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一百一十七章 深宫修罗怨,塞北朔气寒1
    赵旻当然不会拒绝佳人如此要求。
    于是其人小心翼翼地抱住伏寿,在其人耳畔呢喃。
    “宝宝,宫中可缺用度?旻再送万斛粳米、千斛面粉及万匹蜀锦进宫如何?”
    伏寿噗嗤1笑,忍不住摩挲爱郎俊脸。
    “夫君…宫中而今惟百余人耳,焉能用如此多粮帛?”
    赵旻忍不住问道:“那宝宝身边可有人侍奉?”
    伏寿轻轻啄了爱郎俊脸1口,旋即将俏脸贴了上去,嫣然1笑百媚生。
    “夫君勿忧,百子坊内贵人、美人、宫人仅寥寥78子,妾又总管百子坊,不会受半分委屈。”
    其人骤然笑得更加妩媚:“何况,若刘协使妾委屈,夫君…定会补偿妾…唔”
    赵旻用力吻住了伏寿樱唇。
    此刻虽是大雪纷飞的隆冬傍晚,但2人已提前进入春宵。
    赵旻担心入宫后不方便再见皇后,因此,这1夜他格外卖力…无论唇舌还是…
    伏寿不住娇吟着,俏脸上红潮满布,眉目间尽是诱人的春情。
    翌日清晨,吃过赵旻亲手包的羊肉馅饺子后,伏寿依依不舍地上了马车。
    赵旻1路踏雪,护送佳人至宫城百子坊口。
    沿途,2人虽隔着车帘,且未说1句话,但2人间,仿佛无声胜有声。
    马车临进百子坊时,伏寿终是未忍住。
    其人轻轻掀开1角车帘,俏脸含笑、轻启樱唇柔声道。
    “多谢卫将军护送妾。”
    在这种尴尬之地,赵旻不敢直视伏寿,只是垂首躬身抱拳。
    “皇后言重,此乃臣之本分。”
    伏寿美目含情,嫣然1笑,放下车帘。
    待辚辚马车之音远去后,赵旻方才吐了口气,心情怅然若失。
    其人尚未抬头,便听得1个清脆的少女之音道。
    “卫将军!你好大胆!”
    赵旻微微愕然,看向那声音传来的方向。
    只见那也是1名29上下的少女…当然,很可能是少妇。
    她虽着深衣,但深衣却丝毫掩不住其人增1分则肥、损1分则瘦的完美体态。
    她拥有着近乎鬼斧神工般的精致5官,肌肤莹润如玉,蛾眉仿佛水墨,双眸如月下秋潭般,明艳却清冷。
    然而,其人微扬的美眸,微翘的可爱琼鼻,点绛的樱唇,以及其人那若隐若现的妩媚气质,这种清冷与妩媚合而为1,散发出致命的诱惑。
    赵旻怔怔地望着那少女或者少妇,只觉其人像极了粉嫩中带着红艳的水蜜桃,只需轻轻咬1口,便知其1定甘美多汁。
    1念及此,“咕嘟”1声,赵旻居然没出息地咽了口口水。
    那姑娘见赵旻怔怔地望着自己出神,甚至喉结还因咽口水而动了动,不但毫不害羞,反而挺了挺饱满鼓胀的胸部。
    赵旻正要咽口水,突然间反应了过来。
    他猜到了这姑娘是谁。
    于是,在强烈的危机感驱使下,赵旻再也不敢看那诱惑力似乎愈发强大的妹子,垂首躬身抱拳。
    “臣赵从文见过步贵人!”
    没错,那正散发着致命诱惑的妹子,正是步骘族侄女、新晋贵人、刘协新欢步练师。
    步练师冷冷地看着赵旻。
    “卫将军免礼!卫将军,你放4!”
    赵旻心知肚明,这心机比伏寿还了得的茶艺师,1定瞧出了某些端倪。
    当然,这种事赵旻打死都不能认,何况步练师心机极重。
    于是其人深深躬身:“臣不知步贵人此言何意。莫非宫中用度不足?亦或臣对今上不敬?臣对今上1片忠心,天地可鉴,日月可证!”
