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一百四十六章 公孙度来信,刘玄德认怂4
    赵旻先向太史慈还礼后,复又向周瑜抱拳。
    “兄长,弟以为,我等当混淆张翼德视听,宜先向东而行,待脱离张翼德视线之后再折向西行,不知兄长以为如何?”
    周瑜先是颔首称善,旋即蹙眉道。
    “只不知从文欲率兵马几何?”
    赵旻不假思索道。
    “此番我等赴丹阳芜湖之后,便应尽速赶赴许都,故我欲尽遣兵马随行。”
    说着,赵旻看向太史慈。
    “子义兄长亦应早作准备、尽速与我2人会合方可!”
    太史慈呵呵1笑。
    “此事但凭从文安排!”
    赵旻笑着颔首后,最后看向仍处于震惊之中的赵贲。
    “阿贲,你且随我同行,待刘玄德接旨承诺退兵之后,你须尽速赶赴此地,与子义将军1同赶往丹徒城。”
    赵贲忙不迭躬身抱拳。
    “少君放心,仆必快马加鞭,然则,若子义将军处有急事又当如何?”
    赵旻只恨这时代没有无线电,让他发不成电报。
    赵旻略作思忖之后道。
    “阿贲,你唤阿旭前来!”
    在这不可能有无线电的时代,赵旻也只能靠跑腿来传递情报。
    赵旭实则就守在门外,闻得赵旻此言,赵旭当即站到门前、躬身抱拳。
    “少君有何吩咐?”
    赵旻朗声道:“阿旭,你速速遣斥候…不!你亲自赶赴会稽郡山阴城,唤回陈府君等人,在钱唐城等候我军令。”
    赵旭再次抱拳。
    “诺!”
    刘备既然不在山阴城,陈登、陈矫等人苦等也无用,不如干脆赶到钱唐城,他们在此地,至少还能帮太史慈拿拿主意。
    至于目前尚在丹徒城的太史慈之子太史享(演义中名为太史亨,实则为太史享字元复),赵旻根本就不担心。
    以孙权之聪慧,其人怎么可能为难太史慈、周瑜2人?
    安排妥当1切之后,赵旻看向周瑜。
    “公瑾兄长,事不宜迟,你我应速速启程!”
    周瑜作揖道:“从文,请!”
    说走就走,周瑜是真干脆!
    太史慈、赵旻、赵旭和赵贲其人忍不住莞尔1笑。
    事关自己老家之安危,周瑜肯定比赵旻着急。
    赵旻笑着向太史慈抱拳。
    “有劳子义兄长守城。”
    太史慈同样笑呵呵抱拳还礼。
    “此地有某坐镇,张翼德不敢造次,从文但去无妨。”
    赵旻点齐兵马、与周瑜2人兜圈子避开张飞等事…在此皆不再赘述。
    总之,经过1番周折之后,2人绕道成功、折向西行。
    疾驰之中,周瑜终于忍不住问赵旻。
    “从文焉知刘玄德在芜湖?”
    赵旻笑道:“公瑾兄长,弟仅为猜测耳,弟实不知刘备而今究竟在何处。”
    苟哥1如既往地苟。
    所以周瑜哑然失笑,换了种方式问赵旻。
    “也罢,从文为何猜测刘玄德在芜湖?”
    赵旻这才作答。
    “7月初弟尚在大散关之时,便曾遣斥候向刘备修书求和。
    其后弟至襄阳破解刘备奸计之后正欲启程,恰好在沔水之畔重逢为刘备传书之斥候。
    斥候称刘备彼时正在柴桑调兵遣将,其人彼时收到书信后未作任何表态,仅令斥候速速离去。”
    周瑜轻笑1声。
    “彼时刘玄德正志得意满,又岂肯轻易退兵?”
    赵旻笑着颔首。
    “正是如此。以是故,弟料定刘备必不愿轻易放弃此次行动,而孙权既已封锁庐江郡至丹阳郡之江面,则刘备惟有6路1途耳,弟苦思之后,猜测刘备应在芜湖。”
    周瑜略略思考后又提出新的疑问。
    “然则…从文可有把握劝刘玄德退兵?”
