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京华郡主 > 第110章 流年
    许京华和刘琰牵着手刚出望春宫大殿门,就迎面撞上了齐王,吓得她一甩手,跳开两步,结巴道:“叔、叔父,您、您没回府啊?”

    齐王眯着眼,看看她,看看太子,绷着脸道:“我突然想起有点事要与娘娘说。”

    “那五叔等一会儿吧,父皇在同娘娘说话。”刘琰比许京华镇定得多,“要不要叫人给五叔上一碗醒酒汤?”

    齐王摇头:“我就没喝几杯酒,你不用管我,倒是刘瑜几个小的,好像喝得不少,正闹腾着,你去瞧瞧吧。”

    刘琰转头看许京华,许京华忙说:“你去忙吧,我回房睡了。”

    “嗯,这么晚了,五叔干脆也别回府了,一会儿去流芳院,同侄儿们一处歇着吧?”

    齐王哼哼两声:“好啊,有些日子没见你,我正想同你好好聊聊。”

    “好好聊聊”四个字,被齐王说得千回百折,一听就不怎么好,刘琰却知道早晚有这一遭,笑着答应:“那侄儿扫榻以待。”

    许京华怕齐王说出什么不好听的话,等刘琰走了,小心翼翼解释:“叔父,方才……是皇上把他的手交给我的……”

    “他是谁?”齐王冷着脸问。

    “……太子殿下。”许京华小声回。

    其实齐王已经大致猜到是怎么回事了——借这俩小的一百个胆子,没有太后和皇上允许,他们俩也不敢在这里就公然手牵手。

    但齐王心里还是不舒坦,他看看左右,抬抬下巴说:“我送你回去。”

    许京华老老实实跟在齐王身边,往偏殿走。

    “你是铁了心,要跳这个火坑,是吗?”

    “火坑?”许京华惊得回头直看,“叔父你说什么呢?”

    齐王道:“放心吧,走这么远了,他们听不见。”

    寒冬深夜的望春宫十分安静,除了偶尔呼啸而过的风声,听不见其他声响,齐王的声音也放得很轻,“你以为太子妃是什么好位子不成?我和娘娘说过一句话,本朝从僖宗皇帝起,就没有一个太子妃活着登上后位。”

    齐王侧头望向初初有了少女模样的侄女,“这不是火坑是什么?”

    “您少吓唬我,章德皇后、闵烈皇后都是因为赶上乱世了,能拿来比吗?”

    “你以为太平盛世就没事了?胡贵妃是怎么变成胡宝林的?”齐王问完,见许京华满脸不赞同,自己叹气,“算了,现在说这些,你也听不进去。”

    许京华道:“我知道叔父是为我好,但我认真思量过,做太子妃是不容易,也没人能保证他一辈子不变心,但我不能因为结果可能不好,就直接放弃心里在意的人吧?我不信真有人怕噎着就不吃饭了。”

    她还反过来给他讲上道理了!

    许姑娘的道理却还没讲完,“饭是一口一口吃的,路也只能一步一步走,往后的事,往后再说。”

    “你真这么想?”

    许京华认真点头,齐王叹口气:“好吧,既然你想清楚了,叔父也就不多嘴了。反正不管以后怎样,我都是他五叔,他要敢变心,大不了我倚老卖老收拾他。”

    许京华扑哧笑了:“您哪儿有老可倚啊?放心吧,我这么厉害,怎么会让人给欺负了?”这时他们已经走到许京华房门口,她压低声音,和齐王开玩笑,“就刘琰那娇弱的样子,真打起来,他可未必打得过我。”

    齐王一乐:“你就淘气吧。行啦,回去睡吧。”

    许京华还不放心:“哎,叔父,您去哪儿啊?回府还是?”

    “我去找我们娇弱的小琰儿聊聊,放心吧,我不骂他。”

    “哎!您可不能告诉他我说他娇弱!”许京华赶紧说明。

    齐王摆摆手,偷笑着去了流芳院。

    流芳院安安静静,钱永芳把齐王引到刘琰住所时,太子殿下已经换了家常袍子,正歪在炉边煮酒。

    “五叔先去洗把脸吧,解解乏。”刘琰起身建议。

    齐王点点头:“你先坐。”

    洗脸更衣回来,炉边多了一桌小菜,还有两碗热汤面。

    太子殿下亲自执壶,给齐王倒了杯酒,道:“我看五叔在席上也没吃什么东西,就让他们煮了碗面。”

    齐王正觉腹中空空,便挑着面说:“你如今越来越周到了。”

    刘琰笑一笑,没吭声,也低头吃面。

    叔侄两个各吃了一小碗面,胃里舒坦了,才开始把酒谈心。

    “你和京华的事,这就要定了吗?”

    “嗯,等明年春京华出小祥就下旨。”

    “你明明有更好的选择,为何非京华不可?”

    刘琰定定望着齐王:“五叔为何非五婶不可?”

    “我又不是太子。我要是太子,未必非她不可。”

    齐王这话说得十分冷酷,刘琰却毫不惊讶,只轻轻叹息:“其实一样的。我从不认为京华以外,还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利益层面的好,最终也只是利益而已,今天借了人家的拐杖,明天也许就得还一条腿,又何必呢?”

