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四十七章 反覆名藉藉,一朝天下知1
    在有些不知兵的人看来,赵旻兵发河东郡,出动近两万大军,委实有些小题大做。
    而在知兵的人看来,攻河东出动两万兵马,这才是高手所应为的明智之举。
    盖因河东郡地形太险。
    赵旻之所以要派出张辽这支奇兵,是因为强渡黄河风险太高。
    建安元年,刘协自陕县渡河至河东,便曾遭遇翻船事故。
    弘农县是后世3门峡灵宝市,此处恰好位于黄河自北折向东的拐角处。
    此处黄河水流湍急,若刘勋于对岸的风陵渡,趁赵旻大军半渡时袭击,可轻易做到以少胜多。
    所以,在许都之众臣看来,赵旻两路军齐发,1路自弘农北渡黄河,1路自上党西进,便可使刘勋顾此失彼,难以安心于风陵渡驻防。
    这些人并不清楚,赵旻实则派出了3路兵马。
    无论是西路弘农的颜良军,还是东路赵旻亲自率领的骑兵,都是疑兵。
    真正的杀招,恰恰是张辽所率领的那1部千余精锐铁骑,虽然这支奇兵人数最少。
    这支奇兵的进军路线,是沿河内郡山间小道,直插发源于中条山脉的涑水上游,再经东北流向西南的涑水顺流而下。
    这支奇兵行军沿途,不是险峻山道,便是水流湍急的涑水。
    这1战,比之张辽历史上那场高度危险的天柱山之战,危险性丝毫不遑多让,重要性甚至犹有过之。
    为保障这支奇兵沿途补给,魏种已于前日密遣心腹赶赴河内郡。
    为掩护这支奇兵,赵旻不惜以东西两路军加以遮掩。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佯攻的疑兵若声势不足,很容易引起敌方疑心。
    诸葛亮初出祁山时,便犯了此战术错误,未能给马谡提供足够的缓冲时间、以及建立完备防御体系的时间。
    因为诸葛亮分给赵云和邓芝的疑兵,实在太少!这根本骗不过宿将张郃。
    此外,赵旻出动近两万兵马,也存了借此战震慑河东卫氏、并州高干,乃至匈奴诸部的心思。
    赵旻明年若欲攻略凉州,那么做为关中大后方的河东郡,便绝对不容有失。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1隅。赵旻的目标,又岂止是区区1个刘勋?
    所以,赵旻为将戏做足,便遣魏种负责督粮,率1众猛将能臣、1万精锐骑兵、无数辎重车马浩浩荡荡开拔。
    此时,距张辽率军开拔,已过去1日1夜。
    有些讽刺的是,赵旻的大军刚刚出城,钟繇才接到刘勋托词借故不回京的回报。
    与此同时。
    潼关县衙内。
    颜良显得有些暴躁。
    “元直,我军究竟何时开拔?”
    徐庶捋须淡淡1笑。
    “前将军勿急,潼关至弘农北渡口,不过区区百6十里而已,且关内车马齐备,我军3日便可抵大河南畔。
    然则,主公自许都至上党,却有近7百里,且中途尚需渡大河。以骑兵之速,主公1旬后方可抵壶关。
    故而,我军应休整3日,其后4日内抵大河南畔扎营。如此,我军方可与主公配合得当。”
    赵旻之计,妙便妙在1个“调”字上。
    刘勋势必将被赵旻牵着鼻子走。
    颜良身为宿将,当然深明此理,但怎奈何他立功心切?
    8重号中,4方将军之首的前将军,仅次于卫将军。
    颜良骤然得此高位,必然急欲证明自己的能力。
    徐庶性格本就极为谨慎,最近又因苦学赵旻搬运来的《唐李问对》而有所悟,所以其人虽未与赵旻碰面,却已大致猜到赵旻此计真意。
    此时潼关县衙内,仅颜良、徐盛和徐庶3人,所以问题来了,满宠和杨修去哪了?
    关于此事,后文自会交待。
    颜良长叹1声:“元直当知,兄急欲立功!”
    徐庶不再捋须,郑重作揖。
    “前将军放心,庶知前将军之心,然则,前将军若4意妄为,恐将打乱主公全盘大计焉。前将军当知,欲速则不达之理。”
    徐盛不得不开口。
    其人抱拳劝道:“将军,元直兄所言极是,正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请将军慎之!”