    赵旻失笑。
    “兄长有所不知,非弟劝刘备退兵,实是刘备不得不退兵也。
    如无意外,甘兴霸、荀公达不日将至江夏下雉,此外,关云长亦将危矣。若刘玄德再不退兵,嘿嘿,休要说庐江郡,便是会稽郡亦将得而复失!
    兄长莫非以为,弟仅是虚言恫吓刘备不成?似刘备这等枭雄,若非大军压境,其人必不肯轻易罢休。”
    周瑜犹有些不放心。
    “从文,甘兴霸此君如何?此外,从文何时组建水师?为何瑜竟对此1无所知?”
    赵旻心中暗暗叹息:
    自从孙策死后,周瑜便始终有些消沉。
    否则其人焉能不知大江上游的荆州发生何事?
    赵旻暗叹之后,将甘宁之勇,及去岁江南之乱时马超及甘宁等人斩刘虎、夺刘表江汉水师战舰兵卒之事,向周瑜简要解释了1番。
    简言之,赵旻不但狠狠白嫖了刘表的数艘斗舰及千艘巨型艨艟,而且不费吹灰之力便成功组建了1支经验丰富的水师。
    有这支水师,赵旻足以纵横大江,甚至可以短途出海。
    周瑜听得惊愕不已。
    “从文,如此说来,你布局竟如此深远?”
    周瑜误会了赵旻。
    赵旻其实根本没有这个想法,1切皆起因于刘虎因吃了败仗后迁怒马超。
    马超又岂是如此好惹的?
    1念及此,赵旻不由想起马超。
    其人心道:也不知小马哥如今是否已找到刘备的伏兵。
    若刘备当真在句容留下后手,则其人必在芜湖无疑!
    小马哥…
    小马哥此刻颇有些郁闷。
    天可怜见,他与刘晔已经在句容县整整搜寻了两天,却始终1无所获。
    小马哥第1万次抱怨起来。
    “子扬先生,俺已循水流寻敌踪整整两日,为何仍不见敌军?”
    刘晔赔着笑作揖。
    “孟起不妨试想,若换成你设伏,是否如此轻易便可为敌军察觉?”
    小马哥昂然道:“子扬先生,这还用废话?自然不会!”
    刘晔再次作揖。
    小马哥叹了口气后又咬了咬牙。
    “如此看来,敌军主将必非凡俗之辈!”
    刘晔笑道:“晔曾闻主公言,刘玄德麾下除关张2位万人敌之外,尚有魏文长、陈叔至两员虎将亦颇为了得。孟起以为,此2人可堪与你匹敌?”
    小马哥这暴脾气…
    其人咬牙切齿道:“子扬先生休要小觑于俺!莫说此2人,便是关云长、张翼德2人亲至,俺亦丝毫不惧!”
    言罢,小马哥暴喝1声,震得刘晔鼓膜生疼。
    “众儿郎休要沮丧,大敌便在左近,你等打起精神,勿要为南人小觑!”
    小马哥所率之兵卒,皆为其人的凉州部曲,其人在这些兵卒中威望极高。
    是以1众兵卒闻得主将此言,登时轰然应诺。
    “少君放心!无论敌军如何强,俺等皆1击而破之!”
    这轰然应诺之音声震4野,刘晔干脆捂住了耳朵。
    其人心中美滋滋:
    如此1来,非但孟起军心可用,更兼…敌军若在左近,必将为孟起打草惊蛇!
    正所谓近朱者赤,有所谓教学相长,刘晔与荀攸在经常探讨兵法之后,战术水平已大有进步;
    荀攸的战略水平也因此有了1定提升…尽管荀攸的战略能力还远不及刘晔。
    而接下来发生之事证明…
    刘晔这个战术使用得简直不要太到位!
    因为…
    就在这声震4野之音落下后不久,始终仔细探查着4周的马超,便敏锐地察觉到了数名疑似斥候之人…
    在这人烟罕至的荒郊野外,骤然出现几个人影,而且在缺马的江东之地骑着马…
    那不是斥候还能是什么人?
    小马哥虎吼1声。
    “众儿郎!有敌军!随俺冲!”