    在前汉,民众对皇帝的称呼为“今上”,后汉则可称“天子”、“陛下”、“今上”。
    步练师当然不信赵旻这套鬼话。
    其人冷笑不休。
    “卫将军,需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妾明日出宫省亲,届时有劳卫将军护卫!”
    言罢,其人冷哼1声,拂袖而去。
    赵旻心中冷汗狂流。
    他已经无比肯定,这茶艺师不但已察觉端倪,或许手中还有证据!
    我去!老子行事如此谨慎小心,这茶艺师是从何得知的?
    赵旻不敢在此停留,匆匆向宫外行去。
    他此刻心如乱麻。
    因为此事极难破局。
    若步练师已有实证,且此刻其人只字不提此事,则说明…
    其人所图,恐怕不小!
    关键在于,赵旻还无法灭口。
    赵旻腹黑归腹黑,但若要其人对1个弱女子动手…
    赵旻不但下不去手,连借刀杀人都做不到。
    归根结底,步练师是其人麾下爱臣步骘族侄女。
    何况步练师如今深受刘协宠爱,不到万不得已,赵旻不想因此女与刘协撕破脸皮。
    赵旻无计可施,只好先回卫府。
    所幸今日雪晴,爱岗敬业的卫府众人皆在其内办公。
    赵旻鬼鬼祟祟地溜进步骘公廨…就是办公室,轻轻关上门后,赵旻压低声音道。
    “子山,方才某护送皇后回宫时,竟撞见令侄女,不知何故,其人似乎对某颇有怨气。”
    步骘闻言放下笔,叹了口气后作揖道。
    “主公有所不知,骘本欲请主公纳舍侄女,老夫人亦对舍侄女颇为喜爱,故而,舍侄女曾远远见过主公,且早已对主公情根深种矣。
    前者,主公欲将其人送入宫中之事,骘便已将此详情告知子龙叔父。”
    赵旻蹙眉苦思后,方才想起确实有这回事儿。
    此事不怪赵旻,他心中装的是这片天地、天下苍生,以及…“伏梦”。
    他哪里还会想起绿茶师之事?
    赵旻此时,已大致想通绿茶师怨气的由来。
    刘协如今徒有天子之名,政令别说宫城,都出不得百子坊…
    伏寿那般强势,刘协不受窝囊气才怪。
    可想而知,步练师在百子坊过的是什么日子。
    看在送步练师入宫的赵旻份上,伏寿倒也不至于为难其人,但步练师的用度、婢女、宦官…
    无论哪1项,伏寿不都拿捏得死死的?
    伏寿8岁进宫,今年近十9岁,其人在宫中十余年,虽然畏董承、曹操等权臣如虎,但还奈何不了区区1个贵人?
    对此,步练师又能如何反抗?
    其人最多给刘协吹吹枕边风,偏偏刘协需仰仗老丈人伏完,不能给步练师出这口恶气。
    如此1来…人家妹子本就对赵旻情根深种,却被赵旻送进宫,且在宫中活得憋屈,今日逮着正主,妹子焉能毫无怨气?
    短短1瞬间,赵旻依靠脑补,便几乎还原出全部真相。
    于是其人心中,冷汗再次狂流。
    老子前世是不是杀人杀得太多…啊呸!老子杀的那都是该死之人!
    难道是老子前世对美女太过绝情…啊呸!那些妹子都是间谍,老子不绝情就要完犊子!
    那为何老子会遇到这种绝命桃花煞?
    还是无解的桃花煞?
    赵旻心中有些绝望。
    由于赵旻习惯隐藏表情,所以步骘丝毫未看出赵旻的绝望之情,其人作揖道。
    “主公,而今惟有尽量不与步贵人接触1途耳!”
    赵旻勉强笑了笑。
    步骘你不懂!老子被她抓住了把柄!
