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四十章 一旬巴蜀定,复向武都行中
    赵旻话音未落,现场便再1次变得沸反盈天。
    “急求文房4宝!”
    “快!快!快记下来!”
    “且慢!且慢!容某寻来新纸。”
    赵旻捂着耳朵哭笑不得。
    在好1阵喧嚣之后,现场总算渐渐鸦雀无声。
    赵旻清了清嗓子后,起身抱拳道。
    “诸君,今刘公高义,已正式向天子献出益州、并甘愿返许都任职,今后,望诸君以忠孝为先,尽心竭力辅佐天子、朝廷保境安民,某在此先行谢过刘公、诸君之高义!”
    言罢,赵旻向4周士人们躬身作揖。
    其实,这才是苟哥的主要目的。
    士人们纷纷还礼。
    “卫将军尽管放心,益州乃大汉之益州、天子之益州!某等既读圣贤书,焉能不明是理乎?”
    “卫将军多虑矣!某等自当为国尽忠!”
    “卫将军不必如此,某等又岂是不忠不孝之徒?”
    在场之士人纷纷出言表态,所言虽不1而足,其意却大同小异。
    苟哥很欣慰。
    于是乎,待现场又又又1次鸦雀无声后,苟哥便朗声道。
    “诸君请听好!有西蜀公子者,言于东吴王孙,曰:盖闻天以日月为纲,地以4海为纪。9土星分,万国错跱…”
    没跑了,这正是数十年后,左思《3都赋》中的《蜀都赋》。
    西蜀、东吴之称,先秦时便已有之,再加上如今郡国本位化日趋严重,所以,赵旻搬运过来之《蜀都赋》,反而隐含讨好蜀地士人之意。
    更何况,此赋不但辞藻极尽华美,且极符合成都之风土人情…
    1言蔽之,这可是在历史上造成“洛阳纸贵”的元凶。
    于是乎,1众蜀地士人,甚至包括自刘璋以下的大小官吏们,皆听得如痴如醉、记得不亦乐乎。
    洛阳纸贵不贵且不提,可以预见,成都纸价势必将再度大涨。
    此赋搬运完毕后,趁众士人们回味无穷之时,苟哥拽了拽香妹子小手,鬼鬼祟祟离去。
    当晚,赵韪、黄衡等人在1家谒舍设宴,宴请赵旻等卫府众人。
    赵韪这个老狐狸当然不可能宴请刘璋与东州士人…双方不但已成死敌,且已没有和解的必要。
    被苟哥摆了1道、又震撼于苟哥片刻破成都之事后,老狐狸如今对苟哥佩服到无以复加。
    是以,当苟哥提出,使赵韪坐镇巴东之时,这个老狐狸便丝毫未犹豫。
    “主公放心,老夫必为主公竭力抵御刘荆州!”
    此后,老狐狸只字未言其他,只是与赵旻探讨新政、御敌(刘表)之策。
    苟哥对此深感欣慰。
    最后,赵韪同样如东州人1般提议道。
    “主公何不任益州士人为两千石?刘季玉麾下之益州士人,胆气虽略显不足,然皆堪称能臣干吏也。”
    赵旻从善如流。
    “赵公所言极是,旻这几日必征辟其众。”
    说着,赵旻端起铜爵。
    “巴东,从此旻便托付于赵公也。”
    您品,您细品。
    赵韪笑着举起铜爵,与赵旻1饮而尽。
    1个千年老狗,1个千年老狐,就此1笑而达成共识。
    接下来数日,赵旻白天讲课,晚上则分别唤来益州士人秘议,恰逢香妹子不方便,赵旻总算得以养精蓄锐。
    刘璋麾下的益州重臣,也渐次被赵旻说服,纷纷同意继续为朝廷效力。
    其中,严颜、张任2将,更是同意随赵旻出征凉州。
    总之,这数日间,苟哥过得既有成就感又极为充实。
    1旬后,这1日是赵旻讲《文心雕龙》最后几篇的日子。
    因听课士人与日俱增,苟哥的授课场地,早已从郡学挪到了城内点兵的校场,为此,赵旻还抽空请匠人做了个木制的大喇叭。
    赵旻上午讲完课后,正欲稍事休息,便见王商与1名3十出头的文士,小跑着匆匆而来。
    赵旻迎上前,笑吟吟道:“不知文表兄有何要事?”
