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九章 休言雄关险,世道恒苦艰下
    因按照既定计划,大军疾行3日赶到潼关之故,是夜,赵旻安排养卒犒赏3军。
    赵旻正好趁机,实地考察民生情况。
    所以,全羊宴走起!
    娄圭发动全体潼关官吏,按照市价购羊。
    于是乎,潼关1带,养羊的农户今日皆大欢喜。
    他们养了大半年的成年羊都按照市价卖出,等怀孕的母羊生崽、羊羔长大时,则正好是年底正旦之前。
    夜幕之下,随着1堆堆篝火点燃,烤肉的香味儿便弥漫了整个潼关城。
    随后,飘遍潼关城的,则是羊杂汤、羊骨汤之鲜香。
    潼关1带,如今有数千户、近3万人口,他们负责屯潼关内外3万亩良田。
    赵旻与谋士们商议之后,索性派出兵卒,为每户百姓都送上1罐熬得乳白、香浓的羊杂汤。
    因此,是夜,潼关城的欢呼声,声震4野。
    大军休整1日,到第3日清晨,于禁留下娄圭率5千兵卒守潼关后,便随赵旻1同赶赴长安城。
    庞德自然也随军同行。
    已废弃的函谷关与新建的潼关之间,便是函谷道。
    函谷也正因此而得名。
    这两座父子雄关,恰好位于函谷两端。
    大军经过狭长而又深邃的函谷之后,迎面而来的,是开阔无垠的8百里秦川。
    大军1路向西,疾驰1个多时辰后,华阴城便远远在望。
    这也意味着长安城已不远。
    大军通过函谷道后至此地,沿途但见阡陌交通、农夫遍野,沿官道兴修的灌渠,在田垄之间纵横交错,如血脉1般滋养着关中这片8百里沃土。
    然而…
    此处与潼关外迥异的是:
    这条自洛阳至郿城、东西长达千余里的黄土官道上,从过了函谷道开始便车水马龙,往来商队不绝于途。
    赵旻思及临行前,与颖川1群糟老头子商定之事后,哈哈1笑便疾驰上前,滚鞍下马,抱拳后,以1口地道关中话,问其中1名赶车的壮年汉子。
    “敢问大兄,此货自何处运来?又欲运至何所?”
    那汉子1见赵旻头束刘氏冠,身着蜀锦袍,又见其人相貌俊秀、气度非凡…兼且,其人身后那…显而易见,是训练有素的骑兵…
    是以,这汉子心中忍不住1动。
    其人先将马车停到路旁,旋即下车深深1揖,同样以1口地道关中话问道。
    “敢问郎君可是自潼关而来?”
    赵旻继续1本正经地胡说8道。
    “非也,大兄,某本为京兆长安人,在河东任县尉,因政绩上佳而升职,今欲赴武都郡任1县县长也。
    某经过潼关时,适逢潼关守军欲至长安,便与某同行1程。某已有23年不曾返乡,敢问大兄,关中今如何?”
    那汉子不疑有他,肃然起敬道:“不曾想,郎君年纪轻轻,竟已是令君?失敬失敬!
    郎君有所不知,今满使君重农事之余,亦兴货殖、重百工,且满使君麾下能人众多。
    俺因去岁自武关进关返乡熟知道路、且略通文墨之故,受雇于长安车马行,侥幸任队长之职,负责率车队运送许都至长安之货。
    郎君今既为令君,俺便实不相瞒,今武都郡亦通商路也,然需经大散关方可。
    俺仅负责运货至沿途之洛阳城、弘农城、华阴城、长安城各车马行,待各车马行行主接收后,俺便不再过问。
    然据俺所知,许都至长安沿途出货量皆极大,俺这1趟运完,尚需尽快装货返程。”
    赵旻听得有些懵。
    “不知大兄在何处装货?”
    “长安、中牟两地。1往1返,需2旬之久。”
    这下赵旻听明白了。
    中牟县是颖川工坊的货物集散地;而长安县则是汉阳3郡工坊的货物集散地。
    这汉子所谓1往1返,指的是中牟到长安打个来回,也就是给沿途各大城车马行补两次货。
    中牟县距颍川郡治所阳翟不远,济水大渡口官渡,便位于河南郡中牟县。
    诸君没概念?后世郑州著名的大批发市场,便位于汉末的中牟城中。
    中牟交通,可谓4通8达。
    由此可见,颖川士族中,能人众多。
    赵旻试探问道:“大兄此行业,似乎甚累也,不知薪俸如何?”
