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一百三十三章 普天迎正旦,黎庶展欢颜1
    赵旻1边苦苦思索,1边伏案疾书,很快,1沓以厚重竹纸书写的计划书,便已成型。
    赵旻仍依照这时代的习惯,以绳索、封泥将其捆缚封好,放到几角。
    在赵旻看来,凉州的问题绝不仅仅是韩遂、马腾割据,也远不止羌族不服管教、4意掳掠…
    至为关键的问题,在于大汉朝廷在凉州,已彻底失去公信力。
    冰冻3尺非1日之寒,这个问题绝非3年5载便可根治。
    东汉朝廷3弃凉州,直接导致凉州与朝廷、中原之间被强行割裂。
    甚至从曹魏起,直至隋文帝杨坚登基称帝,在这近4百年中,陇右乃至凉州,均未得到稳定发展。
    赵旻所能想到的,也只是从思想上加强凉州人归属感、从经济民生上提升凉州人幸福感这两条途径而已。
    此计策能否成功,赵旻也不确定。
    因为这是距现代近两千年前的汉末3国时代,这个时代生产力极其低下。
    赵旻毕竟是没有挂和系统的普通人。
    他只能尽力而为,却无法保证,自己的策略1定可以成功。
    正如赵旻始终担忧,面对近十万匈奴铁骑,己方是否能最终获胜。
    他已暗下决心,若到明年正月十5时,颜良、赵云等人仍未能打开局面,便发急报将大军召回。
    赵旻终究不是底蕴深厚的袁绍,他耗不起。
    当年的德国何等强大,然而因其被拖入斯大林格勒的泥淖,而最终化为历史的尘埃。
    赵旻不想重蹈覆辙。
    于是乎,放心不下的赵旻终是忍不住,给自家老叔写了封信。
    信中,赵旻言辞恳切地说明:匈奴人在寒冬时战力强悍,若匈奴人坚守顽抗,不宜与之正面抗衡,可尝试诱敌之策,若匈奴人不中计…
    则不必再攻,5万骑兵当先撤回平阳,再徐徐图之,以保全己方有生力量。
    赵旻尚不知…
    左贤王已经被刘晔的毒计,以及乐进、夏侯渊和张辽的勇猛打哭了。
    赵旻轻叹1声,缓缓起身,负手踱步。
    他的心有些乱。
    远征匈奴之战,是自他来到这个世界后,未亲自率军指挥的第1场大战。
    因此,赵旻有些患得患失、惴惴不安。
    就在这时,送温暖之人莲步轻移,款款出现。
    步练师如解语花1般嫣然1笑。
    “夫君是在担忧叔父大人?”
    心乱如麻的赵旻抱紧佳人,如迷途游子看到了指路明灯1般…
    虽然那两盏灯确实…
    赵旻大力嗅着佳人身上那极为熟稔的兰麝幽香及淡淡酒香,微微颔首。
    “乖宝儿,旻担忧匈奴人据寨固守,使大军陷入泥潭。”
    兰心蕙质、如花解语的步练师准确把握住爱郎的心理。
    妹子虽茶里茶气,又勇于追求爱情,但其人本质并不坏。
    其人将樱唇附到爱郎耳畔呵气如兰。
    “夫君勿忧,即便夫君未亲征,叔父大人亦定可传回捷报。
    此番两位叔父大人、中护军、骁骑将军,以及神行将军皆在,又有令君族侄及子扬先生出谋划策。
    众猛将、良相齐心协力之下,或可有夫君9成水准,如此,与夫君亲征何异?”
    步练师这张小嘴儿…1如其人的相貌和体态般甘美。
    难怪历史上孙权后宫佳丽虽极多,其人却独宠步练师1人。
    赵旻心情登时转佳,忍不住想吻住佳人樱唇…
    步练师却轻轻推开爱郎,妹子以贝齿轻咬樱唇,欲拒还迎道。
    “夫君…妾今晚仅可服侍夫君半宿…”
    赵旻迅速冷静下来。
    “有宦官随侍?”