    王商躬身作揖:“卫将军,此乃广汉绵竹秦宓秦子敕也。”
    那文士不卑不亢地躬身作揖:“某见过卫将军!”
    赵旻心中大喜。
    秦宓是谁?那是季汉第1辩才!
    秦宓历史上是没跟随曹操,否则此人1定能取代某1人,成为建安7子之1。
    当然了,苟哥表面上只是淡淡1笑还礼。
    “某在成都曾多次闻秦君大名,今日得见,幸何如之!”
    秦宓不疾不徐道:“卫将军,某此来,是有紧急军情相告。武都郡北邻广汉郡,某有1友今日方从武都郡逃难还乡。
    据其人称,武都战事频仍,卫将军麾下颜良将军,今似乎正为氐人所困也。”
    赵旻闻言1惊。
    “秦君,此言当真?”
    秦宓坦然道:“卫将军,某之友人绝无虚言。只是,其人仅远远看到颜良将军大纛,却终不明其详情也。”
    赵旻心中愈发焦急。
    颜良、夏侯渊是带走两万精锐骑兵不假。
    然而…
    那些骑兵1无粮草,2无辎重!
    于是赵旻再次抱拳。
    “先生之友人是否已确认,确为氐人围攻颜良将军?”
    秦宓无比肯定地颔首道:“卫将军,诚然如此!彼时氐人骑兵呼号、奔驰往来不绝,由是故,某友人方可幸免于难也。”
    赵旻心中1片冰凉。
    那雷定果然使诈!
    如此说来,颜良、夏侯渊2人,相当于孤军深入!
    赵旻谢过秦宓之后,便匆匆提笔,给镇守大散关的满宠、马休写了封求援信。
    赵旻唤来赵贲。
    “阿贲,遣最得力之斥候,1人3马、日夜兼程,尽快赶回大散关求援!”
    赵贲在1旁听得真切,其人应是后,忍不住提醒道。
    “少君,今2兄、3兄尚在汉中,是否请其2人出兵支援前将军?”
    赵旻果断摇头。
    “万万不可!沔阳、南郑2城乃我军退路所在,绝对不容有失!
    阿贲,你须令斥候向伯宁说明:武都郡敌情未明,请伯宁谨慎行事!
    此外,阿贲,速向文则、令明2位将军传令,令其2人整顿兵马,今晚某等便须赶赴武都郡!再有,速请子扬、子山至此!”
    赵贲见状,心知自家少君实则已心急如焚。
    其人不敢有丝毫怠慢,接过求援信后,便匆匆离去。
    赵旻复又向王商、秦宓2人行礼。
    “让2位先生见笑。”
    王商还礼后肃然道。
    “卫将军,今武都郡既已生变,巴蜀之地便由步使君及某等暂管便是,只是…”
    赵旻当即会意。
    其人抱拳道:“文表兄勿忧,我派令明将军率1校卫府精骑,暂留于成都城,以震慑宵小之辈,兄以为如何?”
    王商明显松了口气。
    经过庞德单骑破城门之事后,其人已经不敢再信任成都兵卒的战斗力。
    而有庞德这个破门正主坐镇成都,王商倍感安心。
    这时,秦宓适时行礼。
    “卫将军若无暇整理《文心雕龙》之手稿,不如由某代劳如何?”
    赵旻虽心急如焚,但闻此言仍忍不住大喜。
    对于人才,我们的苟哥1向来者不拒。
    故而,苟哥不假思索地取出《文心雕龙》手稿,干脆利落地交给秦宓。
    “如此,便有劳子敕先生。不知先生是否愿助我1臂之力?”
