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七十二章 战事如接踵,英杰志在胸2
    不多时,赵旭、赵贲2人去而复返。
    “少君,1切准备妥当!”
    赵旻微微颔首,其人嘴角的那丝冷笑始终未消。
    其人先将卞夫人、曹彰和曹植这母子3人藏到1处隐秘的草丛中,旋即冷冷开口。
    “行动!”
    言罢,随着军令层层下达,赵旻这支与暗夜颜色相近的玄甲重骑兵,1如赵旻1贯的风格1般,鬼鬼祟祟、猥琐阴险地隐于暮色之中。
    其余卫府铁骑,甚至包括那5万余敌军都未察觉,赵旻那5千余玄甲精骑的存在和消失。
    因为他们此刻,无论眼中还是心中,都只有各自面前的敌军。
    匆忙迎战的伏兵们,甲胄虽然不全、甚至衣衫都颇为凌乱,但他们身为西域数1数2的强兵,单兵战斗力与卫府铁骑相比,差距绝非天渊之别。
    更何况,卫府铁骑1日疾行6百余里,残存的体能情况,远不及这些以逸待劳的伏兵体能情况良好。
    以是故,在最初的士气如虹之后,卫府铁骑眼见敌军越来越多,自己体力又渐渐枯竭,士气便自然而然出现滑落之势。
    而在冷兵器时代,尤其是两军正面交锋、短兵相接之时,士气的作用至关重要。
    士气,在很多时候,可以使人忘记疲劳、刺激肾上腺素分泌、使人进入1种超能状态。
    而士气1旦低落,这种由肾上腺素刺激而进入的超能状态,便会消失,甚至可能产生副作用、出现后遗症。
    而这种副作用和后遗症的最直观表现,便是疲惫!
    但话说回来,无论如何,披甲戴胄、经历无数恶战、且平时训练刻苦的卫府铁骑,也不可能逊于他们面前这些胡人伏兵。
    于是乎,不可避免地,战事渐渐由卫府1边倒,开始向势均力敌转变。
    赵旻在高坡上观战时,便预料到了这种后果。
    所以,当卫府铁骑士气开始滑落、敌我双方开始向势均力敌转变之时,猥琐、阴险、隐匿于暮色中的苟哥,恰到好处地出手了!
    赵旻的这校5千余常山嫡系部曲,那可是由赵云亲手招募、特训、精心培养出的精锐!
    甚至于,赵旻组建虎豹骑之时,都不敢打这1校精锐的主意。
    那可是赵云的心头肉、常山国赵家的子弟兵!
    此番赵旻出征之前,赵云不放心如亲儿子1般的侄子,这才依依不舍地将心头肉暂时交给侄子率领。
    这时,这1校子弟兵,便发挥出了至为关键的作用。
    他们在赵旻、赵旭、赵贲以及自己的军司马指挥下,暗戳戳地潜入敌后,阴险无比地取下火箭…
    赵旭、赵贲2人方才之所以离去,就是为了令兵卒们将裹火把、加入少许硝石粉助燃的油布取下,缠到1支支箭矢的锋锐处,制成简易火箭。
    此刻,当这些猥琐的兵卒们小心翼翼地吹燃赵旻搬运来、用来点燃火把及油灯的火折子…
    随着“噼噼啪啪”的响声,1支支火箭就此大功告成。
    随即…
    他们悄无声息、小心翼翼、猥琐熟练地挽弓上弦…
    主将的气质,影响1支军队的气质。
    反正由赵云率领这支精锐时,兵卒们绝无可能如此猥琐。
    “嗡”、“嗡”、“嗡”…
    随着弓弦发出强烈的震颤之声…
    “嗖”、“嗖”、“嗖”…
    1支支如流星般的箭矢,带着仿佛可刺破夜空的明亮火焰,射中了1顶顶营帐、1座座马厩棚顶、以及…
    1匹匹立在马厩中、正等待狂奔而来的主人骑乘的战马。
    在猝然迎战之下,胡人伏兵们根本不可能全部骑马接战。
    缠火把的油布很长,所以,每名猥琐的常山国精兵都准备了十余支简易火箭。
    于是乎…
    随着1支接1支的火箭带着明亮火焰刺破夜空、射到胡人伏兵营地中,仅仅片刻间,火势便蔓延开来。
    仅仅火势蔓延还好,短时间内,赵旻这5千余精兵绝无可能覆盖这连绵近百里的偌大营地。
    但诸君别忘了,还有惊马!
