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生1976从知青开始 > 第一百六十五章 违章建筑
    赶上了绿色食品的浪潮,又沾上了新闻的光,博兴县的金针菜生意,瞬间就红火起来了。
    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紧接着,博兴县好几个乡镇都种植了金针菜,办起了金针菜加工厂。
    乡镇有了新的经济收入来源,博兴县也多了1个能拿得出手的产品。
    同时,还解决了几百名返城知青再就业的问题。
    实际上,这个项目只是由乡镇企业联合组成的,县里没出1分钱。
    但周海洋亲自抓了,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博兴县金针菜这个产业的品牌就越来越响了。
    但凡省市领导下来检查工作,都想顺便看看乡镇企业的状况。
    这样1来,金针菜就成了招待上级领导的绿色食品。
    无论是炖什么、炒什么、煮什么,都要放1把金针菜。
    同时,也成了馈赠外来宾客的礼物。
    博兴县直机关到市里和省里办事,也都带着金针菜去,说是本地的特产。
    萧国瑞当着市委书记裴长远和市长谭斌的面说:“我们博兴的金针菜,是海洋牌的。”
    ……
    没想到的是,因为金针菜,周海洋在博兴县的知名度越来越大,甚至超过了萧国瑞。
    虽说他只是个副县长,但他曾经在姚林镇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事迹,已经有各种媒体的6续报道。
    前些年知名度的厚重积累,加上现在知名度的持续叠加,使他成了怀宁市彻头彻尾的风光人物。
    省里市里下来的领导,到了博兴县,都要问1句:周海洋在吗?
    而且点名要让他陪同。即使没时间陪同,也要见见面,聊上几句,看看到底是何许人,长的什么模样。
    这么1来,周海洋在县里的人气顿时骤旺。
    几乎谁见了他,都要热情地走上来打个招呼,哪怕是县政府天天见面的人也都这样。
    更有甚者,鉴于周海洋和萧国瑞的关系,以及他在市里和省里的背景。
    在这些人看来,有什么事情要汇报,向周海洋汇报跟县委书记和县长汇报没有太大的差别。
    因为周海洋在他们心目中有足够的份量。
    即使跟周海洋主管的工作没什么关系的事,下面部门也乐意对他说说,听听他的意见和建议。
    仅仅是跟他说说,似乎也比不说更有说服力,心里更有底气。
    甚至有1些人在汇报工作的时候还炫耀说:这件事情已经跟周副县长说过了!
    ……
    当然,人气太旺也给周海洋带来了心理上的压力。
    他在众人的目光中被抬高了许多,明显感觉到有点功高盖主了。
    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在职场,尤其是对从政的人来讲,这就是犯了天条,犯了大忌。
    尽管你是副县长,但毕竟只是1个副职。
    上面还有县委书记、县长、副书记、常务副县长、你不过是他们的助手而已。
    而且还有级别不比自己低,甚至资格比你老的副县长们。
    每当想到这些,周海洋不免有点不寒而栗和后怕。
    对于萧国瑞,他是非常了解的,是个直肠子,也是非常欣赏他的。
    两人是1荣俱荣1损俱损的关系。
    他是县委1把手,就凭着两人之间的情谊,不会对他的工作带来不利。
    而县里的大多数领导,在周明山任第1届怀宁市委书记的时候,这些人对老领导就十分尊敬。
    鉴于这层关系,平时对周海洋也都挺友好挺客气的,也不会为此跟他计较。
    但是尽管如此,周海洋还是觉的尽量小心为好,尽可能将功劳归功于每1位县领导。
    ……
    周海洋上任博兴县副县长半年后,有1天,博兴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
    会上,专门听取了城建局长肖贵有,汇报博兴县城这几年来1直没有解决的违章建筑问题。
    事情是由肖贵有向人大常委会述职引起的。
    人大认为,肖贵有的述职报告,在违章建筑问题上含糊其词。
