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一百五十二章 公孙度来信,刘玄德认怂终
    落坐之后,比赵旻、周瑜、诸葛亮3人都矮不少的刘备(刘备高7尺5寸,亦即1米72,诸葛亮1米84、周瑜1米8左右,最高的赵旻有1米89),终于与3人视线齐平。
    “叔父有1事不明,还望阿旻不吝赐教。”
    赵旻笑着向刘备作揖。
    “不知叔父欲问荆州之事,亦或欲问江东之事?”
    刘备笑得更加灿烂。
    “2者皆有,还望阿旻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周瑜、诸葛亮2人,同样对此两件事颇为好奇。
    赵旻却对此两件事避而不答。
    “叔父勿急,至迟明日,云长叔父便应至此,届时旻必为2位叔父11解答。”
    刘备叹了口气。
    “阿旻何必对我如此苦苦相逼?”
    赵旻笑着行礼。
    “叔父何不投效朝廷、与旻1同信大义于天下?”
    赵旻只是说说而已,此事当然不可能。
    折而不挠、终不为下的刘备创业创了大半辈子,又岂会如此轻易放弃?
    刘备若放弃,也就不是刘备了。
    是以,刘备笑着摇头。
    “阿旻有所不知,备心怀大志、不愿投入任何人麾下也。”
    赵旻心中1动。
    “叔父何不效仿旻之先祖、前汉之南越王?”
    西汉南越王赵佗,确实是常山国赵氏的老祖宗。赵佗祖坟犹在常山国真定县。
    所以说,这是赵旻主动释放出的善意。
    刘备呵呵1笑,避而不答。
    “人各有志,阿旻何必强求乎?”
    刘备拒绝了赵旻的善意。
    其人终究还是不死心。
    至此,赵旻完全确定,他与刘备之间,将来必有1战。
    但赵旻还是没有放弃最后的尝试和努力,其人复又看向诸葛亮。
    “孔明先生以为,当今天下大势如何?”
    赵旻知道,似诸葛亮这种智者,即便其人与自己立场不同,也会尽量以公允客观的态度阐明天下形势。
    果然…
    诸葛亮思忖片刻后道:“主公,太子太傅言之有理,经历十余年战乱之苦,人心思定,故天下早晚将归于1统。”
    见刘备笑容有所收敛,诸葛亮复又道。
    “然则,今北方未定,孙仲谋又德不配位,故主公仍有望趁北方战乱之时,统大江以南。”
    赵旻呵呵1笑。
    “孔明先生莫非当真以为,孙仲谋乃无能之辈乎?况且,以交趾、桂阳郡这等贫瘠之地,又如何可保障玄德公南征北战?
    再者,待我于西域重设都护府之后,孔明先生以为,袁绍于我又有何惧?
    最后,我奉主上、扶汉室、1统山河之心,而今世人皆知。孔明先生以为,我若以顺讨逆,天下何人可与我为敌?”
    诸葛亮默然不语。
    尊天子、扶汉室的赵旻,与历史上那个代汉之心昭然若揭的曹操截然不同。
    所以,历史上曾舌战群儒、辩才无碍的诸葛亮,1时竟找不出可辩驳赵旻之处。
    诸葛亮总不能说,汉室已衰微、我等应取而代之吧?
    那不就成了曹操了吗?
    尊奉天子、手握大义、而且无称帝之心的赵旻,牢牢占据着道德制高点。
    赵旻乘胜追击。
    其人向刘备抱拳道。
    “叔父不妨再细细思量1番:交趾之南,尚有南洋数十国,彼处特产珍珠、砗磲、珊瑚、香料,水稻1年可3熟。
    叔父若愿教化彼南洋诸国、并治理彼处,旻必无条件支持并援助叔父。
    至于荆州之事…叔父当知,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荆州人心向背,叔父至此仍故作不知乎?”