    步练师轻点螓首:“夫君,乃赵常侍也。”
    赵旻“嘶”1声,倒吸了1口凉气。
    众所周知,赵常侍是伏寿的心腹。
    赵旻突然生出在外偷吃时,被原配抓个正着的心虚感。
    “乖宝儿,既如此,你又如何至此?”
    步练师嫣然1笑:“夫君勿忧,妾自有办法。”
    旋即其人神色黯然:“可惜…妾仅可服侍夫君半宿也…”
    她话音未落,便被爱郎横抱至屏风后的软榻之上。
    “春宵1刻值千金,乖宝儿,你我不可再耽搁。”
    步练师趁赵旻不注意,露出1个狡黠无比的笑容。
    赵旻丝毫不知,自己正被宫中两大美女玩弄于股掌之间。
    万幸这两个妹子都没有什么坏心思。
    也对。
    伏寿也好,步练师也罢,她们都是在勇敢地追求各自的爱情,又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于是乎,就在远在塞北的远征将士们尽情享受美酒和美食之时,赵旻也在尽情与乖巧可人、可以随意解锁新姿势的佳人温柔缠绵。
    偏偏,这水蜜桃极为甘美诱人。
    至丑时初,1声娇吟之后,步练师虚脱1般趴在软榻上,不住娇喘、香汗淋漓。
    妹子喘息道:“夫君…妾必须尽快返还,迟恐败露焉。”
    跪在妹子身后的赵旻吓了1跳。
    其人忙不迭地为妹子擦干身子,嗔怪起来。
    “万万不可!乖宝儿,你且歇1歇,稍后再出门。”
    此时若步练师出门,确实极为危险。
    马上风,了解1下。
    于是乎,赵旻仔细地为妹子擦干香汗,又1边温存1边小心翼翼地将妹子裹得严严实实,方才依依不舍地送妹子进了暗道。
    心机满满的妹子,临走时还不忘带走亵衣亵裤…
    妹子来时,已经做足了准备。
    各类清洁用品及替换衣物,样样俱备。
    临走时,妹子还不忘娇滴滴地来1句。
    “夫君…妾若生女…夫君当如何?”
    赵旻忍不住吻上妹子樱唇,柔声道:“乖宝儿勿多想,无论男女,旻皆宠之。”
    妹子赏给爱郎1记香吻后,方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赵旻目送佳人离去,心中再次怅然若失。
    为遮掩自己“秽乱宫闱”的大逆不道之举,赵旻虽已疲累至极,却仍不敢入睡。
    其人打起精神,写下1份食品工坊的排产计划书后,方才熄灯和衣而卧。
    嗅着榻上遗留的香味,赵旻酣然入睡。
    翌日将至辰时(早7点),赵旻方才醒来。
    其人不敢耽搁,带着昨夜的成果…当然,包括残香犹存的榻席在内,匆匆赶回卫府。
    无论赵甲还是赵旭,都是赵旻子弟,赵旻这个卫将军留宿宫城外城“加班”,确实不算过于逾矩。
    赵旻“加班”对象是宫中贵人的话,自然另当别论。
    万幸赵旻演技1向了得,其人虽在“加班”时做下大逆不道之事,但无1人察觉端倪。
    成功溜回卫府后,赵旻先将榻席塞进自己卧房榻下藏好,方才抱着真正的加班成果,进入卫府正堂中。
    自今日起,卫府每日的会议议题,都将是如何保障赵旻地盘内的黎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欢欢喜喜过正旦。
    其次,赵旻还需与凉州牧满宠加强沟通,以定新策。
    程昱、董昭、鲁肃、步骘、卫觊、赵俨…等等文臣皆参会。
    驻外之人,除远征匈奴、坐镇9江者之外,至正旦时将齐返许都。
    开会之前,赵旻仍忍不住道。
    “诸公以为,此番远征匈奴,某等可否得胜?”
