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四十六章 卫府大纛升,壮士气豪雄终
    赵旻此言1出,除钟繇外众人皆惊。
    不是所有人,都似赵旻这般心大。
    鲁肃作揖道:“主公,关中此时竟无人坐镇?”
    赵旻颔首:“诸君尽管放心。流民而今有田有舍有余粮,人心思定;马寿成则因官渡之战而心惊;关中当地豪族尽皆归心。故而,关中便是无人坐镇亦无妨。”
    话虽如此,但仍敢于使关中暂时处于统治真空期的,恐怕也唯有赵旻1人。
    赵云蹙眉:“从文,关中无朝堂之人,政令如何通达?”
    赵旻抱拳:“右将军放心,凉州及司隶别驾从事、治中从事、3辅之幕职官,皆在关中,政令仍可上通下达。”
    别驾从事、治中从事,皆为刺史高级幕僚…
    诸君可视为省级秘书长、副秘书长。
    这些职务为刺史招募,所以不受3互法限制。
    换言之,这些幕职官1般由当地豪族出任。
    其实,赵旻只是看透了1点而已:
    这作为中古开端的汉末时代,根本就是豪族与朝廷共治。
    谁让大汉朝廷衰微呢!
    谁让这时代普遍文盲呢!
    说着,赵旻看向1众心腹重臣:“诸君,而今我等当务之急,乃开府也。明日卯时,我等当齐聚故司空府、今卫府,巳时将正式开府!”
    所以,话题又被赵旻拽了回来:共商开府。
    于是,包括赵云在内的众人,皆将关中抛到1边,情绪高涨起来。
    众人刚要踊跃发言,段煨、张辽、董昭…1众臣属齐刷刷到来。
    就连荀彧、孔融,也跟着陈矫和张飞过来凑热闹。
    赵旻虽有心取笑张飞…却怎奈何场合不对。
    卫觊、韩浩、毛玠3人,也赫然在列。
    这些人,都是赵旻遣自己亲军相邀召集而来。
    所以1时间,偌大的中军帐内,竟有些水泄不通。
    赵旻令亲卫搬来胡床(马扎子),为众臣属赐座。
    然后…
    赵旻将自己表程昱为执金吾、表董昭为太常、表刘晔为少府、表鲁肃为廷尉、表步骘为卫尉、表陈矫为大鸿胪、表徐庶为太仆、表诸葛瑾为将作大匠…
    等封赏情况,当众通报于众臣属。
    最后,腹黑男赵旻还不忘总结1句。
    “诸君,列卿之职,尚有多职虚位以待;列侯之爵,亦待诸君立功后行赏,旻恳请诸君共勉!”
    这些官职皆为中两千石之列卿之职,仅次于3公。
    其中的太常,是9卿之首。董昭作为被赵旻忽悠的第1人,理应得到如此超然地位。
    虽然这些官职…都已渐渐沦为清贵之虚职,但列卿就是列卿,大汉的十级俸禄制,便彰显出中两千石列卿的超然地位。
    遑论此时的列侯极其珍贵,还完全未被曹操、孙权玩坏。
    赵旻将列卿和列侯做为棍子上的胡萝卜,由不得他麾下这些毛驴们不去玩命追逐。
    归根结底,天下十5州…
    权且将赵旻设想的西域西州和北大仓辽州也算入内,赵旻如今才掌控4州之地,其人麾下这些毛驴们,还有大把功勋可争取。
    尽管此时关中诸人、陈留诸人,以及在官渡大力发展农业的臧霸和陈登未至…
    但赵旻还是认为,自己有必要统11下自己麾下臣属的思想认识。
    “诸君,曹孟德僭越之心,可谓人尽皆知!
    故而,旻夙兴夜寐、殚精竭虑、4处联结心向汉室之仁人志士,倚赖诸高士、猛将之智力,侥幸于官渡大败曹孟德、袁本初2人。
    而今,大汉人心思定、百废待兴。
    旻时时以曹孟德、袁本初为戒,欲效仿齐桓公、晋文公之故事,尊天子而攘4夷,兴汉室而伐不臣,借诸君之智力,成周公之伟业!”
    1言及此,他略作停顿。
    董昭当先起身作揖。
    “主公尽管放心,但使某等1息尚存,必教天下1统、4海升平、还我堂堂皇汉朗朗乾坤!”
    众人齐声高呼:“某等必还我堂堂皇汉朗朗乾坤!”
    霎时间,中军帐内呼声如浪,声震4野。
    不管古今中外,喊口号都是头等大事,遑论赵旻提出的这个政治口号绝对正确。
    荀彧、孔融等汉臣也跟着众人1起高呼,心中对赵旻极为满意。
    待呼声停止,赵旻躬身抱拳:“盼诸君与旻共勉之!”
