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一百三十四章 普天迎正旦,黎庶展欢颜2
    大雪初晴,暖阳灿烂。
    在这绝好的天气中,左贤王只觉自己的人生无比惨淡。
    他深深懊悔。
    若昨日他未鬼迷心窍,便是汉家有十万重骑,在匈奴人依寨固守之下,又能如何?
    这片营寨连绵近百里,便是十万重骑,也不可能将营寨团团围住。
    可惜!
    左贤王在昨日被围时方才想通:
    汉家这支精锐重骑,为了这1战,必然曾煞费苦心布局。
    只要自己不轻敌、不出营,那么汉家1切布置,都不过是枉费心机。
    如今,他悔之晚矣。
    即便汉家将军不提,左贤王也势必要将子女送至许都。
    因为营寨中仅剩的两万余骑兵,根本无力抵挡高干。
    而且,高干大可由西河郡出兵,甚至联合呼厨泉,轻而易举吃掉自己这1部部众。
    于是乎,怀着复杂至极的心情,左贤王亲自将自己的1众子女送出营寨。
    天可怜见,左贤王最小的儿郎刚刚束发。
    然而反过来考虑,这些汉家将军作战既英勇,兵卒又强悍,且精于计谋…
    1念及此,左贤王下定决心,决定豁出去投资1次。
    左贤王决定抱紧那位神秘无比的卫将军大腿,以期搏出个未来。
    所以,左贤王又追加了3万头牛、5万匹骏马,名义上是献给天子、卫将军的正旦朝贺之礼。
    左贤王反应极快,证明其人不愧为屹立草原多年而不倒的枭雄。
    同时反过来看,能让爱财如命的左贤王做出这种决定…
    颜良、赵云等人不虚此行。
    作为答谢,徐晃决定向其人主公赵旻说明,自己率两万铁骑镇守蒲子县,在屯田之余,尚可第1时间支援左贤王。
    当然,这不过是做足姿态而已,荀攸、刘晔都断言,高干绝无可能分兵讨伐左贤王。
    原因很简单:左贤王已向汉帝称臣!
    袁绍绝无可能主动送给赵旻讨伐其人的名头。
    遑论如今袁绍在做足万全准备之前,也不可能轻启战端。
    于是乎,颜良、赵云等人将慢腾腾行走的牛羊,悉数留给徐晃押送,骑兵们1人3马,全速向许都进发。
    总而言之,这1战,赵旻的收获,远超预期。
    牛、羊、马等物资尚在其次,这1战彻底打服了左贤王,才是关键所在。
    当然,成功迎回名士之后、大汉才女蔡琰,也是此行重大收获之1。
    至此,赵旻原计划明年2月打完的河套之战,在未至正旦之时,便已大获全胜。
    此战卫府几乎无战损…
    因吃撑拉肚子者除外。
    但是,甲胄破损情况严重,急需尽快修复。
    因为自朝至夕,始终是卫府在压着匈奴打。
    即便是匈奴人突围之时,卫府重骑倚仗盆领甲之坚固、马蹬之助,也无1人受伤。
    这才最让左贤王绝望。
    反观敌军,此战伤亡近6万,战马折损无数。
    其中为卫府所缴获的战马,有近3万匹。
    因此,返还许都的3万铁骑,得以1人3马。
    河套之战暂且告1段落。
    我们再来看看赵旻。
    结束卫府会议之后,赵旻心中已有数。
    因此,其人将数封书信,分别发给张绣、满宠、陈珪、臧霸、赵云、华歆、陈矫、耿纪、卫旌、梁习和于禁。
    张绣虽然带兵打仗了得,但治理地方能力1般。
    但据说其人挖到了能吏杜袭,而且刘表1直给张绣送粮草,张绣不想收都不行。
    据张绣本人称,那些使者皆摆出1副张绣不收便长跪不起的架势。
    因此,张绣只好勉为其难收下粮草,并保证与刘表守望相助。
