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九十七章 西域诸国贺,东土多方和1
    赵旻原以为,自己这老丈人会满口答应并大力支持此事。
    因为蜀锦确实具备成为这时代的大额优质货币的几乎全部条件。
    首先,蜀锦工艺颇为复杂、工序也极繁琐,在这科技落后、赵旻又没有寄生任何科技系统的时代,蜀锦产能天然受到限制…
    所以赵旻暂时做不到短期内大量增发货币,这就避免了通胀的可能;
    其次,蜀锦的价值比绢高出6倍有余,可节省商贾大量运力,使商贾可运载更多货物返程,压缩了商贾大量货运成本;
    最后,蜀锦本身也是优质商品,又易于存储,且保值率极高、广受市场欢迎,根本不怕积压库存。
    综上,赵旻以蜀锦做为国际通用货币,是共赢之举。
    但出乎赵旻意料的是,阿不满金居然蹙起眉头提出质疑。
    “然则…从文,如此1来,西域诸国皆将受制于大汉。如若大汉停止供应蜀锦,西域诸国岂非将生乱乎?”
    赵旻对老丈人肃然起敬。
    蜀锦,顾名思义,乃益州特产,别的国家无法复制。
    能想到这1点,阿不满金绝对不简单!
    在这个时代,1般人根本想不到这1层,何况是乌孙国这种文化、经济远远落后,甚至可以称之为略显野蛮的国家。
    赵旻正色道:“丈人多虑也,将来若西域货殖发达,我大汉便绝无可能停止供应蜀锦,此乃两败俱伤、1损俱损之举也!”
    赵旻这番话没说全:
    如果有某国不听话,赵旻只要宣布严禁各国与该国通商,那个国家便将遭受重创。
    赵旻的做法,实际上是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羁縻之策有机结合,从而有效加强大汉对西域的掌控力和统治力。
    赵旻这经过深思熟虑的策略,隐含着多层深意、凝聚着无数代英才的智慧结晶,又岂是这时代的土著能看透的?
    阿不满金当然也不可能看透赵旻的全盘策略,所以其人思忖片刻后颔首。
    “无论如何,从文,俺定鼎力相助!”
    赵旻笑着抱拳。
    “丈人,西域都护府重建大典之时,其旁之互市亦将开市,丈人不妨遣商贾同行,小婿届时必有厚报。”
    不言而喻,爱屋及乌的赵旻,是在以权谋私…他提前透露重要信息来便宜老丈人。
    于是阿不满金闷声发大财。
    “从文放心,俺必绝口不提此事。”
    1老1小两个狐狸,心照不宣地默契1笑。
    同1时间,依嘉娜丽母女也在寝宫中窃窃私语。
    依嘉娜丽这个心思单纯的傻姑娘羞红着俏脸,将自己与情郎的闺中密事悉数告诉了自己的母亲…
    其母的可想而知。
    那3十出头的美少妇听得瞠目结舌。
    啊这…
    汉人的年轻男子都这么会玩?
    依嘉娜丽那年轻貌美的母亲,突然很想问问女儿当时感觉如何…
    但她终究不是她那没脸没皮的女婿,这种话她问不出口。
    然则…
    她的傻女儿主动说了出来。
    “阿母有所不知,那滋味儿难以言说…女儿只觉仿佛置身云端1般,轻飘飘甚是酥麻、又好舒爽…”
    赵旻的丈母娘却只想捂住耳朵。
    泥奏凯!这种感觉我不听我不听!
    见女儿来了谈兴,准备详细描述自己当时的感受…
    依嘉娜丽的母亲干咳1声。
    “女儿,妾知你与从文恩爱便足矣,从文乃极难得之佳婿,女儿务必珍惜!”