    随着战马的马鬃、马尾被引燃…
    战马在受惊之下4处狂奔…
    火势便1发而不可收拾。
    同时,从营帐内冲出、正向马厩狂奔的伏兵们…也就难以逃脱被惊马践踏的厄运。
    在冲天的火光中,惊马嘶鸣、人群惨嚎、骨断筋折之声,1时间震耳欲聋!
    就连那些放完火箭的猥琐兵卒们,此刻都不忍目睹这幅宛若炼狱1般的惨相,纷纷闭上了眼睛。
    与此同时,在营地前方,原本咬牙与卫府铁骑奋勇作战的伏兵们,扭头看到这惨烈如炼狱的景象时…
    他们没当场吐出来,已算是条好汉子。
    两世看惯这1幕、腹黑猥琐的赵旻当然不会错失如此痛打着火狗的良机。
    其人高喝:“不许闭眼!放箭!继续放箭!”
    言罢,苟哥1马当先,冲向火海…
    的边缘,驱赶敌军重回火海。
    两世为军人、身经百战的赵旻深知,在战场上,对敌军仁慈,就是对己方冷酷!
    营地前方、战场正面。
    同样壮烈的惇哥也高喝道。
    “敌军士气已丧、军心已夺,众儿郎随某奋勇杀敌!”
    于是乎,卫府铁骑复又士气大振。
    在肾上腺素加速分泌之下,他们忘记了疲惫、忘记了敌军的人数、忘记了自己方才已苦战良久。
    他们重新进入超能状态。
    而此时的伏兵,诚如独眼的惇哥所言,士气已尽丧。
    而短兵相接之时,狭路相逢勇者胜!
    遑论伏兵们的身后,是1片火海,而火海的后面,是波涛浩荡的大河。
    士气大振的卫府铁骑,咬牙挺起手中长枪大戟,口中呼喝连声,每1刺都能带走1条军心士气已夺的胡人伏兵性命。
    如是般,卫府铁骑摧枯拉朽、势如破竹。
    而胡人伏兵则愈发心惊胆寒,他们在血花飞溅、哀嚎连天之中,再也无心反抗、转而抱头鼠窜…
    故而,这场因夏侯渊的莽撞而险些被打成持久战的恶战,在赵旻这个阴险、狡诈、猥琐、冷酷的家伙放火后不到半个时辰,便由势均力敌变为1边倒的碾压,并以歼灭战而告终。
    是役,近半伏兵溺亡、1成伏兵践踏而亡、两成伏兵被士气大振的卫府铁骑超人斩杀,其余则是被赵旻这个冷酷无情之徒,硬生生堵进火海烧死。
    1言蔽之,6万余伏兵,全军覆没、无1生还。
    也不是无1生还…
    因为尚有不少被烧秃了的战马,侥幸及时逃到河畔滩涂、打滚扑灭了身上的火焰…
    尽管这些战马大多已奄奄1息。
    直至此时,那冷酷无情又阴险狡诈、嘴角始终挂着冷笑的苟哥,方才恢复到其人1贯的冷静沉稳之中。
    其人微微叹了口气。
    “乌孙人何苦来由?”
    什么叫猫哭耗子?
    此即是也。
    人家乌孙人不抵抗,难道要乖乖做大汉的臣属不成?
    人家好歹也有十8万8千8的战兵!