    赵旻写给张绣的信,是请老丈人尽快回许都,大老婆张凝思老爹心切。
    徐州人陈珪、兖州人臧霸2人,因3互法之故,分别为兖州牧、徐州牧。
    尽管这不符合两州人不得互换州为官的规定。
    陈矫在谯县,协助豫州牧华歆之余,还需妥善安抚曹氏和夏侯氏。
    耿纪是陈留太守,与张琨、严畯、龚都、刘辟负责保障赵旻大本营周全。
    卫旌是汝南太守,由徐庶辅助其人,李典负责镇压袁氏不安分之人。
    于禁坐镇潼关协助满宠。
    存在感1直极低的颍川太守诸葛瑾,作用实则极重要。
    颖川士族如今与赵旻关系和睦,诸葛瑾功不可没。
    最后,赵旻犹豫再3,还是决定不去洛阳,而是给这些天始终在洛阳的钟繇修书1封。
    荀彧本有意给钟繇司空之职,却被赵旻劝阻。
    钟繇对司隶极为了解,卫府中无人可替代钟繇出任司隶校尉,其人改任3公着实可惜。
    出于补偿,赵旻给钟繇1个食邑8百户的关内侯。
    在信中,赵旻着重强调了两点:
    1是河内、上党2郡推进税制改革之事;
    2是加强河东郡针对并州西河郡方向的防御之事。
    再次强调:司隶包括3河、3辅及弘农郡;而3辅和弘农郡皆属于关中。
    由荆州南阳入关中的武关,位于弘农郡南端。
    赵旻在给这些臣属写信之时,竟生出恍如隔世之感。
    他殉国后来到这时空之时,若非因职业病反应极快,恐怕要与颜良1起,成为关公矛下亡魂。
    其后,凭借自己对历史的了解,自己与叔父先破于禁、乐进,后使诈赚原武城,最后在阳武城北救下袁绍。
    其后,自己献计不被袁绍所纳,迫于无奈之下,只好让颜良掩护,自己偷偷跑到东郡濮阳忽悠董昭,从此,自己开启了传奇之路。
    连赵旻本人都未曾想到:
    1年不到,其人竟已成长为1方大诸侯,不但奉天子以顺民望,而且让天子头顶春意盎然…
    1念及此,赵旻不由自主搁下笔揉了揉脸。
    恰于此时,赵贲匆匆行至门前,躬身抱拳。
    “少君,主母及夫人已至卫府门外。”
    赵旻心中“咯噔”1下。
    这几日,他都没回家住…这不是关键,关键是…
    榻席…也就是床单!
    神特么知道,几乎从不来卫府的老娘和阿凝,竟然会突然杀到!
    赵旻心中哀嚎,却也无可奈何,只能默默祈祷。
    赵旻惴惴不安地跑到门外,行礼后与小娇妻1起扶老娘下车。
    程昱、董昭、鲁肃等人自然也出门迎接赵大娘。
    当着儿子1众臣属之面,赵大娘倒是满面春风,甚至取出不少白璧,给每名臣属发了1双…未在场者当然由其他人代领。
    赵旻赔着笑,将老娘和小娇妻迎进后院自己的卧房。
    赵旻虽然看似淡定从容,实则胆战心惊。
    步练师确实如多汁的水蜜桃…
    那溻透的床单…
    1念及此,赵旻生无可恋。
    于是乎,苟到习惯成自然的赵旻,便向老娘挤眉弄眼。
    万幸,赵大娘很快恍然。
    “阿凝,车上食盒中有些点心,你取来带给阿旻。”
    赵旻暗暗松了口气,在心中给老娘点了1万个赞。
    张凝不疑有他,行礼后便走向停在后院的马车。
    赵大娘趁机压低声音道:“阿旻昨夜可是与阿梦私会?”
    赵旻心道:老子若说出实情,能把您老吓死!
    他微微颔首:“正是,大人。”
    言罢,他指了指榻下,压低声音道:“大人,昨夜…”
    赵大娘这个过来人,焉能不知赵旻何意?
    其人低声嗔道:“阿旻,阿梦有孕在身,你等不可任性妄为!”