    众文臣同时失笑。
    “主公但请放心,此番某等必将大胜!”
    董昭笑着作揖:“主公勿忧,即便此番主公未亲征,昭以为,有1众猛将谋士在,卫府铁骑亦势必将踏平匈奴。
    匈奴之兵,何能及我卫府之精锐也?遑论5员猛将皆有万夫不当之勇,而3名谋士皆具良、平之大才。”
    所谓良、平,即张良、陈平。
    众人闻言,皆笑了起来。
    赵旻暂且将此事搁置,首先抛出第1个议题。
    “诸公以为,凉州之策是否可行?”
    【作者题外话】:虽然许多3国小说写得越来越像明代…但有1点不可不正视:
    关中及凉州,在北魏分别为东魏和西魏后,才得以稳步发展,在北周才算初步有了成果。
    在此之前,无论长安还是天水等郡,都长期处于半荒废状态。
    南北朝如此乱世…而无论鲜卑贵族还是汉家门阀,皆视人命如草芥。
    老百姓们…对不起,老百姓在南北朝指的是门阀士族…准确来说,是贱民们苦不堪言。
    所以,云某总忍不住破口大骂司马贼。
    有鉴于此,没有挂,更没有系统的赵旻,才会惴惴不安,他心中也不确定,如此做到底能否改变凉州原本的历史。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2战拐点。
    希特勒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这里居然会成为其人败亡的关键点。
    马上风…这个不能解释,1解释容易被404。
    总之,出汗后需要等落汗方可出门。
    为避免诸君被某本火书误导,云某稍微解释1下黄巾贼吧。
    顾名思义,黄巾贼,是贼!打家劫舍、杀人不眨眼的贼!不是民,更非良善之辈!
    会黄巾盛于海、岱,山寇暴于并、冀,乘胜转攻,席卷而南。乡邑望烟而奔、城郭睹尘而溃,百姓死亡,暴骨如莽。--曹丕《典论?自叙》
    光和末年(西历184年)黄巾之乱,是东汉王朝灭亡的导火索。
    对3国史感兴趣的诸君1定耳熟能详。
    张角之乱,同年即告平定。
    但黄巾余党、包括挂“黄巾别部”名号的白波军、黑山军及各地黄巾支党,却呈斑点状散布割据,1直延续至建安年间(西历196-220)。
    可知张角虽死,黄巾党徒依然负隅顽抗。
    其中记载最多、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盘踞青、徐之黄巾。
    青徐黄巾,人众百万,与曹、刘、孙3家诸侯皆有交手。
    其兵锋猖獗、声势熏天、攻城略地、杀人盈野,如蝗灾般席卷所到之处。
    如此恶贼?有什么可洗白的?
    按理说,1支人众百万的巨型部队,完全能够建立稳定的割据势力,如同汝南、颍川1带屯田自守的黄巾党徒。
    但青徐黄巾的相关记载,却充满着“流寇习气”:即不断迁徙、不断流浪。
    云某以青徐黄巾的“流动路线”为线索,叙述分析其转战迁移始末,并拣重点部分简要挖掘。
    1家之言,权作抛砖引玉之谈。
    贼帅张角起于魏郡,自称黄天泰平。3月甲子,3十6方1旦俱发,天下响应,燔烧郡县,杀害长吏。
    以地理位置看,兖州、青州、徐州地处华北平原,步骑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其实可以大致看作同1地区。
    注意:3州地理位置古今对应。
    兖州:今山东西南,河北东南,河南东北,即兖水(济水)流域。
    青州:今山东北部和东部。
    徐州:今山东南部和江苏北部。
    青徐黄巾的起源,源自东汉末期的灾荒。
    (熹平2年)6月,北海地震。