    秦宓笑着作揖:“卫将军,某仅粗通文墨耳,卫将军若不嫌弃,某愿助卫将军宣扬、普及文教也。”
    秦宓之意为,其人不愿从政,但可以从事教育工作。
    这便已足够,因为赵旻正缺学官,如秦宓这等季汉第1辩手,做个益州州学祭酒,再合适不过。
    赵旻正欲开口,刘晔、步骘2人,恰好于此时赶来。
    苟哥招手唤来2人。
    双方见礼后,苟哥便迫不及待道。
    “子山,此乃广汉名士秦君秦子敕也,可任益州州学祭酒1职。”
    【作者题外话】:秦宓(mi4声),便是演义中那位与孙吴张温展开精彩辩论的高手。
    此君虽然学问不低,但在历史上确实无心助刘璋。
    在陈琳、王修仕于袁家,曹植、王粲尚且年幼的情况下,秦宓实则是做赵旻笔杆子的合适人选。
    赵旻缺1个优秀的笔杆子。
    苟哥毫不犹豫给秦宓《文心雕龙》手稿,其实隐含了这层心思。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我们来看看,川地儒士的“不同下场”与“相似心态”。
    不同的结果,可能出自相同的原因。
    周群、张裕、杜琼3人,皆录于《蜀书十2》。该卷是“学士传”,收录了“仕宦益州”的学者、儒宗。
    而周、张、杜3人,皆为益州土著:周群巴西人,张裕、杜琼蜀郡人。
    此3子除了谙熟经学,对星辰天文也颇为精通。
    周群:
    群家富,多蓄奴仆。
    每夜令家奴登高观星,见异相即禀家主,群自登楼往视。
    於庭中作小楼,家富多奴,常令奴更直於楼上视天灾,才见1气,即白群,群自上楼观之,不避晨夜。--《蜀书十2周群传》
    蜀地流俗豪奢,婚丧嫁娶乃至倾家破产。
    诸葛亮对此极端憎恶,曾大骂蜀人“威刑不肃、纲常陵替”。
    因此董和、董允1类的清廉人物,便尤其受到亮的喜爱。
    蜀土富实,时俗奢侈,货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倾家竭产。(董)和躬率以俭,恶衣蔬食,防遏逾僣,为之轨制。--《蜀书9董和传》
    先主,也就是刘帮主1征汉中时,周群以天象阻挠,称“当得其地而失其民”,又称“若出偏军必不利”。
    虽然第1次汉中之战的战果确实如其所料,吴兰、雷铜偏师覆没…
    但话说回来,主君出师、而阻以天象,可见此君“不达时务”。
    其实“不达时务”未必是真。
    因为周群在世时,屡次宣称:
    代汉者当涂高。当涂高者,魏也。
    以至“乡党传颂,影响恶劣”。
    由此可知,周群“心向曹魏,事主不诚”倒是实锤。
    时人有问:“春秋谶曰代汉者当涂高,此何谓也?”
    舒曰:“当涂高者,魏也。”
    乡党学者私传其语。--《蜀书十2周群传》
    在此简单解释1下“代汉者当涂高,当涂高者魏也”的含义。
    代汉者当涂高。
    涂即途,即“取代汉朝的,是大道当中的高大之物”。
    当涂高者魏,魏即巍,巍即高。
    周群1方面在巴西阆中宣传“曹魏定天下”,另1方面又“谏阻先主征汉中”。
    呵呵,其用心1目了然。
    张裕:
    张裕亦精通天文,且才术过于周群。
    时州后部司马蜀郡张裕亦晓占候,而天才过群。--《蜀书十2周群传-附传》
    周群谏阻刘备征汉中时,张裕亦称“不可发兵、军必败”。
    其人私下又说:
    “岁在庚子,天下易代。9年之后,刘备丧命”云云。
    裕又私语人曰:“岁在庚子,天下当易代,刘氏祚尽矣。主公得益州,9年之后,寅卯之间当失之。”--《蜀书十2周群传-附传》
    备闻讯,诛裕。
    诸葛亮屡请不得免,裕遂死。
    经云某鉴定,这是个2百5。
    张裕在川中地位极高,是刘璋时代的“后部司马”。
    前后左右4部司马,秩阶2千石,同于郡守。
    裕骄狂,涪城相会时(211),为刘璋从事;
    其人又在坐中公开讥笑“刘备无须”,备惭恨。
    备杀裕的理由非常值得玩味,即“芳兰生门,不得不锄”。