    众人情绪再次高涨起来,纷纷高呼应是。
    借此良机,赵旻抛出自己今岁及明年的战略规划,也就是先定河东,再稳关中,最后平凉州的战略小目标。
    这个“小”目标,虽然实现起来极为艰难,但赵旻不得不为。
    曹操在历史上犯的错,赵旻这个后世人怎么可能重蹈其人覆辙?
    不先定凉州的陇右,后面赵旻如何收汉中、图益州?
    柿子难道不是先捡软的捏?赵旻何必先与袁绍硬怼?傻不傻?愣不愣?
    对这个思想认识,卫府上下人等必须高度统1。
    荀彧这个外人、刘晔这个心腹先后出言附和。
    “卫将军所言极是!”
    “主公诚良策也!袁本初不可轻犯,某等当以取陇右、汉中为上!”
    董昭、荀攸、贾诩、鲁肃、赵俨…等谋士纷纷称善。
    利用如今众志1心的良机,赵旻先后统1了卫府上下对汉室立场、未来1两年战略目标这两大思想认识。
    于是他迅速提出第3个议题。
    “诸君以为,我等未定凉州之前,应何以对待益州方面?”
    益州集团矛盾愈发尖锐,若无意外,赵韪已经发动叛乱。
    所以刘璋如今自顾不暇。
    荀彧作揖道:“卫将军,益州内乱不止,此正为定凉州之天赐良机,故而某以为,1两年内,朝廷不可轻易犯益州。”
    刘晔附和:“主公,荀令君所言极是!若某等与益州方面相安无事,其内部矛盾将持续激化,某等不如趁机平定陇右,后徐图之。”
    董昭呵呵1笑:“主公,昭有1计,待河东1战后,自当献于主公。然则,某等而今首要之务,乃开府也。”
    赵旻笑着抱拳:“请诸君移步,旻已备好宴席为诸君贺,亦为文远壮行!诸君请!”
    热闹非凡的午宴之后,张辽率1部精锐铁骑,在赵旻的中军掩护下,悄悄出城。
    众人则再次回到中军帐议事。
    晚宴后,众人心满意足地各自离去。
    赵旻微微有些遗憾。
    因时间、场合都不对,他未能戏弄张飞。
    1夜无话。
    翌日将至巳时,位于宫城不远处、经过精心装饰布置的原司空府,换上卫府匾额,重新开启大门。
    许都内3公9卿、汉室宗亲、外戚重臣,皆齐聚于此。
    巳时正。
    卫府正堂内,卫将军赵旻升堂,其人麾下众臣属分列左右,宾客们则坐于前院胡床上。
    “升卫将军大纛!”
    随着1声高喝,硕大的“大汉卫将军赵”字大纛,在上午金灿灿的阳光下,徐徐升至前院中的旗杆顶部。
    赵旻首先开口。
    “诸君,今日乃卫府开府建牙之吉日!自今日起,我等当以复兴汉室、匡济天下为己任,我等之志,苍天可鉴,日月为证!”
    “复兴汉室、匡济天下!苍天可鉴,日月为证!”
    众人齐声高呼。
    赵旻遥遥指向西北的河东郡方向。
    “而今刘子台抗天子诏令,我等为天子讨之!今卫府兵分两路!
    西路军由前将军颜良为主将,徐文向为副将,徐元直为军师,率8千兵卒;
    东路军则由某为主将,乐文谦、徐公明、于文则、李曼成为副将,董公仁、刘子扬为军师,率1万骑兵。
    东西2路军齐发安邑,生擒刘子台交于天子处置!大军即刻开拔!文谦、公明、文则、曼成!”
    “末将在!”
    “你4人速至北军军营,点齐1万精锐骑兵开拔!”
    “诺!”
    乐进、徐晃、于禁和李典4人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大步流星而去。
    “公仁、子扬!”
    “主公!”
    “你2人清点辎重、粮草,随军开拔!”
    “遵命!”
    赵旻看向赵云、张飞和程昱。
    “右将军、后将军、执金吾!”
    “卫将军(主公)!”
    “有劳3位镇守许都,护天子及百官周全!”
    “请卫将军(主公)放心!”
    赵旻颔首后挥挥袍袖:“请诸君为大汉,各自尽心竭力!”
    言罢,其人大步离去。
    【作者题外话】:请容许云某汗1个…
    本章内容似乎有些多而杂…
    也罢,云某先按书中内容顺序过1遍。
    云某早在开书时便提过,在汉末3国谈庶族,是个伪命题。
    因为在两汉魏晋的语境下,所谓的“寒门”、“庶族”、“单家”等词汇,并非指代穷困潦倒的贫民,而是指代“中下层地主阶级”,与后世的贫贱之家、有根本区别。
    小地主…他也是地主啊!