    说着,赵大娘叹了口气,自袖中取出1片上等龙脑香。
    赵旻大喜,当即将其置于熏香炉中点燃。
    赵大娘叮嘱几句后,见张凝提着食盒过来,便正色道。
    “阿旻,老身欲归真定也。”
    赵旻大惊失色。
    “大人…”
    旋即他反应过来。
    赵旻老爹的灵位虽移到陈留,但尸骨仍在真定祖坟。
    而此时已是腊月下旬。
    赵旻遂道:“大人,既如此,孩儿便向袁本初修书1封。”
    【作者题外话】:欺软怕硬,汉末的匈奴人就是如此。
    好吧,李唐时的突厥人、回鹘人、吐蕃人、吐谷浑人等等亦然。
    3互法确实规定,甲州人若在乙州做刺史、太守等官,则乙州人不能在甲州做这些官。这个规定到最后,演变成了十1州都需回避幽州和冀州…
    因为这两州人在其他十1州做官的太多了…
    所以蔡邕建议取消3互法。
    3辅本来属于司隶校尉部,但赵旻为方便坐镇长安的满宠,将其纳入凉州。
    弘农郡仍属于司隶校尉部。
    卫旌似乎已有很久未登场…娄圭老头儿亦如此…
    好吧,最可怜的还是张凝老爹张绣。
    诸君不必着急,正旦时,赵旻1方那些许久未登场之人,皆会重新露面。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入渤海的黄巾,被公孙瓒、公孙范兄弟剿灭。
    初平2年,青、徐黄巾3十万众入勃海界,欲与黑山合。
    (公孙)瓒率步骑2万人,逆击于东光南,大破之,斩首3万余级。--《后汉书公孙瓒传》
    (公孙)范遂以渤海兵助瓒,破青、徐黄巾。--《魏书8》
    入泰山的黄巾,被泰山太守应劭剿灭。
    初平2年,黄巾3十万众入郡界。(应)劭纠率文武连与贼战,前后斩首数千级,获生口老弱万余人。--《后汉书卷4十8》
    入北海的黄巾,被孔融、刘备、太史慈剿灭。
    时(孔)融以黄巾寇暴,出屯都昌,为贼管亥所围。(刘备)即遣精兵3千人随(太史)慈。贼闻兵至,解围散走。--《吴书4》
    注意:刘备、太史慈、孔融剿灭北海黄巾时间史无明载,推测应在初平2年至初平3年之间(西历191-192)。
    刘备守平原令是在第1次2袁会战(191)之后。
    会战时刘备以高唐令身份屯高唐、与屯平原的单经共抗袁绍。
    之后其人援助孔融。
    因初平4年(193)刘备已经与青州刺史田楷屯驻齐国,即青徐黄巾当年击破焦和的所在地。
    而此时的青徐黄巾主力已流窜至兖州,并在去年(192)被曹操击破收编。
    入徐州的黄巾,被陶谦和孙坚部将朱治剿灭。
    (朱治)从(孙坚)破董卓于阳人,入洛阳。表治行督军校尉,特将步骑,东助徐州牧陶谦讨黄巾。--《吴书十1》
    注意:孙坚上洛为初平2年(191)。
    黄巾在青州的游击4虐,导致了青州当地极大的人口变动。
    数百万人向北流窜入冀州、幽州、甚至还有出海东渡至辽东及朝鲜半岛者。
    注意:辽东和朝鲜半岛属幽州。自东莱(威海)至辽东其实并不远。
    黄巾十万焚烧青、兖,黑山。--《后汉书袁绍传》
    青、徐士庶避黄巾之难,归(刘)虞者百余万口。--《后汉书刘虞传》
    注意:刘虞为幽州牧。
    其中不乏名士。如王烈、崔琰、邴原、管宁等。
    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郑)玄与门人到不其山避难。(崔)琰既受遣,而寇盗充斥,西道不通。--《魏书十2》
    邴原字根矩,北海朱虚人也。少与管宁俱以操尚称,州府辟命皆不就。黄巾起,原将家属入海,住鬰洲山中。--《魏书十1》
    管宁为避黄巾之乱,在辽东及朝鲜半岛,客居了将近半个世纪才返回中原。恐怕是“乡音也改、鬓毛亦衰”。
    (管宁)遂避时难,乘桴越海,羁旅辽东3十馀年。--《魏书十1》
    这是不是与萨尔浒之战的明军结局1样?