    “子山有所不知,步贵人明日欲出宫省亲,令某护卫其人。”
    步骘虽不及荀氏叔侄、徐庶和鲁肃,但好歹也是暗耻3国志中智力坐8望9的高人。
    其人闻言,“嘶”1声倒吸了1口凉气。
    赵旻忙不迭抱拳。
    “子山,明日某便带你同去如何?”
    赵旻真怕了。
    修罗场的可怕…他在前世虽未亲眼目睹,但多有耳闻。
    步骘虽经常尴尬,但好在够义气。
    其人尴尬1笑作揖道。
    “主公勿忧,明日骘便候于宫门,待步贵人出宫,骘自会苦劝其人。”
    赵旻挥挥袍袖:“子山不必如此,你随我至百子坊口等候即可。”
    【作者题外话】:因多次作死,刘协如今虽不能算众叛亲离,但在袁绍的强大威胁之下,伏完、刘艾、荀彧、孔融等原汉臣,皆对刘协加强监视,不敢再让其人整出妖蛾子。
    袁绍并未伤筋动骨,而且赵旻又不是残暴的曹操,刘协还是安分守己比较好。
    如此1来,对大家都有利。
    这就是如今汉臣们所达成的共识。
    反过来考虑,若袁绍的威胁完全解除,那刘协确实应该收回部分权力。
    但如今大敌当前之时,谁都不会允许刘协任性胡来。
    这便是如今赵旻的最大优势以及价值所在。
    除了赵旻,再无人可与袁绍正面抗衡。
    何况赵旻对汉臣们态度极为友善,甚至谦卑。
    前文虽亦提及绿茶师…步练师,但如今有必要再强调1番。
    夫人性不妒忌,多所推进,故久见爱待。
    这番话,在云某看来,简直是莫大的讽刺。
    步夫人是孙权爱妃,“宠冠后宫”,死后被追赠皇后,可谓哀荣备至。然而《步夫人传》中有1处十分怪异的记载,即“夫人性不妒忌”。
    (步)夫人性不妒忌。--《吴书步夫人传》
    实际结合同时代史料,可知步夫人“性强妒忌”,而且心机深沉,智谋广远。
    呵呵。
    这便是人云亦云,与深扒史料两种做法的区别。
    得出的,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结论。
    同理,若单看司马懿传,许多人会误以为,司马懿1直想做纯臣。
    呵呵。
    扯淡!
    那些人云亦云之人,难道还真以为夏侯徽是因善妒而死?
    我呸!
    也罢,那些人大概都不知道夏侯徽何许人也。
    夏侯徽正是因察觉到了司马家的阴谋,所以被其人老公司马师灭了口!
    甚至可以说,满宠若死在司马懿后面,司马懿至死都不敢发动正始之变!
    司马师阴养死士,可不是1年两年!
    魏明帝曹叡中后期,司马懿便已存篡逆之心!只是因满宠洞察秋毫、能力无双,司马懿不敢轻举妄动而已!
    咳咳…咱们是在说步练师?