    “寒门”、“庶族”、“单家”…这些高门大户,与我等祖上8辈贫农之人有何干系?
    本站中有本书的长评,让云某有些尴尬。
    高门与寒门、士族与庶族、大姓与单家之间的对立,并非单纯以“财富”或“血统”为划分依据。
    这些是以“现实的门第族望”,尤其以“是否有传家经学”为依据。
    换言之,汉末的“贵贱”,是1种“财富兼文化”层面的区别。
    因此“家财亿万、父居太尉(国家级领导人)”的曹操,由于阉党身份,依然被划入庶族地主的行列。
    汉室远支刘备,由于已经落魄到织席贩履的地步,1般也被视作寒族。
    至于瓜农出身的富春孙氏,更是无须多论,陈寿1句“孤微发迹”便很好解释了其门第高低。
    瞧瞧,人家才算“庶族”、“寒门”和“单家”,云某与这3位高贤相比…
    曹土豪,我等做朋友好不好?
    刘皇叔,干了这碗鸡汤,让某等上路!相信某,某比简雍更能说,荤段子更多…
    孙将军,稍等片刻,请问将军需不需要挂件?
    唉!想起那篇长评,云某便尴尬啊!
    汉末未至3国的军阀,几乎都是亭侯,孙策,你这个县侯1边玩儿去!
    甚至重臣之中,关内侯还有不少。关内侯只有工资,没有收税权。
    唉…益州之事…这事儿说来话就长咯…
    后面益州的时候咱们详细说好不好?
    这1章,咱们先来说说大耳朵。
    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这便是大耳朵离开袁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转投袁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根本原因!
    这也是曹老板脱离袁大老板,自立门户不做打工人的根本原因!
    这更是被孙权奉为圭臬之真言,是孙权如鱼得水般在江东玩得666的根本原因!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初平年间(西历190-193),刘备跟随田楷(公孙瓒所署青州刺史),在青州对抗袁谭。在此背景下,刘备兵员数量锐减,同时目睹了赵云的离去与幽州的乱局,因此萌生去意。
    兴平元年(194)刘备弃田楷而归陶谦。同年,刘备提领徐州,遣使向袁绍示好,获得了河北集团的政治背书。
    刘备又举荐袁谭为茂才,化敌为友,与袁绍和解,成功改换门庭。
    建安初年,孔融、田楷、公孙瓒相继遭到袁绍讨伐,而刘备坐视不救,归根结底,是因为他的政治立场已经发生变化。
    田楷与袁谭的战争,是刘备“出走徐州”的导火索。
    刘备最初的政治靠山是公孙瓒。
    其直属上司,则是公孙瓒所署青州刺史田楷。
    (公孙瓒)以严纲为冀州,田楷为青州,单经为兖州,置诸郡县。--《魏书公孙瓒传》
    为了争夺青州,袁绍任命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与公孙瓒集团抗衡。
    (公孙瓒)遣其青州刺史田楷据有齐地……(袁)绍乃遣子(袁)谭为青州刺史,(田)楷与战,败退还。--《后汉书公孙瓒传》
    初平年间(190-193)的刘备,曾多次参与对袁绍的战争。
    《魏书武帝纪》记载,初平3年(192),公孙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袁绍”。
    袁术与(袁)绍有隙,术求援于公孙瓒。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袁)绍。--《魏书武帝纪》
    刘备驻兵的高唐县,单经驻兵的平原县,均属青州平原郡(见《后汉书郡国志》)。刘备后来又在青州齐国与田楷配合,共同阻击袁绍。
    袁绍攻公孙瓒,先主与田楷东屯齐。--《蜀书先主传》
    《3国志》有1处隐秘线索,即兴平元年(194)刘备入徐州时,麾下的兵员数量出现了锐减。
    初平4年(193)刘备援助孔融时,麾下尚有“精兵3千”,他与北海地区的黄巾军也没有爆发正面冲突,实力尚存。
    (刘)备敛容答曰:“孔北海(北海国相孔融)知世间有刘备邪!”即遣精兵3千人随(太史)慈。贼(指黄巾军)闻兵至,解围散走。--《吴书太史慈传》
    然而,兴平元年(194)刘备入徐州时,麾下竟然仅余“杂胡千余”与“新掠饥民数千”。
    时先主自有兵千馀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蜀书先主传》
    可知刘备的3千精兵,在1年之内(193-194)锐减至1千出头;同时兵士又不是死于对黄巾的战争。合理的解释,便是刘备的部曲,死在了对袁谭的战争当中。
    按《后汉书公孙瓒传》记载,田楷与袁谭在青州“连战2年,粮食并尽,士卒疲困,互掠百姓”。
    彼时,身为田楷部将的刘备,与袁谭必然有过大量交锋,士卒锐减,合情合理。
    (袁)绍复遣兵数万,与(田)楷连战2年。粮食并尽,士卒疲困,互掠百姓,野无青草。--《后汉书公孙瓒传》
    《后汉书》中的“士卒疲困”,对应着《蜀书》中的刘备残兵;“互掠百姓,野无青草”则对应着刘备“掠得饥民数千”。
    由此可见,刘备东入徐州时(194),已经山穷水尽,再也无力支撑长久的消耗战,因此才会舍弃田楷,归附陶谦。
    当然了,由于初平年间曹操这个打工人对袁老板极为忠心,所以,不管王沈、鱼豢还是陈寿,将这段历史果断删除!
