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一百五十三章 丹阳拜孙策,谯县祭曹魂1
    诸葛亮犹豫片刻后道。
    “主公,天无绝人之路,而今亮尚有1计,或可逆转当前之困局。”
    随后,诸葛亮压低声音,向刘备说出1番话来。
    以刘备城府之深,其人表情犹然变了数变,可见诸葛亮之策有多么出人意料。
    刘备苦思后蹙眉道。
    “孔明,除此之外再无良策否?”
    诸葛亮缓缓摇头。
    “主公,因某等已占江东会稽郡之故,而今已无与孙仲谋结盟之可能;兼且某等阴夺荆州之谋已败,荆州士人对某等已恨之入骨,故而今惟有此1策可行。”
    建安7年的天下形势,与历史上6年后的建安十3年(西历208年)迥异。
    此时大江之北局势已渐趋明朗,惟朝廷(即赵旻的卫府)、袁绍两家争霸;
    原本历史上割据凉州及3辅的马腾、段煨、韩遂、以及杨秋、程银等十余股大小军阀,早已被赵旻或招安、或诛除、或歼灭。
    至于大江之南,因张鲁及刘璋已归顺朝廷、做起了安乐侯爷之故,如今惟余刘表、刘备及孙权3大诸侯并存。
    但因孙策新亡之故,如今江东动荡不安。
    而即便刘表被荆州士人架空,其人也仍然是荆州名义上的主官。
    刘备虽仍是3方中实力最为弱小的大诸侯,但因其人占据交趾4郡之故,实力比赤壁之战时要雄厚百倍。
    有趣之处恰恰在于此。
    历史上,孙刘联盟的基础,1是孙强刘弱,2是刘表已死、而孙刘2人皆对荆州虎视眈眈。
    孙刘联盟之前,鲁肃虽对刘备大献殷勤,还自诩“我(诸葛)子瑜友也”,但从他出使之前的心迹表露,便可以看出孙刘联盟的脆弱可笑。
    时诸葛亮与(刘)备相随,(鲁)肃谓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
    摘自《吴书鲁肃传》
    鲁肃出发前,曾对孙权说“刘表2子不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即指刘备党附刘琦,蔡瑁党附刘琮。
    今(刘)表新亡,2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摘自《吴书鲁肃传》
    对此情况,鲁肃的建议是“观时待变,相机而动”。
    若(刘)备与彼(刘琦)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摘自《吴书鲁肃传》
    在鲁肃看来,如果刘备与刘琦不够融洽,那便“图之”,即率兵进讨。
    可见在曹兵压境的绝境下(西历208年),孙权依然没有放弃对江夏的争夺,甚至曾打算将刘备也1并剿灭。
    这便是政治,也是历史的真相。
    面对包藏祸心的孙权,刘备能够做到全身而退,足以证明其人的能耐如何。
    无论如何,在赤壁之战后,天下便不可避免地走向3分。
    待曹操晚年、欲望野心膨胀、只想着汉魏嬗代之后,天下3分便彻底成为定局。
    孙、刘湘水之盟前,曹操在胜张鲁之后,本有机会攻入益州,趁刘备不在成都时灭蜀,可惜…
    彼时已步入晚年的曹操失去了其人壮年时的进取心。
    反观此时空。
    历史的走向已经被赵旻彻底改变了。
    在经过赵旻1系列提前布局之后,建安7年(西历202年)的大汉,凉州、益州这两州已被赵旻收回并牢牢掌控;
    如今的荆州,名义上虽仍由刘表治理,但赵旻收回荆州不过是1蹴而就之事。
    如此1来,大江之南,除交趾之外哪里还有刘备的发展空间?
    赵旻的所有布局,针对的便是诸葛亮在历史上提出的“隆中对”,这个时空中,诸葛亮虽提前6年提出“隆中对”,但仍比赵旻的布局慢了两年。
    以是故,南方无处立足的刘备,便显得颇为被动。
    占交趾割据终究非刘备所愿。刘备要的,实则也是称王称帝。
    综上所述,在大环境已不允许刘备、孙权2人与赵旻3分天下,甚至可以说刘备已经极难在荆州、扬州立足的情况下,刘备这个折而不挠的枭雄,在咬了咬牙后,最终同意了诸葛亮的策略。
    诸葛亮最终没忍住,其人还是劝了刘备1句。
    “主公,亮观太子太傅非言而无信之人,主公若有朝1日不得不与太子太傅决战,亮望主公慎之又慎,便是于交趾、南洋诸国称王称帝,亦不算负主公平生所愿。”
    这就是诸葛亮与法正的区别。
    这番话,历史上的法正无论如何都不会说出口,而是待事到临头再替刘备做主。
    所以,刘备闻言艴然不悦。
    “孔明之意为,备终究不可得偿所愿乎?孔明当知事在人为也!赵从文可为之事,备终有1日亦可为之!”
    言罢,刘备霍然起身,拂袖而去。
    诸葛亮紧紧蹙起眉头,仰首长叹1声。
    自出山之后,他首次感到深深无力。
    所以说,相比诸葛亮,历史上攻入益州的刘备更喜欢法正。
    而为刘帮主殚精竭虑的法正,也确实没有辜负刘备的欣赏和信重。
    次日正午时分…
    刘晔、马超等卫府1行人,押送关羽、魏延2将顺利赶到了刘备的营寨。
    而此时,马超在句容县击溃的那些残卒,甚至还未赶到此地。
    当然了,被刘晔、徐盛等人笑纳的战舰,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再还回来的。
    刘备心中之怨恚可想而知,但其人仍堆起1脸热情的笑容。
    甚至,为感谢赵旻不杀关羽、魏延之恩,同时也为安慰、劝勉这两名败军之将,刘备还在自己的中军帐设宴款待众人。
    赵旻将这1切看在眼里,心中对刘备颇为称许。
    刘备能在如此乱世立足、且终成就大业,绝非依靠运气。
    刘备必将成为赵旻1统大汉之路上的1大劲敌!