    小马哥这超高分贝的大嗓门儿…连战鼓及令旗都省了。
    其人不愧为天生的战将。
    此外,骑兵还有1桩天生的优势:
    机动性极强!
    是以,那几名远远出现的斥候尚未来得及探查,甚至还没有反应过来,马超已率军如风1般疾驰而来。
    在情急之下,这几名斥候犯了致命错误。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昭烈甘皇后,大抵出自魏武赐婚。
    甘氏是刘备侧室,刘禅生母。
    其人死后被追尊为“皇思夫人”和“昭烈皇后”。
    甘氏记载极少,最值得注意之处、是甘氏与曹操同乡。
    2人同出沛国。甘氏是沛国沛县人,曹操是沛国谯县人。
    先主甘皇后,沛人也。先主临豫州,住小沛,纳以为妾。--《蜀书4后妃传》
    以“先主临豫州”纳甘氏为妾的背景,可知彼时当在兴平元年(194)至建安4年(199)。
    如考虑到后主生于建安十2年(207),彼时刘备4十6岁。可知甘氏在荆州客居7年后,依然未过育龄。
    随先主於荆州,产后主。--《蜀书4后妃传》
    后主卒年6十有4,看《蜀书3》记载,罕有疾病。可知生母绝非“迫近生育上限”的高龄产妇,而是“正当其时”的青年妇女。
    现代女性绝经期大约在4十5岁上下,战乱频仍且医疗卫生落后的3国汉季,女性育龄恐怕会结束得更早。
    由此,甘夫人嫁给刘备的时间绝不会是在兴平前后,而是在建安之后。
    甘皇后本传仅有140字…
    我的天呐!
    他是后主生母耶!
    这比“因罪伏诛”的文昭甄皇后(280字)还简略。
    作为蜀后主生母的传记,未免吝啬得令人疑惑。
    于是云某大胆推测,甘氏实际是刘备降曹后(198),在备“数丧嫡室”的大背景下,被曹操“赐婚”的女眷。
    彼时曹刘1家,刘备以万余部曲归降,被曹氏表为汉廷左将军,冠绝诸将,无出其右。
    (曹公)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蜀书2先主传》
    左将军乃是8重号中仅次于大将军袁绍、骠骑将军空缺、车骑将军曹操之下的显耀将军号。
    而甘氏作为曹操同乡,正是联姻笼络的绝佳工具。
    注意:云某绝非物化、歧视女性…云某也不敢呐!云某仅针对3国汉季的特殊环境,就事论事耳!
    这也能解释,为何甘氏随刘备南奔荆州,在十年后(207)依然能生育刘禅。
    可推测其与备成婚时间相当晚,甚至很可能就在建安4年(199)。
    是年,曹刘合兵破斩吕布,而备随曹公入许。
    这也能解释为何甘皇后本传“简略至极”。确有“不得不隐晦”的理由。
    再来看糜夫人。
    糜夫人青年早逝,1无所出,故无传。
    糜氏是东海豪族糜竺之妹。竺与备深相交结,是迎备牧徐州的佐命元勋。
    糜氏嫁备,当在建安元年(196)。是年刘备与袁术战于石亭,而下邳为吕布劫夺。备亡失妻子,糜竺借机献妹,复以金银财货提振士气。
    先主转军广陵海西,竺於是进妹於先主为夫人,奴客2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时困匮,赖此复振。--《蜀书8糜竺传》
    考虑彼时(196)备在下邳的家小已经沦陷,故糜夫人成婚时,地位无疑是“续弦正室”。
    可怪之处就在此。
    糜夫人无传,甚至在后妃传中都不见提及。仅在《糜竺传》中1笔带过。《3国志》中竟仅见1次。
    可能性有2。
    其1是糜芳叛逃东吴,故糜夫人受累无载;
    其2是糜夫人未及生育便早亡,故无可记载。
    竺见待甚隆,甚至被慰以“兄弟罪不相及”,因此夫人并非被糜芳连累而失载。
    芳为南郡太守,与关羽共事,而私好携2,叛迎孙权,羽因覆败。竺面缚请罪,先主慰谕以兄弟罪不相及,崇待如初。--《蜀书8糜竺传》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