    颜良再次长叹1声:“也罢,既如此,文向,你我便令兵卒做足准备,3日后我军开拔!”
    徐庶笑着作揖:“前将军深明大义,庶甚佩之!”
    颜良摆摆手,恶狠狠道:“元直,此番若因你而延误战机,某家必不轻饶!”
    徐庶拍了拍自己头上的进贤冠,笑着作揖道:“前将军,庶首级便在此处,若庶误主公大计,请前将军勿要客气。”
    徐庶这是在委婉提醒颜良。
    颜良摇摇头:“便如此,文向,随某家回营!”
    徐庶将2人送至大门外,暗暗松了口气。
    旌旗蔽日,马蹄隆隆。
    董昭凑到赵旻身侧,借马蹄声低声问道。
    “主公,前将军可会冒进?”
    赵旻摇头:“公仁公尽管放心。前将军黠则黠矣,却非不识大体之人,且元直有勇有谋,其人必可及时劝阻前将军。”
    赵旻长叹1声:“旻惟担心文远将军也。”
    董昭呵呵1笑,于马上作揖道:“主公勿忧,文远追随吕奉先、曹孟德之时,便已历经无数恶战。
    文远性本质朴忠勇,奈何遇人不淑,此番其人得遇明主,必将舍生忘死,奋勇作战,以彰其人忠勇之德行。”
    历史上,张辽在历经黎阳之战、柳城之战、天柱山之战这些1场险于1场的恶战后,在热血和战火洗礼之下,才成功蜕变为流芳百世的张8百。
    赵旻虽有心尽快激发出张辽的潜能,但也因此对后者担心不已。
    纵观汉末3国,最终入武庙者,不过寥寥9人。
    关、张2人,赵旻只能借用,却终不可得。
    孙吴方面,赵旻因6逊阴谋暗害孙策而不喜其人,周瑜、吕蒙2人也不大可能投靠,至于6抗…赵旻不知能不能活到6抗成才。
    所以,赵旻只能期待诸葛亮出师,耐心等待尚在襁褓的邓艾长大成人,以及…尽快激发出张辽潜能。
    赵旻心念电转后,只好再次长叹1声。
    “但愿文远将军可1战成名!”
    赵旻不知,若非赵云机警谨慎,又在关键时刻多次开无双,加上魏种骤然倒戈,辽哥恐怕已经成名。
    被赵旻深深担忧的辽哥,在开拔第3日傍晚时,已行至河内郡西部的山区地带。
    于马上疾驰中的张辽仰起头,只见西边山头那1轮火红火红的夕阳,已渐渐坠了下去。
    这时,军司马赵旭拍马上前。
    “将军,我军于此处驻扎如何?”
    张辽果断摇头:“不可!若走6路时我军不加快速度,待走水路时,则势必延误战机!”
    赵旭望着暮色降临的山间密林,咽了口口水。
    “然则,将军,夜间山林中,恐有猛兽出没。”
    这时代人烟稀少,基建又差,所以猛兽4虐。
    张辽哂笑:“我等大军在此,何惧区区猛兽?你休得多言,主公于此战极为重视,我等绝不可令主公失望!”
    赵旭无奈,只好下令全军继续赶路。
    张辽虽在战略上藐视猛兽,双手却极为诚实地抄起弓箭,严防虎豹豺狼袭击。
    他出身于汉胡杂居、异族风气浓烈的并州边郡雁门,自幼便膂力过人、弓马娴熟。
    他向赵旭道:“下令全军,换枪为弓箭,严防野兽。”
    此时已近9月初,秋分已过,白昼渐渐变短。
    是以,大军于山间前行不久,苍茫暮色便已降临。
    张辽高呼道:“儿郎们无须惧区区猛兽,尽管前行,待亥时我等寻1平地扎营。”
    兵卒们轰然应诺,惊起无数宿鸟。
    又前行1阵后,山林中兽啸之声不绝于耳。
    张辽前行中,陡然将弓拉成满月,于星光下觑准1处草丛将箭“嗖”地1下射出。
    【作者题外话】:这1章需解释的内容较少,下1章咱们再聊诸葛亮出祁山的战术问题。
    陈寿先生先父为马谡麾下,所以陈寿对诸葛亮有仇,云某只能说,其人对诸葛亮的评价有失偏颇。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上1章咱们说到“先主遂去楷归谦”,这1章咱们聊聊,刘备与袁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和解。
    刘备入徐州同年(西历194),陶谦死。
    在陈登、糜竺等豪强的拥戴下,刘备成了徐州的新主人。
    刘备上任之后的第1件事,便是袁绍集团和解。这1招棋分两步走:其1是请袁绍“承制封拜”,其2是表奏袁绍之子袁谭为茂才。
    那么问题来了,大耳朵为何如此做呢?
