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一百一十六章 凉州织密网,乱世奏华章下
    满宠霍然转身,眸中精光湛然。
    史阿讪讪道:“仆等已预付近2十万匹骏马之资…今经费已严重不足。”
    这个问题确实非常严重…
    满宠哑然失笑。
    “无妨,你等所需绢帛,径自寻仓曹官吏支取即可。”
    赵旻给满宠的预算非常充裕。
    史阿挠了挠头:“然则,满使君,骏马做何用?仆等车马行所需车马终归有限。”
    车马行根本安置不下2十万匹骏马。
    满宠失笑摇头:“此事你无需过问,尽管将骏马送抵长安即可。”
    史阿纯属瞎操心。
    大汉产马之地有3,1是幽州;2是并州;3是凉州。
    幽、并2州,皆为袁绍所有,偏偏袁绍麾下骑兵不多;赵旻麾下骑兵众多,却仅有凉州1地产马。
    所以,别说2十万匹骏马,便是3十万匹,赵旻也必将欣然笑纳。
    赵旻如今已找到生财之道,根本不愁养不起战马。
    但话说回来,1味用绢帛换马,也并非好事:
    货币需要流通起来,惟其如此方可拉动经济。
    何况凉州车马行建立在即,凉州也需借车马行建立贸易网。
    所以,满宠在温言勉励1番史阿,并出具公文遣其人支取绢帛之后,便匆匆伏案疾书。
    他要向老板赵旻汇报工作,并提出即将面临的问题、以及自己的解决方案。
    所以荀彧才要极力劝阻赵旻亲征。
    否则,若赵旻出征在外,满宠这封密信将不知该传向何处。
    满宠其实仍对史阿有所隐瞒。
    这个庞大的情报兼贸易网,针对的绝不仅仅是凉州及西域。
    正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而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只能说,赵旻这盘棋,下得很大。
    总而言之,史阿那些游侠头目们,只需尽快组建情报网兼贸易网即可。
    赵旻与荀彧在经过1番密谈、并达成共识之后,便返回了卫府。
    赵旻将正在许都的程昱、董昭、鲁肃、步骘、赵俨、卫觊等重臣皆唤来。
    众人齐至后,赵旻抱拳道。
    “诸君,某欲改税制。”
    赵旻将梁习之策向众人说明后,复又开口道。
    “诸君以为如何?”
    董昭作揖:“主公,此策可行。然则,军屯将废止乎?”
    赵旻早已在各地实施军屯制,即由当地驻军来屯田。
    赵旻摇头:“军屯改为专垦荒地,明年开春先种粟,复种高粱。得屯田之士族豪强,负责供给良种。
    公仁公,屯田虽由士族豪强稼穑,然仍归朝廷所有。士族豪强稼穑十年后,方可归于己有,然税率不变。”
    这1点,是荀彧提出的。
    在这个生产力极度低下的时代,土改根本不现实。所以,公田私有化才是符合这个时代的正途。
    3国后期,曹魏屯田虽名义上归公,但不也1样大量被门阀侵吞?屯田甚至还沦为司马氏笼络门阀人心的贿赂。
    熟知这段历史的赵旻,选择暂时向士族豪强妥协,但无所谓,其人已有了对抗士族豪强的良策。
    士族豪强,再也不可能升级为魏晋门阀。
    中古时代的社会中坚力量,将不再只有士族豪强。
    卫府正堂内,这些士族豪强出身之人陷入沉思,堂内1时间针落可闻。
    鲁肃突然笑着作揖:“主公,愚以为可行!”
    董昭随即作揖:“主公,愚亦以为可也。”
    程昱冷哼道:“主公,老夫惟愿豪族可善待奴客。”
    赵俨作揖:“主公,此诚良策也。”
    卫觊、步骘也先后附议。
    赵旻笑着颔首:“既如此,便有劳公仁公、子敬起草公文,各地垦荒之卒,除粮饷外,尚可领取垦荒之酬。
    各地军屯垦荒之田,只需达原有屯田之田亩之数,便可足额发放此酬。”
    军屯之屯田,除缴税外,其余皆为自留,他们肯定不可能胡乱垦荒凑数。
    因为那直接关系到他们能不能吃饱饭,甚至是能不能多吃几顿好饭。
    侵吞民屯?那是要杀头的!谁敢?