    席间,关羽迫不及待地问赵旻。
    “从文为何如此料事如神?”
    赵旻含笑答道。
    “叔父想必亦知,孙权已下令封锁丹徒至庐江之大江,是以旻甫经庐江、与孙权舅父吴将军攀谈之时,便已遣斥候先行1步至丹阳郡陵阳、泾县、芜湖3县之大江沿岸探查。
    及至9江郡历阳之后,我与斥候会合方知,大江南岸之芜湖段隐见营寨。其时我殚精竭虑之后,方才想通玄德叔父全盘之所谋。
    是故,在历阳县我便遣汉升、仲业2位将军携我书信赶赴9江郡治寿春,请子虞、文向2人出兵相助,最终侥幸破解玄德叔父之计。”
    赵旻这是谦虚之言,其实早在襄阳城之时,赵旻便已猜到刘备1定在庐江、丹阳交界处的芜湖、春谷2县之1。
    是以,赵旻实则只派斥候探查了这两个县。
    言罢,赵旻起身向刘备深施1礼。
    “玄德叔父,伯符兄长乃旻平生知己,其弟既遇险,旻便断无袖手旁观之理,此番旻得罪之处,尚请玄德叔父海涵。”
    原不原谅赵旻,那是刘备之事,赵旻无法左右;
    但向不向刘备道歉,是赵旻能做主之事。
    刘备笑容丝毫未变,当即扶起赵旻,顺势轻轻拍了拍赵旻的手。
    “阿旻不必如此,你我公归公、私还私,阿旻可将云长、文长1路送回,叔父已感激不尽矣。”
    赵旻趁机道。
    “叔父大人不妨再考虑12,旻可为叔父,向天子讨封王爵,叔父可择涿郡为封地。”
    刘备是刘氏宗室,从理论上讲,其人是可以封为国王的。
    注意:两汉的王国与郡同级,相当于后世的省。
    而且涿郡是刘备老家,刘备若封为涿王,无论如何也算是衣锦还乡、足以光宗耀祖。
    然而…
    刘备却微微1笑,摇了摇头。
    “阿旻想当然耳!”
    【作者题外话】:诸葛亮所献之计,后文会有提及。
    以利交者,利尽则散;以势交者,势败则倾。
    赤壁之战(208)是汉末分水岭,奠定了3国的鼎足之势。
    孙刘两家联手之威,让曹操悔恨不已。
    然而…
    孙刘两家貌合神离,只是以利相交罢了!
    赤壁之战虽然同心抗曹,孙刘联盟却各怀鬼胎。
    刘备势弱,自然需要自抬身价、谋求外援;江东势强,却面临着自身的困境——即淮泗人与江东人的矛盾,以及淮泗人的内部冲突。
    虽然鲁肃对刘备大献殷勤,还自诩“我(诸葛)子瑜友也”,但从他出使之前的心迹表露,便可以看出孙刘联盟的脆弱可笑。
    时诸葛亮与(刘)备相随,(鲁)肃谓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吴书鲁肃传》
    鲁肃出发前,曾对孙权说“刘表2子不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即指刘备党附刘琦,蔡瑁党附刘琮。
    今(刘)表新亡,2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吴书鲁肃传》
    对此情况,鲁肃的建议是“观时待变,相机而动”。
    若(刘)备与彼(刘琦)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吴书鲁肃传》
    在鲁肃看来,如果刘备与刘琦不够融洽,那便“图之”,即率兵进讨。
    可见在曹兵压境的绝境下(208),孙权依然没有放弃对江夏的争夺,甚至曾打算将刘备也1并剿灭。
    如果注意到,这段对话发生在鲁肃出使前夕,那么后来诸葛亮游说孙权的话术,分量几何,也便不言而喻。
    客观评价,诸葛亮能平安从东吴返回,殊为不易。
    至于其人本传中的溢美之词,恐怕主要是“扬本国容美,各取其功”的立场倾向。
    所以,罗先生的“舌战群儒”,不过是为了凸显、渲染演义第2男主诸葛亮的风采罢了。
    诸葛亮对江东之行的凶险,可谓记忆犹新;
    刘备后来亲自前往江东时,便遭到诸葛亮的极力劝阻。
    刘备返回后,亦对左右慨叹“孙权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可见孙刘联盟,纯系时势所迫而已。
    (刘)备还,谓左右曰:“孙车骑长上短下,其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乃昼夜兼行。--乐资《山阳公载记》
    说到孙刘湘水之盟,便不能不提到曹操讨伐汉中。
    建安2十年(215)曹操征伐汉中,张鲁战败出降。
    彼时(215)的刘备不在川中,而在荆州,正准备与孙权鏖战。
    因为张鲁突然倒台,刘备不得不忍痛割让长沙、桂阳、江夏3郡,与孙权讲和,回援蜀中。
    这便是湘水之盟的前因后果。
    对孙权而言,得到荆南3郡之后,实力大大增强。随着刘备放弃桂阳(接壤交州苍梧),也彻底宣告退出对交州地区的争夺。
    有鉴于此,孙权在与刘备讲和之后,立即发动了合肥之战。
    呵呵,历史是不是很有趣?
    曹操只是攻汉中而已,却牵1发而动全身,引起了建安2十年的风起云涌。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