最大的1部分,归属于葡萄酒厂的6百4十名在职员工,以及1千7百名退休员工。
    当时,执行私有化改造的工作组制订了1个方案,他们按照在职员工每人3万股,退休职工每人两万股的方式,向全厂的两千3百余名在职、退休工人,下发了超过5千3百万卢布的股份,相当于葡萄酒厂总股份的百分之6十6。
    而剩余的百分之3十4的股份,则由当时的俄罗斯农业银行负责,统1对外公开销售。
    这样的整个私有化改造方案,若是粗略看的话,似乎是没什么毛病的,大家雨露均沾,谁都能拿到好处,也不存在什么人满意,什么人不满意的问题了。
    但问题是,这是1家企业,折算出来的股份,全都是固定资产,这些股份要想盈利的话,最终还是要看企业的经营情况,而在葡萄酒厂施行私有化改造的时候,车臣的局势已经开始变的不太稳定了,作为车臣总统的杜达耶夫,已经不再签署俄罗斯联邦条约,人家要搞独立了。换句话说,葡萄酒厂占比最大的那1份资产,已经化作泡影了,所以,私有化改造所做出的资产评估,根本就做不得数。
    去年年初,俄罗斯农业银行将“纳里曼-舍别伊”葡萄酒厂的股份挂出售卖,直到现在,也没有卖出半份去,当初发给工人们的所谓股份券,也基本都成为了废纸1张,无人问津了。
    不过,别人眼中的废纸,在萨夫瓦的眼里还是很有价值的,因为他很清楚,别看车臣现在闹的很凶,但作为车臣武装的最大头目,杜达耶夫已经活不长了,等到这个家伙死掉之后,车臣的局势固然在短期内稳定不下来,但其后的几任车臣总统,总归还是相对温和1些的。换句话说,只要等到杜达耶夫死后,酒厂方面还是有希望能够将那些葡萄园拿回来的。
    如果萨夫瓦现在出手,将“纳里曼-舍别伊”葡萄酒厂的主要股份拿到手,那么等到杜达耶夫死后,他或许就能从酒厂的资产变更中,狠狠地赚上1笔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