    好吧,尽管苟哥就是想歼灭乌孙人的战兵、再屯驻上万铁骑压制其国、其民。
    李唐这种事儿干得多了,只是到后来李唐经济跟不上、导致胡人在数十年后死灰复燃、重新反抗罢了。
    李唐兴于武德,亡于武德。
    赵旻当然不可能重蹈李唐的覆辙…
    好吧,尽管此时还没有李唐。
    卫府众人不好接赵旻这个话茬儿,夏侯惇则干脆气冲冲地将缩在人群中的班归揪了出来。
    “班归!你且说1说!这56万伏兵从何而来?”
    班归不敢答话,只是转首看向高耸入云的葱岭。
    惇哥大怒。
    “班归!大胆!你竟敢吃里扒外!”
    【作者题外话】:这两章史料来自于班固主编、班勇撰写的《汉书之西域传》。
    班勇是西域都护,其人亲笔书写的《西域传》,内容正确性可想而知。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曹彰虽然勇猛过人,却“不念读书慕圣道”,缺乏从政的才干,因此在很长时间内都未被曹丕视作竞争对手。
    太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1夫之用,何足贵也!”--《魏书任城威王传》
    对曹丕而言,“以才见异”的曹植才是他的头号大敌。至于曹彰,只不过是匹夫之雄,不足顾虑。
    (曹)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魏书陈思王传》
    曹操在世时,曹丕不仅没有对曹彰表现出过敌意,甚至还多次拉拢示好。
    比如建安2十3年(218)曹彰讨伐乌丸班师,曹丕便主动建议曹彰“归功诸将”,以示胸襟。曹彰从其言,因此得到曹操的夸奖。
    彰自代过邺,太子(曹丕)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魏书任城威王传》
    建安2十3年(218)是1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因为前1年(217)恰好是曹丕被立为魏王太子的同年。
    曹丕志得意满之际,做1些姿态,展示兄友弟恭,也不难理解。
    2十2年,立为魏太子。--《魏书文帝纪》
    然而曹丕终究是低估了曹彰的政治野心。
    曹彰在曹**后的表现,也注定了他的悲剧下场。
    建安2十5年(220)正月,曹操病死于洛阳。
    曹丕当时留守魏国都城邺县;
    曹彰身在长安,各据1方,形势波谲云诡。
    在曹丕动身之前,曹彰先1步抵达了洛阳,并试图威胁主持丧事的贾逵交出魏王玺绶。
    这1记载见于《贾逵传》与《魏氏春秋》,可知确属实情。
    太祖崩洛阳,逵典丧事。时鄢陵侯彰从长安来赴,问逵先王玺绶所在。--《魏书贾逵传》
    初,彰问玺绶,将有异志。--《魏氏春秋》
    另外《陈矫传》也记载,传主在曹**后劝曹丕早正大位,理由便是洛阳有“(先王)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矣”。
    (陈)矫曰:“王(指曹操)薨于外(指洛阳),天下惶惧。太子(指曹丕)宜割哀即位,以系远近之望。且又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矣。”--《魏书陈矫传》
    《魏略》亦记载,曹彰抵达洛阳后(220),曾鼓动同在洛阳的曹植矫诏即位,但曹植保持了清醒,拒绝了曹彰的提议,也给他日后的善终结局奠定了基础。
    彰至,谓临菑侯植曰:“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植曰:“不可。不见袁氏兄弟乎!”--《魏略》
    在此背景下,曹丕抵达洛阳之后,立刻夺了曹彰的兵权,逼对方返回封国,还把曹彰的封地从鄢陵改到中牟。
    文帝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魏书任城威王传》
    及(文)帝受禅,因封为中牟王。--《魏略》
    鄢陵县在颍川郡,属豫州;中牟县在河南郡,属司州。曹丕践祚之后把国都从邺县迁到洛阳,而中牟与洛阳同属河南,距离很近。
    昔日(189)董卓进京,曹操出奔关东,便是在中牟县被捕,可知曹丕改变曹彰的封地,实际就是把对方安排在眼皮子底下,加以控制。
    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魏书武帝纪》
    可惜的是,曹彰在受到敲打之后,并未改过自新,反而变本加厉,暴虐恣睢,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惨下场。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