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京华郡主 > 第108章 进阶教导
    冰车其实不是车,只是一块可以让人坐在上面于冰面滑行的木板——以前许京华他们玩的时候,甚至连木板没有,捡一块树皮垫着屁股,就可以玩得很高兴了。

    所以许京华第一眼看见宫里做的冰车,就笑了出来:“你这是冰车么?明明是坐榻!上面还铺软垫,这得多重啊?还能滑得动吗?”

    “能,下面镶了铁条,实在不成,还可以套上绳索,让人拉着跑。”刘琰看许京华还有点不信,就叫杨谧坐上去,试着在冰道上滑了一次。

    西苑中地势虽有起伏,但高低差并没有那么大,就算有人从后面推一把,滑行的距离也并不远,许京华看着就摇头:“这有什么趣味?”

    刘琰笑道:“在你面前,当然是献丑了,但我们都是在建康长大的,从没玩过这个。”说到这里,他压低声音,“再说给弟弟妹妹们玩的东西,最要紧的还是安全。”

    这倒也是,皇子公主们万一磕着碰着,刘琰这个主事者难免要担责。

    “你说得对。我小时候玩这个,就摔倒过,有一次把头都磕破了,回家我爹看见衣服上有血,气得要揍我。”

    刘琰吓了一跳:“头磕破了可不是小事,磕的哪里?好了吗?”

    “早都好了,那时候我才几岁。我们小时候皮得很,磕磕碰碰是常事,大人都不太留意的。”

    刘琰听着就觉心疼,“以后还是以安危为重,走吧,去试试我们这个坐榻一样的冰车。”

    “那你得叫人拉着我多跑一段。”

    “好,我同你一起。”

    两条冰道本就是并排浇筑的,许京华和刘琰各乘一车,同时从坡顶滑下,凛冽寒风从耳边呼啸而过,让人有一种彷佛能追上风的错觉。

    许京华心胸为之一畅,情不自禁大声欢呼:“喔呼!”

    刘琰听她叫得欢快,也忍不住笑出声来,到冰车滑到头停下时,还有些意犹未尽。

    “再玩一次怎么样?”他问许京华。

    “好啊,再玩一次!”

    两人走回冰道顶上,又滑了一次,才开开心心地骑上马,去马场遛了一圈。

    “上次说好带你来跑马行猎,却被那些逆贼搅和了,这次你只管由着性子好好玩,不用操心别的。”

    “那怎么成?娘娘想叫我趁这个机会多学多看呢!这次家宴请不请那三位王爷啊?”

    “自然要请。”刘琰解释道,“你想想,父皇寿辰,五叔是不是必到?”

    许京华点点头,刘琰接着说:“请了五叔,就不能不请其他几位,虽说人人都知道他们和五叔不能比,但总归都是亲兄弟,除非他们有过,不然不好这样明着厚此薄彼。”

    “我总觉着他们和皇上、叔父不像亲兄弟似的。”许京华小声说。

    刘琰道:“不只你这么觉着,我也这么觉着。”左右没有外人,他压低声音接着说,“就像我和刘瑜一样,他们的娘都和胡氏生过一样的心思,大家心知肚明,还能亲得起来么?”

    “娘娘说,胡氏放出来,皇上也不会让她再见二殿下和大公主了。”

    “唔,不提他们了。除了几位王叔,长公主们也会来,至于王妃、驸马,还有孩子们,这次就不叫了,父皇懒怠见这么多人。”

    两人跑了会儿马,又去开宴的大殿看了看,谈了谈细节,看着天色不早,便一起回去见太后。

    太后说了不问,果真不问,由着他们自己去忙活。

    许京华第二日就去找德妃,说了自己给太子殿下打下手的事。

    德妃何等样人,听了个前因,就已经猜到太子妃终于还是定了许京华——其实在德妃私心看来,太后娘娘这位亲孙女,还真是太子妃最佳人选。

    第一个性情爽快、表里如一就难得了,德妃进宫十几年,见多了表面笑嘻嘻、背地使坏心的主儿,虽然不至于惧怕,到底恶心人,以后且得提起十二万分的小心来应对。

    更妙的是,这是太后亲孙女,有什么事,太后都说得。德妃一向是很钦佩太后的,对太后的行事为人都服气,瞧着许京华认回来这七八个月,人已如脱胎换骨一般,再不是从前那个野小子一般的孩子,就更不担心以后了。