    那汉子得意1笑:“令君休怪俺无礼,令君这千石之俸,尚不及俺也。便是俺车队中车把式好手,亦可达6百石之俸也。”
    赵旻瞠目结舌。
    虽说东汉官吏都不纯靠自己的俸禄为生,但平心而论,东汉官吏俸禄,在历朝历代中,绝对处于较高水平。
    小县县长,俸禄是6百石,按照后世粟价计算,相当于每月接近5千块。
    所以,比不上高薪养廉的北宋。
    在北宋,知某县是差遣,也就是职事官;
    寄禄官应是从5品(知京县祥符县、开封县,妥妥的绯袍大佬)到从7品。
    咱就按正7品算…注意,在北宋元丰改制之前,正7品文官绝对不低!
    在冗官严重的北宋,8品、9品文官多如牛毛。
    若此人没有馆职、爵位、勋职和阶职的话,寄禄官的月俸大约是5贯钱,职事官还有3贯到5贯钱不等,视县而定。
    此外,各种补贴也要算上…
    总之,即便此人没有阶、馆、勋、爵这4职,1个月仅仅固定工资,至少也有8千块。
    若是武官…那虽然您地位比文官低不少,但工资比同品文官高耶!
    在北宋做官,高工资!
    言归正传,这汉子,包括车把式在内,都属于汉末的高收入人群。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相当于后世送货的司机兼扛大包的!
    所以说,古代送货的车把式兼苦力,都这么挣钱吗?
    那汉子笑着作揖:“郎君勿怪。俺这1车货,可载近4十石。若临近长安或中牟之某城急需补货,车把式尚需加运。故俺等所挣,皆血汗钱也。”
    言罢,其人看了看天色后,神色微微1变。
    “郎君恕罪,俺需即刻赶往长安,后会有期!”
    赵旻行礼:“大兄请便!”
    赵旻已经了解车马行的经营模式:批发!
    或者准确来说,车马行就是1县、甚至是临近数县的货物集散地,相当于1县或数县的总批发。
    车马行,顾名思义,本身便有货运这项业务。
    而在地广人稀的凉州,车马行更能解决运输不畅的天大难题。
    所以…
    满宠借车马行来建立凉州的情报网,1个字:妙!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尤其是在凉州这种边鄙之地。
    那些边郡豪族,大多都是有奶就是娘的不义之徒。
    因为凉州环境太恶劣,条件太艰苦!
    这里是天然的内卷之地。
    而据满宠汇报,除河西走廊4郡之外,凉州诸郡皆已覆盖车马行,包括金城郡和陇西郡在内。
    汉阳3郡的工坊,产能甚至1度有些紧张,所以曾需从中牟调货补充货源。
    1念及此,赵旻对此番出征,信心再次大增。
    因为,汉阳3郡的工坊,只是赵旻、荀彧等人在凉州的1个试点而已!
    赵旻翻身上马,返回军阵。
    见众猛将、谋士巴巴地望着自己,赵旻哈哈1笑。
    “有好消息!某等先至长安!待见到伯宁再详谈!”
    近8万骑兵,浩浩荡荡赶到长安城外十里亭时,已是当日酉时中。
    满宠、徐庶、孟建和张既4人,同样出城十里相迎。
    张既如今是大散关令,受马腾所托,前来长安城见赵旻,与赵旻协商作战计划。
    其实,马腾并不清楚,去年张既出使时,便已暗中投靠赵旻。
    只是2人皆未说破而已。
    张既身为能吏,综合素质不在梁习之下。
    从陈寿先生将张既、梁习编为同传,便可见1斑。
    他们的合传又被称为曹魏刺史传,传首为刘馥。
    其中刘馥、司马朗、温恢和贾逵都是关系户,能力1般。
    无关系的梁习和张既,能与这4人合传…
    这已足以说明问题。
    此时此地,张既便提出来1个极为关键的问题。
    【作者题外话】:赵旻与那群糟老头子商议之事,请恕云某卖个关子。
    北宋元丰改制之前,官分为官、职、阶、馆、勋、爵6种。
    咱们拿文忠公欧阳修欧阳永叔举例。
    太师、中书门下平章事、康国公、开府仪同3司、上柱国、观文殿大学士。
    太师是寄禄官,平章事是宰相,也就是欧阳文忠的职事官;
    开府仪同3司是阶,上柱国是十2转之勋,观文殿大学士是宰相离任后特封的馆职,包拯的馆职就是龙图阁大学士;康国公是爵位。
    这就是欧阳文忠的官…
    复杂不?