    对此,县人大对县城建设进行了视察,发现违章建筑存在不少问题。
    人大提请县委,认为违章建筑问题,这么多年来1拖再拖,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于是,博兴县委就召开常委扩大会,让肖贵有在会上做专题汇报。
    博兴县城有不少人,长期以来利用他们的各种后台和关系,在建房的时候,总想多占1点地方。
    县城里的违章建筑,慢慢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
    使得街道两旁的房屋高高低低,错落无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博兴县城人口不断膨胀,县城的地皮越来越紧张。
    地皮1紧张,那些本来在县城街道两旁有房屋的人,就想方设法推倒旧房重建新房。
    他们1旦重新建造,就要挖空心思扩大面积,能扩大1米是1米,能扩大50公分是50公分。
    总之,能占的便宜不占白不占。
    这样1来,马路两旁的人行道便成了这些人抢夺的唐僧肉。
    县城的整条街道被挤的时宽时窄,时粗时细。
    不仅有碍观瞻,更给城里的行人和车辆交通,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安全隐患。
    人车共用1个道,大小交通事故不断发生。
    8十年代初,当这股歪风邪气刚抬头时,县政府曾下过决心进行违章建筑治理,实施强行拆除,也产生过1些作用。
    可是后来,有1个叫吴卫的人在建房时,在主街道上占用了1米宽的地方,形成了1个可怕的交通瓶颈。
    吴卫的叔叔当时是县公安局副局长,靠这个后台撑腰,此人胆大包天,蛮横无理,号称“无畏”。
    天不怕,地不怕,任何人去跟他做工作,他都置若罔闻。
    非但不予拆除,还扬言“如果再来,老子就要打断他的腿。”
    他的房子里随时放着斧头、菜刀、柴刀之类的刀具。
    只要执法者上门,他就拿着这些刀具要跟人拼命。
    吴卫的嚣张是具有代表性的,说到底还是政府办事不力。
    为了吴卫的违章建筑1事,当时的城建局局长和法院的工作人员,都先后雄心勃勃地去做过工作。
    最后,无1例外都被他“无畏”的行为吓跑了。
    无畏,即无所畏惧,都天不怕地不怕了,还怕什么呢?
    每回去做工作,吴卫举起刀具1喝,那些人就不敢前进1步。
    于是,便没人再去了,也不敢去了。
    房子可以不拆,但生命是不能丢掉的。
    后来,之前的城建局长当了副县长,依然是分管城建这块工作。
    面对这个“无所畏惧”的人,当时县政府的领导曾召开会议,决定拿他开刀,下决心1定要把这个毒瘤割掉。
    书记和县长都异口同声地说,要排除1切阻力和干扰,采取果断措施,强行拆除吴卫的违章建筑。
    具体工作由县城建局,县法院,县公安局3家联合负责。
    可事情1定下来,不出3天,就有人出面说情了。
    这让执行具体任务的法院和公安局的干警们却感到为难了。
    吴卫的叔叔是公安局副局长,名叫吴艿。
    艿,即芋艿的简称。
    之所以叫“吴艿”,据说他出生于困难时期,从出生开始就是吃芋艿长大的。
    所以吴卫的爷爷奶奶就给他起了这个名字。
    尽管他也支持拆除,可是这个侄子从小父亲早逝、家里娇生惯养、蛮横无理、无所畏惧,他也无可奈何。
    所以,有人在背后给他取了个外号,叫“无奈”。
    如果执行任务的公安干警真的拆除了吴卫的房子,从面子上就跟吴艿过不去了,往后这张脸往哪儿搁呀?
    再说,吴卫在县城的亲戚朋友多,开了几家商店,在博兴县城算是有钱有势的人。
    最关键的是吴卫的爷爷吴能在台湾。
    那年台胞探亲回来时,县委和县政府领导专门接见过柱着拐棍的吴老先生。
    而且吴老先生在县里也投资了几个小水电站和两所小学,也算是对家乡的贡献。
    1个“无畏”加上1个“无奈”,再加上吴能老先生。
    种种原因综合起来,如果拆除了吴卫的房子,得罪的可不是1个人,而是1群人。
    势必伤害1片人的感情,僧面佛面1锅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