    德妃到如今这个地位,儿子也已十二岁大了,想的便不是什么更进一步,而是踏实稳妥,好好熬到给儿子定一个贤妻,让他出宫开府,做个逍遥亲王。

    所以宫中能多一个许京华这么省事的太子妃,德妃真是求之不得,态度便也格外柔和。

    许京华和她谈得很顺利,但并没有接着就提起皇上要加封两个美人的消息——这毕竟是第一次登门,而且谈得好不等于办得好,还是看看后续再说。

    德妃倒真是想卖许京华和太子一个面子,对他们提的要求几乎没有驳回,甚至有时还给许京华提些细节上的建议。

    如此来往了几次,许京华就真有点喜欢德妃了。

    “那就这么定了,我们算是万事俱备,多谢娘娘。”许京华笑眯眯告辞。

    德妃起身送她:“客气什么?都是为了皇上高兴,这一阵儿的烦心事总算是过去了。”

    李欣兄弟谋逆一案终于了结,主犯李欣李欢等人昨日已斩首示众,他们的父亲和儿子也押送出京、流放西北,除此之外,皇上还把当初赐给李家的宅邸、世袭的爵位都收了回来。

    许京华听刘琰说,这段时日皇上趁机把侍卫司梳理了一遍,撤换了将领,楚询不但伤愈复职,皇上还给他加封了侯爵。

    “是啊,以后就只有喜事了。”许京华压低声音,“听说宫里又要多两个新娘娘呢!”

    德妃面露惊讶:“是吗?那可真是喜事。”

    “嗯,说是等淑妃娘娘生了,借着这个喜气一起加封。”

    德妃一听就知道,皇上这是还要加封淑妃,可是淑妃往上,除了皇后,只有贵妃一个位子……。

    送走许京华,德妃忍不住露出舒心笑容,同亲信道:“那个贱婢总算是把自己作死了。”

    这话说完才一天,外面就有消息传进来,说徐若诚带着二皇子去上清观见了胡氏一面,之后徐若诚宣读旨意,将胡氏贬为宝林,即时迁居安福宫。

    安福宫在九州池北、玄武门以西,是个迁回神都后,从没修缮过的宫殿。

    太后听说此事,也十分诧异,问郭楮:“安福宫能住人吗?怎么也没事先收拾一下?”

    “皇上没提过。不过既是让搬进去,应当还有能住人的宫室,娘娘要是不放心,老奴再去打听打听。”

    太后点点头:“去吧,眼看要冬至了,别闹出什么事来。”

    郭楮去打听了一番,回来禀报说:“后殿能住人,徐公公正看着人封窗子,德妃娘娘也让人送了炭过去,娘娘放心吧。”

    “胡宝林呢?没闹?”太后问。

    “没有,胡宝林在上清观养得心宽体胖,性情也和顺多了。”

    太后笑了笑,让郭楮退下,不再过问。

    许京华却有个小疑问:“皇上为何要让徐公公去办这件事,而不是交给德妃娘娘?”

    “因为皇上心里,德妃只是德妃,这事还轮不到她来管。”

    许京华:“……可皇上不是也把大公主交给德妃娘娘抚养了么?”

    “那是我的主意。我年纪大了,没精神头自己再抚养一个孩子,淑妃怀着身孕,贤妃一向与胡宝林不合,也只有德妃合适。且正因德妃抚养着大公主,她更不适合插手此事,否则养了一场,等大公主大了,听说把自己生母安置在安福宫的是德妃,心里还不生嫌隙?”

    许京华不由感叹:“德妃娘娘也挺难的。”

    太后瞧着她,有些发愁:“你不觉着我也挺难的吗?”

    “啊?”许京华有点懵,“您?”

    太后一点她额头:“我就不知道你这脑子里是怎么转的弯!你给我牢牢记着,皇上就是皇上,就算嫁给了皇上,皇上也不是夫君,他只是君!还有那些嫔妃,甭管什么出身来历,实际也不过就是妾室,你不信出去问问,谁家妾室敢对夫君的决策有异议?哪个又敢跳出来说,‘我替别人养孩子,也挺难的’?”

    许京华从没见过太后这么着急,忙认错:“我说错话了,娘娘别生气。”

    “你不是说错话了,你是从根儿上就想错了!”太后深深叹口气,语重心长道,“你和琰儿少年相识,又性情相投,他不与你端储君的架子,但你切不可因此就忘了他是储君!”

