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五十四章 功成震河朔,余威定风波2
    随着赵旻率大军浩浩荡荡凯旋,张文远1夜生擒刘子台之事,已渐渐传开。
    于官渡战场1带兴修水利、整饬农业的两位老农…啊呸!臧霸、陈登2人听到此事后,匆匆将水利、农业工程收尾,率军赶赴许都。
    刘备则更加干脆。
    其人乖乖溜回濮阳,不再觊觎延津南边8十余里的原武。
    早已返回邺城的袁绍得知此事后,2话不说,第1时间召集麾下臣属议事。
    “诸公,赵从文此番轻易取胜,我等如之奈何?”
    田丰此刻仍被关押,并未释放,因此,其人麾下首席谋士,仍是监军将军沮授沮公与。
    沮授…其人是保皇派。
    “明公,赵从文今已尽得曹孟德之势,何况其人本为明公麾下,愚以为不可与其人为敌也。”
    逄纪习惯性地唱反调。
    “明公,公与之言谬矣…”
    袁绍见自己麾下河南派又要与河北派互撕,当即用力1甩袍袖。
    “元图不必多言!我已知你之意!我等当务之急,乃尽速寻刘协小儿非先帝血脉之铁证也!
    设若赵从文拥护之贼非先帝血脉,我等便可以此为由,名正言顺另立新君以顺讨逆!”
    袁绍如今已有些骑虎难下。
    万幸赵旻已给足袁绍台阶和面子,否则…袁绍势必将与赵旻不死不休。
    沮授这个保皇党,心中对此叹息不已,于是他闭口不言。
    郭图心中1动。
    “明公,愚以为,此事或可自宗正刘艾处着手!”
    荀谌摇头:“公则,此事不甚妥也。刘艾家眷尽在许都,其人绝不会与我等合作。遑论其人1人之言,何以堵天下悠悠之口?”
    郭图、荀谌都是颖川大族出身,郭图出身颖川郭氏,荀谌则是荀彧之兄。
    荀谌字友若,荀彧字文若,从2人之字便可察知端倪。
    所以,这两个颖川人,都有各自的情报渠道。
    荀谌这是在委婉地劝袁绍,打消另立新君的念头。
    审配冷哼1声后抱拳道:“明公不必心忧,而今仍为明公强而赵从文弱,何况其人曾为明公麾下,其人必不会对明公兴兵。”
    许攸冷笑道:“正南此言差矣!赵从文…”
    袁绍见自己麾下在如此紧要关头还在互相拆台,登时便忍无可忍。
    “你等住口!而今赵从文开府在先,立威在后,其人风头正盛,我等暂不可轻启战端。”
    说着,他看向郭图和辛评、辛毗昆仲。
    “公则,你想方设法与刘艾联系,试探其人之立场态度;
    仲治、佐治,你2人借回乡探亲之名,暗中联络颖川大族。
    据某所知,因衣带诏之故,颖川不满伪帝刘协者甚众,我等或可借此成事。今日便如此,请诸君用心做事!”
    辛评、辛毗昆仲,是颖川郡治所阳翟(后世许昌禹州市)人。
    袁绍根本不死心,他果断放弃了荀谌劝其人与赵旻合作的计策。
    这其实也不能怪袁绍,他是别无他选…
    谁让他与刘协撕破脸了呢!
    所以,造成袁绍骑虎难下的罪魁祸首是张辽。
    辽哥:纳尼?
    谁让辽哥“1夜之间”生擒刘勋,造成天下震动呢?
    随着赵旻率1众猛将、谋士距许都越来越近,张辽1夜擒刘勋之事,已渐渐传遍天下。
    关中,右扶风大散关,马腾的临时驻地内。
    中军帐内的马腾长长吐出1口浊气。
    事实证明,他的决策无比英明。
    于是其人在听到张辽1夜之间尽灭5千守卒、攻下安邑活捉刘勋之事后…
    其人当场下令:“今岁至明年正旦,所有兵卒不可出关、不可离驻地!来人,携礼至许都向天子、卫将军致贺!”
    这事儿不怪马腾,谁让张辽生擒刘勋之事越传越邪乎呢!
    所以…对,都怪张辽!
    辽哥:纳尼?
    金城郡允吾县太守衙署内,脸上沟壑纵横、目光却极深邃的韩遂听罢阎行禀报后,微微颔首。
    “彦明,你与张文远相比何如?”
    阎行不假思索:“将军,某远不及张文远也。”
    韩遂颔首:“老夫亦远不及赵从文。既如此,我等不可使马寿成老匹夫抢占先机,彦明备齐礼品,速赴许都,向天子及卫将军致贺!”
    他重点强调了1句。
    “彦明切记,务必绕道自萧关进关中!沿途格外提防马孟起及庞令明!”