    先主答曰:“芳兰生门,不得不鉏。”--《蜀书十2周群传-附传》
    刘备用“芳兰”形容张裕,可知其知晓并认可张裕才干;
    但“生门”者,生于门也,挡路之物也,故不得不锄(除)。
    如果说讥笑刘备无须是私怨,那利用占星术公开宣称蜀汉国祚不永,则是公事。
    张裕之死,咎由自取。
    问题恰恰出在这里。
    《3国志》作者陈寿,写到张裕之死时,竟然说“魏氏之立,刘备之死,皆如张裕预言,1字不差”。
    后魏氏之立,先主之薨,皆如裕所刻。--《蜀书十2周群传-附传》
    陈寿是巴西豪族,陈范阎赵是巴地4姓(赵韪便是巴西人)。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华阳国志》
    号出士人,大姓有陈、范、阎、赵。--《华阳国志巴志》
    陈寿入晋后,还曾还本郡做过中正(即“9品官人法下”的人才举荐官)。
    可知,陈寿对同为“益州大姓”的张裕,内心是掩饰不住的惋惜和同情。
    物伤其类也,可以理解。
    这也侧面反映了川蜀豪族对刘备的抵触憎恶。
    此2百5与宣传“代汉者当涂高,当涂高者魏也”的周群,可谓同气连枝。
    杜琼:
    杜琼同周群、张裕相似,皆是精通占星术的川蜀学者。
    张裕被诛后,群“静默少言,不与世事”。
    为人静默少言,阖门自守,不与世事。--《蜀书十2杜琼传》
    原因显见,避祸而已。
    陈寿怕读者不理解,又补充道“杜琼虽然学问日深,却不对天文星象有所论述”。
    虽学业入深,初不视天文有所论说。--《蜀书十2杜琼传》
    毫无疑问,这是影射张裕之死,使益州学者不敢再轻易以“星象”议论时政。
    在川蜀儒士眼中,“草菅人命”的刘备,无疑是“防人之口、面目可憎”的魔鬼。
    因此,虽然不言天象,杜琼却依然腹诽刘备。
    比如他私下和谯周(后主时代头号“带路党”,陈寿的老师)议论,说:
    “先秦官职不带曹字,而两汉至今,官职都带曹字,这大概是天意吧!”
    注意:曹类似“办事处”。
    兵曹、法曹、仓曹、贼曹等等,皆如此类。
    后面加个掾字,职位便相当于办事处主任。
    琼又曰:“古者名官职不言曹;始自汉已来,名官尽言曹,使言属曹,卒言侍曹,此殆天意也。”--《蜀书十2杜琼传》
    谯周闻讯,也“触类旁通”起来…
    其人胡扯了1顿“曲沃代翼”的隐喻,以及刘备与刘禅的姓名训诂,以此附和杜琼的胡言乱语。
    注意:曲沃代翼,指的是周平王迁都时,晋国内部发生的1起长达70年的内战,最终同宗的曲沃武公代晋。
    所以,此事呵呵呵呵。
    周缘琼言,乃触类而长之曰……--《蜀书十2杜琼传》
    注意:谯周,巴西西充国人。
    可见益州学者,内心对刘备是何等憎恶,对曹魏又是何等向往!
    如果说汉末3国存在“慕洋犬”与“恨国党”,那周群、张裕、杜琼、谯周等人无疑是个中翘楚。
    理由显见。
    在川蜀大姓眼中,刘备与其背后的“荆楚权贵集团”,无疑是鸠占鹊巢的“殖民者”。
    其众不尊崇土著也便罢了,居然还敢擅杀“芳兰”(张裕)、堰塞众口,简直是酷若桀纣,罪该万死。
    哎呀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有木有!
    以上皆为历史,是不是比演义更有意思?
    云某今日从早忙到晚,俺们这儿今儿高温40度以上…可怜云某顶着烈日、冒着酷暑还得出门干活儿…
    故而,第1更是在喝了两大碗绿豆汤、缓过劲儿来之后才上传。
    诸君见谅,夏日炎炎,请诸君保重身体,非必要勿外出,谨防中暑脱水。
    云某…好吧,明儿总结经验教训,白天在办公室整理资料,下午5点以后再去外面干活儿…
    是故,明儿第1更依然可以中午上传。
    今儿第2更…云某要先回家辅导孩子作业,争取11点之前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