    言归正传。
    步氏极受孙权宠爱,却终生不得立后,只能死后追赠封号,这不能不引起注意。
    从相关史料分析,可以发现步氏“不得立”的深层原因,在于江东集团与淮泗集团的利益争斗。
    步夫人与徐夫人争夺皇后之位,背后反映的是淮泗集团与江东集团的权力博弈。
    孙权的后宫制度极其混乱,充斥着近亲通婚以及行辈错乱,被陈寿称作“闺庭错乱,遗笑古今”。
    (孙权)嫡庶不分,闺庭错乱,遗笑古今,殃流后嗣。--《吴书妃嫔传》赞语
    典型例证就是孙权娶自己的外甥女徐氏为妃,同时令徐氏收养太子孙登。
    (孙权)聘(徐氏)以为妃,使母养子(孙)登。--《吴书徐夫人传》
    由于徐氏占据了“太子养母”的名分,因此成为步氏的主要竞争对手。
    按《步夫人传》记载,孙权曾多次试图立步氏为皇后,但“群臣议在徐氏”,最终竟“依违者十余年”,导致步氏到死也没能摸到皇后桂冠。
    (孙)权为(吴)王及帝,意欲以(步氏)为后,而群臣议在徐氏,权依违者十馀年。--《吴书步夫人传》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1点,就是步氏的年龄问题。
    步氏是孙策在建安4年(199)突袭庐江时的战利品,因为姿貌出众而被孙权所纳。
    彼时的孙权,不过十余岁,换言之,步氏的年龄,应该与孙权相似。
    庐江为孙策所破,(步氏母女)皆东渡江,以美丽得幸于(孙)权。--《吴书步夫人传》
    本书中,云某做了个更改,无伤大雅,但博诸君1粲。
    历史上,建安5年孙策未死时,孙权还尚未纳步氏为妾。
    孙权是荒淫之人。
    从王夫人、潘夫人、何夫人(孙和之妃)等诸多妃嫔的记载中,可以看到孙权经常外出“采择”,甚至连囚犯与兵士的眷属都不肯放过。
    (潘)父为吏,坐法死。(潘)夫人与姊俱输织室,(孙)权见而异之,召充后宫。--《吴书潘夫人传》
    孙和何姬,丹杨句容人也。父(何)遂,本骑士。孙权尝游幸诸营,而姬观于道中,权望见异之,命宦者召入,以赐子(孙)和。--《吴书何姬传》
    因此,孙权身边1贯群芳环绕,莺歌燕舞;步氏在生育2女,又“十余年不得立后”的情况下,早已人老珠黄,青春不再。
    可怪之处恰在于此。为什么孙权铁了心要立年老色衰的步氏为皇后,乃至与东吴群臣“依违者十余年”呢?
    这是因为步氏代表淮泗集团的利益,徐氏则代表江东集团的利益。孙权试图通过“立步氏为皇后”来强化淮泗集团的地位,同时强化个人权威。
    步氏出身徐州下邳国,可见步氏属于淮泗出身。
    她的同族步骘,又是东吴重臣,外镇交州,入朝为骠骑将军,又迁丞相。
    步夫人,临淮淮阴(原属广陵郡,西晋时设临淮郡后将其纳入临淮郡)人也,与丞相(步)骘同族。--《吴书步夫人转》
    步骘字子山,临淮(原属广陵郡,西晋改归临淮郡)淮阴人也……(孙)权称尊号,拜(步骘)骠骑将军……赤乌9年,(步骘)代6逊为丞相。--《吴书步骘传》
    换言之,步夫人背后,站着淮泗集团。
    步氏家族的政治倾向,是非常明显的。
    2宫夺嫡时,鲁王系的主要支持者,就是淮泗集团的中坚力量,步骘与孙鲁班(步夫人长女)均在其中。
    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孙鲁班丈夫)、左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等附鲁王。--《通语》
    与步夫人争宠的徐夫人,出身吴郡富春县。
    其祖父徐真与孙坚有旧,其父徐琨“少仕州郡”,徐氏代表着江东力量。
    祖父(徐)真,与(孙)权父(孙)坚相亲,坚以妹妻真,生(徐)琨。琨少仕州郡。--《吴书徐夫人传》
    虽然史无明载,但不难看出,在孙权立皇后时,“议在徐氏”的群臣,1定是江东大族。
    (孙)权为(吴)王及帝,意欲以(步氏)为后,而群臣议在徐氏。--《吴书步夫人传》
    立皇后与立太子相似,均属于政治色彩浓郁的“国之大事”。
    在江东集团与淮泗集团各不相让的情况下,孙权不得不长期空置中宫,导致步氏与徐氏均不得立。
    这才是孙权在步练师在世时始终未立后的真相。
    本章暂且至此,下1章,咱们重点说1说步氏到底妒忌,还是不妒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