    因为彼时袁术自称“徐州伯”!
    为了避免两面受敌,刘备必须寻求袁绍的支持。
    那么大耳朵是如何做的呢?
    最初,刘备曾试探徐州豪强口风,假意让贤。
    先主曰:“袁公路(袁术字公路)近在寿春,此君4世5公,海内所归,君(指陈登)可以(徐)州与之。”--《蜀书先主传》
    在确定徐州豪强的立场之后,刘备立刻遣使向袁绍示好,求袁绍“承制封拜”,册封自己为徐州之主。
    陈登等遣使诣袁绍曰:“天降灾沴,祸臻鄙州(指徐州)……辄共奉故平原相刘备府君,以为宗主……谨遣下吏奔告于执事。”--《献帝春秋》
    袁绍本人并不具备册封官职的权力,但他曾拥戴幽州牧刘虞为天子(刘虞不敢受),遂假借刘虞的名目,使用“录尚书事”的职权,滥封官爵。
    (袁绍)推(刘)虞为帝。遣使诣虞,虞终不肯受。绍等复劝虞领尚书事,承制封拜,虞又不听,然犹与(袁)绍等连和。--《魏书公孙瓒传》
    初平4年(193)吕布投靠袁绍时,便对袁绍“擅署伪职”的行为大加讥讽,以为“不足贵也”。
    (吕)布自以有功于袁氏,轻傲(袁)绍下诸将,以为擅相署置,不足贵也。--《英雄记》
    彼时(194)刘虞已死,袁绍失去了“录尚书事”的借口。因此刘备的主动示好,自然令袁绍十分开心,立刻承认刘备对徐州的统治权。
    (袁)绍答曰:“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献帝春秋》
    刘备其实颇有心术。
    他向袁绍示好时,暗中提出了1个对方难以拒绝的要求。
    刘备对袁绍说:如果不让我做徐州之主,便会有“奸雄乘隙”。所谓奸雄,说的便是自封为“徐州伯”的袁术。
    众所周知,这哥俩已经彻底撕破了脸!
    陈登等遣使诣袁绍曰:“天降灾沴,祸臻鄙州(指徐州),州将(指陶谦)殂殒,生民无主,恐惧奸雄(指袁术)1旦承隙。”--《献帝春秋》
    2袁不睦,人所共知。因此刘备笃定了袁绍会答应自己的请求。果不其然,在袁绍的支持下,刘备提领徐州。
    此事可以视作“下克上”。刘备舍弃宗主(袁术)而自领大州,同时向敌对集团的头目(袁绍)示好,可见公孙瓒集团,随着刘备出走独立,已经分崩离析。
    至于建安元年(196)袁术引兵讨伐刘备(见《先主传》),更是宣示着公孙瓒集团的名存实亡。
    刘备与袁绍集团和解的另1步棋,便是举荐袁谭为茂才。
    青州刺史袁谭,先主故茂才也。--《蜀书先主传》
    茂才即秀才,为避刘秀名讳而改易。察举制度下,孝廉为郡举,茂才为州举,1岁1举,属于高级储备干部,是士人晋身的正途,名额有限,地位尊贵。
    兴平元年(194)之前,刘备不具备举荐茂才的权力,因为他仅为国相(位同郡守),同时又在青州任职(平原国)。
    袁谭的籍贯是豫州汝南郡汝阳县,而刘备恰好被陶谦表奏为豫州刺史,因此刘备以“本州刺史”举荐“本州子弟”,合情合理。
    (陶)谦表先主为豫州刺史。--《蜀书先主传》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也。--《魏书袁绍传》
    刘备借着豫州刺史的名目,多次举荐豫州士人;诸如颍川陈群、陈郡袁涣,均受到刘备延揽。
    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人也。刘备之为豫州,举(袁)涣茂才。--《魏书袁涣传》
    陈群字长文,颍川许昌也。刘备临豫州,辟(陈)群为别驾。--《魏书陈群传》
    当然,需要强调1点,无论是刘备的豫州刺史,还是袁谭的茂才,实际都是伪职,并未获得汉廷的正式封拜。
    但是刘备“举袁谭为茂才”的行为,政治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这充分说明,刘备不仅愿意与袁绍集团和解,同时有结盟示好的打算。
