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二百零六章 启猥琐发育,开中兴之局12
    魏郡内黄城距黎阳城仅有百余里。
    以是故,在攻陷黎阳城时,惇哥才会唯恐有溃卒逃出城。
    万幸,在惇哥、仁哥及渊哥3人相继开无双,近乎全歼黎阳城袁军(有1小部分溃卒,是死于愤怒的黎阳士族豪强部曲之手)之后,黎阳城失陷的消息,1时之间并未传出去。
    尤其是在…卫府不遗余力助黎阳城士人、百姓重建家园的情况下。
    袁绍统治河北的基础,固然是士族豪强。但在黎阳城破那1夜,损失最惨重的,恰恰正是黎阳城的士族豪强。
    袁军等于是自毁长城。
    1方面是袁军烧杀抢掠、毁弃家园;1方面却是卫府稳定秩序、重建家园,黎阳城士族豪强如何选择还用多说?
    更何况,卫府代表天子及朝廷,而袁绍在朝廷看来,却是名为大汉大将军、实为不遵从天子号令的1方诸侯。
    所以,黎阳城士族豪强选择归顺天子及朝廷,从道义上讲,乃是追随大义。
    综上所述,在卫府、黎阳县士族豪强双重封锁消息之下,黎阳县隔壁的内黄县,乃至袁绍的治所邺县,根本不知道黎阳县已经改易旗帜、归顺了朝廷,也就是卫府。
    注意:黎阳城,是大河之北的军事重镇、重要支点!
    卫府占据了黎阳城,便代表赵旻这个苟哥可以源源不绝派出援军至河北。
    历史上,曹操之所以在对阵3袁时逐渐占据主动,主要是因为曹操早早便占据了黎阳城这座桥头堡。
    历史上,3袁,也就是袁谭、袁熙、袁尚这3个龟儿子之所以使黎阳城失守,呵呵,完全是因为逄纪、审配,也就是河南、河北两派内讧!
    若非如此,以袁谭身经百战的丰富经验、袁军强大的军事实力、河北雄厚的经济基础,曹操怎么可能在极短时间便攻下黎阳城这1军事重镇?
    蒋校长的惨痛遭遇,在历史上又岂是孤例?
    今岁孙权不也犯了与蒋校长同样的错误?其人手里明明有1大把好牌,却因担心自己被麾下架空、甚至夺权而不敢打。
    言归正传。
    因为赵旻在正确的时机,派出了最合适的将领,打出了恰到好处的战术,所以黎阳城顺利被卫府夺下。
    如此1来…
    周瑜给赵云献上的上策,便有了充分施展的基础及可能。
    荀攸、周瑜2人碰撞出的围攻邺城之计,也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间。
    1言蔽之…
    袁绍要倒大霉!
    要知道,苟哥吃进口中的肉,怎么可能再吐出去?
    黎阳城、内黄城若尽皆被卫府所夺,呵呵,届时直面卫府刀锋的邺城,是否仍能稳如泰山?
    就算袁绍不慌…其人又能活多久?
    而这正是苟哥高明之处。
    若苟哥当真兵临邺城之下,刘表1定会以为,苟哥的目标就是袁绍的河北。
    神特么能想到,苟哥根本不想如历史上的曹操1样强攻邺城,苟哥的真正目标,其实是…
    荆州!
    或者准确来说,是荆州的武陵郡及南郡。
    曹操在历史上的覆辙,苟哥赵旻怎么可能重蹈?
    言归正传。
    因为内黄城距黎阳城仅百余里,因此赵云等人直至用过午饭,方才率军从容出发。
    至近戌时,也就是夜幕降临、内黄城门将要关闭之时,赵云、太史慈、曹纯、夏侯尚、曹真、曹休6将顺利抵达内黄城下。
    周瑜的上策,开始施展。
    赵云身披袁军的制式甲胄、头戴插着鹖翎的兜鍪,在暮色中上前,用1口地道河北话高喝。
    “某乃大将军袁公麾下督将,今有紧急军情需回禀大将军,且慢关闭城门!”
    言罢,赵云取出韩莒子的印绶及信物,递向自己的亲军司马。
    同样换上袁绍制式甲胄的赵云亲军司马,当即催马上前、将印绶及信物呈于内黄县的城门候。
    那城门候眯起眼、就着火把微光仔细端详1番后,便肃然起敬地向远处的赵云行礼。
    “原来是韩将军当面,不知黎阳城有何紧急军情?”
    赵云冷笑起来。
    “如此机秘,岂能告知于你?速速为我打开城门!我须见1见你家令君!”
    所谓令君,当然不是指尚书令,而是指内黄县县令。
    那城门候不疑有他,当即令城门守卒打开城门…
    他们怎么可能知道,黎阳城如今已经从姓袁改成姓赵?