    “不是所有人都像李家一样狼子野心。”

    “但是所有人都渴望权势。”

    “你要这么说的话,京华也在其中,还有我,甚而娘娘……”

    “给你们,我心甘情愿。”刘琰爽快接道。

    齐王瞪了他一会儿,才笑骂道:“胡说八道!你怎么不这么同皇上说去?看皇上还肯不肯答应你们的婚事?”

    刘琰笑道:“看来我怎么说都不能让五叔满意了,还是敬你一杯酒吧。”

    叔侄两个碰杯饮尽,齐王吃了点小菜,又说道:“对你,我可从来不敢有什么不满意,其实原来我一直觉得你绷得太紧了,现在想想,倒是京华回来以后,你才慢慢松下来的。”

    “是啊。”刘琰一叹。

    “所以你也不用哄我了,左右皇上和娘娘都说定了。京华呢,其实也不用我多操心,她的脾气,咱们都清楚,你以后真敢辜负她,她定叫你后悔终生。”

    齐王端起酒杯:“最后一杯,我也困了,喝完就去睡吧。”

    刘琰被他前一句说得心里一震,喝完酒回房躺下了,还反复思虑,第二日回到庆寿宫,忍不住找了个机会问许京华:“假若——我说的是假若啊——假若有一日,我真对不起你,你会怎样?”

    “怎么个对不起法?”许京华反问。

    “呃……”刘琰突然觉得他在自掘坟墓,摆摆手说,“算了,我让五叔绕糊涂了。”

    他算了,许京华算不了:“哪有你这样的?叔父和你说什么了?”

    “他说,你的脾气,以后我真敢辜负你,你定叫我后悔终生……”看许京华认真了,刘琰只得老实复述。

    后悔终生?是说被她打得鼻青脸肿,觉得丢人,所以后悔终生吗?许京华想着想着自己笑起来,“我不知道我会怎样,你肯定也不想知道。”

    刘琰:“……”

    许京华笑嘻嘻地拍一拍太子殿下肩膀:“好啦,忙你的去吧,娘娘还等着我呢。”

    圣寿节过了,后面还有冬至、正旦这样的大节庆,内宫外朝都忙得很,刘琰虽然还没有恢复听政,冬至祭天还是要随皇上去的。

    许京华也出宫回府,收拾了祭品,带着人出城去北邙山祭祀父母。

    过完冬至,很快就进腊月,大家开始准备过年。许府里只许京华一个主人,人情往来简单,太后就把她叫进宫,每每德妃来回报宫中事务时,便让她在旁听着,也好了解一下宫中是怎么过年的。

    许京华原来很喜欢过年,因为过年能吃到肉,以前娘在的时候,还会给她做件新衣裳,更不用说,还能和小伙伴们一起点火堆、放炮仗了。

    “准备过年都这么麻烦,换了是我,干脆不过了。”听了几次后,许京华倒在榻上,和太后嘀咕。

    “孩子话。”太后摇摇头,“日子想过得好,就没有不麻烦的。你这会儿就打退堂鼓了?倒也来得及。”

    许京华一下坐起来,赔笑道:“我说笑的。”

    太后瞥她一眼,没再多说,只盯着她学算术。

    这些日子许京华在太后宫中,别说玩儿,连太子殿下也没见上几回。她要学着怎么做一个太子妃,刘琰则忙着做太子,偶尔见面,只简略说一下最近做了什么,就又得各忙各的去。

    甚至于除夕这日,两人都没说上话。早起刘琰要随着皇上祭天地太庙,夜里皇上还要赐宴百官,到宫城城楼上去露个面,以示与民同乐,如此守岁到天亮,就是正旦大朝。

    大朝之后,宰相又带着百官来朝贺太后,把这些应付过去,宫里才算是能安安生生过年了。

    “你们这过个年也太累了。”许京华小声和刘琰嘀咕。

    刘琰从昨日早上起来,到现在还没合过眼,听许京华说累,忍不住打了个哈欠。

    “你快回去睡一会儿吧,晚点再来。”许京华见状,忙催他去休息。

    刘琰却有点舍不得,看一眼屏风那边正说话的太后、长公主等人,见没人注意这边,悄悄伸手握了握许京华的手,道:“那你送送我。”

    许京华就穿上大毛衣裳,送他出去。

    “你们昨晚守岁高兴吗?”刘琰边走边问。

    许京华是和后宫妃子们一起陪太后守岁的,“嗯,挺高兴的。我听她们说话也不绕那些弯儿了。”

    刘琰笑道:“胡宝林不在,没人炫耀,自然就不吵不闹了。”

    许京华惊奇:“她们以前是在吵闹吗?我都没听出来。”

    “听不出来也没事,她们以后应当也不会吵了。就算再有胡宝林那样的人,也不会有她那样的底气,父皇应该也很喜欢如今这平衡的局面。”

    贵妃刚生下皇子,想的肯定是好好抚养儿子长大;德妃、贤妃也差不多,安享富贵,盼着儿子早日娶妻生子罢了;剩下的都不成气候。

    “是啊,娘娘也说,以后都是安稳日子了。”许京华仰头看看天,呼出一口热气,“京城的年真暖啊!感觉春天就要来了。”

    “那可不是,初五就立春了。”刘琰停下脚步,侧头望着许京华,笑微微道,“春天一来,册立太子妃的旨意,也就该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