    赵旻这是在劝刘备知难而退。
    而且赵旻同样为刘备指出1条出路:
    你刘备不就是想当皇帝吗?交趾、南洋诸国(实际上就是东南亚)你随便折腾。
    汉末的东南亚是妥妥的化外之地,猴子的数量比人要多得多。
    所以刘备不可能答应赵旻的这个条件。
    刘备的性格是:但凡有1线希望,其人便绝不轻言放弃。
    何况刘备的能力,其实并不比曹操逊色太多。
    曹操只是因为挟天子而更容易招揽士人。
    于是刘备同样呵呵1笑。
    “阿旻,此事暂且揭过不提。你我既皆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则我实不愿与你为敌。待云长至此,我便即刻经豫章返还桂阳郡。
    此天下乃大汉之天下、刘氏之天下,我盼阿旻谨记此点,万不可起不轨之心。”
    刘备话虽说得冠冕堂皇,但其人也委婉表达出了自己的意思:
    老子决不会轻易放弃,赵旻你且给老子等着!
    赵旻心中冷笑:
    老子给你刘备提出1个最佳建议,你却罔顾老子1片好意!你也须谨记,天下大势之所趋1定是大1统!
    嘿嘿,刘备你也给老子等着!将来有你哭的时候!
    心中虽作是念,苟哥口中却仍谦卑道。
    “叔父之言,小侄定铭记于心。”
    见刘备、赵旻2人谈罢正事,始终蹙眉不语的诸葛亮方才向赵旻作揖。
    “太子太傅可否告知亮,关于荆州之事详情?”
    赵旻微微1笑,开始习惯成自然地忽悠。
    “此事实为荆州士人所察觉也,待察觉此事之后,蔡德珪便第1时间寄信告知我,是以我火速赶赴襄阳城,及时破解2位之所谋。
    孔明先生既流寓于襄阳城,便应知荆州士人之心。彼辈素来推崇保境自守,是故荆州士人必将重新回归朝廷。
    荆州既已不可得,孔明先生又焉可据益州以自守?何况益州而今亦已百废俱兴乎?还望先生多多思量,勿要误人误己。”
    赵旻忽悠归忽悠,却并非危言耸听。
    因为为了尽可能避免天下3分,赵旻已经提前堵死了刘备发展的路。
    刘备如今已无望得荆州,益州更加不可能。
    刘备若想继续创业,如今惟有尽快占据江东1途。
    然而…
    孙权会眼睁睁看着刘备占据其人的江东?
    赵旻会对刘备入侵江东坐视不理?
    至此,诸葛亮去年所献之“隆中对”,除占交趾之外,已经全面作废。
    别看刘备如今占据交趾、荆州桂阳郡及扬州豫章、会稽2郡,但可以预见:
    1旦赵旻攻灭袁绍,则大江之南很快便将无刘备、甚至无孙权任何立足之地。
    诸葛亮紧紧蹙起眉头。
    其人显然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诸葛亮在水镜先生门下苦学之时,犹认为荆州、益州确需1强力明主保境安民,待其人出山之后才发现…
    荆州、益州确实需要强力明主不假,但这人是赵旻。
    那么问题来了:
    在诸葛亮的策略之中,荆州、益州地位非同1般。甚至凉州的陇右地区,战略意义也非比寻常。
    可问题是…
    不按套路出牌的赵旻,偏偏将这几个地区经营得如钢板1般牢不可破。
    诸葛亮心中之憋屈,可想而知。
    最要命的是,孙策还恰好在这时候故去…
    否则诸葛亮若联合孙策,亦大有可能夺下荆州。
    那么刘备便有望夺下益州至少1两个郡。
    可惜了。
    诸葛亮在心中长叹1声后,1时之间也没有更好的策略,只好暂且向赵旻作揖。
    “亮谨受教。”
    赵旻既然已把话说到,便不再多留。
    待3人走出刘备营寨、并走远之后,周瑜突然冷笑起来。
    “诸葛孔明不外如是也。”
    赵旻知道瑜哥是什么意思,于是微笑摇头。
    “此非孔明之过,实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耳!”