    如此1来,各地屯田将由3部分组成:军屯、民屯及士族豪强屯田。
    税率皆为3成。其中民屯若用官府耕牛、良种及农具,税率为4成。
    1众谋士们再次讨论1番后,皆认为士族豪强无法抵挡如此诱惑。
    此番虽仍未能准确丈量土地,但至少可让士族豪强们割出1大块肉。
    可以预期,即便免征丁税,各地赋税也势必将大幅增加。
    何况士族豪强、其人部曲以及极少数自耕农之间,矛盾也将大为缓和。
    商定此事后,赵旻长长吐出1口浊气。
    至少35十年内,赵旻统治之地,将欣欣向荣、1片和谐,这也将为其人争霸天下奠定坚实基础。
    梁习真乃高人也!
    1念及此,赵旻对满宠的表现,又多了几分期待。
    其人站起身笑道:“瑞雪兆丰年,如此大雪,来年丰收可期也!”
    1众臣属皆笑了起来。
    农耕时代,还有什么比丰收更值得高兴?
    得益于赵旻始终处于上帝视角之故,今年赵旻出征9江后,天下总算出现无大战、无征伐的短暂和平局面…
    匈奴在边疆,不计入内。
    时值正午,赵旻宣布赐宴。
    1众人温好米酒,炖好羊肉、烹好羊杂,享用1顿热腾腾的羊肉宴。
    宴后,董昭、鲁肃立即起草公文,并在众人讨论中,修改几次后最终定稿。
    众人冒着鹅毛大雪、笑呵呵地各自回府,赵旻则再次率亲卫,与尚书卫觊跑到尚书台。
    荀彧没挑出任何毛病,便直接将公文传给诸位尚书誊录、用印。
    忙完后,荀彧看着外面的鹅毛大雪,心情极佳。
    “阿旻,凉州之地今如何?”
    赵旻笑着抱拳:“大人勿忧,伯宁兄想必正推动建立车马行。”
    荀彧抚须笑道:“阿旻,车马行若建立,则应兴货殖也。你所言之烈酒,何时可量产?”
    赵旻有些无语。
    老子到底是卫将军,还是你荀令君的研发工具人?
    也罢,谁让你是老子的大股东呢!老子忍!
    赵旻在研发面粉、肥料及碱类时,便已收到满宠的第1封密信。
    彼时,其人正好在尚书台招股,便顺便对荀彧说出此事。
    所以,不能怪荀彧催促。
    因为赵旻口述的《招股计划书》中,便曾提到,要将饸烙机…也就是压板式面条机、纯碱、小苏打、面粉及烈酒,作为主销货,借车马行销往凉州。
    毕竟后世的兰州拉面那么有名…有了面粉和小苏打,才能拉出拉面嘛。
    赵旻苦笑道:“大人勿急,酒曲试验,尚需时日。”
    以高粱、小麦作为原料的白酒,其酒曲与米酒酒曲截然不同。
    赵旻前世惯爱喝西凤,因此,其人试验的酒曲,是仿照的西凤酒曲。
    而且,西凤酒恰好产自关中。
    荀彧微微1笑:“阿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你且做足准备,待酒曲制成,便可发酵。”
    这1点赵旻倒是无需荀彧提醒。
    “大人放心,酿酒之地缸,旻已备齐,且酒坊已建好,地缸今已入地,只待酒曲发酵、试验完毕,便可修建蒸器。”
    酿酒、蒸馏酒的全套工艺,甚至酒曲的大致做法,赵旻在前世引进西凤酒分厂时,已详细了解过。
    所以,这套原本便不复杂的纯粮酿酒工艺,赵旻复制出来轻松至极。
    蒸煮、晾晒、投曲、发酵、蒸馏、去渣、清洗酒糟…
    这套工艺,赵旻都曾上手亲自试过。
    甚至最上等的2锅原浆,赵旻还喝过热乎的,其口感确实甘醇。
    于是乎,大股东荀令君极为满意。
    再次辞别荀彧后,赵旻匆匆向伏府赶去。
    明日清晨,“伏梦”,也就是伏寿便要回宫。
    伏府后宅中,伏寿再次晃着赵旻的胳膊撒娇不已。
    “夫君…今晚与妾同寝如何…”
    【作者题外话】:赵旻谋划的,当然不只是凉州,而是全局。
    改变历史走向,避免那糜烂至极的“魏晋风流”,只是赵旻计划中的第1步。
    5十年后的正始十年(西历249),司马懿发动正始之变,将曹爽集团尽数夷灭,此事见诸史册,人所共知。
    由于《3国志》成书于西晋,不得不“多为时讳”,因此《曹爽传》对传主的罪名描述便5花8门,极尽丑诋。
    陈寿修书于晋,不能无所讳。--《廿4史札记》
    概而论之,曹爽的罪名可以分为4类。
    其1是私占官营屯田;其2是任人唯亲,党同伐异;其3是擅取魏明帝侍妾;其4是器物规格逾制。
    其余3点,咱们略过不提,只说第1点。