    遑论,韩莒子的印绶、信物…都是得自于原主的正版货。
    如是般,周瑜的上策施展成功。
    赵云不愧是稳到极致的赵云。
    其人见内黄城城门大开,却并未急着冲进去。
    赵云以手中马鞭指向那城门候,趾高气昂道。
    “区区8百石县令,岂能由我去见其人?你且速去!”
    袁绍麾下的督将,是比两千石之职,高出县令两级…
    由此可见,云哥的演技被明显低估。
    那城门候闻言非但不生气,反而对赵云更加毕恭毕敬。
    “请韩将军进城稍候,仆即刻请令君前来。”
    城门候不过两百石小军官,在比两千石将校面前…
    恰如1个下尉见到大校1般。
    其人根本不可能认识韩莒子。
    暮色中,其人只见赵云微微颔首、扬了扬马鞭。
    “速去!”
    言罢,赵云又挥了挥马鞭。
    “随我进城!”
    城门候擦了擦额头冷汗,飞也似地狂奔进城。
    慌乱之中,其人并未发现…
    这个假冒的“韩莒子”,部曲委实有些多,多到无边无沿的那种多!
    守城门的兵卒当然发现了异样,然而…
    自家上司都未表示异议,自己又何必多管闲事?
    官大1级尚且压死人,遑论这“将军”能让自家令君亲自出城来见呢?
    更何况…
    对面那可是数万骑兵!数万披坚执锐、杀气腾腾的精锐骑兵!
    不让他们进城?小命还要不要?
    如是般,赵云、太史慈、曹纯、夏侯尚、曹真、曹休6将非但顺利进城,而且…
    那内黄县县令急匆匆赶来城门这里,难道还能有好果子吃?
    内黄县县令恐怕做梦都想不到,自己是上赶着送人头来的。
    眼见那内黄县县令匆匆而来,赵云也不多话。
    云哥策马上前,1枪便抵住那县令咽喉。
    “传令下去,大开城门!易天子大纛!迎王师进城!”
    小命掌握在云哥手中,这内黄县令哪敢说个“不”字?
    何况其人乃归顺起来丝毫不丢人。
    简言之,内黄城未费1兵1卒,甚至兵不血刃,便被卫府顺利夺下。
    这便是瑜哥为云哥献上的“瞒天过海”加“借尸还魂”之上策。
    不得不说…
    在苟哥赵旻的领导下,就连正直堂皇的云哥,都多多少少变得有些猥琐。
    尽管云哥是为了内黄县的无数生民考虑。
    以是故,云哥在俘虏内黄城守卒、并接管了内黄城城防之后,下的第1道禁令,便是:
    无论何人,无故不得侵犯平民,违令者斩!
    翌日,云哥便召集内黄县的士族豪强至内黄城,为他们讲解“3大纪律8项注意”…咳咳,讲解卫府打土豪分田…
    咳咳,是讲解卫府尊奉天子、1心为民的政策。
    云哥虽非卫府中人,怎奈何其人是苟哥的亲老叔,加之苟哥从无僭越谋逆之心,因此云哥不得不努力给自己大侄子捧场。
    同样出身士族豪强的云哥本就是冀州常山国人,与冀州魏郡同属河北。
    而且云哥在袁绍麾下效力多年,做为士族豪强的1分子,云哥说服内黄县的这些士族豪强,并不算太难。
    至此,顺利夺下黎阳、内黄两大重镇的卫府,终于可以将兵锋指向袁绍的大本营:邺城。
    【作者题外话】:这1章没有太多需要解释的内容。
    3袁多难灭,史书记载众多,云某没必要再赘述。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兴平2年(195),曹操击溃吕布;讨伐吕布盟友张邈。
    其后,受关中李傕朝廷(实际是贾诩献策)策反的臧洪,反叛袁绍。
    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凭借1个区区东武阳(县),臧洪竟抵抗了整整1年、未被攻陷。最后因断粮城破。
    男女78千人相枕而死,莫有离叛。--《魏书7》
    打个县居然打了1年打不下来,还是靠切段粮道把人饿晕的。袁绍军队野战能力低下(颜良、文丑),攻坚能力(东武阳)也如此不堪,实在无可评价。
    建安5年(200)春(文丑死前),刘备叛于徐州,袁绍遣骑兵队辅佐刘备,击溃曹公先锋王忠、刘岱。
    (袁)术死,备杀刺史车胄,引军屯沛。绍遣骑佐之。--《魏书6》
    看文丑之死,可知:下邳城下大败曹军,可能和袁绍的援军真没啥关系,全靠刘备自己努力。
    以袁绍军队的组织力、纪律性、兵将协调程度,恐怕最多是到徐州替刘备壮壮声势,喊两嗓子。
    实在很难指望袁绍的骑兵队能起什么大用。
    回到开篇,“备新将绍兵,未能得其用。”
    曹子孝1语成谶。
    在严重的内耗下,袁绍自己的心腹、子侄都无法发挥军队的威力,凭刘备1个新加盟的外来破落户,又怎可能指挥得动袁绍的骄兵呢?
    真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刘备自己没死就算命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