    这就是赵3郎,也就是赵光义折腾出来的东西。
    刘馥这个曹操所置扬州刺史,也就是妥妥的关系户…
    其人居然位于《魏书卷十5》之卷首。
    这1卷,又被称为刺史卷。
    同卷的,有兖州刺史司马朗(司马懿之兄)、并州刺史梁习、凉州刺史张既、凉州刺史温恢(西晋重臣温羡之祖)、豫州刺史贾逵(西晋开国功臣贾充之父)等人。
    1言蔽之,除了梁习、张既,都是关系户。
    《魏书卷十5》的性质相当特殊。
    以陈寿赞语来看,这1卷属于刺史列传。
    然而,入选的6位刺史(刘馥、司马朗、梁习、张既、温恢、贾逵),其子嗣基本都在魏末晋初显赫1时。
    自汉季以来,刺史总统诸郡,赋政于外,非若曩时司察之而已。--《魏书卷十5》赞语
    刘馥子刘靖是征北将军,刘靖子刘弘是西晋荆州刺史、车骑将军。
    (刘弘)以旧恩屡登显位。自靖至弘,世不旷名,而有政事才。晋西朝之末,弘为车骑大将军开府,荆州刺史。--《晋阳秋》
    司马朗是司马懿之兄,其子司马望(过继自司马孚)是西晋的司徒、大司马。
    义阳成王(司马)望,字子初,出继伯父(司马)朗,宽厚有父风……武帝受禅,封(司马望)义阳王,邑万户,给兵2千人……拜大司马。--《晋书义阳成王传》
    贾逵之子贾充、温恢之子温恕、温恕之子温羡亦显赫于晋廷。
    (温)羡字长卿,汉护羌校尉序之后。祖(温)恢,魏扬州刺史。父(温)恭,济南太守。兄弟6人并知名于世,号曰“6龙”。--《晋书温羡传》
    帝甚信重(贾)充,与裴秀、王沈、羊祜、荀勖同受腹心之任。--《晋书贾充传》
    至于张既家族,曾因卷入权力斗争而1度受到打击(见《夏侯玄传》)。
    然而,张缉(张既之子)之孙张殷,在晋朝官至梁州刺史,虽远不及前其人显贵,但也不算差。
    (李雄)遣李国、李云等率众2万寇汉中,梁州刺史张殷奔于长安。--《晋书李雄载记》
    另外1个例外就是梁习,《魏书》记载其子梁施袭爵,这1家族在西晋初年的情况不明,不过以同卷人物为参考,应该也颇为显贵。
    (梁习)薨,子施嗣。--《魏书梁习传》
    换言之,陈寿记载的6位刺史,其实都是“父凭子贵”的人物,并不能完整、客观地反映出当时的实际情况。
    纪传体史书的修撰原则,1般奉行“以事类相从”。
    即将同类型人物归入1卷。该卷的卷首人物,通常又在同类人物中最具代表性。
    列传之体,以事类相从。--裴松之
    比如荀彧位于《魏书卷十》,也就是曹魏开国功臣传之首;
    程昱位于《魏书卷十4》,也就是曹魏开国9卿传之首;
    张辽位于《魏书卷十7》,也就是曹魏5子良将传之首;
    关羽位于《蜀书卷6》,也就是季汉5虎上将传之首;
    周瑜位于《吴书卷9》,也就是孙吴4大都督传之首;
    以上皆属此类。
    这就引出1个问题:
    刘馥这个次要人物,凭什么在《魏书》中占据主要地位?
    显而易见,刘馥的功绩,比梁习、张既差远了!
    有鉴于此,刘馥凭借寥寥无几的勋业,在该卷之中力压诸人,位列卷首,也便更加显得不同寻常。
    最大的可能,便是刘馥出身于曹昂生母刘夫人之宗族,因此凭借魏室外戚的身份,得到了地位方面的加成。
    这就好似《魏书卷十6》的卷首人物任峻。
    其人论功勋不及杜恕祖孙,论名望不及郑浑兄弟,但偏偏可以力压群雄,高居首位,其原因无外乎任峻是曹操的从妹夫。
    (曹操)表(任)峻为骑都尉,妻以从妹,甚见亲信。--《魏书任峻传》
    考虑到陈寿的《魏志》是以王沈的《魏书》为底本,可知在原始版本的魏朝国史中,刘馥等人的位次安排或许便是如此。
    概而论之,无论是“多为时讳”的狗贼王沈,还是具备“良史之才”的陈寿,在历史书写中,均不免受到当时环境的影响。
    但不同于王沈那个狗贼,陈寿先生选择草蛇灰线。
    所以说,不带脑子读历史,反过头来骂用心读历史者,这样真的好吗?
    这几日连续加工作,导致云某总不得不用手机码字、上传,因此明后天均1更,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