    《爽传》记载“何晏等**,分割洛阳、野王典农部桑田数百顷以为产业”。
    (何)晏等**,共分割洛阳、野王典农部桑田数百顷,及坏汤沐地以为产业。--《魏书曹爽传》
    何晏是曹爽的腹心文胆,照此记载,私占屯田无疑是2人共同参与。
    这里简单说1下魏国的屯田制。
    东汉末年,人户流离,田亩遂荒芜,各镇军阀的后勤储备因此出现问题。
    为了生存需要,袁绍、公孙瓒等军阀相继展开屯田。
    曹操实行屯田的时间稍晚,始于建安元年(196)。
    兴平2年,(袁绍)破(公孙)瓒于鲍丘,斩首2万余级。瓒遂保易京,开置屯田,稍得自支。--《后汉书公孙瓒传》
    是岁(建安元年)用枣祗、韩浩等议,始兴屯田。--《魏书武帝纪》
    屯田区设有农官,分为典农中郎将、典农校尉、典农都尉3级。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的秩阶等同于郡守,典农都尉的秩阶等同于(县)令、(县)长。
    罢屯田官以均政役,诸典农皆为太守,都尉皆为令长。--《魏书陈留王纪》
    屯田又分为军屯和民屯。
    军屯除农事之外也参与军事任务;
    民屯的职责相对单1。
    作物收成的分配比例上,原则上对半分配(屯民使用自有耕牛)或者46分配(屯民使用官牛),到魏晋时期则是“73分”或“82分”,剥削程度很重。
    这1点,前面已提及。
    又旧兵持官牛者,官得6分,士得4分;自持私牛者,与官中分,施行来久,众心安之。今1朝减持官牛者,官得8分,士得2分;持私牛及无牛者,官得7分,士得3分。--《晋书傅玄传》
    按曹爽与何晏分割洛阳和野王的屯田来看,他们对屯田的破坏范围不小。
    洛阳在河南郡,野王在河内郡,照此记载,京畿地区的屯田似乎都被曹爽党羽私吞。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屯田制度的瓦解、破坏并非始于曹爽,早在曹**后这1苗头便已出现。
    在3国鼎立的局面下,随着局势的日益稳定,屯田这种战时政策,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更不必说由于过重的剥削比率,导致屯田地区的逃逸、叛乱现象始终存在。
    是时新募民开屯田,民不乐,多逃亡。--《魏书袁涣传》
    屯田客吕并自称将军,聚党据陈仓。--《魏书赵俨传》
    按屯田制在魏国灭亡的前1年(264)便被从法律层面加以废黜,可知它的崩坏瓦解,并非1朝1夕的事情。
    丙午,命抚军大将军新昌乡侯(司马)炎为晋世子。是岁(咸熙元年),罢屯田官以均政役。--《魏书陈留王纪》
    由于曹爽集团尽数覆灭,且在事后遭到严重的污名化,他们是否真的私占官田便显得颇难定论。
    有趣的是,司马家族私占官田,倒是证据确凿。
    毌丘俭在淮南起兵时,檄文中便宣称司马师“募取屯田,加其复赏”。
    《晋书外戚传》也记载了曹魏时代,官牛与屯民曾被大量赏赐给“贵势之门”。
    (司马师)欲擅强势,以逞奸心,募取屯田,加其复赏。--《罪状司马师表》
    魏氏给公卿已下租牛客户数各有差,自后小人惮役,多乐为之,贵势之门动有百数。--《晋书外戚传》
    由于屯田制的正式废止是在魏咸熙元年(264),可知司马师生前(208-255)屯田制尚在,他取官田而私用,无疑是破坏制度的明确证据。
    同样是私占官田,曹爽罪不容诛,司马师却毫无处分,这显然是区别对待。
    照此看来,曹爽是否真的私占官田,可信度同样存疑。
    另外,洛阳地区的典农中郎将是司马昭,可知曹爽、何晏想要越过对方而擅取官田,本身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正始初,(司马昭)为洛阳典农中郎将。--《晋书文帝纪》
    更合理的解释,是曹、司马双方均参与了对屯田的分赃,但是由于后来双方反目,这1行为遂成为曹爽的罪名。
    有鉴于此,赵旻给屯田制定的周期只有十年。
    十年后,赵旻彼时大权在握,便有的是办法进行改革。
    在赵旻看来,农、工、商3者可有机结合,形成1条良性的价值链,以改变这时代落后的货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