    马超和庞德,死死扼守着韩遂与关中之间的咽喉要道,如今韩遂还未与马腾缓和关系。
    阎行抱拳领命而去,韩遂目光变得愈发深邃幽远。
    “赵从文…河北无忧、河东既定、关中暂安,尔下1步必当收陇右…嘿嘿,当真有趣!某亦当尽快联合张公祺。”
    说着,其人嘴角勾起1抹冷笑。
    韩遂口中的张鲁张公祺,此时正如张燕1般瑟瑟发抖。
    天可怜见,其人被夹于刘璋、韩遂和马腾之间,讨生活本就极难,而今又出了个卫将军赵从文,其人麾下还有张文远这等神将…
    张鲁焉能不紧张?
    “速传某令!备厚礼至大散关及许都,联合马寿成,向天子、卫将军致贺!”
    赵旻将抵许都之时…
    9江刘馥、丹徒孙策,甚至益州刘璋、已反叛的赵韪皆已得知:
    张辽如神兵天降,1夜之间破襄陵、汾县及安邑城,生擒刘勋于万军之中。
    好家伙,这消息已经邪乎到没边儿了!
    9江、丹徒方面,刘馥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即下令屯兵于合肥,严防孙策大军;
    孙策则大喜,令诸将于江都县集结,准备讨伐抗天子诏令的刘馥。
    益州方面,刘璋大惊,犍为郡太守赵韪却大喜。
    后者第1时间下令。
    “刘氏昏庸无道,益州当由我等益州人统治!速遣使者备齐厚礼,取道荆州,联合刘景升向天子、卫将军致贺!
    只要天子、卫将军支持赵某,则刘季玉必亡!”
    犍为郡是后世乐山,沿长江而下,到3峡便是荆州。
    前者策略则截然相反。
    “传我军令,速遣使者赴金城、汉中及大散关,与韩文约、张公祺及马寿成结盟!共抗逆贼赵韪!”
    原本已渐呈均势的天下,因张辽这“神将”而再次震动。
    自然而然地,天下皆已知赵旻卫府之威名。
    原本便偏安到越南、朝鲜的交州士氏、辽东公孙氏,更是将头尽量缩回,不再参与天下棋盘之争。
    至此,赵旻的策略便初步达成。
    于是,在许都士民们夹道欢迎之中,赵旻率大军顺利凯旋进京。
    此时此刻,赵旻这个**想的却…根本不是天下大事,而是…他的宝宝伏梦。
    今日已是9月廿5,他这1来1回,走了1个多月…
    虽然赵旻本人1仗未打。
    他所思所想,是他宝宝伏梦到底有没有怀上宝宝。
    然而,快速迎上前的2人,打断了赵旻这鸡毛蒜皮的思绪。
    “某恭喜主公!”
    “登贺喜主公!”
    来者,正是臧霸和陈登。
    赵旻先是因思绪被打断而1惊,随即便大喜。
    “宣高兄!元龙兄!官渡黎庶今已安置妥当?”
    俩老农颔首。
    “主公但请放心,诸县黎庶必可安然越冬。只是,来年青黄不接时,黎庶尚需主公费心。”
    这其实已远远超出了赵旻预期。
    赵旻的预期是:官渡诸县黎庶可坚持到春耕。
    因官渡黎庶已安置妥当,所以关中、凉州可以等明年再行动。
    赵旻可以专心对付9江刘馥。
    当然,主力是孙策。
    赵旻清楚,孙策1旦得9江,便必将攻江夏。
    而以刘表和张绣的交情…
    此事的可操作空间极大。
    赵旻回过神,向2人抱拳道:“宣高,元龙,先随我见过天子,之后再至卫府详谈。”
    臧霸和陈登闻言,表情变得有些古怪。
    【作者题外话】:尊奉汉室的观念,在黄河流域的影响最大;
    在长江流域则次之,在凉州、交州、益州、幽州等边地,则再次之。
    从事实上看,率先僭号的汉末群雄,皆来自边地。
    比如:幽州的张举、张纯;凉州的宋建;益州的马相与交州的士燮。
    至于耳熟能详的阙宣(徐州)与袁术(扬州),僭号自立反而在上述诸人之后。
    这无疑是因为徐州与扬州,距离中土更近,受到的王化影响更深。
    虽然活跃在汉末舞台上的,大抵是2袁、吕布、曹操、陶谦等外姓军阀,乍看之下4海鼎沸,刘氏消亡;但实际并非如此。
    与固有印象不同,东汉政府最初曾组织过“救亡图存”运动。
    其主要方式是派遣宗室到各州郡,进行武装镇抚。
    宗室掌兵虽是历朝的忌讳,但总好过将天下拱手让给外姓诸侯。
    在东汉政府的最初规划中,兖州刺史刘岱、幽州牧刘虞、陈王刘宠等人,是镇抚关东的核心力量。
    至于长江流域,则分别派遣刘繇牧扬州、刘表牧荆州、刘焉牧益州。完整控制长江上、中、下游。