    依嘉娜丽红着脸颔首。
    “是,阿母。从文待妾甚好,妾甚感知足,只是…只是…”
    其母登时大感好奇。
    “女儿有话不妨明言。”
    依嘉娜丽幽幽1叹。
    “阿母,从文亦颇宠爱卞夫人,且妾闻卞夫人言,从文在许都尚有数名妻妾,妾…妾心甚苦…”
    这就是万恶的旧社会。
    即便是如此优秀的妹子,也难免会吃醋。
    赵旻的丈母娘“噗嗤”1声娇笑了起来。
    “傻女儿,乌孙国男儿尚且妻妾成群,遑论从文这等大汉好男儿?从文既如此宠爱你,你复何求?
    女儿你且附耳过来,阿母教你如何留住从文之心。”
    依嘉娜丽乖巧地将螓首凑到其母身畔,母女2人压低声音私语。
    只见依嘉娜丽俏脸愈发红艳…
    “阿母,如此当真可行?”
    其母得意1笑。
    “傻女儿,你阿父亦妻妾众多,为何你阿父独宠阿母?”
    依嘉娜丽羞红着脸,张开贝齿轻轻咬着如葱玉指,若有所思…
    万幸苟哥并不在此,否则…
    若苟哥看到妹子这副纯欲之态,1定会来个饿虎扑食。
    是夜…
    夫妇2人闭紧房门后,1同进入浴桶沐浴…
    然后…
    苟哥惊喜地发现,今晚的妹子似乎格外乖巧可人,甚至有意奉迎。
    苟哥不管372十1,先与妹子解锁了新玩法,又在床上与妹子解锁了新姿势…
    总之,夫妇2人在今晚攀上了2人从未到达过的新巅峰…妹子也因此,比先前更加娇羞万分。
    1个多时辰后,妹子1声长长的尖叫后,瘫软在情郎怀中,害羞地将螓首埋了起来。
    苟哥轻抚着妹子宛若凝脂的雪肤,柔声道。
    “宝宝,你今后若仍如此,我必独宠你1人。”
    妹子此刻羞不可抑,没有再吭声。
    然而妹子那点儿小心机,哪里瞒得过苟哥?
    苟哥与妹子很是温存1番后,方才相拥而眠。
    其后数日,依嘉娜丽白天享受着与父母相处的幸福时光、晚上则享受着与爱郎共赴巫山云雨的激情时刻,日子过得好不惬意而又滋润。
    而苟哥白天与夏侯渊、徐庶等人同行,4处实地考察并指导屯田、建设,及煤铁开采冶炼情况,晚上则与妹子共度春宵,日子同样过得充实而又美满。
    与此同时,阿不满金也并未闲着。
    其人不停派遣使臣送出国书,邀请西域诸国国主与其人同赴西域都护府,参加西域都护府重设之大典。
    1言蔽之,赵旻带妹子回门这十日,其人与乌孙国上下皆过得忙碌而充实。
    虽然众人都清楚,无论苟哥在乌孙国待多久都很有必要,但大汉东土…也就是国内毕竟动荡不安,是以…
    待阿不满金将国书悉数送出,而且班归也匆匆从大宛国返回、赶到乌孙王城赤谷城时,赵旻便不得不带着微微有些胖了的依嘉娜丽,赶回西域都护府。
    如今已是6月初,正是盛夏时节。
    乌孙国晨、夕仍微有些凉,但正午时气温也已达到至少32摄氏度。
    卫府铁骑为乌孙人种植的青稞及苜蓿,正在茁壮成长,同样碧绿的草原、农田相映成趣。
    赵旻极目远望,入目所及皆是接天草禾无穷碧。
    但赵旻清楚,在极远处,裸露在外、浅埋于地表的风化褐煤煤矿处,有他为乌孙人兴建的腐植酸肥工坊、煤球工坊;
    北边的天山山麓处,还有1处处做了加固支护处理的铁矿矿井隧道,以及就近兴建、环保措施到位的冶铁工坊。
    换言之,乌孙人今年冬天越冬无忧,而且将来繁荣可期。
    当然了,这些工坊的产出虽优先供给乌孙国,但这些工坊皆由卫府实际控制。
    而且很快也会有大批大汉匠人,在卫府组织之下流入、并参与建设乌孙国。
    1言蔽之…
    在距许都1万余里开外,赵旻在乌孙国,实际上建立了大汉的1处殖民地。
    尽管在名义上,赵旻称之为宗主国不求回报、友好援建附属国。
    换言之,赵旻虽然即将离开乌孙国、甚至即将离开西域,但其人针对西域所做的部署、及攻略,才刚刚开始。
    赵旻已经下定决心:
    待平定袁绍这个大敌、暂时压制住刘备和孙权,便尽快再赴西域,兵发葱岭、康居!