    说着,赵旻指了指自己的部曲。
    “公瑾兄长,你我先扎营再说。明日关云长必至此!”
    周瑜抚须道:“此番吴侯可化险为夷,皆主公之功也!”
    刘备中军帐内。
    诸葛亮沉思良久后向刘备作揖道。
    “主公,太子太傅所言极是。”
    刘备摩挲着颌下微须。
    “孔明莫非再无其他良策?”
    【作者题外话】:赵旻其实1点儿都不想跟刘备打仗…
    盖因关张2人加诸葛亮,这威力非同凡响。
    更何况,刘备能力其实1点儿也不差。
    打起仗来刘备谁都不虚,建安7年(西历202年)时,刘备险些就打到昆阳,昆阳就在许县隔壁啊!
    所以,刘备只是欠缺了不少运气。
    陈寿之所以说刘备比曹操差…
    试问诸君:设身处地去想,咱若处在陈寿那个位置,可敢说“先主实不在太祖之下”乎?
    生命诚可贵,要且行且珍惜!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典略》的记载也和《吴书9吕蒙传》互为补充。
    即关羽收于禁降卒,人众乏粮,擅自袭击东吴辎重。
    孙权闻讯,遣吕蒙在前,自统大军殿后。
    羽尽禽禁等,人马数万,讬以粮乏,擅取湘关米。权闻之,遂行,先遣蒙在前。--《吴书9吕蒙传》
    这也能解释,为何吕蒙先遣队“白衣渡江”时,进展如此顺利。
    除了“客商形象”的迷惑,更主要的是在荆州方面看来,东吴军队实际是“助攻樊城”的友军,且由孙权亲自率领。
    只不过糜芳、士仁(演义中的傅士仁)、潘濬等人万万想不到,孙权的东吴先遣队,根本是“假道伐虢,意在荆州”。
    这也能侧面解释为何身经百战的糜芳、士仁,见吕蒙兵临城下,行止失措,最终稽首归降。
    除了荆州将领与关羽不睦之外,缺乏对境内吴军的防备,也是重要诱因。
    注意:潘濬、糜芳、士仁、郝普按记载与羽皆不睦,文多不载。
    另外多说1句:
    关羽被徐晃击溃时,率残军返回南郡,最初是组织了反击战的。
    此从“权遣将逆击羽”即可窥见。
    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蜀书6关羽传》
    但因荆州将士家属被虏,故兵无战心,1溃千里,即孟达所谓“荆人变节,百不存1”。
    荆州覆败,大臣失节,百无1还。--《孟子度与刘备书》引自《魏略》
    注意:孟达当时随刘封在上庸,遭6逊偏师袭击,路绝不得至。
    小学生们1定注意这1点!
    建安2十4年的荆州之变,除《3国志》诸将列传的明线之外,暗线如上所述。
    荆州事变,明线是武力争夺,暗线则围绕“南郡归属”。
    曹刘孙3家均对此大作文章。
    刘备自领汉中王,却将荆州3郡排除在封国之外;以此麻痹孙权,以为敷衍。
    曹操为避“3互法”而欲擢权爵位;
    而蒋济与司马懿口中的“江南之地”又隐约指向了“同在长江之南”的荆州3郡,以此相诱。
    关羽在前线等待“东吴援兵”助攻樊城,等来的却是吕蒙的“白衣死士”背刺。
    最终江陵、公安失守,羽复为徐晃所破,星散流离,1败涂地。
    盖世英雄,最终身首异处,令后人不由扼腕叹息!
    英雄就算再了得,也难逃小人之手!
    恨哉!
    恨哉!
    恨哉!
    在3家主君“权力博弈”的大背景下,糜芳、士仁、潘濬、刘封、孟达诸人的攻守进退,相较之下,反倒显得无足轻重了。
    因为相比明面上的刀光剑影,阴影中的权谋诈术,才是杀人不见血的利刃。
    3国历史,既有浩荡英雄气,也有阴险小人心。
    而这,或许才是1阴1阳之谓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