    狗贼王沈还贼不要脸,可劲儿吹曹操贬袁绍…注意,狗贼的真实目的可不是吹曹操,是捧狗主人司马恶狗的臭爪子!
    陈寿先生不甘心,于是将其隐于臧洪传中,这才有幸让我们得睹真相。
    至于刘备为何要投奔陶谦…
    此事必须注意!
    因为,本属于袁术集团的陶谦,自立门户了!
    从《魏书武帝纪》可知,初平年间(190-193)的陶谦,隶属于公孙瓒集团,并多次参与对袁绍集团的战争。
    但是,最晚在初平4年(193),陶谦的政治立场已经发生了改变。
    这1年发生了两件大事。
    其1是陶谦与关中军阀和解;其2是陶谦与袁术反目。
    初平3年(192),陶谦曾联络屯驻河南中牟县的朱儁,欲携手讨伐李傕、郭汜等关中军阀。
    及董卓被诛,(李)傕、(郭)汜作战,(朱)儁时犹在中牟。陶谦以(朱)儁名臣,数有战功,可委以大事,乃与诸豪杰共推俊为太师,因移檄牧伯,同讨李傕等,奉迎天子。--《后汉书朱儁传》
    朱儁权衡之下,拒绝了陶谦的建议,转而接受李傕的封拜,入长安为太仆(9卿)。
    (朱儁)辞(陶)谦议,而就(李)傕征,复为太仆,(陶)谦等遂罢。--《后汉书朱儁传》
    朱儁投靠关中军阀,带给陶谦极大的心理震撼。这说明汉献帝这块儿旧招牌,对朱儁这类名士依旧具备吸引力。
    因此,陶谦也迅速调转风口,在翌年(193)遣使赴长安通好,向李傕对等人传达善意,因此由“徐州刺史”晋升为“徐州牧”。
    是时,4方断绝,(陶)谦每遣使间行,奉贡西京。诏迁(陶谦)为徐州牧,加安东将军,封溧阳侯。--《后汉书陶谦传》
    关中军阀与2袁为仇隙,陶谦主动与关中和解,无疑说明了他已经产生“保境自守、游离事外”的念头。
    陶谦是如何与集团董事长袁术反目的呢?
    初平4年(193)袁术败于兖州,东奔淮南,占据9江郡,而9江郡与徐州广陵郡接壤。
    袁术占据淮南后,自封“扬州牧”兼“徐州伯”。
    徐州是陶谦的辖区,可知袁术的行为,无异于政治挑衅。
    (袁术)将其余众奔9江,杀扬州刺史陈温而自领之,又兼称徐州伯。--《后汉书袁术传》
    陶谦对此极为反感,驱逐了客居广陵的孙策家族(见《吕范传》),又拷打孙策故吏吕范,理由是“吕范是袁术的密探”。
    时太妃(孙坚妻)在(广陵)江都,(孙)策遣(吕)范迎之。徐州牧陶谦谓(吕)范为袁氏觇候(即密探),讽县掠考(吕)范。--《吴书吕范传》
    所以,出于同样的理由,陶谦也不打工了!
    理由是啥?当老板呗!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
    在此背景下,刘备东奔徐州,被称作“去楷归谦”。这种露骨的写法,无疑说明,彼时(194)陶谦的心态已经出现变化。
    先主遂去(田)楷归(陶)谦。--《蜀书先主传》
    虽然田楷是奉公孙瓒之命援助陶谦,但陶谦则心存嫌隙。因此刘备的行为,不是“集团内部借调”,而是“改换门庭”。
    下1章,咱们再继续说,云某要洗漱休息了。
    明天老规矩,云某争取中午午休时更1章,晚上睡前更1章。
    其实…主要是作者的话内容太庞杂!