    在此背景下,袁谭开始以平原(刘备旧治所)为根据,6续向青州的齐国、北海等地用兵。
    齐国是田楷的驻防区,北海是孔融的驻防区,2人均是刘备昔日的盟友。
    其(袁谭)土自河而西,盖不过平原而已。遂北排田楷,东攻孔融,曜兵海隅。--《9州春秋》
    在袁谭“北排田楷,东攻孔融,曜兵海隅”之际,刘备听之任之,坐视2人被袁谭攻灭。
    最终田楷逃回幽州,孔融则投奔曹操。
    孔融被袁谭驱逐,事在建安元年(196)。
    可知最晚在建安初年,刘备便已彻底脱离公孙瓒集团,坐视袁绍吞并公孙瓒在青州的地盘。
    刘备改换门庭的行为,也获得了丰厚的政治回报,甚至1度挽救了自己的性命。
    建安5年(200)刘备被曹操击溃之后,穷途末路,北投青州,袁谭亲自奉迎,车骑甚众。
    袁绍听闻刘备来归,“身去邺2百里,与之相见”。
    (袁谭)将步骑迎先主。先主随谭到平原,谭驰使白绍。(袁)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邺2百里。--《蜀书先主传》
    至于刘备的故主公孙瓒,已在前1年(199)自焚于易京楼。
    如果彼时刘备仍在公孙瓒麾下,恐怕也难逃为主子殉葬的可悲下场。
    初平4年(193)是公孙瓒联盟分崩离析的开始。
    是年,公孙瓒杀幽州牧刘虞,又杀常山国相孙瑾、副官张逸、张瓒等人,导致常山人赵云失望透顶,出走不归。
    (刘)虞之见杀,故常山相孙瑾、掾张逸、张瓒等忠义愤发,相与就虞,骂(公孙)瓒极口,然后同死。--《英雄记》
    (赵)云以兄丧,辞(公孙)瓒暂归,先主知其不反(通“返”),捉手而别。--《云别传》
    刘备目睹了赵云的出走,又受困于公孙瓒集团的穷兵黩武,预料到未来的险境。因此也萌生去意。
    (刘)虞从事渔阳鲜于辅、齐周、骑都尉鲜于银等,率(幽)州兵欲报(公孙)瓒……得胡、汉数万人,与(公孙)瓒所置渔阳太守邹丹战于潞北,大破之。--《魏书公孙瓒传》
    在田楷麾下,刘备陷入了与袁谭鏖战的被动局面。
    1年之内(193-194),刘备麾下的3千精兵,竟然仅剩“杂胡千余”,实力严重受损。
    兴平元年(194)曹操东征,陶谦求援,给了刘备1个绝佳机会。
    他借口援助徐州而出走不归,被称作“去楷归谦”。
    刘备入徐州的第1件事,便是从陶谦处补充了“4千丹阳兵”,可见彼时的刘备,已经虚弱至极。
    (刘备)略得饥民数千人。既到(徐州),(陶)谦以丹杨兵4千益先主。--《蜀书先主传》
    陶谦的过世(194),又给了刘备1个自立的机会。
    他控制徐州之后,迅速与袁绍和解,又表奏袁谭为茂才,化敌为友,大大减轻了自己的军事压力,同时为自己跻身群雄之列奠定了基础。
    在孙策幕僚张纮的笔下,3十出头的刘备,已经是“争盟淮隅”的大军阀,与袁绍、袁术、公孙瓒并驾齐驱,成为割据1方的诸侯。不得不说,这确实是1次精彩的政治冒险。
    曹操放毒东齐,刘表称乱南荆,公孙瓒炰烋北幽,刘繇决力江浒,刘备争盟淮隅,是以未获承命櫜弓戢戈也。--《吴录》
    至于田楷、孔融等人,则沦为谈判桌下的筹码。
    在袁谭大举用兵、攻伐青州的时期,刘备坐视不理,听任其覆亡。
    乱世争雄,本无道义,刘备没有助纣为虐,已颇为仁义。
    相比于曹操叛出袁绍集团自立门户,陶谦叛出袁术集团自立门户,刘备简直是圣人!
    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1人?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上午开会时,摸鱼以手机码字,因屏幕小,或有错别字,请诸君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