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皇后她一心想登基 > 第104章 面批
    第104章 面批
    这反应不对!
    事出反常必有妖,众臣心中警醒。
    只见帝王嘴角上扬,勾勒出一抹玩味的笑容,绯红的嘴唇轻启,似是初升的朝阳。
    但说出的话却犹如冰珠落地,带着冰彻入骨的寒意,一字一字的震在所有人心上,让人头皮发麻。
    “朕从未体验过当着诸卿的面批阅奏折。”
    “果然,上天和祖宗都是庇佑于朕的,否则朕怎么可能灵光一闪有这样清新脱俗的点子。”
    “面批,省时省力,提高效率,方便纠正,还能增加君臣交流,拉近君臣关系,实在是一举多得。”
    “朕都有点佩服自己的奇思妙想了。”
    下一秒,王宝不知从何处拿出一堆印章,摆在了崔灿雯面前。
    众臣:!?(_;?
    面批?
    这是朝堂,不是学堂!
    陛下怎么能厚颜无耻把话说的这么冠冕堂皇。
    面批,是要他们的命,这跟公开处刑有什么区别?
    “放心,诸卿的心血,朕都会一一翻阅。”
    反正,自小就锻炼出了一目十行总结重点的能力,不用白不用。
    崔灿雯指了指手边的印章,笑的越发灿烂“诸卿知道这是什么吗?”
    “这是评级印章。”
    “优秀为最佳,良好次之,一般最末。”
    “朕会将诸位爱卿的奏疏从立意,书写,结构,文笔,热点,实用六方面综合考量,给出等级。”
    “得优秀者,可免三日奏疏。”
    “得最末者,一日追加一封。”
    “连续三次优秀者,可得半月减免,另每旬多加一日休沐。”
    “至于连续五日都得最末者,三个月内不再有休沐,罚一月月俸。”
    “勤能补拙,朕也是用心良苦为了诸卿好,想必你们定能理解的。”
    “赏罚如此分明,能遇到朕,真是你们的福气。”
    崔灿雯笑的越灿烂,说的越雀跃,臣子们的心就越是沉甸甸。
    这几句话,就好似一把悬在头顶的大刀。
    日日夜夜都在,让他们难得片刻安稳。
    福气?
    这福气也没谁了。
    陛下简直就是在胡闹,可偏偏还不能由他们自己反驳。
    一反驳,就会被冠上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的名头。
    别怀疑,如今的陛下是真的狗。
    无法自救,就只能求救。
    最好的人选,崔皇后!
    只是,谁来告诉他们,崔皇后那火热的就好似狼见了羊的眼神,是怎么回事。
    梁少渊表示,太新奇了,他喜欢,他也想去印。
    随着崔灿雯缓缓打开奏疏,臣子们的心提的越高了。
    一目十行,走马观,然后按上了戳子。
    时而皱眉,时而皱的更紧,只有很偶尔的时候眉头能微微舒展。
    臣子们也只能靠着微表情来判断。
    “秦仪。”
    被点名的尚书右仆射秦仪,慌忙道“臣在。”
    这种感觉,梦回学堂,被夫子掌握生杀大权的时刻。
    笔起,笔落,就决定了他的命运。
    他也知晓无需太过紧张,但是他又控制不住。
    “你很不错。”
    “奏疏用词造句书写,朕就不多赘述夸赞了。”
    “毕竟,你的字,在长安城千金难求。”
    “朕要赞的是你那颗忧国忧民的仁心,批阅了这么多本奏疏,你是唯一一个提到实事的。”
    “你言及了京城百里外,有悍匪占据山头作祟,立陈危害弊端,朕深感欣慰。”
    秦仪:!?(_;?
    土匪这样的小事都值得特别夸赞了?
    那其他同僚们的奏疏内容是得有多水?
    本来他也就是听家中下人多说了几句,就派人打听了一番,确有其事,这才奋笔疾书一气呵成了这篇千余字的奏疏。
    他是不是还得感谢同僚,让他暂时领先。
    让他细细回忆下,陛下刚才的标准和规则。
    一次优秀,免三日。连续三次,免半月。
    且,每月还能多三日休沐。
    突然感觉,这也是一件好事。
    毕竟似土匪这种芝麻绿豆般的小事,多的是。
    “陛下,这是臣应该做的。”
    已过不惑之年的秦仪,垂首连忙道。
    “朕更看好你了!”崔灿雯不吝夸奖。
    要想让马儿跑,就得让马儿吃草。
    她得努力群臣看到评级为优秀的希望,然后开始疯狂内卷。
    卷着,卷着,要么质量提高,要么卷累了,乖乖的服从于她。
    不是第三条路走,第三条路就是一条路走到黑,倚老卖老死扛,然后回乡养老。
    “秦仪,你奏疏中的提议甚好,执行性很高,朕允了。”
    “就按你奏疏中办,兵部,京兆尹,京畿卫,都协同你剿匪。”
    “朕等你的好消息。”
    正欣喜的秦仪当头一棒。
    他是文官,是尚书右仆射,指挥剿匪吗?
    这是不是有些不合适?
    “做好了,朕为你添一笔优秀。”
    正欲拒绝的秦仪,闭嘴了。
    区区匪患,弹指间,灰飞烟灭。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再来一个优秀,他就能半月都不必为没事找事的奏疏烦忧了。
    天地良心,真的不是每天都会有事上奏。
    “臣领旨。”
    崔灿雯没有再说话,而是继续低头批阅奏疏,殿内也越发人心惶惶。
    难熬!
    是真的难熬!
    没有别的词能够形容他们的心情了。
    “大理寺卿!”
    崔灿雯重重的将奏疏摔在了案桌上。
    本就惶惶不安的大理寺卿冷不丁的打了个寒颤“你这是奏疏?”
    “身为大理寺卿,奏疏上写刑案并无不可。”
    “但你是欺朕无知,孤陋寡闻吗?”
    “大理寺一年到头那么多案子,你就算要编故事,也有的是现实可供参考,你呢?”
    “堂堂大理寺卿抄袭民间的灵异话本子?”
    “你是看不起自己,还是看不起朕?”
    大理寺卿的脸白了,那么偏,那么无人问津的前朝流传下来话本子,陛下都知道?
    崔灿雯注视着大理寺卿,心中也是叹息。
    好吧,她承认,她在装腔作势。
    她并没有看过这个话本子,但风格却不是大理寺卿一贯的模样。
    若是大理寺卿的心思真能这么细腻,恐怕她还得高兴一番。
    抄也抄不好!
    蠢货!
    “朕煞费苦心锻炼尔等,大理寺卿竟是如此应付朕。”
    “朕心甚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