    以上人物,是位高权重的宗室。
    至于1些次等的刘氏疏亲,比如涿郡刘备、淮南刘晔等人,也曾各自组织过流民武装,进行过镇压黄巾或驱逐匪患的运动。
    这群下级宗室,起兵初期,绝不会有割据自立的思想,大抵还是奉“尊汉”的旗帜。
    除上述明确见于史书记载者,东汉末期还有大量盘踞各地的中小型刘姓宗亲。
    不难想象,这类人物出于血脉立场,也1定曾组织过救亡图存、辅弼汉室的行动。只不过影响不大,故不见记载。
    在前文提到的诸多刘姓宗室中,活跃在黄河流域的军阀,有兖州刺史刘岱,幽州牧刘虞、陈王(陈国位于颖川东南)刘宠、徐州刺史刘备。
    这群人物的政治立场,虽然记载模糊,但大抵尊奉天子。
    (1)兖州刺史刘岱
    刘岱是酸枣联军的创始人之1,最初与关东诸侯合兵,且尊袁绍为盟主。
    袁绍还把家属送到东平国(兖州刺史治)为人质,以示笼络。
    值得注意的是,在袁绍拥立刘虞为帝的翌年(191),刘岱便杀害了袁绍的铁杆盟友乔瑁(东郡太守),还打算把袁绍的家小送到公孙瓒手里。
    由此可见其对袁绍僭逆行为的反感。
    (袁)绍与(公孙)瓒有隙。瓒击破绍军,乃遣使语岱,令遣绍妻子,使与绍绝。(刘)岱议连日不决。--《魏书程昱传》
    兖州在中原腹地,受到王化影响较深。刘岱的立场是很明显的尊汉。
    虽然其人在投靠曹操后,转变了思想和阵营。
    (2)幽州牧刘虞
    刘虞声名显赫,却鼠首两端。
    1方面他拒绝接受袁绍、韩馥的劝进;另1方面,却依然与2者合作。
    (袁绍)遂推(刘)虞为帝。遣使诣虞,虞终不肯受。绍等复劝虞领尚书事,承制封拜,虞又不听,然犹与绍等连和。--《魏书公孙瓒传》
    当然,刘虞为了展示自己忠良的1面,也做过不少迎合献帝的举动。
    比如派遣从事田畴,赴长安朝贡。
    幽州牧刘虞叹曰:“贼臣(指董卓)作乱,朝廷播荡,4海俄然,莫有固志。身备宗室遗老,不得自同于众。今欲奉使(长安)展效臣节。”--《魏书田畴传》
    方诗铭先生对刘虞怪异的行为模式,曾有过猜测。
    他认为公孙瓒桀骜不驯,观兵幽州,因此刘虞不敢接受劝进。
    这确实从某种角度解释了刘虞“乍前乍却”的矛盾举动。
    从刘虞拒绝劝进、而又与劝进者继续合作的行为上看,可能因其辖区(幽州)远离中原,立场也不可避免出现了些许动摇。
    (3)陈王刘宠
    陈国夹于颖川、陈留、南阳及汝南之间,位于中原腹地。
    刘宠的列传较短,面貌比较模糊。但从刘宠自称“辅汉大将军”,以及“忤逆袁术而被杀”的记载中,不难看出,刘宠对篡汉者的抵触。
    献帝初,义兵起,(刘)宠率众屯阳夏,自称辅汉大将军。--《后汉书刘宠传》
    袁术求粮于陈,骆俊拒绝之。术忿恚,遣客诈杀俊及(刘)宠,陈(国)由是破败。--《资治通鉴汉纪5十4》
    注意,骆俊为陈国国相。
    考虑到刘宠遇害同年(197)袁术即在淮南寿春称帝,可知刘宠也是尊奉汉室的人物。
    (4)徐州刺史刘备
    刘备颇富野心。不过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早期的刘备,也曾秉承过“中兴汉室”的口号。
    尤其是在建安4年(199)受献帝密诏之后,刘备出奔下邳,杀车胄自立,隔空为献帝摇旗呐喊。直到袁绍官渡惨败(200),刘备才逃往荆州(201)。
    (刘备)睹其机兆,赫然愤发,与车骑将军董承同谋诛操,将安国家,克宁旧都。--《汉中王劝进表》
    可知,至少在建安前期,刘备依然打着“尊奉汉室”的旗号。
    综上可知,兖、豫、徐州的刘姓宗室,因为身处中原,所以思维上依然受到“皇权至上的桎梏”。
    反倒是远离中原的刘虞(幽州牧),虽然曾出任宗正(典皇室成员管理),但立场上反而最先出现动摇,竟与“劝进者”袁绍联合。
    本章暂且介绍至此。
    昨晚有酒局,云某喝多了,到家后倒头便睡,以至于仅更1章。
    喝酒误事,但因工作原因不能不喝。
    请诸君见谅!
    因此,本章云某今日第1时间奉上,聊表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