    【作者题外话】:这是赵旻发起的“货币战争”。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从《蜀书》、《晋书》的相关记载看,谯周及其宗族并未因为劝降刘禅而获得太多物质利益,且谯周本人多次拒绝封赏,其子孙甚至主动隐逸,乃至终身不仕。从这1点看,谯周的劝降初衷,盖无甚私心。
    刘禅归降后,谯周受封为城阳亭侯,入洛后多次“自陈无功而封,求还爵土”,但未获应允。
    按《蜀书》,谯周长子谯熙、次子谯贤履历不明,未详是否出仕,《晋书》中亦无谯周子孙的仕宦记载。其3子谯同“以忠笃质素为行,举孝廉”,之后“召不就”,拒绝晋室的征辟。
    (谯)周3子,熙、贤、同。少子同颇好周业,亦以忠笃质素为行,举孝廉,除锡令、东宫洗马,召不就。--《蜀书谯周传》
    谯周之孙谯秀,“不交于世,知天下将乱,预绝人事,虽内外宗亲,不与相见”。李雄据蜀,谯秀“不应”征辟;桓温入蜀,谯秀隐逸如故,因此入选《晋书隐逸传》。
    虽然巴西谯氏在蜀为大族,东晋时有谯纵在蜀地建立西蜀政权,但按谯周及其直系子孙“隐遁不仕”的行迹,至少可以确定谯周对功名利禄并无太多向往。
    司马昭在世时,谯周曾借故滞留汉中,不肯赴洛阳朝觐,这大约是因为彼时谯周对刘禅心存愧疚,无颜相见。
    (司马昭)又下书辟(谯)周,周发至汉中,困疾不进。--《蜀书谯周传》
    注意:按《谯周传》,邓艾兵临城下时,谯周曾劝说刘禅归降,断言魏朝必定“裂土以封”;
    但实际情况却是司马氏食言,刘禅被迫入洛为质。
    这里其实涉及到钟会、姜维反于成都造成的历史嫌隙,非谯周所能逆料。
    谯周进京时,已在西晋代魏之后(266),时年逼近7旬。
    西晋初年,议郎段灼曾为邓艾鸣冤,称“7十老公,反欲何求”。
    按谋反之利,百倍于归降之利(钟会弃司徒之职,叛于蜀地即为明证),既然年逾7旬的邓艾尚不至谋反,那彼时(263)之谯周,其劝降初衷自然也无关乎倾覆蜀汉。
    (邓)艾功名以成,当书之竹帛,传祚万世。7十老公,反欲何求?--《魏书邓艾传》
    (谯)周语予(陈寿)曰:“昔孔子7十2、刘向、扬雄7十1而没,今吾年过7十,庶慕孔子遗风。”--《蜀书谯周传》
    退1步而言,即使谯周存在私心,至多不过是苟全身家性命而已,何况是战是降,最终离不开刘禅的政治决断。从谯周及其子孙对待官爵的超然态度来看,其名利心确实淡薄,比较符合“未尝问产业,诵读典籍,欣然独笑”的传记描述。
    (谯周)家贫,未尝问产业,诵读典籍,欣然独笑,以忘寝食。研精6经,尤善书札。--《蜀书谯周传》
    有鉴于此,可知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等人对谯周“塞目钳口”、“取悦于魏”的种种非议,实乃莫须有之罪名。
    这些荒诞之语,与其说是在鞭挞谯周,倒不如说是托古言事,影射明末乱国的巨奸大蠹。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