    许京华想辩解,太后却按住她说:“事到如今,我也不瞒你了,你知道那些年我在宫里是怎么过的日子吗?”

    许京华摇摇头。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太后扔下这八个字,自去侍弄花草,让许京华自己琢磨。

    其实太后说的道理,许京华是明白的,无非就是对夫君敬服顺从那一套,但让她自己也那样,她实在做不到。

    不会刘琰也希望她这样吧?那她可不要做什么太子妃了,没劲!

    正这么想着,外面就来人回报,说太子殿下来了,找郡主商议皇上寿宴的事。

    许京华带着一脸烦恼出去,刘琰还没来得及问她怎么了,又有人快步进来回禀:“淑妃娘娘要生了!”

    太后很快穿戴好了出来,吩咐两个小的,“你们留这儿等消息吧,晚膳不用等我。”就匆匆走了。

    “怎么都赶今天了……”许京华喃喃道。

    刘琰也听说了胡贵妃变胡宝林的事,不过他如今不关心父皇后宫里那些人,只问许京华:“你怎么了?为什么事不高兴?”

    许京华没想瞒他,低声把太后对她的教诲说了,“娘娘的意思,就是让我把你供起来,言听计从……”

    刘琰听着这话,实在没忍住,笑了出来。

    “你笑什么?”许京华立即瞪眼,“你是不是也想要我这样?”

    刘琰赶紧摇头:“没有没有,真没有!我只是,只是听你这么说,觉得你好像已经嫁给我了一样……”

    许京华脸瞬间一红:“你想什么呢?说的是以后!”

    刘琰憋住笑,正色道:“以后也不用,咱们是咱们。”他小声和许京华解释,“你以后别在娘娘面前说这些就好了,父皇与各宫妃母的关系,本来也不是咱们小辈能议论的,以前娘娘不管你这个,是没想过你会做太子妃……”

    “好吧,那我以后不说了。”

    刘琰笑着哄她:“其实这也怪不得你,你以前都没见过这些事,又只看见了妃母们在宫里的难处,没看见好处,觉得不公平也是常理。”

    “好处是什么?”

    “好处可多了,第一是家族荣耀,一般得封妃位的,都会荫及父兄,比如淑妃娘娘的父亲原本只是个七品小官,因为淑妃娘娘得宠,如今她父亲已加封富昌伯,实封二百户;德妃娘娘的父亲官居从三品刺史,这次也加了正三品光禄大夫。”

    许京华想起老爹沾太后的光都能封侯,白得一份家业,终于有些明白了。

    “对她们自己来说,淑妃娘娘若不曾进宫,大约只能嫁个小官的儿子,然后二十年媳妇熬成婆……”

    这话从太子殿下口中说出来,实在好笑,许京华忍不住打断他说:“好了好了,我明白了。”

    刘琰却道:“明白了?那我出个题考考你,德妃娘娘为何愿意抚养琼儿?”

    “皇上送去的,不能拒绝啊。”

    刘琰摇摇头:“抚养琼儿,对德妃娘娘也有好处,你想想,是什么好处?”

    “大公主长大后,会感激她的抚育之恩?”

    “不止如此,太后娘娘和父皇,也会念着她这一番辛苦,有所补偿。但前提是,她不能自己叫一声辛苦——实际上也没什么辛苦的,琼儿已经九岁了,父皇早就安排人教她识字,身边又有嬷嬷宫人服侍起居,不过是有病痛时操些心罢了。”

    许京华一边听一边点头,最后自己得出个结论:“这么说,各宫娘娘们也不过是做的皇上的官嘛。怪不得娘娘说只是君,不是夫君呢!”

    刘琰:“……”

    “那我就明白了。”

    刘琰忙一把拉住她的手,强调:“他们是他们,咱们是咱们,不同的。咱们可是两情相悦,真心换真心的。”

    许京华抽回手,斜他一眼:“且走着看吧,万一你变心呢?”

    刘琰举手发誓:“绝不可能!”

    许京华也只是闹他一句,很快就把这事放下,和刘琰谈起皇上寿宴。

    到晚膳时,太后果然没回来,两人一起用过晚膳,刘琰看天时不早,正犹豫要不要走,报喜信的就来了:“淑妃娘娘顺利产下五皇子,母子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