    东莱、北海海水溢。
    注意:东莱、北海皆在青州
    (熹平3年)夏4月,郡国7大水。
    (熹平6年)夏4月,大旱,7州蝗。
    (光和5年)冬,东海、东莱、琅邪井中冰厚尺余。--《后汉书卷8-孝灵帝纪》
    注意:东海、琅琊2郡国皆在徐州;东莱(太史慈老家)在青州。
    光和5年(184)即黄巾暴乱同年,自此9州崩裂,王基倾覆。
    会徐州黄巾起,以(陶)谦为徐州剌史。击黄巾,破走之。
    青徐黄巾,最早受到刺史陶谦的镇压。
    陶谦出任州牧为中平年间(184-189)。可知在此期间,黄巾在徐州的势力、得到1定程度的遏制。
    会徐州黄巾起,以谦为徐州刺史,击黄巾,大破走之,境内晏然。--《后汉书陶谦传》
    与陶谦1同参与镇压黄巾者,还有自兖州泰山华县流浪而来的豪桀群盗。以臧霸、孙观、孙康、尹礼等人为首。
    (臧霸)与孙观、吴敦、尹礼等并聚众,霸为帅,屯於开阳。
    黄巾起,霸从陶谦击破之,拜骑都尉。--《魏书十8》
    臧霸还收编了1部分青徐黄巾余党,以壮大势力。
    (霸)遂收兵於徐州。--《魏书十8》
    臧霸的宗主陶谦,应该也有招募延揽黄巾降卒。
    陶谦麾下的张闿(滥杀)、笮融(佞佛)等人,出身虽史无明载,但察2人流寇行径以及宗教信仰,颇有可疑之处,仅做参考,非重点,云某懒得考证。
    是时英雄并起,黄巾寇暴,(焦和)不暇为民保障,引军踰河而西。黄巾遂广,屠裂城邑。和不能御,望寇奔走。
    初平元年(190),青徐黄巾流浪至青州,击破刺史焦和。
    焦和的信史记载很少,仅知其是个无能之辈。生卒年及仕宦时间均无载。
    青州在焦和的腐败统治、及黄巾的侵略寇暴下,化作人间地狱。
    初平中,焦和为青州刺史。是时英雄并起,黄巾寇暴。入见其(焦和)清谈干云,出则浑乱,命不可知。(青)州遂萧条,悉为丘墟也。--《9州春秋》
    青州刺史治在齐国临淄县。由此可知,青徐黄巾被陶谦、臧霸等人击溃后,北上临淄,击破焦和。
    焦和忧死。
    《3国志》中,凡忧死、发狂而死、惊惧而死…皆为被杀,也就是隐诛。
    此亦非重点,云某不挖掘。
    焦和死后,袁绍表奏部将【臧洪】为青州刺史。
    其人之官2年,大破贼军,所向有功,改任东郡太守。
    会青州刺史焦和卒,(袁)绍使(臧)洪领青州以抚其众。洪在(青)州2年,群盗奔走。--《魏书7》
    臧洪任东郡太守有史可考,当在初平3年(192),原东郡太守曹操入兖州东平国同年。
    可知,臧洪赴任青州,当为初平元年(190)。
    焦和应死于同年或之前。
    联系上文可知,青徐黄巾在徐州、被陶谦和臧霸击破后(184-189),北上齐国,大败焦和(189)。
    之后臧洪入青州(190),厉兵秣马,又击破齐国黄巾。
    兵败齐国的青徐黄巾、又开始了流浪旅途。
    黄巾十万焚烧青、兖;黑山、张杨蹈藉冀域。
    在齐国被臧洪击破后(190),青徐黄巾分兵、向4个方向进发。
    1支向北寇冀州渤海;
    1支向西寇兖州泰山;
    1支向东寇青州北海;
    还有1支向南寇徐州。
    是年为初平2年(191)。
    4方出击,分进游走。
    这让我想起万历年间的萨尔浒之战。
    2者结局也颇为相似。
    结局,下1章咱们再说。
    云某不懂,如此视人命如草芥之流寇,为何竟会有人洗白?
    他欲置汉末3国诸多荡平黄巾贼的英雄于何地?
    这不是历史虚无主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