    青州黄巾众百万入兖州,杀任城相郑遂,转入东平。
    在渤海、泰山遭到地方牧、守和豪强势力打压的青徐黄巾,再度改变作战方向。
    不再分兵,而是集中兵力、西入兖州。
    初平3年(192)青徐黄巾入兖州,携哀兵之势,连战连捷,声势滔天。
    客观来说,青徐黄巾入兖州,引发了3国汉季最大的政治地震;也塑造、并成就了汉末3国最大的枭雄。
    在兖州地界,青徐黄巾兵团,长驱直入、势如破竹,连续击杀3个牧、守:
    任城国相郑遂、济北国相鲍信、兖州刺史刘岱。
    任城国、济北国、东平国,1时间化作焦土。
    黄巾贼之危害,便是如此恶劣。
    刺史刘岱死后,同在兖州的【曹操】,离开东郡东武阳县,向西出发。
    同年(192)袁绍遣青州刺史臧洪(于前年在齐国镇压青徐黄巾),接替曹操做了东郡太守。
    注:初平(190-193)、兴平(194-195)年间,袁曹1家。曹操屈身袁绍幕府,我之前的文章曾反复强调。
    曹操遣陈宫、向“幸存者”鲍信等人表明了合纵意图。鲍信率兖州残余势力,表奏曹操为“兖州刺史”(伪职)。曹氏与鲍信等人合兵,在东平国寿张县、大战青徐黄巾。
    不出意外,鲍信又被黄巾所杀。
    (曹公)遂进兵击黄巾于寿张东。(鲍)信力战斗死。--《武帝纪》
    曹操连战、将青徐黄巾驱赶至济北国(故国相鲍信治所),熬到冬天断粮。收降了黄巾余众。
    清点降卒:男女百万,壮丁3十万。选其精锐者编为“青州兵”。
    冬,受降卒3十馀万,男女百馀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武帝纪》
    这支流浪兖、冀、青、徐,转战4州,击杀无数牧、守、令、长的巨寇兵团,终于被曹操收编。
    青州兵也成了曹氏“天下布武”的根基所在。
    青徐黄巾的投降书非常有趣。
    他们说:
    “我们焚烧州郡,听闻曹公你做济南国相时,也在焚烧祠堂。这和我们是1路啊!我看将军你印堂发紫,想必也是“黄天太乙”的信徒。咱们要不然合兵,你看可好?”
    云某猜,曹老板回了1个字:呵呵。
    (黄巾)贼乃移书太祖曰:“昔(君)在济南,毁坏神坛,其道乃与中黄太乙同。汉行已尽,黄家当立。”--《魏书》王沈版
    注意:曹操在济南国时,曾经下令捣毁西汉(故)城阳王刘章的祠堂。
    因济南国当地的贪官污吏,以“诈捐”等理由、巧立名目、勒索百姓。
    因此曹操在此禁断淫祀,名声颇大。
    不料此举竟被黄巾视为同道中人。
    青徐黄巾的别部支党,如济南和乐安的【司马俱】、【徐和】等人,在建安年间被夏侯渊剿灭。
    不过青徐黄巾支属势力不大,影响也有限。
    像初平年间那样纵横4海、攻屠城邑、甚至引发地区人口构成震荡的情况,再也没有发生了。
    青徐黄巾在走投无路、寒冬投降时(192)都有百万男女;
    其鼎盛时期,恐怕是兵连州郡、盈于山野。
    这样1支部队,完全可以扎根州郡耐心经营,却反常地不断流窜,不断迁徙。
    云某猜想,青徐黄巾恐怕没有“屯田”的习俗。
    不同于青徐黄巾,囤聚豫州的汝南、颍川黄巾,有“屯田”习俗。
    颍川黄巾曾经和地方恶霸许褚,用粮食交易耕牛。
    时汝南葛陂贼万馀人攻(许)褚壁,褚众少不敌,力战疲极。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贼不敢进。粮乏,伪与贼和,以牛与贼易食。--《魏书十8》
    响应袁术号召的颍川许县黄巾,在袁术东奔淮南(194)两年后,依然盘踞在许县,1直熬到建安元年(196)曹操南下。
    汝南、颍川黄巾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众各数万,初应袁术,又附孙坚。--《武帝纪》
    建安元年,太祖定黄巾于许。--《魏书十4》
    可知,能够“长期扎根地方”的豫州黄巾,是有军屯习俗的。
    青徐黄巾不行军屯,恐怕1方面是流寇习气使然;
    1方面也是被地方豪强镇压,居无定所;
    还有1方面,可能与东汉末期青州灾害、导致的生产力荒废有关。
    1言蔽之,虽然黄巾信徒们同在1片黄天之下,各地黄巾的信仰却各不相同。
    汝颖黄巾是坐寇。
    青徐黄巾是流寇。
    西河白波谷黄巾劫持天子,想强行上岸。
    黑山黄巾得到朝廷招安之后,又再度下海。
    黑山黄巾有意思…我是兴趣使然的英雄…
    所以,云某就不明白了,黄巾贼有什么可洗的?
    好吧,虽然黄巾贼的故事确实精彩刺激。
    话再说回来,那个作者真的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